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上虞 > 上虞区志
第一篇 建 置
发布日期:2017-03-27字体:[ ]信息来源:走进上虞

第一章  沿   革      

第一节  隶    属

1972年至1978年,县内先后出土了陶鬶、陶盉、石犁等文物,证明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在此生活。夏帝少康时属于越。周赧王九年(公元前306年)楚灭越,属楚。秦王嬴政二十五年(前222),置上虞县,属会稽郡。新(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废上虞入会稽县,属会稽郡。东汉建武(25~56)初恢复上虞县,属会稽郡。永建四年(129),分上虞南乡入始宁县,同属会稽郡,历三国两晋南北朝不变。隋开皇九年(589),废上虞、始宁入会稽县,先后属吴州、越州、会稽郡。唐初,今上虞境仍为会稽县的一部分,属越州。唐武德四年(621)曾以剡县与故始宁地为嵊州,八年州废。天宝、至德年间(742~758),属会稽郡。乾元元年(758)后,仍属越州。贞元元年(785)分会稽复置上虞。长庆元年(821)并入余姚,次年复置,属越州。五代时属吴越国东府。北宋仍属越州。南宋绍兴元年(1131)改越州为绍兴府。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绍兴府为绍兴路,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复为绍兴府,上虞皆为其属县。清承明制。民国初年改府制为道制,上虞属会稽道。民国16年(1927)废道制,直属于省。21年,属浙江省第七行政督察区。24年,属第三行政督察区。37年,属第二行政督察区。解放初属绍兴专区。1952年2月起属宁波专区,1964年9月起属绍兴专区。1968年6月起初属绍兴地区。1983年8月起属绍兴市。     

附:上虞县名考

古籍中对上虞县名来历记载不一。《水经注》引《晋太康三年地记》:“舜避丹朱于此,故以名县。百官从之,故县北有百官桥。亦云,舜与诸侯会事讫,因相娱乐,故曰上虞(虞通娱——编者注)。”光绪《上虞县志》按语:“《水经注》述上虞命名之义,本《太康地记》云:‘舜避丹朱于此’,《晋书·地理志》亦云。虽与《路史》‘舜之支庶或食上虞’之说皆无确据,未可臆断其是非也,存之以备考。” 《十三州志》与《郡国志》记载:“夏禹与诸侯会事于此,相与虞乐而名。”光绪《上虞县志》按语:“《十三州志》及《郡国志》移虞舜之迹属之大禹,则百官桥诸迹又何以称也,其说妄诞,姑录之而附辩焉。”今人又有“上虞”之名来源于古越方言的“方言说”,此说认为“这类地名,在字义上无法解释,是浙江境内很特殊的方言地名”,“必须对古代吴、越语言进行深入的研究,才有可能得到解释。”又指出,对“古代吴、越语言影响的地名,历来曾有不少人作过许多牵强附会的解释,这是必须澄清的。晋《少康地记》对上虞县名的解释即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少康地记》说:‘舜避丹朱于此,故以名县;百官从之,故县北有百官桥。’……暂且不论尧舜等人物是否存在,在那个时代,对中原来说,浙江远在荒外,把中原的传说搬到浙江,这本身就是十分荒谬的。”(见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 9月版《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据郭沫若考证,殷商甲骨文中有“上虞”地名,他在《卜辞通纂》中写道:“上(虞)当是国名,其地距殷京颇远,由下片推之,相距之路程在40日以上,当在3000里内外。以声类求之,疑即上虞,上虞之名颇古,据《水经注》‘渐江水’下‘江水东经上虞县南’……则上虞之名,当自殷周以来所旧有矣。”(见《卜辞通纂》475页595~602片甲骨)如果此说成立,则“上虞”之名在建县前早已存在,至秦置县时用作县名。70年代以来,考古发现(如余姚河姆渡遗址)证明,宁绍平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与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一样古老。从而改变了那种认为此地在远古时代和黄河流域相比,是“生产力低下”的“荒服之国”的传统观念。《尚书注疏》“舜典”中有这样的记载:“孟子云,尧崩,三年丧毕,舜避丹朱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子而之舜;狱讼者,不之尧子而之舜;讴歌者,不之尧子而讴歌舜。”这里的“南河之南”是否就是现在的上虞一带,查不到根据,但其“舜避丹朱”的记述与晋《太康三年地记》却是吻合的。上虞境内有关虞舜的古迹和地名几遍全境,舜庙、舜井、百官桥、舜江(今曹娥江)、舜山、陶灶、渔浦湖(今白马湖)、百官镇、象田村、虹漾村等。因此,如果尧舜等人物在历史上的存在不被否定,那么,关于上虞县名来历的诸说中“舜避丹朱于此,故以名县”的可信性、合理性较大。因此,“上虞”之名的来历当是“舜与诸侯会事讫,因相娱乐,故曰上虞”,“上”即舜,“虞”即娱乐。当然,这一推断正确与否仍有待于新的历史资料验证。

