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浙江省上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规划计划 >>计划总结
索引号: 00259077X/2021-6870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1-07-12 10:39
发布单位: 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

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2021年度工作计划

2020年,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聚焦项目、大抓落实,体现了经开区的责任和担当,为上虞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1.拼速度,稳保结合奋力实现“两战赢”。根据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创造性开展工作,全面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发展总体战。复工复产迅速有序,第一时间启动一级响应,组织各类排查、巡防500多次,落实医学集中隔离点134间,集中隔离200余人次,坚决守住各类“小门”。高效运作企业复工复产专班,至2月底复产率达87.97%,复工指数92.69,基本实现全面复工复产。项目推进快速有力,2020年,累计投资43.7亿元,同比增长16.53%。实质推动24个“三个一批”重大产业项目,8个签约落地类项目已全部落地,其中总投资208亿元、全市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制造业项目圆锦新材料,实现当年签约、当年落地、当年开工,16个落地推进类项目全面建设开工;7个“市县长工程”项目入库率达到100%。

2.拼冲劲,强化责任担当招商引资再掀热潮。围绕构建产业发展高地目标,始终保持冲锋姿态,全力推动精准招商、招大引强,加快现代产业集聚。2020年,累计签约落户项目29个,四大主导产业引进项目23个,总投资617亿元,其中10亿元及以上项目12个,包含50亿元项目3个,百亿元项目2个,世界500强项目1个。总投资101.8亿元哈工大机器人集团长三角中心(杭州湾科创城)项目相关人工智能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即将投产,机器人展厅正式投用;晶盛机电、凯诚新材、南大电缆、金昊新材、致为新材等一批龙头型、引领型产业项目全面投产,新增产能25.8亿元。

3.拼韧劲,持之以恒抓安全生产和生态环保。始终紧盯“绿色安全、循环高效”目标,持续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深入实施化工行业改造提升2.0版,完成企业“六新”改造20家,新建无人车间10个;完善安全配套设施,双回路电源设施、应急救援协同体系、绿色创新中试平台等加快建设;深化智慧监管平台建设,实现重点区域和化工企业全覆盖;构建安全环保应急指挥中心,线上监管、线下联动机制逐步完善;设立国家级化工行业职业能力研究院并成功创建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技能人才示范实训基地;积极打造“蔚蓝园区”“碧水园区”“无废园区”,完成20家企业“科学治气”和55家VOCs专项整治,异味评价体系二期正式投用,完成“污水零直排区”创建任务,成为全国无废城市现场会参观点;2020年安全生产事故同比下降20%,经开区本质安全、环保水平持续提升。

4.拼激情,释放创新动能提升平台能级。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能,多措并举引育人才,多点发力构建平台,持续迭代升级创新体系。着力构建创新平台。浙建院上虞校区建成投用并开学;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一期入驻创新项目及企业19家,入驻率达到90%以上;绿色化工人才实训基地实质性运行,已培训110期近9500人次;产教融合创新园一期完成总投资额的91%;中科院新材料创新基地项目中试平台完成总工程量的70%;天津大学研究院及实训中心项目完成总工程量30%。着力引育高端人才。2020年,经开区累计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00余名,省级以上领军人才40余人,绍兴市创新创业团队2个。着力完善城市功能。重大民生项目浙大邵逸夫医院绍兴院区开工建设;未来小城城市功能逐步健全,小学、幼儿园按期开学;高端智造集聚区产教互动功能不断完善,五星西路延伸段如期通车,科教园区配套道路完成总工程量的96%;产业拓展区承载能力日趋提升,新东线公路工程上虞段开工建设,圆锦新材料项目配套便道工程高效完工。

5.拼定力,党建引领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以最强定力推动高效管理、高效服务,积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强化“排头兵”队伍建设,深化“凤凰领航、蓝海红湾”党建品牌,大力实施“四型”联建,创新推行“产业链党建”,高端新材料和现代医药两大产业链党建联盟正式成立,党建研习馆建成启用,辖区非公企业党建实现全覆盖,6家企业入选市级“五星示范、双强争先”名单。对标“三服务”最佳实践,牢固树立“服务企业无止境”的理念,制定完善《经开区企业投资项目“1+9+X”一体化联动审批实施办法(试行)草案》以及《投资项目移交管理权限实施方案(试行)草案》等政策文件,加速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次办结”;落实“三服务”“一企一员”工作部署,严格“周会商、月解难”服务机制,确保每月不少于2次现场解难,组织解难会商200余次,累计收集需协调问题205个,已解决203个,办结率99%以上。

