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司法局 >>规划计划 >>计划总结
索引号: 002590235/2021-6512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1-02-01 09:12
发布单位: 区司法局(区行政复议局)

2020年度绍兴市上虞区司法局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今年以来,区司法局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稳信心、鼓士气、严纪律、讲规范,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贡献法治能量。2020年,上虞公证处荣获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先进集体、全省优秀公证处;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荣获全国“大排查、早调解、护稳定、迎国庆”专项活动表现突出集体;区人民调解委员会朱小英调解工作室被评为省级金牌人民调解工作室;区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被推荐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区行政复议局被推荐为全省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区司法局被推荐为全省“枫桥式”司法所建设成绩突出集体;章镇司法所、梁湖司法所拟被评为省级“枫桥式”司法所;东关街道担山村拟被评为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一、2020年工作亮点

(一)以法治政府建设为重点,法治上虞实践不断深化。坚持机制建设和预防化解“双轮驱动”,法治巡察和行政执法检查常态化开展,集体学法和任前法律测试落实到位。建立“1+1+1”的合法性审查机制,推进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建立行政争议闭环式管理、全流程调解工作机制,出台《关于做好全区集体土地征收工作法律保障的若干意见》,区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实质化运作,年初成功化解38件征迁改造系列案件,得到省高院领导、绍兴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前三季度我区法治政府建设重点过程性指标赋分排名全市第一,其中行政诉讼案件调撤率全市最高;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超96%;败诉率7.9%,是全市唯一一个低于10%的县(市、区);收案数和败诉率首次实现“双下降”。

(二)以人民调解贯标为突破,基层治理打造“上虞样板”。在通过人民调解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基础上,申报人民调解国家级试点项目。研究制定《关于加强新时代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升基础设施和调解质量,助推区、镇、村三级矛调中心建设。在全市率先开展政府购买人民调解服务,形成以属地镇街、村社区人民调解员为核心,专业性、行业性、乡贤式人民调解员为多元力量的人民调解员队伍。打好“枫桥式”司法所三年收官战,司法所硬件建设和业务水平都有大幅提升;实体化运作人民调解协会,培育“瓷源调解”“夜间调解”“老兵调解”等特色调解品牌,打造品牌调解室28个。今年以来全区各类调解组织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3854次,调处成功矛盾纠纷3354起,涉及金额1.60亿元。

(三)以律师回乡工程为载体,法律服务进一步提档升级。推进全区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行业“教育整治年”活动,以学、纠、查、罚四步走推动社会、法律、政治效果三统一。深入实施“律师回乡·依法治理”工程,引导全区153名执业律师回户籍所在地当好参谋员、引导员、调解员、宣传员,在小越街道冯柯山村建成全省首个法治电话亭,目前律师回归584次,提供法律意见和咨询485次,参与矛盾调解143次,组织法治宣传课堂62次。疫情防控期间,开展“法雨春风”专项行动,印制《疫情法律知识百问百答》3000余册,成立公益律师服务团,建立e服务微信群98个,为1046家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服务1973次,出具体检报告180余份,律师见证书2份,有效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四)以构建大普法格局为目标,基层法治氛围更加浓厚。法治阵地建设取得突破,按“一村一景”要求,将法治文化融入美丽乡村建设,投入250余万元,选择春晖、路东、潘韩、新宅、担山5个村,打造基层法治文化示范阵地。全区累计建成村级法治长廊、法治广场等200余处。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等重要法律法规普及率,创新借助外卖小哥宣传民法典活动,掀起法律学习热潮。组织“云课堂”普法短视频录制64期,实现点单式的线上+线下普法,打造全时空全天候法治教育新模式。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度,全力推行普法“共性+个性”责任清单,顺利通过绍兴市对我区的“七五”普法总结验收。