第二节  县    境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上虞县志校续》记载,县境自唐中叶徙治今所(指丰惠镇)从无赢缩。县在府治东120里,东西广53里,南北袤130里。其四至为:

“东23里至青贤岭、东北22里至孙郎桥、东南45里至钱库岭余姚县界”。

“南70里至覆卮山、西南65里至三界市嵊县界”。

“西30里至曹娥江西岸、西南65里至三界市、西北70里至黄家堰,堰外为曹娥江,隔江为会稽县界”。

此县境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民国末年《重修浙江通志》记载,实测面积1023.84平方公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上虞与绍兴县、余姚县相邻部分地区有几次变动。1954年秋,绍兴县东关区及汤浦区的四峰、渔浦、汤霞、四村、胜江5乡和富盛区的长东、保山、长塘、会胡4乡划入上虞;1956年11月,丰惠区永兴乡和下管区王家庄、大岭顶村划归余姚县,绍兴县川下村划归汤浦乡;1960年8月及1966年1月,下管大公社的大山、隐地、黑龙潭、悬岩、溪山5村以及陈溪公社戴王、糜家2村划归余姚县。

由于曹娥江河口与钱塘江河口滩涂不断淤涨,从1969年开始,先后围涂16万余亩,县境因此扩大。现县境东西最宽处46公里,南北最长处60公里,总面积1427.5平方公里。其四至为:

东与余姚县界。自岑仓堰向南经五车堰、马家堰、皂基坝、长坝、夏家岭、青贤岭、老鹰尖、酱缸盖、钱库岭和糜家山至悬岩(今属余姚县)。

南与嵊县界:自覆卮山向西经清潭村、三界镇(属嵊县)、上虞茶场、凤尖山、大雷山峰至天峰山。

西与绍兴县界:自驻跸岭向北经汤浦岭(属绍兴县)、林家村、广陵村、泾口(属绍兴县)、贺家池(南北中心线)、蛏浦至曹娥江河口中心线。

北隔钱塘江河口与海盐县相望。(附图P52页)

第二章  政   区

第一节  唐宋元明清

县志记载,县政区“隋以前不可考,唐十道图县各有乡里,然其废兴沿革亦靡得而记焉”。宋熙宁三年(1070)行保甲法,始置都,领于乡,上虞置14乡分领24都,改里曰保。乡领都多寡不同,或一乡领数都,亦有一都分属两乡者。即:

娥眉乡     领一都10保、二都1保。

永丰乡     领二都9保、三都6保半、四都9保、镇都4保。

宁远乡     领四都1保、五都10保、六都10保、七都2保。

新兴乡     领七都8保、八都9保。

孝义乡     领九都10保、十都2保、八都1保。

上虞乡     领十都8保、三都3保半。

载初乡     领十一都11保。

葛仙乡     领十二都10保。

景隆乡     领十三都9保、十四都7保。

上山乡     领十四都3保、十五都10保、十六都9保。

宝泉乡     领十六都2保、十七都10保、十八都1保。

下管乡     领十九都10保、二十都8保、十八都1保。

上管乡     领二十都2保、二十一都10保、二十二都6保。

始宁乡     领二十二都4保、二十三都10保。

元丰八年(1085),废都、保,置附治地,分为十三坊。廓外以乡统里,即:

