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民政局 >>建议提案
索引号: 002590681/2022-7871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2-11-11 14:58
发布单位: 区民政局
名称 关于区政协二届一次会议第188号提案的答复
创建时间 2022-11-11 14:57:35
正文内容

赵伟锋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上虞区智慧社区建设的建议》的提案(第188号)已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我区智慧社区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对此十分重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区已对社区的智慧化建设作了不少的探索和研究,早在2019年,上虞区人民政府与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合作,计划投资1.5亿元用于城市大脑建设;特别是自2021年7月我区被列入省级智慧社区试点单位以来,智慧社区建设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更加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截至2021年底,在软件方面,以“恋上孝德 i上虞”为主题的智慧社区平台已完成平台系统整体搭建,并上线于支付宝、浙里办平台。目前已上线5大方面共计35个小程序,其中作为试点主体的百官街道办事处开发和运营的“云上南丰”小程序,已发展在线党员694名、在线志愿者261名、志愿团队8支、服务团队17支,共计开展党日活动40余次,邻里活动342次,志愿服务670余次;在硬件方面,城市之星、梁江家苑小区已完成试点,开展和完善小区智慧化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城市之星在小区门口安装智能门禁、车辆识别等物联感知设施,在每幢楼下安装智能化高空抛物监测器,在关键点位放置蓝牙巡更设备,帮助物业记录巡更时间、路线等关键信息,提供更好物业服务;梁江家苑已配备车辆识别等物联感知设施,在居民楼安装电动车管理等智能感知仪器、垃圾收运报知系统等;鸿雁未来社区已完成九大场景展厅建设和整体框架搭建;南丰未来社区已打造完成六大社区智慧服务场景(智慧服务、智慧康养、智慧救助、智慧养老、智慧党建、智慧邻里)。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智慧社区的建设意见,结合上虞特色,联合区民政局、区委组织部、区改革办、区大数据发展管理中心、区建设局、百官街道办事处、曹娥街道办事处等试点工作主要责任单位,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1. 加快智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覆盖全区社区的基础设施网络。网络设施建设是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基础,硬件设施建设是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关键。一是深化完善平台功能。继续深化和拓展“i上虞”平台,丰富和完善96345、社区康养、邻里公约、恋上孝德等模块,进一步推广“i上虞”、“云上南丰”等平台和小程序,提高居民参与度。探索建立以社工为主的线下协调环节,使线上线下无缝对接,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管家服务、业主共治、和谐邻里、便民生活、健康养生等服务。二是重点关注未来社区建设。鸿雁社区、南丰社区、孝德社区和前江社区分别被纳入省级首批、第三批和第四批未来社区试点创建项目,下一步我们将深入推进线上“智慧社区服务中心”和线下社区服务中心齐头并进的双中心功能模式。南丰未来社区智慧化建设将于明年6月份完工,鸿雁未来社区建设将于明年12月底完工。

2. 积极配合区委组织部牵头的“党建统领社区智治”场景应用试点工作。一是深入基层调研,点面结合,夯实场景应用建设数据底座;二是大力推进“支部建在小区上”工作,推进“五个有”标准化建设,推广社区中心大党委实体化运作模式,开展街道干部、社区干部、楼道长等下沉两级“三包联”行动,加强“红色物业”规范化建设,建立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融合机制;三是加强平台建设,打造“平战转换”特色,实现“精准触达”数字化改革。

3. 提升智慧社区群治合力,推动“五社联动”高效落地。依托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区志愿者、社区慈善等“五社联动”高效落地。横向上,联结民政、便民、残联、退役军人、社保、综治等方面数据,推进智慧社区与“数字政府”系统衔接;纵向上,打通市级、区级、街道、社区信息壁垒,实现资源整合,平台共享,构建社区管理闭环。

4. 建立完善智慧社区人才的培养机制。在大力改善提升硬件工程的同时,加大培训力度,注重智慧社区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提升社区工作人员的信息化工作水平。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发动公众的力量,让居民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共同参与社区管理。同时,建立社区法律咨询机制,依托智慧社区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5. 总结提炼试点经验,力争形成上虞标准。上虞区作为省级智慧社区和未来社区试点地区,接下来将围绕“恋上孝德”的主题,结合省委、省政府关于智慧社区的建设方向,在现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深化总结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探索标准体系,提出智慧社区标准修订意见建议。

希望您继续关心支持我区社区建设和民政事业的发展。

联系单位:区民政局

联系人:基层政权科  王丽英

联系电话: 82182032

上虞区民政局

2022年4月25日

附件
信息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