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政府办公室 >>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公开方式:
文号: 公开日期: 2019-01-15 15:11
发布单位: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9年1月9日在绍兴市上虞区

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绍兴市上虞区人民政府区长  张壮雄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主要工作回顾

 

2018年,是践行新思想、积蓄新动能、争创新局面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依靠全区人民,紧紧围绕“创新之区、品质之城”建设,破难攻坚、狠抓落实,推动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社会和谐进步。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6.52亿元,同比增长7.4%;实现财政总收入141.25亿元、增长15.9%,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2.65亿元、增长17.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2%,外贸出口增长5.6%,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6%和9.4%,城镇登记失业率2.25%。综合实力跃升至全国百强区第40位。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重点抓了以下五个方面:

1.优化经济生态,发展活力加速释放。改革引领力持续激发,“最多跑一次”改革纵深推进,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最多100天”全面实施,794个事项实行“无差别全科受理”,企业常态化开办时间缩减一半以上;联动推进“标准地”“亩均论英雄”改革,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增速列全省第6位;上市公司引领产业发展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新增A股上市企业1家,并购直融规模保持全市第一;重点企业金融风险处置取得阶段性成效,银行不良率降至0.97%,创成省级信用县(市、区)。开放带动力有效提升,深入打造全省营商环境和人才生态最优县(市、区),新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17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2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68.4%,省市县长项目落地率100%,外资引进实绩居全市第一;以“城市合伙人”的理念制定实施人才新政,培育省领军型创新团队1个,新增各类人才2.62万名,其中大学生1.58万名、“国千”“国万”7名、“省千”“省万”10名、绍兴“海内外英才”27名,新增就业大学生人数全市第一,高层次人才引育数量创历史新高;新认定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1个,连续三年获全省外经合作十强县(市、区)。创新驱动力不断增强,“一江两岸”科创大走廊建设加快推进,新引进高等院校1所、大学研究院(研究生院)5家,新建省级以上院士专家工作站2家、省级企业研发机构5家,新认定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59家,位列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第19位、全省科技进步综合评价第8位。

2.优化产业结构,质量效益有效提升。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开发区提档升级和工业园区整合提升行动有力有效,杭州湾开发区新材料、现代医药两大产业集群扎实推进,列入国家级创新创业特色载体创建名单;经济开发区高端智造集聚区启动建设,重大项目相继落户;淘汰“低散乱”企业353家,关停、搬迁违法违规建设项目878个,成为全市唯一的省级小微企业园提升建设实施主体;e游小镇新引进(注册)企业110家,全省特色小镇年度考核获得优秀。产业升级进一步见效,化工产业“一园式”发展基本实现,“4+2”综合监管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关停并转化工企业26家、对标整治69家,整治安全环保隐患3720处,化工产业亩均税收提高15.3%;数字经济发展全力破题,实施智能制造项目303个,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0亿元、增长17%;八大产业培育持续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2.4%;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全市领先,网络零售额增长27.4%,列入省服务业强县(市、区)试点;通过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区)验收,创成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建筑业产业化发展步伐稳健,实现建筑业税收9.3亿元。新增“浙江制造”品字标产品11个、浙江名牌4个,创成省级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区)。产业主体进一步壮大,切实打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组合拳,为企业减负22.8亿元,新增市场主体1.21万家、同比增长一倍以上,列入省级“隐形冠军”培育企业5家,入选全国民营企业500强3家、居全市第一。

3.优化城乡品质,美丽上虞魅力显现。城市聚落逐渐形成,“拥江西进”重点项目全面推进,“一江两岸”景观工程二期、“江上花海”和曹娥江喷泉水秀绽放新姿;高水准编制前江、城东、高端智造集聚区等区块城市设计,创造性构建城市社区中心、邻里中心、街坊中心三级生活圈,完成城中村拆迁100万平方米。群贤路东延二期建成通车,104国道章镇收费站停止收费,新建改建城市道路8.6公里,打通断头路3条,交通拥堵指数下降3.4%;以“自然风景式园林”手法改造江东路城防景观带,新建改建绿化400万平方米;搬迁滞留户32户,基本实现城区收储土地景观化管护;城市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高分通过。乡村振兴全力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如期完成,崧厦镇小城市培育试点考核优秀,新创省级达标小城镇15个;农村“五星达标、3A争创”全域展开,创成“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市、区),获评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集体;开展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2个田园综合体启动建设,闲置农房激活初见成效,颁发全国首批宅基地及房屋租赁使用权证书。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在全省率先完成中央环保督察重点问题整改;“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完成试点,城镇污水主管网基本成形,水质断面综合污染指数下降8.7%,首次夺取“大禹鼎”;完成企业废气精准治理74家,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加16天,PM2.5平均浓度下降12.8%,改善幅度全市第一,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拆除违法建筑173万平方米,有望创成省“无违建县(市、区)”。

