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市场监督管理局 >>政策文件 >>政策文件
索引号: 002590956/2017-1037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 号: - 公开日期: 2017-07-15 09:30
发布单位: 质监局 有效性:

绍兴市上虞区特种设备安全大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遏制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着力解决当前我区特种设备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强化我区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根据《浙江省质监局关于遏制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和《绍兴市上虞区遏制重特大事故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方案》(虞安〔2017〕2号),结合我区实际,现就遏制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构建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切实加强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把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扎实构建事故应急救援最后一道防线。坚持关口前移,超前辨识和过程管控各类特种设备安全风险。通过不断强化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事后处置体系建设,及时、科学、有效应对各类重特大事故,最大限度减少事故伤亡人数、降低损害程度。

   (二)工作目标。到2020年,初步建立我区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完善风险预控、科技支撑、安全投入和第三方专业化服务的保障措施,实现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真正形成“政府统一领导、行业安全管理、乡镇日常监管、质监依法监察、企业全面负责、社会监督支持”的特种设备安全“多元共治”工作格局。特种设备安全生产整体管控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坚决遏制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我区特种设备万台死亡率控制在0.30以内,力争不发生3人以上死亡的较大以上事故,特种设备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

    二、突出重点,健全和完善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

   (一)加强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识别和管控。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形成逐级、动态分析排查可能发生群死群伤事故安全风险的机制,依据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逐一建档入账,明确管控责任,落实管控措施,筑牢事故防范的第一道防线。进一步完善基于风险的特种设备分类监管,利用现有信息系统对技术检验和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隐患进行分析,进一步梳理高风险特种设备及其使用单位清单,根据不同特种设备的运行特点、事故危害程度、事故发生频次、风险高低、隐患概率,结合实际,研究制定特种设备分类监管办法。重点要加强商场、医院、车站、宾馆酒店、居民区、风景区等人员密集场所使用的锅炉、压力容器、大型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等极易发生重特大事故的特种设备的监管。各地要指导和督促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易导致群死群伤或较大社会影响事故的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进行辨识、管控和整治,着重从设备、人员、管理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对安全风险进行管控。对高事故风险设备要采取缩短检验周期、隐患挂牌限期整治和推动淘汰更新等有力措施防范事故发生。

   (二)深化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要建立“企业自查、乡镇(街道)巡查、部门督查、社会监督”的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积极推动乡镇(街道)通过“网格化”巡查方式排查督查隐患,督促辖区企业建立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从企业负责人到安全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分级负责,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全过程隐患自查。要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联合,推动行业部门加强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对本行业隐患排查治理进行监督和指导。要结合当地实际,坚持日常执法和专项执法相结合,按照“全覆盖、明重点、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要求,严厉打击特种设备生产使用“三非、两超、一无一违”等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执法态势。深入实施隐患治理专项检查、综合督查和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要及时检查确认使用单位问题隐患整改落实情况,进一步完善隐患闭环管理工作流程和制度,落实隐患闭环管理。对隐患不能及时整改的特种设备采取停用等行政强制措施,实现主动有效的风险管控。

    三、强化措施、坚决遏制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发生

  (一)继续深化特种设备大监管体系建设。要扎实深化推动特种设备大监管体系建设,完善特种设备事故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通过设计特种设备“智慧监管”、分类监管、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载体,把乡镇(街道)属地“网格化”监管、行业主管部门综合管理和监督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之中,取得实质性成效。要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以负有行业管理职责的行业部门为主,对容易发生重特大事故或重大影响事件的公共安全类特种设备进行监管。以乡镇(街道)、园区管委会为主,对生产要素类特种设备履行“建立台账、实施巡查、排查隐患、宣传教育”四项监管职责。以“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一预案”(落实管理机构、落实管理制度、落实管理人员,特种设备有使用登记证、作业人员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为基本要求,对不同规模、行业和性质的使用单位实施差异化监管。

  (二)持续做好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的监测、研判、预警和处置。要通过日常监督检查、投诉举报、检验信息、事故调查等渠道进行安全风险信息采集。发现重大隐患应当责令企业立即消除,一时难以消除的要上报当地政府协调解决。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应当及时进行查处,并将查处结果公开。发现产品缺陷等系统性风险要及时向上级安全监察机构报告并通报有关单位,督促相关单位对同类产品采取措施消除风险。对特种设备事故隐患和非法违法行为的投诉举报,要务必做到迅速核查、及时回复。要认真开展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及时公开事故原因,召开事故现场分析会,举一反三,开展对相关企业的警示教育。

