当前位置 : 首页
>>市场监督管理局 >>规划计划 >>计划总结
索引号: 002590956/2012-0294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12-04-17 10:34
发布单位: 质监局

2011年度工作总结及2012年度工作思路

2011年度工作总结及2012年度工作思路

上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今年来,我局在上级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务实创新、激情干事、奋勇争先”为工作基调,以建设“质量强市”为工作主线,围绕“产业重构和质量安全”两大主题,大力推进法治质监、科技质监、和谐质监建设,为推动上虞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围绕经济中心,建设质量强市有力度

上半年,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对“质量强市”建设进行部署。各部门根据各自职能,结合实际,设计载体,多措并举推进质量强市建设。有关乡镇、园区、部门也先后召开工作推进会议,质量强市建设在全市全面推开。强市办印发了《质量强市战略五年主要工作目标任务分解》、《2011年度质量强市建设工作计划》,制定考核办法,按要求开展考核,确保各项工作有部署、有督查、有考核、有奖励。11月3日,绍兴市产品质量建设现场会在上虞召开。与会领导对我市加强产品质量建设的做法和成效给予肯定。

我局作为牵头部门,认真抓好牵头协调工作,结合自身职能,针对产品质量提升,重点抓了三项工作。

1.组织开展质量强企活动。一是在全市范围内铺开工作,营造氛围。4月份,制定下发开展质量强镇(业、企)活动文件,6月份,崧厦镇质量强镇强企工作会议召开,杭州湾上虞工业园区质量强区工作会议召开,质量强市工作在乡镇、园区实施活动全面展开。二是组织开展质量强企基础调研,奠定基石。8月份,下发《关于开展质量强企调研的通知》,对全市493家规上企业按乡镇、街道、园区进行充分调研,全面掌握企业参评各级政府质量奖、参评省市名牌、采标、导入先进质量管理模式等情况,为后续工作打下扎实基础。三是在大企业中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推波助澜。加快大企业、大集团和行业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专门组织一期工业销售50强、建筑业10强、服务业5强企业负责人参加的卓越绩效专题培训,取得良好效果。四是在全市企业中创导参与质量提升活动,壮大声势。广泛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调动企业一线员工积极性,今年9家企业15只QC成果参加绍兴市QC小组成果评选,4只获得一等奖;4只成果参加全省评选,1只获一等奖。开展企业质量管理星级评定工作,11家企业申报五星企业,12家企业申报四星企业。开展质量赶超项目申报,上虞市新和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类胡萝卜质量绩效改进”项目通过省质量措施项目立项评估,获项目补助20万元。

2.深入实施名牌培育工作。围绕我市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发展需要,围绕产业发展规划及时调整名牌培育重点,做强品牌经济。一是针对前期我市名牌建设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开展区域名牌和服务名牌专题调研,提出培育计划,重点加大对农业和服务名牌培育和创建力度,组织实施。。结合两级名牌申报,邀请省培训中心专家和相关认证专家举办为期三天的测量管理体系培训和标准化良好行为体系培训班,共有175人次参加培训。落实10家企业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培训,落实培训人员达300余人次。今年共有24只产品申报浙江省名牌,其中通过新评9只,复评8只,是通过新评数量最多的一年;47只产品申报绍兴名牌,通过新评19只;特别是“四季仙果之旅”获省服务名牌,另有3只获绍兴服务名牌,实现我市服务名牌零突破。二是围绕崧厦伞件区域名牌推广,规范区域名牌使用,成立了由多部门组成的崧厦伞件区域名牌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发布《“崧厦伞件”浙江区域名牌及标志推广使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和《“崧厦伞件”浙江区域名牌及标志使用准入条件》联盟标准,对7家企业进行现场考核评审,保证标志使用企业产值占所在集群总产值的比重在50%以上。三是4月底,市政协对我局名牌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我局精心组织汇报和企业现场参观,充分展现名牌战略对推动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并提出了名牌培育发展的意见建议,得到了市政府和政协领导的重视和好评。

