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政府动态>上虞动态
八旬老太离世 无私捐献遗体
访问次数:发布日期:2017-07-06 00:48 字体:[ ] 信息来源:南京大汉

  6月25日中午11时40分,暴雨如注!在20余位上虞红十字会志愿者的护送下,一辆浙江大学医学院的汽车缓缓驶出我区南湖老年护理医院,朝杭州驶去。车上静静地躺着现年85岁的陈美莉老太太,她的遗体将作科研用。

  据介绍,陈美莉老太太是我区捐献遗体的第4人。“目前老年人登记捐遗体的多起来了,全区在册登记的老人已有37位,但真正能实现的并不多,因为受传统丧葬观念影响,大多过不了孩子们这一关。”区红十字会秘书长杨冬娥告诉记者,陈老太除了自己思想境界较高外,还得益于其家人的大力支持。

  陈美莉的一生颇富传奇色彩。她出生在百官街道南湖村,年轻时闯荡上海滩,和慈溪籍五官科医生叶先生结为伉俪,并育有2个儿子。这对情侣远赴甘肃兰州,支援大西北建设,后由于丈夫身体不适,陈美莉陪着丈夫一起回到上虞定居。

  1993年,陈美莉的丈夫抛下她,离开了人世。丈夫生前心愿是死后将遗体火化,骨灰撒入曹娥江。陈美莉的小儿子叶筱裕回忆,那时上虞还没有火葬场,在母亲的督促下,只好载着父亲的遗体去绍兴越城区火化。

  骨灰盒拿回来后,叶筱裕兄弟决定给父亲建造坟墓,却遭到母亲的反对。“当时母亲就说,死后不能占土地,浪费国家有限的土地资源。我们兄弟俩一直寻找机会对母亲进行劝说,但终究拗不过母亲。”叶筱裕说,2015年,在陈美莉的监督下,他只好将亡父的骨灰撒入曹娥江。

  陈老太的丈夫生前就与她说起过,现在供教学和科研使用的遗体非常缺乏。从那以后,陈美莉就有了遗体捐献的想法,可惜不知道该如何申请。

  为完成遗体捐献登记的心愿,陈老太曾写信给上海市红十字会,收到的答复是异地不能办理,让她在户籍所在地办理。去年2月,她又写信给浙江省红十字会,希望能够办理遗体捐献手续。省红十字会对此非常重视,立即将信转交给上虞区红十字会。

  杨冬娥清晰地记得,去年3月18日上午,她上门见到了陈老太太。在她的指导下,陈老太太郑重地在《志愿捐献遗体登记表》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当时老太太说,她丈夫去世时要求一切从简,不能大操大办。她也是受丈夫的影响,要在死后以遗体捐献的形式为社会做最后的贡献。她认为老了总归要走上这条路,土葬和火葬都不科学,会造成资源浪费,不如将遗体捐给国家,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墓地占用面积,节约土地资源,而且在医学科研、教育或其他方面会更有价值,更有意义。”杨冬娥回忆。

  陈老太太要捐献遗体,儿子叶筱裕非常支持:“父母都不是迷信的人,母亲坚持将父亲的骨灰撒入曹娥江,现在母亲百年后捐献遗体的决定我也能理解。”

  去年冬天,陈老太因病住院,杨冬娥带着志愿者专程到医院看望她。作为关爱对象,上虞红十字会志愿者每个月都会去看望老人,这让陈老太感到十分开心。

  今年6月24日晚上,陈美莉老太太的生命走到了尽头。“我是晚上9点多接到了她家人的电话,就着手与浙江大学医学院联系,带着志愿者为老人举办简短的遗体告别仪式。”杨冬娥说,陈美莉老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必将感动和鼓舞更多的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