  (三)全面加强特种设备安全源头管控。严格行政许可审批和事中事后监管。按照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规定,把好特种设备行业准入关口,对于不符合许可条件的企业,坚决不予许可。按照“双随机、一公开”(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和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的监督抽查方式,组织开展对获证生产企业的监督抽查,并及时向社会发布监督抽查通报。对于监督抽查中发现隐患较多、问题突出的单位,该停产整顿的要立即停产整顿予以整改,对于已达不到特种设备行政许可条件要求的,一律吊销特种设备相关许可证。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淘汰的设备和工艺,对不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要求的,一律不准投入使用。切实加强特种设备管理和作业人员管理,确保特种设备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加强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工作。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技术机构要充分发挥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不断提高检验检测工作质量、提升工作效率,及时发现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指导和帮助企业查找问题成因,尽早消除和根治隐患。要及时将检验检测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上报监管部门,及时预警,以便监管部门采取措施,防范和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四)有效推动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要结合使用单位安全管理标准化和分类监管工作的开展,督促有关使用单位开展使用安全自查和隐患治理,落实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要求使用单位了解和掌握所使用特种设备存在的安全风险,贯彻实施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责任。采取签订安全责任承诺书、执法检查、公示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等多种方式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要督促使用单位加强安全管理,加大安全投入、强化技术装备、严格安全监管,切实做到安全责任到位、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安全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不断提升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严格落实特种设备生产单位责任,加强特种设备制造、安装、维保等生产过程的监督检查,督促特种设备制造、安装、维保等生产单位落实主体责任,确保其生产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

  (五)加快推进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在实现全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与检验数据互联互通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系统数据统计和分析功能,为全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提供有力技术支撑。推广特种设备安全智慧监管的理念和做法,充分应用信息化手段支持监管业务办理、隐患排查治理、风险预测预警、安全信息传输等,运用“大数据”分析进行风险隐患研判、预警和推送,有效推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相关部门行业监管责任和基层政府属地监管责任。

  (六)切实提升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能力。要加强特种设备应急管理和处置措施,进一步完善制定有效可行的应急预案,加大特种设备应急专项资金投入,加强各类特种设备应急装备和物资的充实配备,提升应急硬件能力。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做好特种设备应急专家库的组建和管理,进一步拓宽专业救援队伍的来源,组织对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开展业务培训,锻炼和提高应急救援综合素质。开展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演练,重点推动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开展专项应急预案演练,进一步健全应急应对工作机制加强风险管控。

  (七)着力提升特种设备安全宣传教育效果。大力宣传普及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各类媒体,广泛宣传特种设备安全知识,提高社会公众对特种设备的认知度,引导媒体、公众理性看待特种设备安全。利用特种设备安全“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三进”活动等载体,加大特种设备安全宣传力度。让全社会更加关注和支持特种设备安全工作,营造良好的特种设备安全法治氛围,努力实现涉及特种设备使用的广大公众知法、守法。

    四、有关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把遏制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构建双重预防机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和重点工作,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要抓住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排查治理重大隐患两个关键,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组织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内容、方法和步骤,落实责任部门,加强工作力量,保障工作经费,确保各项制度和措施落实到位。

  (二)抓住工作重点。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探索构建双重预防性工作的长效机制。要结合特种设备事故规律特点,紧紧围绕遏制重特大事故,突出重点时段、重点企业、重点环节和重点岗位,从构建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技术保障、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加强源头治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入手,从制度、技术、管理等多个角度,制定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症下药、精准施策。

  (三)强化示范带动。要加强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以及企业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使其熟悉掌握企业风险类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办法、风险管控措施,以及隐患类别、隐患排查方法与治理措施、应急救援与处置措施等,提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能力。适时推广一批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的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推进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创造有利的舆论环境。

  (四)强化督促检查。要加强对企业构建特种设备双重预防机制情况的督促检查,积极协调和组织专家力量,帮助和指导企业开展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对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工作不重视、消极应付、存在重大风险隐患而不采取防范和整改措施的单位或个人要通报批评、督促整改。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