2020年这个极不平凡的一年中,我们咬定目标不松懈,大抓落实谋发展,克服重重困难,坚决扛起发展使命,向全区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全年实现经济总量1500亿元;规上工业产值1127亿元,同比增长6.9%,占全区的67%;税收收入60亿元,同比增长9.1%,工业税收占全区总量75%;在全国218个国家级开发区综合考评中,排名第60名,晋级32位。成功创建全国绿色工业园区,入选浙江省开发区第二批美丽园区示范园区,新材料产业链“链长制”列入省试点示范单位名单,“绍兴上虞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平台”列入浙江省第三批“万亩千亿”新产业培育平台。承办全省开发区(园区)改革提升推进现场会,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安全环保智慧监管平台建设以及构建“园区大脑”等工作成效受到省领导高度肯定。

○二一年工作安排

2021年,我们将坚决执行区委、区政府“1355”决策部署,积极抢抓“数字化”改革契机,加快融入“一体化”发展格局,重点围绕“一个目标、三大抓手、六篇文章”,全面发力、统筹推进,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加快实现“四个率先”提供更多优质素材,为奋力夺取“十四五”发展良好开局交出高分报表。

“一个目标”就是要紧盯国家级开发区综合考评“争先晋位”的总目标,坚持党建引领,全面提质提速,持续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整体贡献再提升。保各项指标高于全区平均,力争全区领先,全年实现工业产值、销售收入增长10%以上,工业利润增长15%以上,财政税收增长8%以上,四个结构投资增长均15%以上,为全区整体实力提升作出最大努力。二是招商引资再提升。围绕“4+3+1”产业发展方向,聚力“万亩千亿”平台打造,持续完善产业链布局,紧盯百亿以上项目和世界500强企业,大力培育链主型企业,力争全年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12个,其中50亿元项目2个,100亿元项目2个。三是安全环保再提升。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创新完善园区治理机制,不断优化智慧监管服务效能,完成化工企业对标改造提升和国家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创成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争取进入全国化工园区十强,经开区安全环保本质水平持续提升,确保PM2.5浓度33μg/m3以下,优良天气比例上升2%以上。四是平台能级再提升。根据区委“北都市、南花园”的战略规划,做深做细产业协同、平台融合、创新联动,产业配套进一步完善,平台能级加速提升,发展潜能加速释放。五是营商环境再提升。强化党建引领,做实凤凰领航、蓝海红湾党建品牌,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素质;谋深落细安企惠企政策,“服务企业无止境”的意识根植于心;“亲”“清”政商关系成为常态,营商环境全市最优。

“三大抓手”就是要聚焦双招双引、项目落地、安全环保三大重点,持续发力。一是聚焦双招双引。强化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坚持招商、招才并重,持续紧盯大、好、高优质项目,瞄准平台型、创新型、链条型集成项目,全力推动在谈项目快签约、签约项目快落地,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聚焦项目落地。紧盯“五个一批”,坚持“项目为王”,持续“聚焦项目、大抓落实”,高标准谋划、高精度培育、高效率推进,以优质项目积聚发展动能、助力更快发展,加速平台能级的提升和发展潜能的释放三是聚焦安全环保。持续推进标准化、数字化、智慧化改造提升,深化数字赋能,促进创新转化,积极探索整体智治园区模式。进一步做强线上监管、做实线下服务,推动科技的力量、人的能动和机制的活力深度耦合,不断提升经开区本质安全和环保水平。

