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市场监督管理局 >>规划计划 >>计划总结
索引号: 002590956/2021-6827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1-06-28 09:54
发布单位: 区市场监管局

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思路


 

    2020年,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局大力指导下,对标对表建设“重要窗口”新目标新定位,紧紧围绕省局“四大战略”和区委“11336”战略部署,扎实做好服务高质量发展、保障高品质生活各项举措,全区市场主体更加活跃、企业发展更具活力、公共安全更有保障、良好局面不断巩固,系统上下强担当、快落实、争一流,在省局、市局年度考核中获得“双优秀”,连续第七年获得区委区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一等奖,荣获基层治理突出贡献集体、“三个年”“三个一批”建设突出贡献集体。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特色亮点工作

——两家企业荣获省政府质量奖

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获得“浙江省人民政府质量奖”,浙江晶盛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获得“浙江省人民政府质量管理创新奖”,我区企业获奖数量位列全省各县(市、区)第一,助力绍兴市荣获“浙江省人民政府质量奖组织奖”。

——两个项目获评国家级、省级优秀案例

1.我局指导新和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建立先进能源计量管理和监测体系,被国家总局评为计量助推企业提质增效中小企业10佳优秀案例。

2.我区企业“信用+”服务监管模式,获评浙江省改革创新优秀实践案例20强。

——两项创建顺利完成

1.成功创建国家风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通过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验收,获批正式成立。实验室成为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认证指定合作实验室。

2. 顺利完成全省“五化”市场、放心农贸市场创建工作,我区和我局分别被评为省成绩突出县(市、区)和成绩突出单位。

——两个现场会在我区召开

8月,全市医疗器械化妆品半年度工作会议暨全市化妆品“百千万”示范创建现场会在我区召开。

9月,全市“品字标”企业贴标亮标工作现场会在我区召开。

——多项工作获得上级领导批示肯定。其中:

1.质量提升工作获得绍兴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2.“不见面无接触”送药便民服务、“两直”补助、争创省政府质量奖、市场主体情况分析获得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批示肯定。

3.药品网订店送、精准服务医药产业工作获得省药监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批示肯定。

4.春节药品安全、“扫黑打流”、境外人员摸排、“三服务”、“夜经济”等5项工作获得市局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多项工作被高规格媒体推广。其中:

1.打造送药便民服务新模式、企业“信用+”服务监管模式、工作人员战疫事迹被新华网刊载。

2.指导企业复工复产、强化“四基”建设深化食品安全基层治理、食品安全知识“云学考”、推进实验室食品检测能力建设被中国食品安全报刊载。

3.制定领先标准打造高质量产品被浙江卫视中国蓝新闻报道。

4. 信用“云”服务、打造“五化”品牌市场被绍兴日报头版刊载。

5.“五化”引领市场公共服务大提升等做法被“绍兴改革”微信公众号刊载。

    二、主要工作情况

1.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一是防控常态化。坚持疫情防控和其他各项业务工作并重,从1月中下旬疫情爆发开始,先后制订并落实“农贸市场6条”“餐饮店及零售药店5条”“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8条”等防疫措施,慎终如始抓好农贸市场、零售药店“守小门”工作,开展防护产品质量专项检查,做好保供稳价工作。二是服务常态化。制定出台服务保障企业复工复产助推发展十二条措施,创新实行“1+N”组团服务,开展“走进企业、组团服务”活动,帮扶13家企业顺利转产,1家企业获批全市首张“医用红外额温计”应急注册证,入选全区首批“最美服务案例”,防疫先进事迹2人次被新华网浙江频道报道。三是物防常态化。6月开始疫情防控进入“人物并防”阶段,对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全面排查,同时广泛开展宣传,召开生产经营单位约谈培训会,约谈生产经营单位80余家次、农贸市场举办方37家次,发布“冷链”相关通告7期,张贴提示公告2600份,提高防范意识。

