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政府办公室 >>政策法规 >>其他文件
索引号: K15129988/2022-7475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 号: 虞政办发〔2022〕49号 公开日期: 2022-06-01 11:27
发布单位: 区政府办公室 有效性:

绍兴市上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绍兴市上虞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各部门和单位:

《绍兴市上虞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已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绍兴市上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5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

绍兴市上虞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

为认真贯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促进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有力推进健康上虞建设,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根据《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浙江省全民健身条例》和《浙江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绍兴市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加快建设健康上虞和体育现代化区,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等方面的综合价值和多元功能,推动建设全省体育领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典范城市,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育窗口,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作出上虞体育贡献。

二、工作目标

深入实施全民健身战略,实施公共体育服务惠民计划,统筹建设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加快全民健身设施站点建设,努力争创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市区。到2025年,基本建成与赛事集聚县市区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布局更加合理,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发展融合更加紧密,全民健身的综合价值和多元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融合化和智慧化,逐步实现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体育健身逐渐成为更多人的基本生活方式,全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总人口比达到44%,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平方米,国民体质合格率保持在95%以上。

(一)提升全民健身意识和体质健康水平

全民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普遍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即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锻炼强度中等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全区总人口的44%以上,国民体质合格率保持在95%以上。(责任单位:教体局、各乡镇街道、杭州湾综管办,列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以下均与各乡镇街道、杭州湾综管办相关,不再列出)

(二)完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加快建设城乡10分钟健身圈,推进基层公共体育设施提档升级,促进公共体育资源均衡布局。新建社区和行政村体育设施覆盖率达100%,加快实现城乡10分钟健身圈,实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平方米以上。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各类体育场馆设施向全社会开放,公共体育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公办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开放率达100%。(责任单位: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曹娥江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发改局、教体局、财政局、建设局、水利局)

(三)激发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活力

完善以体育总会为枢纽,各级各类单项、行业和人群体育协会为支撑,基层体育组织为主体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积极推动体育社团改革和实体化进程。重点加强基层体育组织建设,鼓励体育总会向乡镇(街道)延伸、各类体育社会组织下沉行政村(社区),实现基层群众体育俱乐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等较大程度发展。力争新增体育社团2个以上,3A级社团占比达70%以上,每万人拥有体育社会组织数达2.5个。(责任单位:教体局、民政局、卫生健康局、市场监管局、残联)

(四)持续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

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简便易行、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系列活动,持续开展“全民健身节”、“全民健身日”、“体育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全民健身品牌活动。全区每年举办各级各类群众体育赛事活动200场以上,培育规模以上群众体育品牌赛事3项以上,实现80%以上基层单位定期开展基层趣味运动会,形成全区综合性运动会、乡镇(街道)全民运动会、村(社区)趣味运动会三级联动的长效机制。(责任单位:教体局、宣传部、曹娥江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公安分局、财政局、卫生健康局、金融办、e游小镇管委会、总工会、残联)

(五)大幅提高科学健身指导水平

落实国民体质监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全民健身活动调查制度。加强国民体质监测网络建设,扩大监测覆盖人群,大力宣传推广科学健身方法,不断提高科学锻炼水平,实现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95%以上。探索推进体医融合试点,推进国民体质监测和运动康复指导中心与各级医疗机构合作。(责任单位:教体局、卫生健康局)

(六)壮大全民健身指导服务队伍

广泛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培训,大力扩充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提高指导服务率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实现全区各级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3000人,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人以上。加强全民健身志愿者队伍建设,充分调动现役和退役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健身达人等专业人才参与健身志愿服务。(责任单位:教体局、财政局)

(七)推进全民健身服务智慧化

依托打造上虞区数字化智慧体育平台,构建全民健身智慧服务体系,推动线上和智能体育赛事发展,支持开展智能健身、赛事直播、虚拟运动等新兴运动。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新兴科技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相融,推进健身场馆智慧化改造、健身设施智能化配备、健身服务数字化发展。(责任单位:教体局、财政局)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健身场地供给升级

每年高质量、高标准完成省市区三级基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任务,计划到2025年,实现全区大中型社区和中心村体育场地设施100%全覆盖。加快建设城乡10分钟健身圈,完善城南、城东、城西全民健身场地布局规划和建设,推进农村地区公共体育设施提档升级,促进公共体育资源均衡布局。推进大型场馆设施和体育综合体建设。加快推进上虞体育中心小球馆(体育大厦)建设和改造,提前做好利用规划。积极推进上虞区健身中心升级改造。开展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服务提升行动,建立健全场馆运营管理机制,改造完善场馆硬件设施,做好场馆应急避难(险)功能转换预案,提升场馆使用效益,做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公共体育场所向社会开放工作,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所有序向社会开放。探索体育场馆设施“5G”时代的智慧化升级,鼓励应用人工智能、无人技术对全民健身中心、健身房等体育设施进行全方位升级,推动公共体育设施智慧化、功能化改造。(责任单位:教体局、曹娥江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发改局、财政局、建设局、水利局、大数据发展管理中心、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

