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市场监督管理局 >>规划计划 >>计划总结
索引号: 002590956/2017-0295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17-01-12 09:39
发布单位: 质监局

2016年工作总结

    2016年,上虞区质监局紧紧围绕系统上级和地方政府工作部署,抓实抓牢标准强区、质量强区、品牌强区建设和“浙江制造”示范区创建,着力强化产品质量监管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深入实施质量技术“众创”服务,主动作为强质量,恪守本心谋发展,各项工作进展有序,质监事业再上台阶。

    一、特色亮点工作

    1.“浙江制造”标准数及产品认证数居全省前列。“浙江制造”示范区深入推进,完成4只产品标准制订工作,2只产品认证通过现场审核,目前共有“浙江制造”标准7只、认证产品4只,居全省前列。“浙江制造”工作得到省政府充分肯定,作为唯一政府代表在全省推进“浙江制造”品牌建设暨省政府质量奖表彰大会上交流发言。

    2.国家风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工作有序推进。7月,国家风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获批筹建。目前,已完成基建工程公开招标并签订工程施工合同,预计年底前动工兴建。设备采购、人才引进等相关工作正逐步落实。

    3.国家级风机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创建工作着手实施。5月,国家级风机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获批筹建。11月1日,全区动员会议召开,国家质检总局郑卫华巡视员、省质监局纪圣麟副局长等领导出席并讲话。目前,已启动全面调查工作,摸清风机企业情况,为后续展开工作打好基础。

    4.“标准+”工程成效明显。引导企业标准创新,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17只(为主2只),行业标准 5只(为主3只)。平安建设(社会稳定)“三色”预警管理标准化试点项目列入国家级项目,政府投资项目“双查双保”中介监管项目列入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累计完成企业自我声明2884只产品标准,标准数位居全市第一 。

    5.“双随机”抽查机制顺利推行。实施生产领域产品质量“双随机”抽查制度,共组织4次检查企业12家,涉及试验机、风机、铜管、儿童服装(校服)、食品相关产品和验配眼镜等产品,反映出块状产业和重要消费品生产企业的质量和管理现状。同时对抽查的相关信息进行网上公示,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督促企业整改,实行闭环管理。组织开展定量包装商品“双随机”抽检,抽样5家企业5个批次,抽检合格率100%。

    6.在用电梯质量完成首次风险评估。实施电梯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完成在用电梯第一次全面风险评估工作,共抽查322台公共场所在用电梯,发现问题电梯112台,已完成整改。电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得到媒体及社会舆论的高度肯定。

    7.质量宣教活动有声有色。实施质量教育五年行动,实施全民质量意识教育、青少年质量知识教育、企业职工质量能力教育、质量专业教育等工程,编制完成《青少年质量教育读本》,培训企业职工300人次。开展“进村入企”质量安全宣传服务活动,“上街”4次,走访村(居)150多个,为千余位群众提供服务。

    二、主要工作举措

    1.深入推进“三强一制造”,助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

    (1)全面建设标准强区。一是引导标准创新。开展规上企业制修订标准调研,指导行业龙头企业标准创新,引导企业参与制修订上级标准。二是推进项目建设。上虞区平安建设(社会稳定)“三色”预警管理标准化试点项目列入国家级项目,目前正有序推进,计划在12月完成验收。政府投资项目“双查双保”中介监管项目列入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并正式实施。完成6只农业标准化项目现场审核。三是加强标准管理。深入推进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工作,截至目前,已有75家企业自我申明1281只产品标准,累计已有666家企业2799项标准,标准数位居全市第一。开展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网上抽查,发现问题161项,发出行政指导建议书8份。

    (2)全面建设品牌强区。一是深化“浙江制造”示范区建设。在走访调研基础上,完善“浙江制造”品牌培育工作计划。截至目前,完成新和成的纤维级聚苯硫醚树脂产品、上风高科的核电站核岛用轴流式通风机产品、阿克希龙的唇膏管产品、晶盛机电的单晶生长炉等4只“浙江制造”标准编制发布。奖励“浙江制造”产品企业130万元。二是做好省市名牌培育工作。走访辅导省市两级名牌意向申报企业。完成绍兴名牌推荐工作,新申报13只、复评27只。完成浙江名牌申报审核和推荐,新申报13只、复评23只。

