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政府动态>图片新闻
下管镇新庄村童郭自然村地质灾害避让搬迁纪实
访问次数:发布日期:2017-07-06 00:29 字体:[ ] 信息来源:上虞区政府

  “现在雨下得再大,也不用担心山上滚下石头了。”下管镇新庄村童郭自然村的朱彩米高兴地说。朱彩米今年67岁,世代居住在位于山腰的童郭自然村。今年,我区打响地质灾害避让搬迁攻坚战,有泥石流隐患的童郭自然村实行整村搬迁,朱彩米被安置到了梁湖水岸新城,每逢暴雨天就提心吊胆的日子终于一去不复返了。

  3月开始户情调查、房屋残值评估,5月7日完成搬迁签约,5月11日完成旧房腾空,5月12日开始全面拆除,6月15日完成安置房择房摇号……童郭自然村整村避让搬迁加速度的背后,体现了各级党委政府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重视,对民生大事非办不可、一刻不能等、一秒不能停的民生情怀和扎实作风。

  山体沙化,整村搬迁迫在眉睫

  童郭自然村地处下管镇东北面,两山相间的狭长地带,现有157户农户,房屋依山而建,门前小溪流经,风景秀丽,环境宜人。然而,让村民们感到不安的是,随着山体沙化日益严重,每逢暴雨天,不时会有石头从山上滚下来。

  “2012年8月7日晚上,山上滚下来一块100公斤的大石头,砸穿了村里一户人家的屋顶,还将二楼地板砸了一个大洞,好在那户人家正好外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说起当时发生的险情,村委主任钱建良至今历历在目。

  而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15年台风“灿鸿”来袭时,当时因连日暴雨,村里发生了小型泥石流。“从山上滚下的泥石,冲毁了10来户人家的门窗。当晚,村民全部进行了紧急转移。”钱建良说,从那时起,只要一下暴雨,村民们就会提心吊胆。

  “地质专家勘察发现,童郭自然村背靠的大山为砂砾岩山体,沙化十分严重,且坡度在40度以上,存在泥石流隐患。”区国土分局副局长孔文君说,泥石流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如果前期干旱,后面连下大雨,发生泥石流的概率就高,而一旦发生,势必危及山脚处157户村民安全。

  也正是那次突发的小型泥石流,引起了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经多方充分论证,区政府决定对童郭自然村实施整村搬迁。从2016年起,下管镇就开始整村搬迁的前期准备工作,着手建造新庄农民公寓,规划完成塘弄自建房区块。

  今年,省政府部署开展“除险安居”三年行动,我区拉高标杆,自加压力,实施“三年行动两年完成”的治理目标,提出今年台汛期前完成3个避让搬迁项目,实施14处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工程,计划两年内完成现有全部2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工作。童郭自然村被列入今年必须消除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之一,将完成整村避让搬迁。

  一场地质灾害避让搬迁攻坚战就此打响。

  争分夺秒,避让搬迁跑出加速度

  地质灾害避让搬迁事关群众安危,但要让百姓搬离故土着实不易。面对即将到来的梅雨汛期,从区主要领导到镇村干部,都以一刻都不能等、一秒都不能停的民生情怀和扎实作风,全力推进地质灾害避让搬迁,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从3月份起,区委书记陶关锋,区委副书记、区长张壮雄,副区长徐志华多次带队调研童郭自然村整村避让搬迁项目,要求以破除万难的决心,以速战速决的攻势,坚决打好这场生命战役。为满足搬迁群众需求,区政府专题召开协调会议,按照农村宅基地置换做法,腾出上虞城南水岸新城的部分房源,用于童郭自然村地灾避险搬迁安置。

  我区还成立了地灾“除险安居”三年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起由区政府牵头、国土分局指导督查、乡镇街道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分工配合的治理责任体系,在国土分局建立作战室,挂图作战,定期会商,全力推进地质灾害“大搬、快治、强防”。自童郭自然村启动整村搬迁以来,国土分局副局长孔文君三天两头跑下管跑童郭。“密集督查,目的是确保在汛期前完成避让搬迁。”孔文君说。

  推进童郭自然村整村搬迁,更是下管镇党委政府当前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从3月份起,该镇突出时间节点要求,倒排工作时间,由主要领导带队,镇村干部充分发挥“白加黑”、“5+2”、“晴加雨”的铁军精神,紧锣密鼓推进户情调查、房屋残值评估、搬迁签约、旧房腾空等各项工作。即便是今年3月正值村社组织换届选举,推进童郭自然村整村搬迁的力度依然不减。“地质灾害点的避让搬迁是一场生命与财产的赛跑,只能赢不能输。”下管镇主要负责人沈璐说。自启动避让搬迁以来,沈璐每天都要跑童郭,有时一天不下三四趟。

  搬迁工作开展期间,下管镇党委政府始终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随着汛期到来,镇村两级联合巡查组对地质灾害点的监测进一步加紧加密,对地质灾害点进行全天候巡查监控,在巡查中发现农房房屋质量问题后,立即对相关农户进行了转移。