4.优化民生供给,公共服务不断完善。民生“关键小事”扎实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体系基本建立,分类覆盖率全市领先;新建改建城乡公厕1647座;城区11家农贸市场建成农产品快速检测体系。新建改建幼儿园、中小学7所,在全市率先实现校园空调全覆盖,中小学校内托管服务试点反响良好,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上虞游泳馆建成投用,举办省级以上大型体育赛事13次,获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健康促进区创建工作全面启动,邵逸夫医院绍兴院区成功签约、中医医院紧密型协作成效明显,邀请省内外名院专家来虞诊治患者3.6万人次。新增就业岗位1.84万个,发放就业补贴、医疗救助、生活补助资金近2.2亿元,基本实现社会保障从政策全覆盖到人群全覆盖,东西部协作、山海协作等脱贫攻坚年度任务全面完成;建成乡镇(街道)示范型居家养老中心8家,新建农村老年人“幸福之家”40家;殡葬改革深入推进,新建乡村公益性公墓56家。春晖中学110周年校庆、王充思想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区委党校新校区建成投用,完成8个曹娥江文化旅游客厅和50家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实现全覆盖。平安建设“三色预警”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通过验收,重点时段维稳安保任务圆满完成,省级基层信访法治化试点成效初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走在全市前列,刑事治安警情下降22.2%,成功夺取“平安银鼎”;安全生产属地监管规范化试点深入推进,事故总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8.4%和26.5%。征兵工作考核全市第一。统计服务发展、服务决策的能力不断增强。国防、双拥、司法、科协、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广电、外事、档案、工商联等工作扎实开展,工青妇、老龄、儿童、新居民、残疾人、红十字、慈善等事业扎实推进。

5.优化治理能力,现代政府加快打造。全面开展政府“两强三提高”建设行动,大力推行“开门工作法”“一线工作法”,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决策、现场督查174人次。“基层治理四平台”完成升级,政府投资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和政府工作周计划实战管理系统APP上线运行,智慧消防、智慧停车、城市管家平台建成投用,大数据应用更加广泛。政府性债务风险“化管防”体制机制创新列入省级试点,年度化债任务超额完成,国有企业实体化改革全面启动,政府投资项目财政绩效管理、审计监督实现全覆盖,单位投资强度标准化管理日趋完善,“双查双保”中介监管纵深推进,有效构建了覆盖项目建设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机制,累计节约财政资金23.59亿元。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监察监督和社会监督,办理各类建议提案395件,满意率稳步提升。深入推进“清廉政府”建设,分层建立廉政风险防范体系,严肃查纠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持续改进工作作风,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各位代表,2018年是我区民生实事项目实行大会票决的第一年,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头,全面落实工作清单和责任清单,扎扎实实抓好各项民生实事落地生效。通过一年努力,十件民生实事基本完成:图书馆完成改造,全市首个社区中心主体结顶,美丽乡村建设完成投资7.3亿元,全国首创异味评价体系投入运行、医疗救援体系完成升级,全市首家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成投用,改造老旧小区12万平方米,实验小学上德校区启动建设,城南医用综合中心完成年度任务,新建、改造公交候车亭259座,完成农贸市场提星升级3家、创建放心市场4家。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在负重中前行、在创新中发展,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取得了难能可贵的成绩。这是区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同心同德、锐意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和虞籍乡贤,向在虞直属单位和驻虞部队、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上虞发展的各界人士、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贸出口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新增上市企业等个别指标任务受宏观形势和上级政策调整影响未达到预期目标;高质量发展步伐仍需加快,优质项目仍然偏少,有效投资增长乏力,创新能力、质量效益还需提高;城市能级有待提升,优质教育医疗养老资源存在短板,城市经济业态相对匮乏;乡村环境长效管理仍然存在不少短板,绿色产业、美丽经济有待进一步开发;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等方面还面临不少风险挑战,基层现代治理仍需加强;一些干部的认知水平、专业素养和执行能力与时代要求尚存差距,政府自身建设任重道远。对此,我们一定正视发展中的困难和工作中的差距,不回避、不懈怠,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9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也是深化“创新之区、品质之城”建设的重要一年。新的一年,宏观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风险挑战依然较多,但改革开放不断深化,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全面实施,全省“四大”建设纵深推进,杭绍甬同城化步伐加快,上虞发展面临新的重大机遇。