3.扎实抓好政府质量奖评审。充分发挥政府质量奖对企业发展的引领、推动和服务作用,使之成为我市深化“发展转型”的重要引擎,走科学发展道路。一是加快实施大质量培训,先后组织3期卓越绩效培训,共有122家企业187人参加,新导入卓越绩效模式企业14家,精细化管理企业30家,新导入其它先进质量管理方法企业62家。二是联合建管、服务业发展局组织市长质量奖申报,召开市长质量奖申报工作会议,完成新申报上虞市市长质量奖企业的资料评审,意见征求和现场评审等,卧龙、自立、劲光3家企业通过最终评审。同时对去年已到期的市长质量奖企业提出复评,复评企业9家,确保市长质量奖获奖企业荣誉延续性。三是初步调研落实2012年各级政府质量奖参评企业,有计划地进入前期培育辅导工作。

二、加强安全监管,保障民生安全有措施

我局切实突出“三个安全”监管重点,坚持科学监管抓质量、严字当头保安全,年初制定下发监管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及时部署工作安排,特别是与乡镇质监员明确食品生产属地管理工作,与企业签订食品生产质量安全责任书,推动工作落实;完善机制,提请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质量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通知》等,细化各方责任、理顺部门监管边界,实现产品质量管理水平和我市产品质量总体水平的同步提高。

1.把好关口,强化生产许可证管理。一是完善档案。对全市实行生产许可证产品的生产企业进行调查摸底,完善动态管理档案,我市现有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有效证书245张。下发《上虞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量化分级监督管理办法》和《上虞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工作量化评价规则》,在全市81家食品生产企业中建立质量诚信档案,实行“一企一档”,确定A类企业15家、B类企业54家、C类企业12家,对企业实行产品质量信用量化分级管理。二是全面核查。对2010年底前的获证企业进行全面核查,特邀省化工质检站专家对获证的危化品企业进行集中检查和指导,共核查企业257家,证书264张,督促有问题企业进行整改,整改合格率100%。根据“打四黑、除四害”工作部署,对农药、化肥、建材产品的13家获证企业进行突击检查,未发现无证生产和超范围生产的现象。对新办企业、期满换证企业开展QS认证申报帮扶,指导企业规范工艺布局、购置检验检测设备、建立生产管理制度和工艺操作规程,共受理食品及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证申请23家27张证书,组织现场核查23家27张证书,其中新申报食品企业3家、相关产品企业1家。三是严格年审。6月份,分别在上浦镇、汤浦镇召开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年审工作会议,宣贯《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着重讲解无证生产销售的相关条款和许可证标志编号的使用管理,共有100多家企业的质量负责人参加。分产品召开许可证年审会议,组织开展许可证业务培训3期,共有112家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参加,督促企业按相关产品的细则要求进行自查并及时上报年审资料。今年共参加年审企业255家,证书262张,共受理申请食品及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23家证书27张。

2.打查结合,推进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一是紧紧围绕监督抽查工作“五调整、五落实”工作方针,提升抽查工作规范性,推进后处理工作“三到位”。前三季度,共抽查食品、机械、轻工、纺织、化工、建材、冶金、电子等“八大”行业产品928批次,合格889批次,批次合格率95.8%。其中省级监督抽查350批次,合格330批次,批次合格率94.12%;市级监督抽查338批次,合格331批次,批次合格率98%;县级监督抽查240批次,合格228批次,批次合格率95%。及时做好后处理工作,至11月底,共完成监督抽查后处理不合格产品97批次,全部做到企业后处理工作一企一档,确保不合格企业点上整改、面上处置和后续监管到位,形成不合格的闭环。二是在食品生产企业中积极倡导“两图一书、十盒五区”管理模式,制订下发《关于对获证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开展专项监督抽查的通知》,并组织做好相应的专项监督抽检工作。前三季度,累计开展三级定期监督抽查食品产品415批次,合格405批次,批次合格率97.6%。三是在调研摸排的基础上,开展各类执法检查。先后开展打击假冒侵权酒类产品专项行动、“打假保两节”、“平安六一”、“放心食品”等食品类专项执法检查,开展“农资保质”春季和秋季专项检查,开展在建市政重点工程特种设备使用情况和液化石油气钢瓶生产企业执法检查,开展纸巾纸和童装产品专项检查,开展建筑钢材、预拌混凝土、“清新居室”等建材类专项执法,连续第三年开展海砂专项整治。今年以来,共出动执法人员1000余人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个人)310余家,查处违法企业51家,查获违法产(商)品货值103.65万余元。其中,集中力量深入查办了“浙江万隆保健食品有限公司生产问题蜂蜜产品”、“浙江普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冒用他人厂名、厂址和GS认证标志的冰箱、冰柜产品”等问题产品。

