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索引号: | 00259077X/2018-4511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18-10-23 15:40 | |
发布单位: | 杭州湾上虞经开区 |
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2018年度工作计划 | ||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杭州湾开发区实施提档升级三年行动的全面启动之年。开发区坚持艰苦奋斗再创业,只争朝夕抓落实,全面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1、持续推进集群发展,加快打造产业结构新体系 围绕新材料、现代医药两大产业,着力拉长产业链前后端,不断完善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抓好项目垂直招商。突出北、上、广、深四个区域,深化产业垂直招商,大力引进高分子改性应用材料和电子信息等高端新材料项目,成品药、医疗器械为主的现代医药项目和创新要素集成“三类项目”。全力突破国科控股新材料基地型项目落地,积极争取PI、PMI等高分子新材料项目;争取与东阳光集团在大项目洽谈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建设GMP标准厂房吸纳一批制剂、医疗器械企业。扎实推进精功集团航空小镇、蓝哲医药医药制剂、昌红科技华东总部等重大招商项目的落地招引。强化与鲁西化工等重点企业联系对接,大力培育支撑产业发展的高端装备。加快推进中丹产业园建设,积极构建新型国际产能合作平台。力争全年引进优质项目15只以上,两大产业项目占比80%以上,其中10亿元项目6只争取10个,50亿元项目1只争取2只。力争引进高端装备项目2只、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项目3只。 二是抓好重大项目落地。加大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力度,按照“项目专人盯、落地跟一年”的要求,持续优化项目服务跟进机制。积极推动美都海创大动力锂电池项目建设,努力发挥龙头带动效应,吸引上下游产业项目集聚,加快构建动力电池闭环式产业链项目。加快推动康龙化成中试基地、康隆达特种材料、龙盛、瑞华等重点项目进程。全年实施工业项目超120只,5亿元以上项目13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7只,力争全年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45亿元,其中新材料、现代医药两大产业投资60亿元,当年新增投产项目20只以上。 三是抓好关键要素保障。围绕产业发展导向,提高项目准入标准,建立“正面”、“负面”两张清单,强化“选资”力度,严格项目把关。探索土地、排污等指标差别化供给政策,以亩产、创新和绿色指标论英雄,促进资源要素向高收益高产出、高技术高成长性的企业集聚;不断完善土地资源配置,积极加快日欣产业园区等资产回购,实现存量盘活,二次招商;加快研究规划现代医药、新材料前端项目落地空间,突破优势产业发展土地瓶颈。 四是抓好龙头企业扶持。积极扶持创新成长型、隐形冠军和“三名”企业,大力推进“凤凰行动”,开展国内外并购,全力支持大企业大集团做优做强、“隐形冠军”企业培育壮大,全力打造龙头企业带动、骨干企业支撑、单打冠军企业遍地开花的集群发展模式。积极推动新和成、中化蓝天在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发展战略和项目部署,积极扶持晶瑞电子、兴欣化工、佳英新材料等企业发展电子信息材料应用,打造新的“隐形单打冠军”。 2、不断突出创新驱动,加快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 坚持“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理念,积极通过建引共举,加快构建“4221”创新支撑体系。 一是加快搭建创新平台。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院校合作、市场运作,加快创新研究院、产业孵化平台、产业发展基金等创新体系项目,努力打造国家级新材料创新中心。加快建设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引进研究机构、孵化公司各2家以上,全年完成工程建设及设备设施等科技性投资2.5亿元。加快建设绿色化工工艺创新及安全测试平台,6月底率先建成化工工艺本质安全研究与测试中心,全年完成环保性投资8000万元,助推企业开展重点工艺反应风险评估和中试技术开发。积极打造大学生创业基地,集聚各类创新资源和创业机构,形成高校、企业的创业创新联盟,完成综合性大学生实训平台搭建,积极推动理工大学科艺学院产教融合、学科转型。 二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建设新和成新材料研究院、美诺华创新研究院、博腾安全实验室,力争全年培育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企业研究院(研发中心)3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科技型企业8家,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超过50%。强化技术引进,瞄准全球前沿技术,通过走出去设立海外分公司、工作点等途径,加快先进技术引进,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坚持人才招引,紧紧抓住“引、育、用”关键环节,全面推进“人才+”行动,最大限度激发人才活力,为企业不断创新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力争全年“国千”、“省千”人才招引取得突破,其他各类人才引进超100名。 三是推动模式创新。大力实施“主导产业+上市公司+产业基金+创新平台+产业服务”的发展模式,努力实现开发区发展模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生产主导向平台主导转变。加快推进“基金+项目”产业培育模式,积极发挥新材料、博美两大政企合作的产业基金优势,完成基金投资5亿元以上,招引1-2只优势产业项目或扶持1-2家发展潜力企业。不断完善产业联盟发展推进模式,以主导产业、上市龙头、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基金公司、科研院校、主管部门为主体,举办高峰论坛、学术交流、产业合作,努力打造集产业链、产学研、资本推动于一体的综合性协会。不断完善融资驱动模式,深化产业、资本相结合,通过股改上市、并购重组,不断驱动优势企业上升发展,今年完成新培育上市挂牌企业1-2家。 3、全面强化绿色安全,加快构筑生态发展新优势 围绕“绿色安全、循环高效”的要求,强化思想认识,深化整治改造,推进资源高效利用,努力将安全环保制约转化为新的发展优势。 