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索引号: | 002590534/2014-1303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 号: | - | 公开日期: | 2014-03-24 10:52 |
发布单位: | 教体局 | 有效性: | 有效 |
关于印发《关于整体规划学校德育体系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 ||
|
||
各直属学校,乡镇(街道)中小学、幼儿园,有关民办学校: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上虞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现把《关于整体规划学校德育体系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 各校要紧密结合实际,切实贯彻落实《实施意见》精神,积极构建校本德育体系,把德育工作做深做实做细。有好的经验要及时总结、上报。
二○○六年三月二十九日
主题词:德育体系 实施意见 通知 抄送:绍兴市教育局,上虞市委宣传部、市委办、市府办,市关工委、市教育工会,各学区办,温暖、赵畅、陈泉标同志 上虞市教育体育局办公室 2006年3月29日印发 上虞市教育体育局 关于整体规划学校德育体系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上虞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充分发挥德育的动力、保障和导向作用,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现就整体规划幼儿园小学中学德育体系提出如下意见。 一、科学构建德育体系 1、目的任务:儿童青少年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遵纪守法意识和正确的理想信念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教育必须与他们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和思想特点相适应。整体规划幼儿园、小学、中学德育体系,就是要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学生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和理解接受能力,合理设置德育目标内容,努力拓展德育渠道,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使学校德育更具科学性,更富实效性,更好地促进儿童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 2、总体目标: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校德育工作规律和青少年学生成长规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把养成教育、道德法制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始终,统筹规划,形成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各教育阶段纵向衔接、教育内容分层次递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横向沟通的德育体系。扎实开展“树魂立根”民族精神教育工程,结合上虞实际,突出孝德、乡贤文化两大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崇孝意识、爱乡情结;扎实开展“生命教育工程”,积极开展青春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学生身心自主和谐地发展;扎实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达标学校”建设,广泛组织校园文化节、艺术节、体育节、科学节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3、基本原则:(1)方向性原则。坚持德育的正确方向,以培养“四有”公民为根本目标,把发扬优良传统和创新时代文明结合起来,既 “古为今用”,传承虞舜大地传统美德,深入开展孝德教育,又 “推陈出新”,从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结合新课程改革,开展以学习乡贤精神为主的新型道德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2)整体性原则。整体规划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德育目标、内容和形式,做到有效衔接;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相互配合,不断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3)体验性原则。知行结合,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积极创设各类体验情景,让儿童青少年在活动中感知道德要求,培养道德情感,提升道德素养。(4)渐进性原则。遵循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分层实施、循序渐进。幼儿园小学着力开展以行为规范为重点的养成教育,初中开展以尚德守法为重点的道德法制教育,高中开展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为重点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合理设置德育目标 1、幼儿园教育阶段:开展养成教育,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体验共同生活的乐趣;大胆表现自己,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同情心、初步的合作精神和责任感;培养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小学教育阶段:突出养成教育,学习和践行《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纪校规为重点的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文明行为;初步养成孝敬父母、团结同学、讲究卫生、勤俭节约、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格和乐观向上的性格;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开展以乡贤精神教育和孝德教育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了解乡土文化和乡贤事迹,热爱祖国文化,逐步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3、初中教育阶段:深入开展道德法制教育,学习和践行《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纪校规,养成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道德品质和树立知法、守法的公民意识、法律意识;开展青春健康为重点的生命安全教育,提高生存技能和心理素养;深化以学习乡贤精神和孝德教育为重点的立志成才教育和爱心、诚信、责任心教育,养成诚实正直、积极进取、自立自强、坚毅勇敢等心理品质,正确对待自我,正确处理与他人、集体、国家的关系;开展基本国情和时事教育,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逐步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4、高中教育阶段:着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基本经济政治制度和时政为重点的国情教育,理解并拥护现行的制度,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学习的理想;深入开展遵纪守法教育和民主、科学教育,实现学生主体性道德品质的内化与外显,形成公民意识、法律意识、科学意识;开展以珍爱生命为重点的生命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全的人格;中等职业学校还要加强职业道德、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规范为重点的敬业精神教育,树立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正确的职业理想。 