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索引号: | 002590112/2022-7454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2-05-26 17:14 | |
发布单位: | 区农业农村局 |
绍兴市上虞区农业农村局
关于对区政协二届一次会议第003号提案的答复 |
||
虞农提〔2022〕1号 陈炯军委员: 您在区政协二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扩宽农民增收渠道 着力打造共富单元》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工作稳步推进,“强村富民”成效显现。2021年,全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2.3亿元,村均81.35万元,全区92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100万元。农业产业全面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952 万元,同比增长10.3 %。就现行政策和你提出的建议,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抓好落实。 一.谋划乡村建设,打造共富新场景。按照我区“北都市、南花园”城市发展格局,在近几年美丽乡村和数字乡村建设基础上,将未来乡村建设融入“千万工程”、“五•3”迭代升级、共同富裕“188”专项行动、共同富裕示范带等载体,做好前后规划衔接,完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一张图,有效指导全区未来乡村建设。抓好扩面强基。以未来乡村创建为目标,结合我区实际和省市部署,统筹安排2.72亿元资金,启动8个市级乡村振兴先行村建设。培育创建梯队。根据省市未来乡村创建计划,在试点引领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后三年未来乡村建设梯队,初步明确15个村作为创建梯队,提前谋划创建基础,在项目资金安排上提前考虑保障。今年安排资金2700万元,启动了7个区级乡村振兴先行村培育。 二.开展“双强”行动,提升产业新水平。深入实施农业“双强”行动,创新“政府+省农科院+农企”的模式,开展了19个总投资近5亿元的“双强”重大项目合作,组建产学研科技联合攻关体,其中“杂交稻精量机插秧及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研究应用项目”成功列入全省十个重点突破试点县项目之一,可提升杂交稻亩产15%左右;浙江小精农机与上海强视开展农业机器人研制项目合作,年产机器人2万台以上,产值可达1.5亿元以上。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契机,深入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整治补划、低效农田规整修补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断提升农田利用率和整体连片性。制订出台支持土地流转激励政策,创新整村流转、“土地银行”等机制,全力推动土地集中连片经营,近3年累计发放流转奖励资金300万元。目前,全区土地流转率为67.3%,其中100亩以上为52.6%。今年4月,我区绍兴大通现代农业公司向丰惠祝家庄村整村流转了1200亩承包地,用于发展双季稻生产,打造集统防统治、肥药两减、美丽田园、数智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粮食生产综合体样板。持续加大财政刚性支持,不断推动散户向大户、大户向家庭农场(合作社)转型,发展规模经营。目前,全区50亩以上规模主体种粮面积、产量已提升至79%、82%,较散户亩均增产约400斤。创新整合农技指导、农机维修、农民培训、农资配送、植保服务等功能,安排投资3500万元,成立区域性农事服务中心,通过开展全程化、社会化、规范化服务,高效打通种粮服务“最后一公里”。 三.推动数字化发展,构建农业新路线。着力打造“一个平台”,即农业大数据中心及数字农业管理平台。项目由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中标开发,已建设完成进入运维。农业大数据中心构建了资源环境、农机装备、乡村人才等基础数据库10个及“四季仙果”特色数据库3个,编制数据表140余张,采集数据260多万条,并对北斗定位、益农社、庄稼医院、智慧旅游等系统建立关联,建立了可视化决策分析系统,形成了四季仙果“产业地图”,为产业数字化提供支撑。数字农业管理平台围绕公共服务、生产管理、品牌营销、行业监管四大领域,设计开发了一部手机管果园、一部手机卖水果、智能专家为农服务、四季仙果在线游和我要买农药五个场景应用,对四季仙果全产业链进行数字化改造。重点推进“两大工程”,分别是数字农业中心和农创智谷示范园区。数字农业中心建设内容包括历史文化、科技智慧、农业大数据等展陈,数字沙盘、虚拟现实(VR)等体验。农创智谷示范园区主要包括1个玻璃温室(占地5亩)、15个连栋大棚(总计41.9亩)。同时建设雾耕农业科技示范园、谢塘数字梨园、盖北智慧葡萄园以及鑫和、东山湖等多个示范基地。 