娥眉乡     领萝岩里、镜泉里。

永丰乡     领玉祥里、镇山里、游秦里。

宁远乡     领夏盖里、昭德里、紫微里。

新兴乡     领纂风里、西岑里、洋浦里。

孝义乡     领嵩城里、孜浦里、殷宅里。

上虞乡     领兰芎里、姚墟里。

载初乡     领集浦里。

葛仙乡     领蔡碑里。

景隆乡     领常管里。

上山乡     领南宝里。

宝泉乡     领夏湖里。

下管乡     领新安里。

上管乡     领孝义里、凤林里。

始宁乡     领通明里、良安里、云溪里、长丰里、孝妇里。

元代,坊名依旧,而乡改为都,里改为图。

明代,仍置坊,共领10里;而图仍改为里,全县划为24都146里。即:一都领6里,二都领6里,三都领10里,四都领3里,五都领5里,六都领5里,七都领2里,八都领8里,九都领9里,十都领14里,十一都领4里,十二都领5里,十三都领3里,十四都领5里,十五都领4里,十六都领2里,十七都领3里,十八都领3里,十九都领3里,二十都领4里,二十一都领6里,二十二都领10里,二十三都领14里,镇都领2里。

清代,康熙十三年(1674)改坊、都为城、都,改里为图,新增1都名恩都,所领图(里)数仍按明制。至雍正七年(1729)改甲为顺庄,凡399庄。全县主要村、镇如下:

一都   夹塘、铺前、湖淫头、任村、何孟村、张宋村、碑牌头、大池头、上木桥、下木桥、洞桥头、方家泊、新通明、梁皇庙上、郑监山、祖一房、萝岩山下、童贯岙、俞家坝、葛家坝、戴巷畈、谢家桥、管塘下、上下徐、冯单、下单、马叶村、安家渡。

二都   孝闻岭、冯家、戴家、陈家、徐家、应家、任家、杭家、杨家溪、黄倪严、孙家搭、刘家、横塘庙、徐家岙、赵岙、倪岙、岭下王、郑岙、上岙、大岙、西徐岙、王家埠、赵埠、马慢桥、华家岭、沈家、下闸头、朱家、贾家、燕窝、高巷、合田岙、谢家岸、鲁家眺、茅家溪、经家湾。

三都   驿亭、石堰、西陡门、南湖、羊山、匾墩、峧里、胡家岙、王郎岙、董家山、跳头、岭南、小越、东罗、西罗、薛巷桥、朱家滩、赵杭桥、石家、田家、皂角堰、王牌岙、孔家岙、山南、前后郑、陆部岙、顾家、石板弄、隔溪、史家桥、大山下、曹村。

四都   横山、倪梁徐、山后陈、陆家、章戴、梁湖堰、黄家畈、西谷畈、五车堰、闸头、大通桥、柯山、河清口、黄家堰、冯家山。

五都   城见司、菇家、宋家、龙图王家、谢家塘、堰头、胡闻、施赵成、河口、火烧场王家、顾家、沈家、东桥头、方村、里外横港、贾家、小章家、岑仓堰、乌盆、浦前、夏盖山、张陈、东河沿、西河沿、湾塘头。

六都   金冯刘、寺前、退塘畈、分金桥、思湖、东西横港、五龙、前庄、鹊子(雀嘴)、槎浦、塘下、钟宋。

七都   踏浦、前桑、后桑、潭头、温泾、许家、郑家埭、新桥头、张家埠、牛墩、周家堰、车头湾、涂头、滁泽桥、横河、花弓、前朱、后朱、纂风、南汇、沥海所、黄家堰。

八都   蔡林、江口、凌湖、杨家桥、前后郭渎、五叉港、后岸、埩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