根据区委一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重要会议决策部署,咬定“冲击全市第一方阵、争当区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目标不动摇,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保持定力、增强韧劲,善谋大局、紧抓要事,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扎实开展营商环境优化年、城市能级提升年、干部作风深化年“三个年”活动,着力推进一批重大产业发展项目、重大科技人才项目、重大城市功能项目“三个一批”重大项目,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着力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开创“创新之区、品质之城”建设新局面,为绍兴更高水平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贡献上虞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高质量前提下能快则快;财政总收入增长10%,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外贸出口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5%;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9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节能减排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为完成上述目标安排,我们将以“新赋能、新品质”为要求,切实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1.推进更高质量的发展。坚定不移落实新发展理念,致力于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贯彻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持续打好高质量发展组合拳,完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促进经济生态进化和营商环境优化,深入实施“4+1”投资新政,加快数字赋能产业步伐,打响“上虞制造”“上虞服务”品牌,提升经济密度和全要素劳动生产率,打造杭州湾南、绍兴东部高质量增长极。

2.致力更高能级的链接。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主动借势借力,全面开放融合,打造成为全市联甬接沪桥头堡、杭州湾南翼高端智造基地、长三角后花园。通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现代城市体系、重塑城市文化体系、优化自然生态体系,建设与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定位相匹配、与沪杭甬三大都市区功能相协调的产城平台,加快产业、城市“双转型”,有效导入高端科创教育医疗养老资源,推动“以城引产、以产引人”,打通县域经济向都市经济、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的通道。

3.构建更高水平的治理。强化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推动数字社会建设,提升公共产品质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探索未来社区建设,构建智能时代、未来生活的通用场景,推动高频社交、数字治理。强化城市标准化治理、长周期运营理念,推进城乡均质化发展,增加多层次、高水平公共服务供给,加强源头治理、乡贤治理,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

4.推动更高效率的落实。始终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不折不扣地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决策部署。强化定力、创新方法、注重绩效,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强化大数据开发利用,提升经济运行、城市运营、风险防控、政府决策的预见性和精准性;紧贴群众需求、尊重客观实际,推动创造性落实,把各项决策部署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围绕上述目标要求,着重抓好五个方面36项工作:

(一)经济品质提升方面

1.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全面实施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20%。先行推动化工、照明、伞业等传统制造业数字化升级,持续对标提升化工产业,基本建成“4+2”综合监管服务平台,争创中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打造全省产业数字化样板;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智能电机、半导体装备、集成电路等基础产业,着力发展数字创意产业;积极打造数字车间、数字工厂等一批示范项目,完成重点智能化改造项目100个以上,努力加快实体经济数字化升级步伐。

2.壮大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是上虞的家底和宝贝,民营企业家是改革开放的先锋主力,我们要秉持“企业家是英雄”的理念,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各项政策措施,着力加大技术研发、融资用工、市场开拓等方面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坚守实业、做强主业,全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打好精准帮扶组合拳,建立常态化联企协调、服务解难机制,设身处地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突出问题。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关心关爱企业家健康成长,让企业家有更多的荣誉感、自豪感和成就感。

3.推进精准招商。编制精准招商方案和区域产业地图,加大与长三角城市招商合作、产业协同力度,紧盯平台型、旗舰型、成长型优质项目,强化专业招商、产业链招商和以商引商,以“不是在招商、就是在招商路上”的状态争当招商引资的领跑者,确保全年实到外资3亿美元,区外产业项目投资增长7%,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15个以上,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2个,力争100亿元以上项目和世界500强企业项目有新突破。

