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索引号: | 471511229/2020-5422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0-01-19 16:25 | |
发布单位: | 区气象局 |
上虞区气象局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思路 | ||
2019年上虞区气象局认真贯彻省市气象局和区委区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落实工作任务,以党建为引领,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深化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加强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全力做好防灾减灾决策服务和公众气象服务,气象改革进一步深入,气象现代化建设高质量推进,较好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现汇报如下: 一、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深化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 (一)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党的建设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等组织生活制度,坚持周一夜学和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制定全面从严治党重点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开展“五星示范、双优引领”活动,组织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五星3A”、社区共建等挂联帮扶工作。开展第32个“职业道德教育月”和第18个“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活动。 (二)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加强监督执纪 制定《上虞区气象局清廉绍兴气象建设任务清单》;按照市局纪检组部署推进落实县级纪检监督体制改革,分管纪检工作局领导负责落实市局纪检组安排的工作;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重点用好第一种形态,每月开展作风效能检查,抓住节假日关键节点针对中央八项规定贯彻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整改,共开展检查12次,对负责项目建设的同志开展廉洁自律谈话5次。 二、全力以赴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和公共服务 (一)全力保障政府决策和服务社会公众 受厄尔尼诺事件影响,2019年天气气候形势复杂,年初出现历史罕见的持续阴雨寡照天气,降水量创历史最多纪录;春季雷雨大风、局地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多发;梅汛期暴雨,“利奇马”、“米娜”等台风,8·18强对流天气,9·2强降雨严重影响我区,对社会生产、公众生活等各方面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全年共制作决策气象服务材料157期,专题服务材料52期,发布预警信号70次;在应对台风“利奇马”、“米娜”期间,及时启动手机短信全网发布、农村应急广播和数字电视全频道字幕等气象信息发布渠道,及时有效将信息传递到千家万户。 (二)强化部门协作和应急会商联动机制 进一步强化和完善防灾减灾部门应急联动,理顺机构改革后的应急工作内容,区编办牵头明确气象局应急管理相关职责分工;气象工作纳入上虞区防汛防台抗旱应急体系优化提升百日攻坚行动;与上虞区政法委进一步深化村(社区)网格员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将接收传播气象预警信息与基层综合治理同部署、同落实、同监督、同考核;进一步完善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建设等部门工作联动,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6次、高森林火险等级预警和城市内涝气象风险预警各1次;修订《上虞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制定《上虞区恶劣天气叫应制度》,建立防汛应急响应期间乡镇(街道)根据气象定时定点雨情通报开展应急处置的机制。作为区I级应急联动部门,全力保障突发事件(化工应急)气象服务12次,参与应急演练3次。 (三)做好预报业务转型升级试点工作 作为绍兴市智能网格业务转型升级试点单位,认真履职,配合完成市局十大气候观景指数、十大气象要素赏花指数、十大气候休闲养生指数研发,提炼杨梅、樱桃、葡萄等上虞特色经济作物气象受灾指标,配合建设基于智能网格预报产品的精细化乡镇预报预警,建立和完善与智能网格预报相适应的业务流程,发展以“影响预报”为核心的预报预警业务,做好1-3月连阴雨、强对流、梅汛期暴雨、台风大风暴雨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的风险预警服务,提升服务防灾减灾的能力。 三、围绕重大战略,增加本地特色气象服务供给 (一)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落实省市局关于乡村振兴气象工作要求,制订《绍兴市上虞区乡村振兴气象保障服务实施方案》,围绕区政府“四季仙果”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目标,深化智慧农业气象服务,积极走访百官、岭南等乡镇(街道)茶叶大户、水蜜桃种植户等基础单位或农户,收集400多户新型农业主体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利用气象大数据,在各种水果的生长、采摘期等阶段提供 “直通式”和分区域精细化服务,联合区农业农村局和人保财险上虞支公司,研发杨梅、水蜜桃等特色水果气象保险,推广民俗气象保险,面向游客提供贴心气象服务,为“四季仙果之旅”和农业农村增产增收保驾护航。完成60个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社区)和5个文化礼堂气象科普点建设。 (二)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开展村落气象资源普查,挖掘村落小气候资源,推选赏花、观星、健步走、日出等气象优先地十几处,避暑纳凉优选地4处,积极申报国家避暑旅游城市研究样本;以点带面,打造“气候宜居村落”品牌,整合岭南乡东澄村天气气候、地表水资源、森林植被、清新空气、特色农业等自然生态数据,由省气候中心、市气象局负责技术把关开展东澄村气候宜居村落评估,从气候适宜度、气候风险、生态环境等方面科学评判展现东澄村休闲旅游、宜居养生的气候禀赋,助力打造特色生态旅游金名片。实施服务生态人工影响天气作业5次(含演练1次),降低森林火险等级,改善生态环境。 (三)融入“一带一路”倡议 围绕“一带一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战略目标,针对上虞产业结构特点,主动服务上虞化工产品对外贸易,走访对接区经信局、商务局和杭州湾上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收集服务需求,摸排上虞区对外贸易“一带一路”国家(地区)城市,收集相关城市气候特征,编写沿线城市气候指南。 四、深化气象改革,高质量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 (一)抓紧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需求为牵引,以项目为抓手,全年抓紧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补齐上虞气象事业短板,部分领域走在全市前列。