(五)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底线,特殊人群监管帮教持续加强。构建集线索摸排、案件报备、法治宣传于一体的扫黑除恶工作格局,严格落实两类特殊管控人员的线索摸排和涉黑涉恶案件报备管理,画好扫黑除恶三年攻坚战的圆满句号。深入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创新精准矫正体系建设,打造社区矫正修心工作品牌,“黄丝带帮教工作室”进驻区矫正中心,通过律师、公益组织、行政机关、心理辅导机构等介入,以网格化形式优化社区矫正对象教育管理。目前全区在册社区矫正对象共435名,其中缓刑389名、假释32名、暂予监外执行14名、管制无。今年以来新入矫293名,解矫317名,无脱漏管情况,无严重刑事再犯罪情况。

(六)以疫情防控为主线,司法行政领域改革不断深入。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援助、管控、调解、普法、复议、公证一体化“不见面”式法律服务新模式。疫情期间依托社区矫正综管平台,落实信息化核查,确保刑释人员信息对接率100%;已与乔司、南湖监狱等 20家监所单位对接,共完成146起视频会见。推出“微公证”业务并成功办理全市首例钉钉群择岗保全证据公证。持续深化公证参与行政(执法)模式,已在20个乡镇街道和6个部门实质推行。全力加快公证参与司法辅助工作,推行集约化和电子送达模式,帮助区级法院送达案件文书15500余件,送达率大大提升。

(七)以提升年活动为契机,干部队伍干事能力进一步加强。以执法司法规范化水平提升年活动为契机,通过走访+督查+座谈等形式,收集各类问题364个,并全部整改到位。以《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为指导,突出党建引领,创建“党建+”司法展厅。丰富周一夜学、法律大讲堂等教学形式,增强司法行政干警学法用法能力以及工作适应性。今年累计提拔7名中层,同步对岗位工作开展月度抽查、季度轮看、半年汇总、年度考评,着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司法行政铁军。

二、2021年工作思路

(一)以更高站位推进法治上虞建设。聚焦“法治为基、整体智治”理念,编制完成法治上虞建设“十四五”规划。完善参与区委巡察机制,实现法治建设纳入党委巡察全覆盖。落实法治监督员工作运行机制,逐步统筹整合法治建设领域社会监督力量。严格落实行政诉讼败诉案件过错责任追究与容错免责工作机制,加强过错责任追究,倒逼依法行政。强化合法性审查责任,推进乡镇(街道)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印制合法性审查操作手册,基本实现审查机构、审查范围、审查内容、审查流程的标准化。以申报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为契机,认真对照《市县法治政府建设示范指标体系》104条标准,总结成绩,补短提升,推动我区法治政府全面建成。

(二)以更高追求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将各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与矛调中心有机融合。加强法律服务行业监督管理,定制化开展公共法律服务产品供给,制度化保障服务体系良性运作。加强“全业务、全时空”在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法律服务“网上办、掌上办”。在区、镇、村三级平台加大公共法律服务自助机的覆盖率,自动打印格式文书,方便群众处理民间借贷等法律事务。推广公证电子数据存证业务,推动公证参与行政(执法)活动全覆盖,展示“互联网+公证”魅力。探索建立远程视频(语音)咨询小程序,打通法律援助、人民调解、行政复议、公证服务、法治宣传的时空界限。

(三)以更高标准推进社会治理基层末端建设。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整合司法所、调解组织、律所等力量,打造集合法性审查、人民调解、法律服务、特殊人群管控等于一体的“基层法治共同体”。以《关于加强新时代调解工作实施意见》为指导,加强调解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探索村级事务管理全周期法律顾问制,以“一村一顾问”为依托,协助村(社区)依法开展自治管理,推行村民代表大会决议法律顾问审签制,切实减少基层重大决议的法律风险。利用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常态性走村入户开展法治宣传、排查矛盾纠纷隐患,引导群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四)以更高质量推进队伍专业化建设。以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总抓手,建立完善政治学习体系。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加强队伍监督管理,引导全区司法行政干警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巩固“教育整治年”成果,出台律师管理实施办法,不定期开展专项督查,规范律师执业行为。开展“法律大讲堂”晒口才、信息宣传比笔头、技能比武拼业务等多种形式晒比拼活动,切实增强年轻干部干事创业本领。鼓励年轻干部进行学历提升,参加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打造一支高素质、适应现代化建设发展需要的司法行政队伍。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