4.扩大有效投资。全面实施投资新政,加快“三个一批”项目建设,完成重点产业项目投资、政府性项目投资72.6亿元和97.1亿元,确保民间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生态环境建设投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均增长10%以上,力争省市县长项目落地率80%,切实打赢有效投资翻身仗。

5.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一证通办”事项300个,新增移动端办理事项200个,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压减至100个工作日以内,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最多90天”。全面推进30项重点改革任务,深化政府性债务风险“化管防”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加快国有企业实体化运作,力争通过“双查双保”标准化试点国家级验收和人民调解标准化试点省级验收。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实施稳外贸、优外经系列举措,确保外贸出口占全国比重稳步提升,完成境外投资8000万美元以上。

6.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聚焦全市四大优先发展产业,推动产业链垂直整合,打造特色鲜明、链条完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5%以上,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深入实施“凤凰行动”“雄鹰行动”“雏鹰行动”,新增上市企业2家、辅导及报会企业3家,完成股改15家,新增“隐形冠军”培育企业20家、销售超亿元企业15家,加快“小升规”“下升上”“个转企”的速度。

7.完善区域创新生态。大力实施创新发展三年行动,围绕产业链构建创新链,打造更具活力、更有效率的创新生态。全面建设科创大走廊,加快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上虞校区建设,新引进大学研究院2家,新增省级众创空间(孵化器)3家,建设加速器1家以上,引进创新创业项目50个以上,争创国家级模范院士专家工作站1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新增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50家、省级企业研究院(研发中心)3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发明专利授权量保持全市领先

8.优化人才生态。紧盯产业集群培育和企业需求,推动人才政策体系化、引才渠道多元化和人才服务专业化,推进青春社区建设,新增各类人才2万名,其中大学生力争1.6万名,国家、省人才计划人才12名,培养高技能人才2600名;制定实施高校见实习生政策,建成大学生见实习示范工场6个,对接高校100所,引进实习生1万名以上,为城市未来积蓄青春力量。

9.构建现代金融生态。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力度,创新金融产品,优化金融供给,推动产融结合,推进基金投资项目产业园建设,新引进基金(机构)20家以上,实现直接融资和并购重组超百亿元;开展全省首批企业金融顾问制度试点,防范化解重点企业风险,银行不良率处于全省平均水平以下。

10.推动产业平台进化升级。深入推进开发区整合提升,加快产城融合步伐,培育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材料、现代医药等产业集群,推进滨海新城未来小城、产业拓展区、高端智造集聚区建设,打造新材料产业园、产教融合创新园、半导体(装备)产业园、智电汽车产业园,争创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万亩千亿”产业大平台;持续整治提升工业园区,新建、改造小微企业园7个,探索虚拟园区建设;做大做强曹娥江旅游度假区,致力打造长三角休闲旅游重要目的地;e游小镇创成省级特色小镇,花田小镇力争考核晋位,瓷源文化小镇、伞艺小镇初出形象。

11.繁荣城市经济。培育发展研发总部、文创设计、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建设研发总部2个以上,完成“主辅分离”发展服务业企业10家以上;实施重点服务业项目24个,推进城东文创产业园、跨境电子商务孵化园建设;深入实施“放心消费在上虞”活动,开展“智慧商圈·新零售”专项行动,培育信息消费、定制消费、时尚消费、体育消费等热点,发展节会经济,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

12.做强现代建筑业。鼓励建筑企业拓展领域、延伸产业,发展装配式建筑和装配式装修,推进绿色建材、智能建筑应用,切实提升质量品牌和创新能力,力争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750亿元、税收10亿元。

13.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启动省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市、区)创建,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提标7000亩,推进虞北中心粮库、3个田园综合体和美丽田园建设,加大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启用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实现农业增加值增长2.3%以上。

14.提升质量效率。发挥标准化研究院作用,推进质量提升行动,新增“品字标”企业3家以上、“品字标”团体标准10项以上。启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开发区、街道和中心镇全面推行工业“标准地”制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增速达到8%以上。推进“四未一低”土地处置,启动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3个,确保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下降20%。