三、积极实施六大计划 1、实施德育课程化计划,完善德育课程体系。改革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德育课程,建构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的现代德育课程体系。严格执行国家德育课程计划,做好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和高中《思想政治》等学科的课改实验工作,使德育课程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其他学科的教学都要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把德育有机统一于教育教学之中。积极探索德育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作为国家课程的补充。完善地方德育课程,结合“上虞孩子崇孝德”活动,认真落实《孝德教育》地方课程的施教工作。针对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不同教育阶段及不同学段德育的侧重点,加强德育校本课程建设。小学重点开发学生礼仪教育课程,初中重点开发基础道德读本,高中重点开发理想教育课程,中等职业学校还要开发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丰富德育活动,探索建立适合各教育阶段学生实际的活动课程体系。 2、实施特色德育计划,构建德育特色体系。深化孝德教育和乡贤精神教育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上虞孩子崇孝德”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精神,传承虞舜孝文化和乡贤精神,让学生知乡贤、学乡贤、做乡贤。幼儿园、小学着重要让学生懂得怎么做,养成健康文明的好习惯;中学着重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对传统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有较深刻的认识。要培养学生尊敬长辈的孝德、孝心和孝行,做到“教育一代人,影响几代人”。深入开展乡贤精神进校园、进家庭、进社区、进景区活动,办好上虞市乡贤研究会少儿学院分院,营造一个学习乡贤精神的教育氛围,通过专题教育活动,使学生对上虞乡贤精神有深切的体验、感悟和认同,通过学习乡贤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3、实施“人生导航”德育计划,构建生命教育体系。以人为本,针对不同教育阶段学生的身心特征,丰富生命教育的形式。幼儿园、小学要着重开展性别教育和保护生命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做到喜欢自己;逐步懂得同情关心,初步认识和体验生命可贵,让学生了解并遵守交通安全等基本社会规则,学会基本生存技能和紧急避险知识;初中要着重开展青春健康教育,在部分学校试点的基础上,全市学校普遍开展青春健康教育,突出青春心理、青春期卫生和道德教育,做到自尊、自爱,促进学生身心自主和谐地发展,培养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高中要着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价值、人生理想教育,指导学生正确选择人生道路,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增强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为国成才”志向和全面发展观念。 4、实施德育发展性评价计划,构建德育评价体系。完善学校德育、班级德育和学生品德三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德育目标,分别确定学校德育评价内容和标准。各校要加强对班级教育活动的指导与检查评估,消除学校德育与班级教育“二张皮”的现象,促使学校德育工作上下衔接、纵向到底。积极开展学生发展性评价,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客观评价与激励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强化学生成功意识,建立以思想品德为主要内容的学生综合素质成长册(袋)。幼儿园、小学要根据养成教育的目标要求制定评价细则,坚持过程性评价,重点落实文明礼仪、清洁卫生、行为规范的要求;初中要根据道德法制教育的目标要求制定评价细则,开展等级评价,重点落实孝亲敬长、遵纪守法、礼貌待人和行为规范等社会公德的要求;高中要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制定评价细则,开展综合等第考评,重点落实道德品质、心理品质、遵纪守法、理想信念的要求。要建立德育专项督导制度,组织力量经常开展德育工作专项评估,建立督查通报制度,把平时督查成绩列入学校年度考核。开展德育工作示范校建设,选定一批在德育体系研究、学生德育工作上成绩显著的学校为示范点,及时总结推介其成功经验,以点带面,示范辐射,着力提高我市德育的总体水平。 5、实施德育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德育人才培养体系。深化教师群体师德创优活动,建立春晖师德教育基地,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引导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配强班主任、团队干部、德育课程教师,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对师德标兵和在德育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重视和关心德育工作者的培养,逐步实现德育队伍的专业化。坚持分层培训,建立“区域培训、校际培训、校本培训”三管齐下,突出校本的培训体系。开展德育工作全员培训和骨干培训,进一步强化教师育人意识,落实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职责;加强骨干培训,要建立班主任培养学校,制定《上虞市班主任工作条例》,建立班主任师徒结对制度,完善班主任工作考核,充分调动班主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6、实施德育课题化计划,构建德育科研体系。以科研为先导,以德育科研促德育思想、方法、手段、机制的转变。要充分发挥市德育研究室的组织、协调、引领作用。把研究整体规划学校德育体系作为市级重点课题,并组织学校开展德育内容、形式和评价等方面的子课题研究。构建德育体系要坚持以校为本,重视探讨研究每一所学校德育工作的个性和特色,以学生实际、学校实际和学校所在社区实际为出发点,针对各校、各教育阶段不同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要积极鼓励学校、班级、教师参与德育科研,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德育科研的实效性。要保证一定的人力、财力投入,做好德育科研成果、优秀德育校本课程和活动案例等的推介工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