一是持续开展化工行业整治提升。扎实推进化工行业改造提升,26家停产并转企业加快并转进程,69家停产整改及边生产边整改企业扎实开展挂图作战、清单销号,切实推进对标提升,确保6月底前改造提升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年底前20家企业完成并转,61家企业完成对标提升,整体达到全国危化品重点监管区摘帽标准。扎实推进新建项目高标准建设、工艺装备落后项目的推倒重建,按照“十年不落后”的标准要求,全年实施推进化工企业标准化建设项目19个以上,不断打造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先进产业集聚,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环保核心竞争力。 二是继续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深化 “蔚蓝园区”建设,全年实施“科学治气”企业20家,9家企业通过新上RTO焚烧等先进治气设施根治末端废气治理顽疾,2家企业开展废气源头管控改造,9家企业完成排放尾气脱水脱白“无烟化”改造,基本实现厂外无异味,逐步实现“无烟开发区”。加强河道巡查和水质监测,基本实现建成区企业清下水智能监控系统全覆盖,严格落实“河长制”责任,严防剿劣水体反弹。持续推进企业生产过程副产物利用,延伸副产物产业链,特别是生产过程母液、助剂、溶剂等循环回收利用以及有机废气、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污废水再生循环利用,实现企业内部小循环、企业间共生中循环、区域间配套大循环。 三是不断提升安全环保管理能力。突出企业主体责任和属地监管责任,继续加强“绿色安全是开发区和企业生命线”的理念教育,大力开展安全警示教育;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环保责任落实、日常巡查、隐患整改及问题追责等机制,打造一批绿色安全生产示范企业。加快“4+2”综合监管服务系统建设,建立一体化智慧中心大数据决策分析平台,实现人工监管向智能监管转变,打造成为全国领先化工行业智慧监管示范开发区;加快推进异味评价体系建设,6月底前完成一期5家企业试点,并逐步完成重点污染管控企业覆盖,实现异味污染精准监管、有效打击。加强安全环保执法管理队伍建设,成立安全生产执法中队,完成环保垂管后环保管理队伍的整合,不断提升安全环保行政执法效率和整治管控能力。 4、大力推进产城融合,加快呈现产业承载新格局 紧扣“大湾区、大花园”发展理念,坚持以产为基、以人为本,努力打造产业特色明显,开放度高,产、城、人融合的现代产业新城。 一是优化发展空间布局。按照国际化、时尚化、便捷化、生态化的要求,突出“大融合、小集聚”的布局模式,加快构建“一轴一核两翼”产城创新融合格局。投资7500万元,加快长海公路绿化提升、节点靓化和城市门户建设,建成一条区域特色明显,衔接城区、杭州湾开发区、嘉绍通道的门户景观迎宾大道。投资8700万元,实施康阳大道改造提升工程,加快布置绿化景观、节点景观、城市家具、交通指示、慢行系统,加速研究布局科研院校、产业展示、项目孵化等创新要素集聚,打造一个衔接产城融合互动、助推产城协同发展的创新核。 二是优化整体发展面貌。加快推进建成区大改造、东一区大提升、东二区大完善,推进纬五路、经十三路改造及绿化景观提升工程,加大主干道路“白加黑”路面提升,努力打造精品路线。开展开发区沿路标牌、道路标识重新规划设计,突出重要节点,提升开发区辨识度和品质感。积极开展管廊规划建设,投资6000万元,推进产业提升区管廊工程建设,不断提升产业承载和品质。加快厂容厂貌改造,按照“一个必须、两个确保、三个提升”的要求,加大对外墙立面、管架管道、堆场设置的改造提升,努力打造花园式企业。加快实施新东线、环湖大道、环湖东路等一批道路建设,完善“两横两纵”主干道路。 三是优化生活生态功能。推进“学、游、闲、住”一体化的业态布局与建设。加速启动街区式小区建设,实施“商品住宅+长租公寓”组团式发展,吸引科技型、研发型青年、专家入住。加快制造业区块职工居住区建设,形成商住一体、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加速推进大通滨海商城、理工大学北侧商业街、智美体育健身中心、加油站等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商贸服务业集聚。推进海上花田二期、湿地公园建设,欢乐大世界项目力争年前建成开园。 5、全面深化党建引领,加快推动服务效能新提升 扎实推进“党建全域提升年”,强化思想引领、品质引领,努力打造优质干事创业队伍,全面护航开发区转型提升。 一是要积极探索实施“党建+”。按照“党建强、发展强”的总体要求,深入学习并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党的新思想、新理论。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宗旨,强化担当。围绕党建全域提升的要求,持续抓好基层党建,大力实施党建引智、党建强企、党建聚力三大工程,助力创新创业,破解发展难题,凝聚发展合力。配强党建力量,组织实施两新组织“凤凰领航”,培育树立3个以上区级两新党建示范,着力打造“一企一品”党建建设品牌。 二是要推进“最多跑一次”。围绕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开发区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理顺“跑一次”标准化流程,明确项目审批、规划建设、综合服务等事项的办理条件、办理材料、办理流程,不断优化50天高效审批,积极探索“零材料”和“容缺”机制,确保简单事项“即来即办”率达到100%。加快推进审批事项“一站式”服务,优化服务大厅的机构职能配置,推动审批事项的“一窗受理”改革,实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探索实施“零距离”服务模式,充分借助互联网,推行项目申报、受理、审批、代办的网络化机制,探索“在线咨询+网上办理+快递送达”的“零上门”服务。 三是要打造担当有为的实干型团队。要牢固树立“事业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的工作理念,用实干来奏响高品质发展的号角。对我们广大企业家,希望大家能继续秉持敢闯敢冒、开拓进取、持续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努力塑造一支对产业有情怀、对区域有贡献、对创新有定力的企业家团队。对我们机关干部,我们将在全委实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业务素养、理论知识、廉政纪律全方位学习,推动干部肯干事、善干事、敢干事、不坏事,不断提升干部学习力、执行力、创新力,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实干的充满战斗力的干部队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