    (3)全面建设质量强区。一是抓制度建设。区政府与各乡镇街道签订《“质量、标准、品牌”强区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出台2016年质量强区考核办法和质量强区建设工作方案。组织实施2015-2016年政府质量考核工作。开展2015年度企业自主创新奖励,奖励586万元。二是抓质量培训。提请区政府出台《上虞区质量教育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组织开展首席质量官、工业百强企业“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等质量培训工作。三是抓质量提升。开展2016年绍兴市QC成果申报工作,18只QC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7只。完成绍兴市市长质量奖申报工作,推荐2家企业申报市长质量奖,1名个人申报质量管理标兵。开展区长质量奖评审工作,拟表彰区长质量奖企业3家,质量进步奖企业1家,质量管理标兵2人,已提请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

    2.切实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保障G20峰会安全

   (1)加强产品质量监管。一是优化生产许可。组织开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生产条件专项检查,完成22类产品196家获证企业生产条件的检查。完成176张证书年度审查工作,抽取12家企业进行现场审核,对3家问题企业进行整改复审,整改合格率100%。开展G20峰会产品安全保障工作,对危化品、危化品包装和食品相关产品三类重点产品获证企业实施专项检查,共检查企业61家。帮助企业申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83张(国发37张,省发46张),全区共有有效证书220张(工业197张,食品相关产品23张)。二是强化监督抽查。前三季度,市、县二级质监部门共抽查我区纺织、轻工、化工、建材、冶金、机械六大行业302家企业生产的38种313批次产品,合格299批次,批次合格率为95.5%,综合合格率为99.8%。开展电线电缆及混凝土普通砖产品专项监督抽查,批次合格率分别为100%、97% 。召开儿童服装质量分析会,对不合格企业进行集体约谈。强化不合格产品后处理,完成24批次不合格产品的后处理。三是完善分级监管。进一步完善重要消费品生产企业的分类分级监管工作,目前全区共涉及目录内的重要消费品生产企业有237家,其中AA类17家、A类9家、B类178家、C类33家。制订食品相关产品年度监管计划,对23家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实施检查,并召开专题工作会议通报检查情况,签订质量安全诚信承诺书,保障G20峰会安全。

    (2)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一是狠抓隐患整治。全面落实日常监管计划,组织开展G20峰会重点监管设备检查,节假日宾馆、车站等集聚场所设备检查,开展老旧压力容器淘汰工作,配合开展燃煤锅炉淘汰工作。发布特种设备安全形势分析报告,召开特种设备检情分析会。截至目前共巡查企业1047家次,检查各类特种设备2961台(套)次,排查出534处安全隐患,发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253份,淘汰老旧设备84台,拆除燃煤锅炉103台,查处特种设备违法行为8起,兑现特种设备强制淘汰“以奖代补”奖励金额6.9万元。二是深化电梯监管。实施在用电梯安全风险评估。首创电梯安全专家问诊制,较好地解决了5个小区电梯投诉问题。会同区人民医院开展电梯困人事故应急演练,切实提高电梯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开展电梯安全管理工作落实情况“回头看”,对乡镇街道和部门落实电梯安全监管职责进行督查。招录电梯监管特聘人员2人,建立电梯安全技术专家库,确立首批8名专家,为电梯安全监管提供人才技术支撑。三是严格源头管控。由区政府与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签订《特种设备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配合推进化工行业整治提升工作,关停化工企业37家,限期整改20家。开展压力容器设计制造单位监督检查,已有11家企业完成自查,8家实施整改。对9家气瓶和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单位进行年审。对花田小镇等游乐设施项目提前介入,开展重点帮扶。在乡镇、企业和学校举办特种设备知识讲座。共考核作业人员1653人次,办理使用登记3147份,受理施工书面告知3183份,全区共有特种设备25620台(套)。

    (3)加强计量和合格评定工作。一是推进计量“当场许可”。完成4家企业6张证书的考核发证工作与4家单位10只计量标准的行政许可考核评审工作。二是实施计量器具监管。实施民生计量器具强制检定工作,完成集贸市场计量器具、医疗卫生计量器具及定量包装商品监督检查,合格率分别为96.9%、97.9%、93.5%。三是强化合格评定工作。做好检验机构行政审批权力下放承接工作,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相关培训,对接事项信息。完成6家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督检查与4家食品检验机构的监督检查。开展强制性产品认证和自愿性管理体系认证监督检查,检查3C认证企业46家,自愿性认证40张,未发现重大违规事项。