四.推行农村综合改革,探索增收新途径。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紧密结合乡镇资源禀赋、文化特色和产业基础,以改革制度体制、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村落环境、提振农业产业、增进民生福祉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重点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美丽乡村转型升级、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等领域改革。抓好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全面梳理宅基地“1+12”政策体系,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改革措施,有效开展宅基地跨村实现、使用权交易流转和村集体所有权实现形式等。健全完善全区基础信息数据库,同步推进数字化交易系统建设,创新探索农房全链条一体化数智管理新模式。结合户籍制度改革、宅基地基础调查、农民建房一件事办理,在崧厦街道率先试点,探索打造宅基地、农户、农房全链条、全生命周期服务和数字化监管平台,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也受到市委盛阅春书记的肯定。推进闲置农房激活2.0版方向发展,以乡村全域激活为发展目标,实现村集体利用闲置资产和资源增收、农民利用闲置的农房增加财产性收入。岭南乡、陈溪乡、丁宅乡被绍兴市评定为全域激活示范乡镇,东澄村、青山村、陈溪村 等 10个村被评定为绍兴市激活示范村。2017年以来,全区累计签约鉴证4351户,面积151万平方米,通过闲置农房激活项目吸纳社会资本投资16.1亿元。带动农户年新增收入6042万元,村集体年新增收入2508万元。 五.创新村庄经营,保障集体经济新发展。组织乡镇街道开展村庄经营项目特色打造,盖北镇推行实施“一村一幢楼”物业建设方案。永和镇推出区镇联动、8村联建,通过项目收益分成、年度考核再分配、切出专项资金设立共富基金等模式实现三次分配,预计两年内实现全镇域“村村百万”。持续推进区内版的山海协作,探索开展“飞地”联建物业模式,组织富裕村带动经济相对薄弱村共同开发建设增收项目,进一步推动虞北虞南协同发展、共享发展。前期,我局会同财政局联合踏看了全区28只村庄经营项目,其中联建项目12只,重点研究了永和镇8村联建项目、道墟新屯南村联建项目、驿亭镇多村物业联建项目等实施方案。到目前为止,累计扶持“飞地”抱团联建(购)项目17只,总投资8610万元,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600万元。根据5月14日区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我局将会同曹娥江经济开发区、财政局、农商银行等部门和单位,联合实施强村增收项目,组织发动经济相对薄弱村投资参与项目开发,获得稳定回报,争取在今年全区所有行政村年经营性收入达到80万元以上。 六.培育新农人,引领农业新业态。通过“旅游+”“生态+”“文化+”“艺术+”等模式,推进农业与文化、研学、旅游、康养等产业全方位深度融合,培育一批文商旅农体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形成一批农创、文创、科创相融合的生产共同体。支持大学生、社会青年通过电子商务开展创新创业,探索建设乡村电子商务人才孵化基地。持续培引新时代“三乡人才”。完善农民学校和乡村振兴实训基地等多方参与的“订单式”人才培养体系,每年选拔180名优秀乡土人才走进大专院校培养深造,提升实用技术、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每年新建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0个。激励乡贤回乡创新创业带动村民致富增收或为家乡兴办公益事业,每年回引能人乡贤80名以上。大力开展“两进两回”行动,通过定向培养、专场招聘、实训实习、基层锻炼等推动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发展,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来虞创新创业,每年推动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200名以上。进一步落实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对返乡创业大学生,可同等享受高校毕业生相关政策。每两年评选认定40名左右区级乡村振兴“领雁计划”人才,形成具有上虞特色的农业人才品牌。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并请一如既往地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系人:陈根祥 联系电话: 139****0393) 绍兴市上虞区农业农村局 2022年5月20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