3.突出重点,开展食品产品专项整治。一是开展严厉打击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活动,完成对全市38家企业220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备案工作,截至目前共检查食品生产企业81家、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3家、其他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7家;张贴公告178张,出动检查人员207人次。二是开展含乳食品生产企业清理检查,共检查使用乳粉作为原辅料的食品生产企业4家,所有乳粉原料企业已做了相关检测或索取了相关检测报告,未检出三聚氰胺。三是开展黄酒、糕点米面制品、猪肉等重点产品专项整治,目前已检查黄酒企业6家、糕点米面制品企业2家、粮食加工企业9家、使用猪肉作为原料的生产加工企业3家,未发现使用病死猪肉、注水猪肉和含有“瘦肉精”残留猪肉生产加工食品的情况。

4.多元共治,深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一是强化属地管理。明确各乡镇(街道)政府为特种设备安全的基层监管主体,督促企业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及违法行为查处工作。二是增强部门合力。我局依法加强对各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指导协调,实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教育、卫生、旅游、交通运输等相关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谁审批、谁负责”的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要求,保障本行业特种设备使用安全。行业主管部门加大对行业协会的工作引导和扶持,加大诚信体系建设。三是突出企业主体地位。企业严格按照特种设备“三落实、二有证、一检验、一预案”要求,夯实基础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企业特种设备安全层级管理网格化,建立特种设备安全应急救援专项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企业主要负责人依法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全面负责。

全年共检查特种设备使用企业630家次,全面检查企业96家,重点监控设备56台,排查出一般隐患985起,重大隐患239起,发出安全监察指令书152份。对园区简易升降机开展专项整治,共计424台,已完成整治420台,目前整治率99%。深化“螺丝瓶”专项整治,与建设、行政执法、工商等部门形成整治合力,已淘汰螺丝瓶99208只,完成率100%。继续推进压力管道专项整治,已完成88家企业301千米压力管道的定检工作,发现重大安全隐患1起,提出整改意见100余条,办理管道使用注册登记450份。实施特种设备强制淘汰新三年计划,全市今年计划淘汰特种设备243台(套),实际已淘汰243台,强制淘汰率100%。对2010年实施强制更新淘汰的23家企业215台设备进行了“以奖代补”,共发放奖励金额134万元。8月5日,我局《共同抓质量 合力保安全——浙江上虞质监部门建立大监管机制整合各方力量做好质量安全工作》一文在《中国质量报》以头版头条形式刊登;10月18日,《上虞市强制更新超千台淘汰特种设备》一文在《浙江日报内部参考》上刊登。9月26日,由省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冯维君处长一行来上虞检查时,对我市开展特种设备安全部门联动建立的机制及取得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

三、开展优质服务,推动转型升级有成效

我局以“服务企业、服务基层”、“千家企业质量帮扶”、“千局万站优环境促发展推进年”活动为载体,结合标准、计量及技术服务等工作,围绕“5+1”新兴产业、块状特色产业,开展优质服务,推动企业练好质量内功。

1.标准战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夯实标准化工作基础,积极引导龙头骨干企业、自主创新企业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和国家、行业标准,共计41家企业正在参与98个上级标准的制修订,其中国家标准29个,牵头制定的有10家企业;行业标准69个,牵头制定的有35家企业。帮助2 家通过3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34家企业组织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体系建设。帮助无公害嵊州花猪等4只项目成功申报省农业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其中1只为2012年滚动项目),3个农业项目通过省级标准化推广实施项目验收,其中两个项目为优秀看,新建6个上虞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验收到期项目10个。与旅游局共同落实开展石狮商城等2个市级服务业标准化项目。二是抓好标准化重点项目建设。切实抓好道墟试验机标准提升项目,制订发布《液压式万能试验机》等3个联盟标准,组织开展标准执行全性能检验,现项目已全面完成总结,等待省级验收。风机块状省标准化重点项目通过省局组织的立项评审,完成标准起草数据验证和起草联盟标准,项目实施正常。帮度4家企业申报省技术标准战略资金奖励,1家企业申报重点项目补助,共获补助资金73万,补助资金居各县市前列。三是构建技术标准创新平台。染料化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2月份已经省局批准正式筹建;省照明电器标技委灯具分标委已报省局,预期很快将批准筹建。