2.最优化打造营商环境。一是“一日办”改革深入推进。围绕打造长三角营商环境最优区目标,推进“减材料、减时间、减环节、减费用”“四减”改革,将部分企业设立申请审批从“一日办”提速至2小时,对长三角部分商事登记改革服务事项实行跨省“一网通办”,全年新增小微企业3461家,新增市场主体13302家,新增个转企357家。二是“证照分离”改革全面展开。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进“证照分离”全覆盖,共办理审批改备案1049件、告知承诺578件、优化审批服务4234件。三是“两直”补助精准落实。牵头开展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两直”补助,根据省市局指导意见,通过前期核查和后期申报,最终确定补助对象7196家,包括小微企业3987家、个体户3209家,合计补助资金9899.4万元,兑付率100%。

3.品质化赋能产业发展。一是质量提升集成推进。牵头建设“通风制冷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搭建“政产学研用”合作大平台, 引进浙江理工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等4家高校研究院与2家中介服务机构入驻综合体。全市“品字标”企业贴标亮标现场会在上虞召开,上虞经验受到市局领导的充分肯定。3家企业列入全省首批“品字标浙江农产”重点培育名单,新增“品字标”企业9家。二是对标达标整体提升。根据全区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188”行动要求,形成较完善的“浙江制造”标准研制梯度培育体系,发布“浙江制造”标准10项,2项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获批立项,牵头制定的《全省风机产业“品字标”团体标准框架》正式发布。三是知识产权提质增效。申报专利融入标准省级试点,新增授权发明专利295件、实用新型4721件、外观设计928件、PCT国际专利申请50件,通过知识产权贯标认证企业25家,新增注册商标1829件,兑现2019年度标准化奖励1133万元、专利奖励1375万元。

4.精准化落实安全监管。一是食药监管体系再升格。区政府将食品安全委员会调整充实为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区长亲自担任主任,首次将地方党政领导履行食品安全工作职责情况纳入区委巡察工作内容,由区食药安委办会同区委巡察办对8个乡镇(街道)、3个食安委成员单位开展食品安全履职情况巡察工作,发现并督促整改共性问题3条、个性问题22条。二是基层平台建设更扎实。全面推进基层食安办星级创建,去年创成省四星级食安办1个(章镇)、三星级食安办5个(百官、道墟、崧厦、小越、丰惠)。全面实施基层协管能力提升工程,通过“以训促学”“以赛促学”等形式,在全区逐步建立一支素质优良、业务过硬的400余人基层食品安全协管队伍。三是特种设备监管更智能。持续推进化工产业改造提升2.0版,探索和优化辖区内在用中、高压设备(压力容器)的压力及设备设计使用年限等参数进行自动预警,并接入园区智慧监管平台。完成培育特种设备标准化管理示范企业2家,实现电梯应急救援“96333”专线全区覆盖。四是综合执法检查更严格。开展防疫物资产品质量和市场秩序专项整治等集中行动,对口罩、额温枪、核酸检测试剂、熔喷布等防疫物资开展质量、价格以及认证检测等检查,累计查办各类案件653起,移送案件15起。

5.精细化办好民生实事。加速推进省市区各级民生实事建设,用心答好“民生答卷”。一是打造农贸市场样板。推进农贸市场提星升级工程,目前4家“五化”市场、6家放心市场、5家一星级农贸市场、1家二星级农贸市场、2家三星级农贸市场已全部完成验收。推进农贸市场食用农产品快检体系建设,2020年累计快检农产品68万批次。二是打造食药安全样板。推动10家省级名特优食品作坊和亮化达标小微食品生产企业实施“5S”标准化管理,打造地方特色食品“金名片”,促进“夜间经济”发展,新增学校“智能阳光厨房”115家、农村(社区)家宴集聚点31家,改造提升省级家宴放心厨房8家,新增送药便民服务点3家、“网订店送”药房6家。三是打造放心消费样板。创建放心消费单位3034家,其中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1034家、放心工厂779家、放心商圈2个。牵头推进制止餐饮浪费工作,成立专班,组建6个工作小组,制定工作清单,聘请第一批10名监督员,联合文明办、教体、商务、行业协会等开展系列活动,营造制止餐饮浪费行动的浓厚氛围。

