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索引号: | 002590702/2019-5401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19-07-15 17:25 | |
发布单位: | 区财政局(区国资办) |
区财政局2019年上半年工作要点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 ||
一、上半年工作亮点 今年以来,我局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冲击全市第一方阵、争当区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目标,围绕全局35项重点工作清单,团结奋进,攻坚克难,顺利完成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具体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财政收入增长保持前列。上半年,我们积极合理地开展对收入形势的分析研判,严格把控收支进度,全区财政收入增幅一直位居绍兴市前列,收入质量持续领先,较好地完成了半年度收入任务。截至6月,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实现52.18亿元,同比增长12.2%,增幅在绍兴市排名第一,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2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累计实现88.44亿元,同比增长9.4%,增幅在绍兴市排名第一,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9个百分点;实现税收收入46.48亿元,同比增长14.2%,增幅在绍兴市排名第一;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9.1%,在绍兴市排名第二(含越城区)。 二是资金要素保障有力。1-6月,全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6.65亿元,同比增长22.1%,完成年度预算58.6%。其中民生支出达到45.67亿元,同比增长28.46%,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80.62%,八项支出增幅达23.8%,位居全市第三。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基层医疗机构财政补偿机制改革持续深化,养老、医疗、低保等提标补助政策有效落实。科学研究制定2019年国有建设项目财务及还本付息财务计划,以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为契机,充分挖掘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政府债券等融资通道,千方百计抓好资金保障工作,截至6月,全区主要国有企业累计获批授信13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65亿元,有力地保障了全区重点建设项目。 三是平台转型扎实推进。依照前期研究确定的区属国有企业“10+X”实体化转型路线图,进一步对区内外国有企业开展现场调研,完善市场化转型顶层设计,根据陶书记调研讲话精神,初步制定了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实施意见。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加强日常的工作交流、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通过存量资源整合重组和垄断、半垄断经营性板块开发,不断壮大经营性板块。全区主要国有企业融资能力不断增强,渠道不断拓展,目前产品已覆盖发改委、交易所、银行间协会三大主流资本市场。制定出台了《关于区属国有企业“三个一批”重大项目的实施意见》,强化清单管理,明确目标任务。 四是债务化解稳步实施。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通过积极落实主体责任,不断强化组织保障,建立健全制度体系等方式,扎实开展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积极配合省债务专项督导、市债务专项督导、财政部驻浙江监管局的专项核查,并根据反馈意见落实相关整改。完成2019-2021年财政中期规划,持续关注政府债务率预警指标,从总体上来看,目前我区政府债务率持续下降,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五是财政管理全面深化。制定出台机构改革后的开发区、曹娥江旅游度假区、e游小镇等部门单位财政体制调整方案,明确了相关财权和事权,全力做好机构改革期间相关单位的预算调整工作。全面深化预算绩效管理,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制定起草以区委区政府名义印发的预算绩效管理规范性文件,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我区2019年度18只国有新建项目和12只部门预算项目实施了绩效目标评审,资金核减率分别达到14.44%和30.96%。制定出台《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全局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管理。国资线各科室紧密协作,不断深化国有企业劳动用工管理,推进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全面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房产(土地)调查工作,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使用行为,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加快“五星示范、双强争先”创建,夯实国企党建;同时,积极配合区纪委推动基层公权力规范透明高效运行,制定国有企业采购暂行办法,将国企非生产性物资采购纳入区级采购平台。 六是队伍建设推陈出新。不断丰富干部教育培训载体,年初举办的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各位局领导亲自进行授课,充分体现了在干部教育管理上的传承和创新。研究制定了财政工作满30年表彰实施方案和财政形象示范者评选两项办法,以增强干部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狠抓廉政建设,建立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逐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开展工作纪律、请销假等日常监督检查,下发督查通报8期。认真落实警示教育月各项活动,切实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组织中层干部参加业务知识结构更新培训班和法院“旁听庭审”警示教育活动。