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工作内容 | 具体目标 | 工作措施 |
1 | 党风廉政建设 | 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教育监督管理,做好巡视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确保干部队伍无违纪违法行为发生,确保各项重点工作顺利推进。 | 1、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牵头做好各项任务分解工作,组织签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书、承诺书。 2、做好巡视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切实巩固整改成效。 3、牵头做好作风效能系列活动,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行风效能督查、下发督查通报,提升环保形象。 4、组织警示教育活动,开展廉政风险排查和防范化解,提高拒腐防变能力,降低履职风险。 5、定期研判党员干部思想动态,及早发现苗头性问题。 |
2 | 干部队伍建设 | 加强干部培养,从思想政治、实践锻炼、业务训练等方面提高干部能力素质。 | 1、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健全“周一”夜学、“三会一课”、专题党课等制度,创新方式方法,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 2、经常性开展谈心谈话,及时掌握干部思想,适时给予关怀帮助,激发干部工作积极性。 3、加强年轻干部培养,实施“青苗成长”计划,组织机关干部下沉锻炼,在一线压担蹲苗中快速成长。 |
3 | 党建品牌培育 | 将党建品牌打造得更具影响力、示范力和辐射力。 | 1、制定上虞生态环保党建品牌方案,创新支部活动形式,挖掘特色工作举措,凝练形成亮点经验并在内部推广,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 2、积极申报区级特色党建项目和典型案例。 3、规范开展党支部换届工作。 |
4 | 资金绩效管理 | 规范财政资金管理,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强化预算执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 1、做好财政资金全过程绩效管理,做到年初绩效目标全公开、年中绩效执行全跟踪、年末绩效考核出成果。 2、细化年度预算指标,按工作进度及时拨付资金。 3、强化预算执行,实行月度用款计划申报,督促相关科室、单位加快项目执行进度。 4、加强政府采购项目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5、编制下年度部门预算。 |
5 | 信息宣传 | 组建信息宣传工作组,加强内宣、外宣联动,营造生态环保工作良好的舆论氛围。 | 1、组建局内部信息员队伍,建立信息宣传工作考核机制。2、加强政务信息报送,完成区和市局信息考核任务,在上级信息刊物上录用20篇以上。 3、深化与中央、地方主流媒体合作,做好新媒体(学习强国、百观新闻等)运营,建立月度线索摸排机制,力争在市级及以上主流媒体刊出(播出)信息10条以上。 4、结合世界环境日、浙江生态日、全国低碳日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主题宣传活动。 5、按要求组织新闻发布活动。 |
6 | 数字环保监管平台建设 | 深化“一库、一图+若干应用场景”建设,加强科技监管手段应用,提升生态环境数智化监管水平。 | 1、持续推进水气固综合一张图迭代升级,完善环境信访管理平台,开发河湖排口智能监管应用,推动“固废智能化监管”“企业环保画像”等场景落地应用。 2、开展重点河流入河排水(污)口在线监控试点安装工作,推进全域工业企业环保设施用电监控安装,深化杭州湾经开区重点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工况监控和雨水智能化系统安装工作。 |
7 | 行政争议源头治理 | 复议诉讼案件数量较上年度下降,同时做到“零撤销、零败诉”。 | 1、开展专项提升行动,加强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源头治理行政争议。 2、实行行政执法考评通报和案卷质量季度通报,提升执法办案规范化水平。 |
8 | 法制培训 | 提高执法队伍业务水平。 | 制定环境法制培训计划,组织开办两期执法人员法制培训班,不定期组织企业管理人员、一线执法人员、生态环境领导干部等开展环境法律法规培训。 |
9 |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 办理不少于2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 | 1、强化与自规、水利、检察院和法院等部门联动,抓好资源环境违法案件“一案双查”工作。 2、拓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类型,力争在非环境污染类领域实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零突破。 |
10 | “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 | 全面启动“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工作。 | 1、完成“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方案编制项目招投标和方案初稿编制工作。 2、完成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案例各1例。 |
11 | 生态满意度提升 | 生态满意度较上年度提升,全市排名力争前两位。 | 1、印发满意度年度宣传计划。 2、对接民间组织,做好志愿者摸排动员工作。 3、联合部门、镇街及社会团体,多渠道开展满意度宣传,完成生态满意度现场模拟测评,及时通报测评结果。 |
12 | 生物多样性调查 | 对虞南山区生物分布情况有初步了解。 | 1、完成生物多样性调查和保护项目招投标。 2、启动以虞南山区为主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整项调查工作时间跨度约一年半)。 |
13 | 生态修复试点 | 完成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作。 | 1、定期调度项目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加快推进24个重点项目建设。 2、6月底前组织开展半年度中期督查,9月底前开展项目绩效年度预估,12月底前考核项目完成情况并总结试点工作,整理上报生态环境指标改善状况,确保通过年度审核。 |