2.计量工作,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一是能源计量。以省质监局和经信委将我市医药化工行业列入省首批能源计量数据应用行业推进项目为契机,组织开展医药化工企业能源计量情况调查,制订项目实施方案,联合经贸、精细化工园区管委会等部门召开了医药化工能源计量数据应用推进会,开展分层次数据应用试点三级推进机制,并帮助家企业申报第二批省级能源计量示范单位。二是工业计量。联合环保局共同开展环境监测机构和企业用计量器具的强检检查,发出调查文件150余份,通过调查明确有40余家企业配备环境监测计量器具,并对5家重化工企业计量器具开展强检检查。推动企业建立和完善测量管理体系,引导企业向计量要效益,帮助36家企业开展测量管理体系建设。三是诚信计量。以深化民生计量“四进”和诚信自我承诺为载体,营造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市场计量环境为目标,加快《推进诚信计量、建设和谐城乡行动计划》实施,培育创建一批诚信计量示范单位,8家餐饮店和8家商店做出了自我承诺,促进和谐城乡的建设。对全市39个中心集贸市场3128台件计量器具开展免费检定、修理等服务,检定合格率为96.4%,对全市 337家医疗卫生单位在用1757台(件)计量器具开展强制检定,合格1687台件,不合格70台件,合格率96.0%。

3.技术服务,打通企业发展绿色通道。以技术机构为主力,成立三个专家组,采用“一对一、面对面”服务方式,明确帮扶责任人、帮扶内容、时间、目标,开展技术服务,为企业提供切实的方便。一是充分发挥信息化软件管理系统,服务收费依据、人员培训动态管理、标准物质动态管理等实现信息化管理,对企业服务采用了短信实时通知等方式,方便企业及时了解服务工作进度。二是制定实施 “工作质量考核管理办法”、“印章管理制度”、“人员培训考核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三是及时为企业开展检定、校准服务,到目前,共出具产品质量检验报告2300多份,为企业开展计量器具检定/校准服务50127台件套,比去年增加6.5 %,帮扶企业开展新产品技术研发检测15批次,帮扶企业检测实验室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审核及筹建3个,帮扶15家铜管企业通过生产许可证复审考核,5家企业以送锦旗的方式对我局的技术工作给予充分认可。5月份全省认证工作现场会暨认证技术专家进企帮扶活动在我市召开,给我市技术帮扶工作提供更大动力。

四、打造技术平台,建设科技质监有突破

1.平台建设有序推进。一是照明电器“三大平台”建设。目前,省照明电器产品质量检验中心获省局批筹,签订了700多万元照明电器设备采购合同;照明电器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已开通实施,与4家企业签订了共建协议,并获市科技局“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立项,争取项目资金18万元;照明电器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规划已上报科技局,为下一步的正常运行奠定了基础。二是风机检测中心建设。由市政府牵头对风机检测平台的建设地址、建设方案等进行调研,项目有望列入2012年政府投资计划。立项文件、项目建议书已上报项目审批部门。风机能效检测设备已进入招投标采购程序。三是食品检测、计量检定能力建设。今年,我所23个计量建标项目通过了监督复审,新增53个食品安全参数检测能力和19个电器类计量校准项目的国家实验室认可,完成气体泄漏报警装置的建标考核,技术机构基础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2.技术人员素养提升。一是对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现状进行全面摸底,要求全员持证上岗。二是出台人员培训考核制度,共有53人次参加上级部门的业务培训,培训经费占总业务收入的1%以上,有3人获生产许可证评审员资格,2人获资质认定评审员资格,1人获计量考评员资格。组织开展“执行力”理念培训,挖掘现有技术人员潜力,对照明电器检测技术骨干开展入企培训等方式,帮助技术人员提升工作能力,适应检验检测工作要求。三是开展技术论文评选活动及岗位练兵等活动,不断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技能。通过活动,全所共撰写技术论文32篇,其中今年有4篇论文已在权威杂志上发表,有2篇论文待发表,全所将所有论文编制成论文集,增进相互间学习。