(二)城市品质提升方面

15.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实施融杭联甬接沪行动计划,动杭绍甬智慧高速及凤鸣快速路建设,完成杭绍台高铁上虞段征迁、启动东关站建设,对接市“六纵八横三联”快速路网,推进群贤路东延三期、曹娥江上浦船闸建设;推进上海金桥、张江高新区创新资源与上虞智造的战略协同,提升滨江“上虞号”项目导入速度,引进入驻产业对接项目30个以上;深化与沪杭甬城市教育医疗合作,加大公共服务协作力度。

16.做精城市规划设计。以高水准规划引领现代城市建设,进一步优化上虞分区规划,开展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公共空间特色塑造规划研究,编制完成“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探索社区微更新规划,编制城市社区发展专项规划,开展乡镇新一轮全域总体规划和新设街道规划编制,乡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全覆盖。

17.打造更具辨识度的魅力城市。推进城市“拥江西进”,建设“一江两岸”三期景观工程、曹娥江人行景观桥,完成“江上花海”景观项目三期,全力打造城市靓丽主轴。高品质推进前江区块、城东区块街区式开发,稳步提高建筑道路、景观园林、河道水系等设计水平,让建筑可阅读,让城市有温度。

18.形成更有活力的城市空间。投用68号社区中心,启动城北、城东、城西社区中心建设,完成城南社区中心设计,建成实验小学上德校区,新投用公办幼儿园5所,加快高铁新城区块教育医疗资源配套,力争启动邵逸夫医院绍兴院区建设,推进城南医用综合中心、人民医院科技综合楼建设,创建星级农贸市场、放心市场10家,完成征迁改造50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18万平方米,探索建设未来社区,加快打造“共同社区、理想住屋”。

19.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舜江大桥拼宽工程建设,新建城市道路6条、改造提升9公里,新增停车位1500个,实现智慧停车城镇全覆盖。完成原水管道复线工程,推进上源闸水厂迁建工程、110千伏涂北变建设,新建改造35千伏及以下配网线路390公里。

20.加强城市标准化管理。完善城市管理工作标准,提升市政管养、道路保洁、市容秩序等标准化水平。深化“三全保洁”新模式,打造保洁样板示范道路3条,深入推进渣土运输、建筑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提升“城市管家”应用水平,强化“五面”管控,深化交通治堵,推进物业管理基层规范化治理,以文明乡镇(街道)、社区、村(居)创建为抓手,持续推进文明城市长效管理。

(三)环境品质提升方面

2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五星达标、3A争创”全覆盖,开展美丽经济发展五大行动,完善农村环境管理长效机制,深入推进空心村整治,培育乡村振兴示范村5个,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上村达到80%以上,创建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精品村10个、示范乡镇5个,争创省美丽乡村示范县(市、区)。完成县乡道路大中修22公里,提升改造美丽乡村公路50公里,完成汤王线拓宽改造工程。

22.争创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对接绍兴文创大走廊和浙东唐诗之路,积极推进“一江两岸”文创大走廊建设,实施“新山居赋”计划,启动孝德文化小镇和春晖会馆建设,推进精品酒店集群和东山文旅综合体建设,举办中国首届山水诗大会,办好“四季仙果之旅”升级版系列活动,新增民宿床位500张,创建省级旅游风情小镇2个。

23.建设美丽城镇。深入实施崧厦镇小城市建设“新三年行动计划”,加快现代产业和现代城镇建设,切实提升综合实力;推进中心镇产业转型升级、城镇管理提质,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支持沥海镇协同发展;推动产业型乡镇错位特色发展,加快虞南生态型乡镇生态资源转化,健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努力建设生态宜居、产业活跃的美丽城镇。

24.打好蓝天保卫战。深入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完成企业精准治气40家,扩面建设异味评价体系,确保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7%以上,PM2.5平均浓度稳步下降,空气质量改善幅度继续保持全市领先。

25.实施“五水共治”碧水行动。完成9个乡镇(街道)“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任务,全线贯通滨江河-沥北河,建成投用四明湖水库下游河道整治二期工程,加快虞东河湖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实施开发区水质提升方案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终端水质提升三年计划,市级以上水质考核断面达标率100%。

26.推进生态文明创建。启动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长效抓好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扎实推进净土行动、清废行动,切实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有效化解重点环境问题;完成平原绿化1000亩、美丽林相建设300亩,创建省市级森林城镇3个,让绿色生态成为上虞的靓丽“底色”。