14 | 断面水质管控 | 22个市级及以上考核断面达到上级考核要求。 | 1、常态化开展水质达标管理,深化水岸同治、引水活水,加大污染源排查治理力度,持续改善断面水质。 2、深化2个国控断面和3个稳定性较差的县控以上断面“一点一策”整治。 |
15 | 虞北平原河网水污染调查 | 实施虞北平原主要河流全流域污染调查,同步开展溯源分析。 | 1、完成虞北平原河网水污染调查项目招标工作。 2、启动调查工作,收集相关资料,对污染状况作出初步判断。 3、调查明确虞北平原主要河流的主要污染来源,并对其进行跟踪监测。 |
16 | 水生态健康评价和生态缓冲带划分 | 完成曹娥江水生态健康评价,协调推进生态缓冲带划分工作。 | 1、在曹娥江上虞段开展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建立水生生物资源数据库,加强水生态修复全过程监管。 2、在上年度水质反弹断面周边区域设立生态缓冲带,加强河湖生态保护修复。 |
17 | 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应用场景建设 | 6月底前建成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数字孪生应用场景,争取在全省系统内推广。 | 1、成立局工作专班,完成应用场景建设项目预审和采购,完成建设方案编制、基础数据摸排、试点企业调研、平台数据对接,应用场景驾驶舱具备初步演示功能。 2、建成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数字孪生应用场景,并在经开区进行场景展示。 3、优化完善场景应用功能,提升减污降碳监管效率,形成减污降碳协同管理特色经验上报省厅。 |
18 | 空气质量达标 | 空气质量持续改善,PM2.5、臭氧和AQI优良天数比例等指标达到上级要求。 | 1、落实扬尘防治长效治理措施,用好“绍兴蓝天”,加强日常监管。 2、完善秸秆禁烧高空瞭望系统闭环管理模式,优化监控点位布设及预警处置流程。 3、推进杭州湾经开区重点涉气企业“科学治废气”行动。 4、强化部门协同配合,加大涉气领域执法查处力度。 |
19 | VOCs源清单核查 | 完成全区VOCs源清单核查 | 1、结合排污许可核查情况,开展全区VOCs源清单核查,制定相对公平、合理的VOCs核算体系。 2、完成入户调查和核查报告评审。 |
20 | 工业涂装行业整治 | 完成80家UV涂装企业和家具喷漆企业污染整治 | 1、8月底前基本完成改造提升。 2、12月底前基本通过验收。 |
21 | 生态环保投资 | 生态环保投资增长15%以上。 | 1、动态摸排生态环保投资项目情况,建立入库项目、拟入库项目“一本账”。 2、及时跟进、定期调度项目进展,确保完成年度目标。 |
22 | 优化环境准入 | 完善环境准入政策,加强环境要素保障。 | 1、修订产业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指导意见。 2、做好曹娥江经开区规划环评编制指导工作。 3、盘活现有排污权指标存量,积极向上争取指标,加强对重大项目的要素保障。 |
23 | 环评制度与排污许可衔接改革试点 | 建立污染源“一证式”管理模式。 | 1、落实试点实施方案,推进环评审批、排污许可证核发“一次许可”。 2、优化排污许可和环评审批流程,积极创新非重大变动建设项目环评管理方式。 3、及时梳理、总结并提炼,形成上虞试点经验。 |
24 | 生态环境问题发现 | 推动生态环境问题发现机制落地见效,重大生态环保督察清单指数力争全市前列。 | 1、健全生态环境问题自动发现闭环管理机制,加强隐患动态排查和问题通报,部门、属地协同推进问题整改落实。 2、建立督察在线本地化应用,制定重大生态环保督察清单指数考核办法,督促问题排查整改,并及时录入平台。 |
25 | 环境监管执法 | 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 1、常态化组织开展交叉执法检查,建立局内部交叉执法队伍。 2、全年至少开展10次“飞鹰”行动和12次“双随机”执法行动。 |
26 | 环境信访调处 | 环境信访量和重复信访量都比去年下降。 | 1、严格落实信访办理“2211”机制,加强属地部门条块联动,推进重点疑难信访问题化解。 2、梳理2021年重复信访及2022年新受理信访清单,分解信访化解工作责任,开展重点信访化解攻坚行动。 3、梳理、对照半年度重点信访清单,开展“回头看”,巩固问题整改成效。 4、推行重点信访局领导带案下访,提高信访办理质效。 |
27 | 生态环保督察整改 | 做好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信访交办件整改销号和长效巩固。 | 1、按要求推进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省委生态环保专项督察反馈问题(信访交办件)整改销号工作。 2、联合属地加强举一反三,常态化开展“回头看”,确保问题不反弹。 |
28 | 环境质量预警预报 | 实时跟踪环境质量变化,及时发布预警预报。 | 1、加强环境监测自动站运维。 2、用好数字环保监管平台,加强全域环境质量动态分析和预警预报。 3、定期编制并印发水环境质量和空气环境质量通报。 |
29 | 土壤污染防治 |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93%。 | 1、加强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指导土壤环境重点监管单位开展年度工作,配合做好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专家评审。 2、开展耕地“源解析”工作,10月底前查清污染源、形成源清单,同时提出治理管控方案。 3、10月底前完成国控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点位水质整治提升工作,持续加强水质监测及管控。 4、督促指导地下水污染园区和企业做好水质管控提升。 |
30 | 清废行动 | 一般工业废物利用率达到96%,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达到100%。 | 1、加快推进众联环保废盐资源化等7个新增危险废物经营项目建设。 2、组织对已批复的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项目和年产废量100吨以上重点行业建设项目,进行环评报告复核。 3、鼓励、引导企业提高废物源头减量和利用处置能力,同时进一步完善固体废物收运体系。 |
31 | “无废城市”创建 | 力争创成全省全域“无废城市”。 | 1、加强对接,做好省级验收查漏补缺和相关准备工作。 2、制定印发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年度考核办法,压实部门职责,协同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和清单任务落实。 3、加强“无废城市”宣传,深化“无废细胞”创建,提高群众知晓率、参与度和获得感。 |
32 | 化工产业改造提升 | 完成化工2.0版环保整治验收。 | 1、定期组织专家团队上门服务,对推倒重建的化工企业加强环保指导。 2、10月前,按照化工2.0整治方案要求,基本完成化工企业2.0版环保整治验收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