完成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工程,在气象监测盲区加密新建区域自动站3个,迁建探测环境较差的区域站5个,建设气象仪器标校(核查)实验室,助力基础气象业务发展,在全市率先建成风廓线雷达、微波辐射计和大气污染物扩散决策服务气象辅助平台,提升气象服务科技支撑水平。完成2019年公共气象服务资金项目建设,有效破解基层人员编制偏少,化工园区气象保障任务偏重矛盾,保障事业稳定健康发展。 (二)积极推进气象安全体制改革 巩固防雷体制机制改革成效,积极推进易燃易爆危化品场所等防雷重点企业(单位)落实防雷安全主体责任,现场检查与企业自查相结合的方式落实易燃易爆危化品场所和3A级以上旅游景区防雷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全覆盖工作,累计检查企业154家。全面推进“标准地”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促成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浙江上虞经济开发区)和省气象安全技术中心签署服务协议,顺利完成评估报告并通过评审。 (三)继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 全面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积极探索“跑零次”改革,密切关注并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绩效改革等各项改革政策,今年保险理赔相关的简单气象证明已改由各保险公司通过省气象局与银保监会浙江监管局联合开发的气象资料查询系统自助查询,无需企业和群众办理,缩减了事项办理手续,缩短办理流程,为群众提供便捷。 五、加大人才培养和财政保障,增强发展后劲 (一)大力实施人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积极贯彻各类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加强关键领域气象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加快县级业务技术带头人培养,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选派一名优秀业务人员赴宁波鄞州区气象局交流学习,申报立项市气象局和区科技局科研课题各1项,完成科研技术论文4篇,其中期刊录用发表1篇,1篇在浙北五市气象学术交流会大会交流。加强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建立常态化的气象业务和科研岗位交流机制,加强基层管理人员履职能力、业务人员上岗、转岗和新技术等培训,今年1名新进人员顺利实现观测、预报业务上岗,独立值班。 (二)抓好公共财政保障和机构编制 不断完善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加快地方气象机构建设,推进地方公共服务职能落地。2019年地方财政基本支出保障240.5万元,基本项目支出保障 203万元,政府投资项目保障710万元。预警中心全额保障32.64万元。上虞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招录地方编制工作人员一名,完成人员笔试、面试、考察等程序,预计2019年12月底前招聘到位。 六、2020年工作思路 2020年,上虞区气象局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围绕省市气象局和区委区政府的工作要求,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深化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能力建设,规范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积极发挥4个“党建+气象服务团队”作用。扎实开展“五星双优”创建工作,积极争创先锋工程。规范做好党员发展工作。进一步深化清廉绍兴气象建设任务,按照省、市局纪检监督体制改革要求做好部门纪检监督工作,以政治清明、部门清廉、干部清正为重要内容,压实管党治党责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推进清廉部门建设。 (二)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始终坚持“一年四季不放松”,密切监测每次灾害性天气过程,重点针对秋冬季可能出现的干旱、持续性雾霾、连阴雨、雨雪冰冻等天气和夏季短时暴雨、大风、雷电等强对流天气以及出梅后的高温干旱、台风影响,主动及时靠前服务,进一步优化探测环境和气象探测站点、观测要素布局,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三)加强气象科技成果与业务应用转化 认真梳理分析2019年新建成落地的风廓线雷达、微波辐射计、大气污染物扩散决策服务气象辅助平台等一批气象软硬件设备,制定管理规范,组织人员上岗培训,在每次天气过程中强化实际运用和事后总结分析评估,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业务应用流程;进一步强化智能网格预报产品的业务应用,实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与本地预报服务产品的无缝对接,推进站点预报向格点预报转变,客观预报向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服务转变,以抓科研成果运用加快实现气象科技成果与业务应用转化,提升气象服务能力。 (四)探索融入应急管理体系能力现代化建设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指示,贯彻落实省市气象局基层气象灾害预警能力提升要求,充分发挥与区政法委、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建设等部门已建合作机制效用,积极探索,进一步深度融入区委区政府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基层综合治理等相关工作,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融入“基层治理四平台”派单落实和跟踪监督问效,依托乡村自治体系倒逼公众自主防灾救灾的意识和能力提升。认真落实重大气象灾害、恶劣天气叫应工作基本要求,结合上虞实际,关卡前移、提质增效,加力实现基层气象预警信息发布传递的零距离。 (五)继续强化本地特色气象服务能力建设 结合上虞产业结构特点、把准经济转型升级方向,继续强化本地特色的气象服务能力建设,深入打造岭南乡东澄村气候宜居村落品牌,进一步丰富内涵;按国家气象观测基本站要求,推动新观测场建设;常态化落实服务上虞化工产业的气象安全保障工作,通过有力的气象保障,有效的气象服务争取地方财政资金,落实保障经费;继续与农业农村局和人保财险沟通协作,推动“四季仙果”气象指数保险产品研发。探索进一步规范上虞非官方媒体气象类信息发布工作,建立沟通渠道和会商机制,推动上虞气象信息发布实现“第一声音、权威声音”;上虞气象科普体验馆申报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 (六)巩固加强防雷安全责任落实和监督管理 大力推进化工产业改造提升2.0版气象(防雷)安全对标提升工作,完成114家企业对标验收工作。落实防雷安全监管职责,全覆盖开展防雷安全重点单位的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开展防雷检测机构检测活动的现场执法检查工作。进一步完善防雷安全重点单位信息库,规范执法检查的工作流程和文书资料。积极推动“标准地”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