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政府动态>上虞动态
争做改革的排头兵——区便民服务中心审管科负责人章晶工作纪事
访问次数:发布日期:2017-07-16 02:48 字体:[ ] 信息来源:南京大汉

  协调指导、起草材料、比对事项、提出方案、制订流程、建立制度……今年2月始,面对“最多跑一次”改革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区便民服务中心审管科无疑处于风口浪尖,这对身为审管科负责人的章晶来说,这副工作担子确实不轻。

  章晶在给前来中心体验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进行“最多跑一次”改革情况介绍。担起梳理改革事项重任

  初见章晶,只见她瘦弱的身子,似乎与她所承担的责任不太相当。但说起审管科的工作,她便充满着坚定与自信,似有一种坚韧不拔的力量在支撑着她。

  2007年,章晶大学毕业考上了公务员,进入便民中心办公室工作,去年11月,她担任了中心审管科负责人。从办公室行政工作到审管科具体业务,许多内容需要学习,章晶便跑窗口向人请教,看材料了解各部门工作,很快进入角色。同事评价她虚心好学,沟通能力强,个人修养好,面对这么多窗口单位,这么多的事项,她总是认真听取意见,耐心向人解释,然后一件件地去做。

  全区共有1300多项审批事项,“最多跑一次”第一批梳理就有600多项,而审管科人手少,整个科室除去借调只有两人。对这些报上来的材料,章晶必须逐条审阅,并对照政策和改革需要,进行调整梳理。为了抢抓工作,章晶几乎是废寝忘食,向老科长请教,跑窗口问询,硬是把这一项繁琐的工作在短时间内完成,及时进行上报。

  不动产登记“最多跑一次”率先开展后,建设、国土、财政三家的业务从串联变成并联,窗口工作人员起初不适应,加上业务打通后,很多不熟悉,她不下数十次沟通对接协调。诸如资料一窗受理,从起初的三家单位互助式展开审核,直至熟悉后单独操作,慢慢地,业务融合了,工作效率提高了。

  “一个人要会做工作,肯做工作,更要能够主动做好工作。章晶就是这样有能力,有信心,有责任的人。我们便民中心有这样的先进典型,我们的改革才能无往而不胜。”中心主任杨科钦说。

  加班熬夜成家常便饭

  “我们让群众‘最多跑一次’,首先必须我们干部多跑路。”章晶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白天,审管科既是咨询指导科也是协调指挥部,各窗口、部门一个劲地往这里打电话,手机需要经常充电才能通话,再加上手头的大量工作,有时忙得往往忘了吃饭。

  一天下午2时,同事张莉萍见她还没吃中饭,为她叫了份外卖。到了3点多,张莉萍回头再来看她,那只送到时还是温热的比萨饼早已又冷又硬了。

  到了晚上,章晶才静下心来,有时间分析问题、思考工作、研究对策,特别是梳理审批事项的那段时间,晚上加班每天都要到凌晨,有时甚至到拂晓。

  “章晶就是这样,只要一说工作,她就会忘掉一切。”已在便民中心工作18年的张莉萍说起章晶,目光中满是关爱之情,她说,“5月26日,省督察组要来虞检查,之前我们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章晶一连几天加夜班。”

  那天早上刚上班,张莉萍发现章晶神色不对,刚站起来的人突然又无力地靠在身后的墙边,旁边的张莉萍赶忙站起来扶住她的身子,发现她脸色苍白,眼神恍惚,都快晕过去了。原来昨天晚上她又工作到了凌晨4时。

  这样长期下去不行啊!但是时间太急,任务太重,而审管科专业性、程序性又太强,别人插手不上。“ ‘最多跑一次’,我们便民中心只能冲锋在前!小章,看似柔弱女子,其实女汉子一个。”区便民服务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郑伟钦说起章晶满是赞许。

  在工作与家庭的天平倾斜

  今年34岁的章晶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家里有老有小,丈夫在外地工作,她自然成了家庭的顶梁柱,而工作的重担又使她分不了心,尤其是在一些突击性任务面前。

  5月下旬,第二批审批事项要公布,离浙江政务网要求的时间只有三四天了,而这么多的事项都要核对。时间紧、任务重,章晶只有每天晚上加班到凌晨。

  而此时别人不知的是,她的父亲正躺在医院病床上。原来,父亲在一次体检中肺部被查出异常,怀疑为肿瘤,医生建议送上级医院检查。父亲病情危急,但为了工作,章晶还是强忍内心的不安,默默在端午小长假的前两天,加班到半夜。这一天,在大厅里忙个不停的章晶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苦闷,想起父亲的病情,看看手头的工作,偷偷抹起了眼泪。别人见状问起原委,她再也控制不了自己,不禁失声大哭了一场。

  同在一个办公室工作的同事说,章晶父亲生病,她从未提及过,直到她请假才透露出来。“主要大家都那么忙,我说了也无济于事,还会徒增大家的忧虑。”顶着各种压力的章晶这样解释道。幸亏后来查出不是恶性肿瘤,大家才感到庆幸。

  “作为便民中心的一名老员工,我都有点知难而退了,但章晶给我们带来的触动是深刻的,有她这样的榜样,对我们更多的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张莉萍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