3.科研创新能力提高。制定完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考核奖励办法》,鼓励技术人员开展科研项目、论文发表等,构建科研创新制度环境。积极参与各类科研项目申报,今年,我局“晴雨伞防雨性能试验方法研究”列入国家级自筹科研项目,“上虞照明电器产业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开发及应用”列入市重大科技攻关专项,“晴雨伞防雨性能试验方法研究及应用”列入了绍兴市质监督系统科研项目及市级科研扶持专项,技术机构参与的“风机箱体模块化技术”地方区域联盟标准已省局立项,同时,正参与起草“通风产品型号编制方法”行业标准1项,组织主持或参与省评价规则2项。今年,共争取项目资金57.3万元,到位项目资金127.3万元。

五、深化行风评议,提升质监形象有亮点

1.广泛动员明确要求。省、市质监系统召开动员大会后,局党委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把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列入年度重点工作。3月29日下午,专门召开党委会,对民主评议行风活动进行专题研究。4月2日,与市纠风办及时召开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动员会,明确民主评议行风活动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评议范围和内容、评议方法和步骤、工作要求,并提出“人人都是行评对象,个个体现质监形象”的口号,要求全局干部职工以高度责任心和荣誉感投身活动。绍兴市质监局纪委杨建江书记、上虞市纪委李坚锋副书记就做好民主评议行风活动提出具体要求。会上,重新聘请来自部门、乡镇、企业、媒体等单位的21位行风监督员,我局三名中层代表在动员会上作表态发言。上虞电视台、《上虞日报》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报道。4月27日,召开了深化作风建设专项活动动员会,明确以“正作风,强执行,提效能”为主题,以教育、督查、整治、问责为手段,达到人员素质明显提升、突出问题明显改进、服务效能明显提高、自身形象明显改善、长效机制明显完善的成效,进一步提升强化行风、提高效能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2.建立机构落实责任。为抓好活动的顺利开展,与上虞市纠风办联合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并抽调人员专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的组织、协调、实施和考核等各项工作。活动领导小组成立以来,精心研究活动载体,积极组织各项活动开展,认真抓好活动宣传,并组织对全局干部职工上下班及工作时间网上游戏、聊天、炒股等工作纪律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有力推进了活动开展。为了形成目标倒迫、责任落实、压力传递、部门协作、考核激励的工作推进机制。在下达今年工作要点的同时,排定2011年度33项重点工作,分别进行分解落实,明确了具体目标、各季度工作重点、责任科室和分管领导。实行“月通报季点评年评议”制度,着力提高干部队伍执行力,做到每项工作有人管,每个环节有人抓,人人身上有任务,个个肩上有责任。通过责任落实,进一步强化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效能意识和协作意识。

3.认真抓好承诺督查。为深化作风建设,局每位干部职工作出行风建设个人承诺,撰写行风建设一句话诺言,在此基础上,全局从敏而好学勤思考、爱岗敬业优服务、依法行政正行风、政令畅通见高效、顾全大局呈和谐、廉洁自律树形象等六个方面作出集体承诺,并举行了全局干部职工开展行风建设公开承诺签名仪式。在接受各级行风明查暗访的同时,局纪委不定期对干部职工上下班纪律、去向牌使用、值班情况、电脑使用、“三在”状态、服务态度、工作环境等情况开展督查,完善局效能建设责任追究制度,对发现的问题,按规定予以处理。

4.广泛征求意见整改。利用媒体、质量技术监督政务网、《上虞质监信息》等平台,公开行风投诉电话、邮箱等。设计意见征求表,通过问卷调查、明查暗访、现场征询意见、公开接受投诉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6月10日,召开行风监督员座谈会,向监督员汇报前阶段业务工作和行风建设开展情况,就民主评议行风活动深入开展征求意见。从征求到的意见看,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希望我局加强宣传和培训,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法律、法规及业务的培训,把各种政策和信息及时反馈到企业;二是希望我局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服务;三是希望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四是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开展电梯、锅炉等设备的检测,确保安全。针对这些问题,局党委会已专题进行研究,推进问题的整改落实。