  区、镇领导高度重视,村干部们更是不遗余力。那段时间,一只电饭煲,一瓶霉豆腐成了新庄村党总支书记沈仲照和村委主任钱建良的吃饭标配。因为家住城区,往返不便,两位村主要干部干脆在集中签约点架起了炉灶。说是炉灶,其实就是电饭锅一插,匆匆扒一口白米饭就霉豆腐,又立即投入工作。“五一”假期和端午,家家户户忙着过节,沈仲照和钱建良依然吃住在工地,继续走村入户做搬迁户工作。

  村民沈国娣建有3建楼房,2年前刚刚花了9万多元,对房子进行了装修。听说要整村搬迁,沈国娣起初很是抵触,沈仲照多次上门工作,给他算安全账、经济账,沈国娣终于下定了搬迁决心。然而,沈国娣的父亲沈岳水死活不同意,“我们在这里住了大半辈子了,要死也要死在这里。”沈岳水成了村里最后3户没有签约的“钉子户”,但沈仲照还是不愿放弃,依旧一次次上门做工作,“岳水伯,你可以不怕死,但你想过你的儿孙吗?难道要让他们整天提心吊胆?”沈岳水终于被说服了,“照书记,我搬,我搬。”

  区领导密集调研督查,镇村干部废寝忘食,不分昼夜开展工作,童郭自然村整村避让搬迁跑出了加速度:5月7日,全村基本完成签约,11日基本完成腾空,12日开始全面拆除, 6月上旬区域内全部房屋被拆除。

  贴心服务,人本安置推动签约搬迁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进童郭自然村整村搬迁过程中,人本化安置和干部的贴心服务,成了整村搬迁的最好催化剂。

  为了让村里经济状况不同的农户都能够择居安家,下管镇政府积极向上争取房源指标,创新推出城市吸纳型农民集中居住区置换(梁湖水岸新城)、新庄农民公寓安置、农户异地新建住房及村安排集体房屋安置等4种方式,资金来源为“政府补贴一部分、百姓自己出一部分、农综开发项目创收一部分”,多管齐下满足搬迁群众需求。

  自5月1日起,下管镇正式启动登记签约工作。为方便村民签约,下管镇邀请区公证处工作人员上门为村民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理登记签约。不仅如此,该镇结合“最多跑一次”改革,将服务窗口前移,镇村干部当起了群众的“跑腿小二”,为群众代跑、代办事项。

  办理登记签约需要提供房屋批单、户口簿、身份证等信息文件,这对于大山里上了年纪的村民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忘带了这个就是缺失了那个,沈大妈也是其中一员。当天,她兴冲冲来到集中签约点,却忽然发现忘带了户口簿。怎么办,走回去拿的话,一来二去就要耽搁半小时。在场的镇城建办主任任建明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二话不说就开着私家车将她送到家里,等她找出户口簿后又载着她回到签约点顺利完成签约。

  在安置政策处理上,镇村干部也能换位思考妥然作出安排。67岁的邓小娥是位独居老人,丈夫多年前已经去世,两个女儿也已嫁人。平时,她就喜欢守着老房子,侍弄她的一亩三分地。最初听到要整村搬迁时,她情绪有点激动,坚决不同意离开故土,甚至向村干部放话“我死活跟你们不搭嘎”。村委主任钱建良上门做工作,不知吃了多少个闭门羹。慢慢的,邓小娥愿意向他“诉苦”了。原来,按照人头,邓小娥若搬离童郭,只能分到40平方米的房子。两个女儿回来探亲时,40平方米的房子显得局促了些,

  考虑到邓小娥的实际情况,钱建良在政策范围允许内,帮她申请到了80平方米的塘弄农民公寓。“主任,你们这样全心全意帮我,我同意搬迁。”邓小娥紧紧地握住钱建良的手说。那一刻,钱建良悬了好几天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对我们来说,整村搬迁就是一个人都不能少,哪怕少一个,我们的工作就是失败的。”

  整村搬迁期间,考虑到村里有不少困难户、弱势群体和无劳动力的独居老人,镇村干部专门组织力量,帮助他们一车车转移财产物品。

  此外,为解决4户低保户的临时过渡房屋,村里专门在村委办公楼前建造了10只活动板房。针对部分农户一时找不到临时过渡房屋的情况,镇村干部通过与供销社对接,解决了30余户农户的过渡用房。

  人本化安置和干部的贴心服务,童郭村民对避让搬迁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们的态度也从“要我搬”转变成了“我要搬”。梅雨汛期到来前,157户村民悉数搬离地质灾害隐患点,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保证。

  目前,童郭自然村整村搬迁的安置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根据之前签约,88户去梁湖水岸新城安置,65户安置在新庄农民公寓,自建2户,村集中安置2户。其中,新庄农民公寓已通过五方主体初步验收,现正进行弱电、自来水等场外工程;自建房区块已完成规划,预计于6月底前完成交付。

  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童郭自然村全部村民都将住上安全有保障的房屋,他们也将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