“六篇文章”就是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扎实做好规划引领、招大育强、平台配套、改造提升、服务提速、党建引领等六篇文章,打赢“十四五”发展开局战。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做实“北都市”融入文章。围绕全区发展布局由“北工、中城、南闲”向“北都市、南花园”转型,率先融入杭州湾南岸产业发展大走廊,积极落实更高品质、更高能级产业创新配套;积极联动曹娥、崧厦、道墟、盖北、谢塘等周边街、镇,协同街镇功能配套的提质升级,全力接轨主城区功能互融;加速推进产城示范功能集聚,推动向海湖、曹娥江沿线产城创新功能设施布局,探索“园中园”“研发飞地”等板块共建新模式,吸引优质项目入驻;加快布局“一体化”重大基础设施,全力构建铁、轨、公、水、空“五位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二是坚持招大育强,做实现代产业培育文章。围绕重点产业、重点人才、重点平台、重要路径精准发力,进一步深化招商方式,瞄准北上广深等产业高地创新招商方式,聚焦集成电路、航空航天、新能源等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培育半导体材料、装备及应用端等产业链配套产业;以新和成、国邦、卧龙电气、春晖智控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向下游延伸产业链,重点建设医药制剂产业园,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招引人工智能、智控系统等尖端产业项目。全面推进项目落地、工作落实、品质把关,推进产业项目196总投资1360.78亿元,2021年完成投入105.4亿元;计划建成投产项目45个,新增释放产能33.4亿元;重点加快圆锦新材料、哈工大机器人长三角中心等重量级、引领性项目建设推进,加速集聚未来发展潜能;加快鼎创、峻山等技术创新型项目的建成见效,打造专精特新产业集群。

三是坚持配套迭代,做实平台能级提升文章。突出平台能级提升,优化服务抓推进效率,全过程挂图作战,确保应开工项目开工率、投资率双100%计划实施政府投资项目68个,其中续建31个,新建24个,储备13个,计划总投资130.6亿元,2021年计划完成投资34.3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重点加快浙大邵逸夫医院绍兴院区、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二期)、新材料中试基地、通航机场等重大平台性工程项目,新东线、杭甬智慧高速连接线、产业拓展区配套等重大基础工程项目建设推进,以国际化标准谋划推进人才创业载体搭建,不断助推平台能级提升。

四是坚持量质并重,做实产业改造深化文章。着眼“绿色安全、循环高效”目标,统筹推进化工产业改造提升2.0版,完成六新改造提升20家以上,改造(建设)无人车间8个以上,智能化改造在全部化工企业中扩面实施,完成危化品运输综合服务中心等安全设施建设;持续推进自动化控制改造提升,开展微通道反应器、管式反应器等先进工艺技术工业化应用企业6家以上;积极探索以应急指挥中心为龙头的工作机制创新,加大“数字化”技术应用,实体化、全天候运作杭州湾安全环保应急指挥中心,加快构建线上精准监控发现、线下即时核查整改的一体化、制度化联动工作体系;适时启动异味评价体系三期项目建设,持续提升安全环保本质水平。

五是坚持服务提速,做实营商环境优化文章。全力聚焦企业发展难点、堵点、痛点,深化“三服务”2.0版,加速“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次办结”暨“两统三联一代办”一条龙的服务模式实践,深入推进“项目审批手续办理进行颗粒化分工”机制;进一步发挥国家级双创载体、省级区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建设运营实效,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推动院校合作、机构合作和公共研发,引导创客创业创新;依托产教融合创新园为载体,继续扎实开展智能电气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建成集“项目孵化+产品研发+交流展示+检测检验+专业服务”于一体的科技创新综合体;大力推动上市企业培育计划,鼓励优质企业上市发展;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强化智控应急能力,建立健全处置工作机制,守好各类关键小门

六是坚持党建引领,做实全面从严治党文章。持续强化党工委自身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以党建统领发展大局和中心工作。加强党员、干部、企业家、科技队伍的建设,开展多层次的教育培训,全面增强政治自觉和发展自觉,坚决扛起勇当排头兵、争做优等生的责任担当,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深入开展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造浓党建引领发展氛围;依托党建研习馆阵地持续深化凤凰领航、蓝海红湾党建品牌建设;充分依托高端新材料和现代医药两大产业链党建联盟,不断做强非公党建阵地,扎实开展党旗飘在产业链、支部建在产业链、组织强在产业链、活动串在产业链、环境美在产业链五大行动,全面彰显党建工作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和引领地位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