六、注重自身建设,构建和谐质监有进展

1.抓好制度机制建设。一是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落实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是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其他班子成员对职责范围内党风廉政建设负主要领导责任的制度,围绕行业特点、岗位性质、工作内容及容易产生腐败现象的重点环节,加强监督检查、责任追求。严格落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承诺制,实行共性承诺和个性承诺结合的方式,领导班子承诺内容在政务网上公示,其他干部在省系统OA上公示。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廉政谈话、诫勉谈话等制度。二是健全党建工作机制。建立典型引导和推进机制,组织评选年度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把加强与改进机关党建工作的重大问题列入党委会预案,定期进行研讨;组织党务干部有针对性的开展调研和考察工作,组织发展党员,今年拟发展5名。建立完善以党建带群团组织建设的工作机制,指导、支持群众组织依照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局稽查大队被团市委授予青年文明号;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局机关党总支被市局表彰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三个科室分别被表彰为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党员文明岗,两名同志被表彰为先进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三是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出台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分解落实任务,实行每月报送工作安排、工作小结和重点工作“月通报季点评年评议”制度;优化绩效评价体系,强化各类干部的考核考察;加强内部管理,制定公务车辆管理制度、机关财务管理制度等,提高机关管理规范化水平;严格市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经费使用、基建合同、工程、财务管理方面的规定,加强监督。

2.深化宣传教育。一是加大落实《廉政准则》力度。深入学习贯彻《廉政细则》各项规定,加强对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认真落实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做到有上级领导莅临指导及时报告、班子主要领导外出详细报告、班子主要领导行程按周报告;严格执行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加强公务接待经费预算管理,提高公务支出透明度;严格控制出国(境)团组数量和规模,严禁利用公款出国(境)旅游,做到公款出国(境)人数和经费零增长。二是强化政治纪律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深入开展政治纪律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制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主要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党发展历程和成果等内容开展学习;利用工作日晚上时间,深入开展以“提升执行力、增强群众观、为民办实事、服务‘十二五’”和“法制质监、科技质监、和谐质监”为主要内容的集中学习,引导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围绕“促发展、促转型、保安全、保民生”主题,通过分组讨论和集中讨论的形式,开展“优服务、正行风、树形象”主题大讨论。组织开展“优环境促发展”主题征文,共收到征文8篇,并择优上报。组织开展“体能增效、创先争优、激昂青春”演讲赛,9位青年选手参加比赛,进一步营造“务实创新、激情干事、奋勇争先”的工作氛围。坚持把反腐倡廉教育作为拒腐防变的基础性工作,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集中观看党风廉政电化教育片,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党员参观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宁波慈城清风园,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参观萧山南郊监狱进行警示教育,走访结对学生“结贫思廉”,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全省质监系统第二届“五大十佳”先进事迹报告会,强化纪律观念,增强自律意识。三是加强纪检监察调研和信息宣传工作。利用年初专题调研的机会,开展纪检监察工作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为一年工作开展打下基础。全面宣传我局工作,及时向绍兴市局监察室、上虞市纪委报送工作进程,并编发《上虞质监信息》31期,其中《民主评议行风暨深化作风建设活动专辑》11期,宣传窗3期,简报寄送至上虞市各部门(乡镇)、百强企业和局行风监督员。在市区主要路段,设置大型户外质量公益广告牌,编印《常用产品质量知识专家解读》3000本,分发到乡镇、社区和村委。通过新闻媒体和政府门户网站,向社会大众宣传质监,使质监职责履行在广大群众的关注、支持、监督下进行。与此同时,我局质量与标准计量科科长陆忠涛同志连续两年被评为上虞市“十佳中层岗位标兵”,作为全市作风建设专项活动四个典型之一在全市机关干部中宣讲,也有效地宣传了我局的职能和良好的工作作风。

3.加强对职能履行的监督。认真贯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对影响机关效能、损害发展环境的行为,严格实施行政问责。按照严格依法、全面真实、及时便民的原则,认真做好党务政务公开工作,及时在局政务网、上虞政府网信息公开平台等,发布更新履职范围、机构设置和工作信息,努力提高工作透明度,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强对行政审批、稽查执法、名牌评审、检验检测等方面的监督,简化办事程序,减少不必要费用。坚持实行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AB岗工作制等,规范服务。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