安排部分干部前往黄湖监狱实地参观,“零距离”接受警示教育。突出党建引领,深入开展“党员先锋岗”“先锋标兵”和“三个最佳”创建活动。持续优化干部队伍配置,按照我局机构改革后的新“三定方案”,严格执行选任程序,新提任8名中层干部,同时对9名中层干部进行平职交流,8名一般干部作了岗位调整。 七是“三服务”活动亮点纷呈。今年我局充分结合部门职能,开展了“深入落实‘三服务’、展现财政新作为”活动。其中,企业科牵头实施的区级经济政策规范化管理,企业扶持资金即时兑现办法等有效提升了政策的精确度、时效性和全区营商环境面貌。行财科牵头举办的财政财务管理培训班,对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业务素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农业科牵头举办了2019年全区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扎实开展“服务三农”系列工作,有力地支持了乡村振兴战略。执行局、数财中心等科室全面推进我区预算单位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助力财政预算执行管理领域的部门间“最多跑一次”改革。会计科深化区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管理,精心制定领军人才培训方案并组织实施了第一次集训。预算、采购等科室主动上门调研乡镇(部门)在预算编制、预算绩效管理、政府采购管理等各类财政业务中遇到的困难,有针对性地提供政策解读和业务辅导,确保财政管理科学规范、高效运行。办公室全力做好信息宣传报道工作,在印发三服务活动专刊,编撰推送公众号信息之外,积极对接日报、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联合开展活动成果宣传报道,进一步提高了各项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下步工作重点 一是全力抓好收入组织,确保平稳增长。我们要坚持把收入组织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和完善收入组织协调机制,加强与税务部门沟通协调,定期组织召开收入分析会议。持续深化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研判和区重点税源企业的摸排分析力度,重点关注减税降费政策的影响,提升对各项收入把握的准确度。不断挖掘增收潜力,加强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着力做好耕占税、土地出让金、安置房拍卖等收入的储备工作,牢牢把握收入组织的主动权,争取实现财政收入全年红。 二是持续推进平台转型,保障资金落实。我们要根据陶书记调研时提出的指导意见,仔细对照《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实施意见》,制定书面责任清单,将任务分解到各个牵头科室,切实抓好后续落实。进一步深化国企薪酬制度改革,完善考核评价办法,均衡区内薪酬水平,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围绕夯实有效净资产,壮大经营性现金流两大核心任务。充分发挥我区财力持续增长,政府债务率持续下降的优势,全力保障全区重大项目资金落实到位。 三是着力化解政府债务,防范金融风险。紧盯2019年化债目标,根据消债计划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加快推进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实体化转型,着力减少隐性债务风险压力。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加强债务风险源头管控,落实“三个不得立项”,严格规范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来源落实和风险评估,明确项目资金来源。不断深化政府债务管理,强化财政部“联合监测平台”运行,完善预防预警机制,在守底线的前提下用足现有政策渠道,创新投融资机制,支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四是全面深化财政改革,提升管理水平。我们要牵头做好县市长经济责任审计相关工作。盯紧盯牢预算支出进度,尤其是要关注八项支出和民生支出。深化乡镇财务管理,持续抓好乡镇财政所长业务培训。推动政策资金分配方式改革落地,指导相关部门提出具体实施意见,尽早实现政策资金从“申报达标制”向“竞争分配制”转变。加快完善我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三年行动计划》及相关制度文件,全面规范我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对照区委区政府部署,全力支持配合医共体建设,持续抓好社保基金市区统筹后续管理。切实加强依法行政建设,按照省行政执法监管平台实施方案要求,推进我区行政执法监管平台应用。认真贯彻政府采购政策法规,强化过程监管,规范方式审批,打造一个统一、高效的“互联网+政府采购”政采平台。 五是不断加强队伍建设,体现财政担当。认真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以巡察整改为契机,以提高廉洁意识为重点,从严落实主体责任,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抓紧出台《廉洁风险行为表象记分管理办法》,并按季开展廉情分析,开展定期督查,发现落实不力情况要及时督促整改,引导系统干部牢固树立规矩意识,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不断净化工作作风。努力打造风清气正的廉洁高效机关,在日常工作中充分体现新时代财政干部的新担当。同时,围绕“突出队伍建设创新”这一要求,不断加强干部队伍教育、管理和培养,丰富奖惩激励机制和载体,通过组织开展财政形象示范者评选、表彰财政工作满30年财政干部等办法,重振队伍面貌、重塑财政形象。突出党建引领,加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范组织生活,扎实推进“五星双优”创建、“理财先锋”品牌建设。 六是不折不扣落实“三服务”,展现财政作为。我们要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深入落实‘三服务’、展现财政新作为”活动十七项具体举措,深化巩固活动成果。加强政策绩效的动态管理,优化奖补资金兑现流程,创新企业服务方式,开通民营企业政策“专车”。加快产业基金升级,促进财政扶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规范政府和国有企业采购行为。严格落实上级关于降费减负各项规定,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营商环境优化年”活动,助推实体经济发展。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抓手,从部门之间办事需求出发,充分结合“上门服务至少一次”活动,主动服务对接预算部门和群众,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压缩办事时间,降低办事成本,不断提升财政服务水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