    3.着力打造优质检测平台,服务地方产业“众创”发展

    (1)国家风机质检中心建设有序推进。一是成功获批筹建。顺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组织的现场审查与论证,获得国家总局的批筹文件。二是筹备基建工程。3月经发改委立项,经国土、设计、规划、环保、消防、审计等部门审批,目前,基建工程已完成招标并签订施工合同,年底前开工建设,实现当年立项当年开工。三是推进“软件”建设。对照国家中心验收要求,部署科研、标准、人才引进等计划,组织申报 “绍兴名牌”,推进技术机构品牌建设。开展风机检测方面专业知识的讲座与操作实务培训,组织参加全国风机标准化委员会的标准审查工作,积极参与风机检测方法标准起草,不断提升风机质检中心知名度。

    (2)技术水平全面提升。一是提升检测资质。完成风机中心能效标识备案工作,取得通风机能效标识能源效率检测实验室资质。截至目前,风机检测业务收入237.76万元,风机企业咨询服务合同金额6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76.3万元。并申报风机检测国家生产许可证检验机构资质。二是优化检测装备。完成分布光度计、光生物辐射安全设备采购与实验室环境改造,新增设备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扩项现场评审。对二等标准水银温度计、多功能校准仪、双桥校准仪等计量部分陈旧设备进行重新购置,新增完善电子血压计计量建标项目设备。全年完成设备投资447万元。三是完善检测技术。完成加油机、氧气吸入器、压力表的计量授权技术依据变更,完成医用超声诊断仪超声源检定装置、燃气表检定装置配套变更备案,完成衡器计量建标项目到期复核。

    (3)“众创”服务取得实效。制订以“三个省中心”为重点的实验室开放实施方案与工作计划,提供1968批次检测服务与7.4多万台件套的计量器具检定与校准服务,帮扶23家风机企业通过消防排烟风机3C认证现场审核。“众创”工作得到省局认可,区质检所获得“服务企业助力众创”优秀单位称号,1名同志获得先进个人称号。

     4.有序完善内部运行机制,树立“清醒担当有作为”队伍形象

    (1)健全网格化监管格局。一是明确职责界定。制定《关于明确基层所与业务科室工作职责界定的通知》,明确基层所与业务科室工作职责界定,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有序开展。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实施“进村入企”制度,增强基层联系。全面推广“三图一表”制度,强化企业监管。推进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已发出预警函22只。制定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深化工作考核督查。三是强化业务培训。制定业务培训工作计划。定期开展质监业务工作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切实提高业务素养。已开展法律专题培训9期,发表专业技术论文7篇,验收通过市级科研项目2个,新增市级科研项目1个。

    (2)健全法制化运行体系。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权力清单“瘦身”和责任清单“强身”工作,停止办理已取消的4只行政审批事项。修订清理职责边界,编制进驻审批中心事项服务指南,梳理行政审批“即办化”事项,对涉及只需进行书面审查的企业和个人的7个审批事项形成目录清单开展“即来即办”。二是依法开展稽查执法。开展“蓝剑系列“、”“纤检保健康”、消防器材行业、照明电器认证等专项执法行动,对全区380家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执法检查,查处违法企业34家,查获违法产品货值22余万元。未出现一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行政赔偿案件。三是严格把关法治审查。开展行政案卷评查工作,自评案卷1508件,专家现场评查行政案卷9件,反馈意见建议约15条。2只行政案卷被评为市局优秀案卷。严格落实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工作,对以区政府或区政府办公室名义发布的13只规范性文件开展清理,并报区法制办审查备案。

    (3)健全服务型队伍建设。一是抓好党纪学习教育。全面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化“队伍建设年”、“文明聚心中道德见行动”等主题教育,组织全体党员学习党章党规、学习系列讲话,开展志愿服务、创先争优、选树典型、结对助学、义务劳动等活动,不断强化政治素养与党性修养。二是加强行风建设。积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开展新春作风纪律教育活动,各科室队所签订党风政风责任书,积极参与廉政“微考学”。开展作风纪律检查,共检查工作纪律12次,对存在问题进行通报,要求落实整改。三是落实民众诉求回应。强化应急联动机制,快速高效处置应急投诉。截至目前,累计受理110应急联动事件74起、信访48起、“12345”投诉举报34起、“12365”投诉举报21起,按期处置率均为100%。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