(四)民生品质提升方面

27.提升教育供给质量。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集团化办学,打造品牌特色学校梯队,保持高考成绩全市领先,力争学科竞赛全国一等奖零的突破、技能竞赛进入省赛项目2个;引进知名国际学校1所,新建改建中小学幼儿园20所,通过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省级评估,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全面打响“学在上虞”品牌。

28.深化健康上虞建设。建立区镇村三级联动的医疗服务共同体,发展中医特色专科,培训注册救护员3000人,免费健康体检19万人次。深化全国健康促进区创建,实现省级卫生乡镇全覆盖,力争“健康浙江”考核优秀。

29.促进文体事业繁荣。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新建民间博物馆1家、城市书房2家、乡村客厅15家、农村文化礼堂42家。修建马一浮故居,完成徐光宪故居、县工委驻地旧址修缮和文物古建筑单位安全提升工程。建成区体育场,高水平承办市九运会、全国春季游泳锦标赛、国际木球公开赛等赛事,举办曹娥江文体系列活动12次以上,创建省首批体育现代化区。

30.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坚持就业优先战略,通过扩大投资稳定就业,进一步拓宽就业增收渠道,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7万个,创建省市高质量就业社区(村)10个。持续推进社保精准扩面,实现社保业务“一站式”办理。完善多元化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山海协作、东西部扶贫等结对帮扶工作。加快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积极推进社会福利中心异地迁建,新建乡镇(街道)示范型居家养老中心8个,投运农村老年人“幸福之家”40家,覆盖服务对象1万名以上。深入开展殡葬领域四项专项整治,新(扩)建公墓12家。加强退役军人服务管理保障。切实提升统计监测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工青妇、工商联、科协、红十字、慈善、残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对台、侨务、新居民、气象、广电、外事、档案等工作。

31.持续办好民生“关键小事”。高标准抓好垃圾分类扩面提质,探索推进建筑垃圾循环化处置,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新建改造城区公厕15座、景区公厕8座,完善农村公厕长效保洁机制。全面实行小学校内托管服务,改造提升中小学、幼儿园食堂50家以上。继续开展既有住宅电梯加装试点工作,完成6个高层小区二次供水改造,推进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全面完成省市区三级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32.切实维护公共安全。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基层社会稳定“一体两翼”工作体系建设,做好重点时段维稳安保工作,争创省无信访积案县(市、区),力争实现省平安县(市、区)十一连冠。加快警务工作社会化步伐,推进区监管中心和9个基层公安站所综合用房建设,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构筑安全生产“1+X”责任体系和“1+X”应急救援机构体系,切实打好安全生产三大攻坚战和消防安全三年翻身仗,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争创省食品安全县(市、区)。

(五)治理品质提升方面

33.提升法治化水平。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监察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高质量办好建议提案。开展重大决策目录化管理,完善听证制度和合法性审查,严格履行行政决策程序,发挥专家学者和智库咨询作用,有效提升依法决策能力。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追究制和尽职免责容错纠错机制,推行网上执法办案,促进行政复议制度化、规范化,切实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34.加快数字化转型。完成“智慧上虞”指挥中心建设,深化智慧教育、智慧警务等建设应用。完善政务信息指挥运行分析平台,建成区综合信息指挥中心和智慧环保监控中心,优化政府投资项目信息化管理平台、政府工作周计划实战管理系统和“信用上虞”平台运用,不断提升科学决策和精准治理水平。推动协同办公系统升级改造,深入推行无纸化办公、浙政钉移动办公。

35.推动高效化执行。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学思践悟新思想、新理念,与时俱进更新知识结构,敢于突破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不囿于固有经验和模式,创造性落实上级和区委的决策部署。坚持“开门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力争实现本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政务公开活动全覆盖;推行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考核化的“清单工作法”,实施重点工作和民生实事周计划、月通报、季展示和半年报告制度,强化精准督查、绩效评估和考核奖惩,切实做到有令必行,有功必奖,有过必罚。

36.加强规范化履职。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常态化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切实巩固“四风”整治成果。完成政府机构改革,深化乡镇街道体制改革,动态调整权力清单,确保权责清晰、联动协同、运转高效。大力推进“清廉政府”建设,完善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有为的政府铁军。

各位代表,创新永不止步,品质成就未来。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只争朝夕、勇往直前,为开创“创新之区、品质之城”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