6.多元化提升队伍素质。一是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全面完成20个所(分局)办公用房的租赁、改造和修缮工作,开展星级规范化站所建设,目前已创成五星级所3个、四星级所2个、三星级所5个、达标所10个。二是创新内部管理制度。设立局第二集中办公点,建立科所常态化帮扶工作机制,组建结对帮扶小组,在承担突击性工作时统筹全局力量、实行精准帮扶。三是促进干事能力提升。完善内部考核办法,开展随手拍、朗诵会、爬山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开展“强担当、快落实、争一流”竞赛评比活动,在局微信公众号、机关大厅展示栏晒比工作进度,营造争先创优的干事氛围,信用监管科科长于文伟、人教科挂职省局干部王露莎因工作表现突出,分别获得省局个人三等功、集体三等功成员荣誉。

三、2021年工作思路

2021年上虞区市场监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密围绕区委区政府和省市局决策部署,更加注重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大力推进数字化改革,探索创新信用监管、智慧监管模式,重点围绕“13345”工作思路,用数字化、系统化思维推动市场监管各项工作,为高水平建设“创新强区、品质名城”贡献市场监管力量,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1”是指服务高质量发展一个主题:

——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推动常态化企业开办“一件事”一日办迭代升级,深化“证照分离”改革,确保企业开办网办率稳定在95%以上,实施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新增市场主体1.2万家、个转企210家。

——加快质量标准提升。围绕“188”工程推进通风制冷、智能电气产业对标达标,新增“品字标”企业7家、发布“浙江制造”团体标准10项。指导全省首批3家“品字标浙江农产”重点培育企业做好立项申报、标准研制和品牌认证等工作。以中国质量大会为牵引,指导企业参评中国质量奖。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在30家风机行业小微企业中先行开展省级试点。

——加大商标品牌培育力度。打造崧厦伞业、汤浦童装等区域公共商标品牌,推荐梁湖年糕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3”是指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开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按照绍兴市统一部署,强化对各项创建工作的落实,抓好食品安全宣传载体,形成食安工作长效机制,提升食品安全总体水平。

——开展第五轮国卫复审迎检工作。突出农贸市场及周边、小餐饮店等五小行业重点,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确保高分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验收。

——启动省专利融入标准试点区建设。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纳入各级标准,指导企业开展专利融入标准工作,新增企业标准10项,新增发明专利授权数220件,实现有效发明专利累计拥有量2500件。

“3”是指做好三件实事:

——推进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创建“五化”市场6家,实现星级提升3家、续创放心市场4家,抓好文明指数测评,全面提升城乡农贸市场均衡化发展水平。

——推进校园食品安全数字化治理。落实校园食堂主体管理数字智控,实现校园配送信息化溯源和风控,新增学校(含幼儿园)智能“阳光厨房”55家。

——推进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企业改造提升。在9家名特优食品作坊和亮化达标小微食品生产企业中实施“5S”管理。推行食品生产领域数字化应用场景,新增“浙食链”企业2家。

“4”是指严守四条安全底线(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疫情防控)

——严厉查处保健食品、山寨食品、婴幼儿食品、校园食品等重点领域违法行为,加强药品医疗器械风险监管,开展化妆品示范创建,深化医药产业服务。

——推进化工行业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风险防控“五个一”工作,探索特种设备智能化监管。对100台老旧电梯开展安全风险评估。

——加强工业产品事中事后监管,完成证后监督检查,确保新获证企业检查覆盖率达100%,对其他企业按20%的比例开展“双随机”抽查。加强水泥、钢铁等产品企业的监督检查。

——持续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农贸市场、零售药店等重点场所“四个一律”“三个到位”管控要求,严守“小门”,严管冷链食品,全面应用“浙冷链”系统,做好保安全稳物价工作。

“5”是指推进队伍“五力”建设(维护力、引领力、担当力、服务力、廉洁力)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和上级重要会议精神,强化理论武装。建好“党建会客厅”,打造市监党建品牌,增强队伍维护力。

——以创建全省“法治市监”示范单位为载体,贯彻落实“四激”导向,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积极选树身边典型,增强队伍引领力。

——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升级监管手段,深化“互联网+监管”平台应用,自觉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增强队伍担当力。

——加强国家风机中心与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等大院名所的合作,提升我区公共技术服务水平,深化“三服务”、科所常态化帮扶、“1+N”组团服务等机制,增强队伍服务力。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深入推进清廉机关建设,积极开展正风肃纪专项督查活动,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增强队伍廉洁力。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