(二)丰富全民健身赛事活动

积极培育全民健身活动品牌,策划路跑、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棋类等大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发展太极拳、木兰拳、健身气功、气排球、龙舟、木球、门球、广场健身舞等具有一定优势的体育项目,利用山水资源开展曹娥江系列赛事、覆卮山攀浪节以及山地户外、水上、马拉松、自行车、汽车摩托车等户外运动项目。举办“全民健身与亚运同行”群众体育系列主题活动,“迎亚运·科学健身大讲堂”系列活动、“迎亚运·上虞区健身达人(明星)”评选等活动。建立区级每四年举办综合性运动会、乡镇(街道)级每三年举办全民运动会、行政村(社区)每年举办趣味运动会的机制。调动各级各类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的办赛积极性,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鼓励举办丰富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扶持引导线上赛事活动发展。依托互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举办覆盖各类人群的线上赛事活动,开拓全民健身线上线下互动新模式。制定上虞区运动项目办赛指南和参赛指引,举办运动项目业余联赛,普及运动项目文化,发展运动项目人口。支持举办老年人、残疾人、新居民等不同人群体育赛事,开展残健融合体育健身活动。(责任单位:教体局、宣传部、曹娥江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公安分局、财政局、卫生健康局、金融办、e游小镇管委会、总工会、残联)

(三)提高全民健身科学水平

倡导科学健身理念,大力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指导群众科学开展健身活动。大力扶持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落实专项经费,扩充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专项技能和业务知识培训,探索社会体育指导员公益服务薪酬制度,引导社会体育指导员深入基层开展服务,提高指导履职上岗服务率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邀请体育明星等体育专业技术人才参加健身科普活动。征集推广体育科普作品,促进科学健身知识、方法的研究和普及。健全国民体质监测常态工作机制,构建区本级、乡镇(街道)、村居(社区)三级体质监测网络,落实国民体质监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制度,制定面向大众的体育运动水平等级标准及评定体系。树立大健康理念,积极探索体育与医疗有机结合的发展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开办体质认定和运动康复机构,加强国民体质监测网点建设,形成具有上虞特色的国民体质监测与科学健身指导网络体系,及时向社会公布国民体质监测与全民健身活动各项指标情况,以监测成果指导群众科学健身。(责任单位:教体局、财政局、民政局、医疗保障分局)

(四)发挥体育社会组织作用

加强体育社会组织网络建设。推动体育社会组织深入基层,完善区本级、乡镇(街道)多级组织网络体系,推动各类体育社会组织下沉行政村(社区)。引导扶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社区健身俱乐部、健身团队等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建设。推动体育社会组织规范建设。建立“体育协会之家”,实行集中办公管理。推进体育总会和体育社会组织实体化改革进程,健全权责明确、运转协调、制衡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体育社会团体依法依规独立运行。强化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优化年龄结构、等级结构,推动体育教师、退役运动员、教练员等各类体育专业人士加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提高健身指导专业能力和水平。加强全民健身志愿者队伍建设,完善相关保障机制,为志愿服务创造良好环境。增强体育社会组织创新活力。完善政府向体育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机制,建立体育社会组织信用评价体系,发挥体育社会组织在全民健身活动和体育治理中的积极作用。鼓励体育社会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以线上或智慧化形式开展体育活动及指导服务。鼓励人民群众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参与家庭体育、云健身活动。(责任单位:教体局、民政局、财政局、团区委)

(五)强化重点人群健身服务

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推进青少年体育“健康包”工程,开展针对青少年近视、肥胖等问题的体育干预,合理调整适合未成年人使用的设施器材标准,在配备公共体育设施的社区、公园、绿地等公共场所,配备适合学龄前儿童大动作发展和身体锻炼的设备设施。研究推广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休闲项目,在区本级群众赛事和体育活动中尽可能设置老年人、残疾人项目。加强老年人、残疾人体育研究,根据人群特点创新健身方法,编制重点人群健身课程,提供有针对性的健身服务。提高健身设施适老化程度,完善公共健身设施无障碍环境,开展残疾人康复健身活动,匹配老年人、残疾人的健身运动需求。发挥老年人、残疾人社团作用,组织符合人群特点的体育活动,推动农民、妇女等人群开展健身活动。(责任单位:教体局、曹娥江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发改局、公安分局、财政局、建设局、水利局、卫生健康局、妇联、残联、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

(六)赋能城市繁荣和乡村振兴

围绕“一江一镇一中心”和虞南山区的地域特色,发挥体育产业领域扶持政策引领作用,利用曹娥江区位优势,举办好曹娥江马拉松、国际龙舟大奖赛、中外名校赛艇赛、国际围棋精英赛等自主品牌赛事;利用特色小镇产业优势,着力培育电子竞技、街舞等时尚体育赛事;利用上虞体育中心体育场馆设施优势,加大引进全国田径锦标赛、全国游泳锦标赛、全国拳击锦标赛等高端体育赛事;利用虞南山区地形地貌优势,持续打造覆卮山攀浪节、祝家庄国际单车山地速降赛、国际木球系列赛(亚洲杯、世界杯)等“一镇一品”特色体育赛事。到2025年,曹娥江马拉松晋升为世界田联精英标牌赛事,上虞区获评国际休闲城市、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岭南攀浪灵运小镇正式命名为浙江省运动休闲小镇,全区入围省级重点培育品牌体育赛事名录库3个以上。(责任单位:教体局、曹娥江旅游度假区管委会、财政局、水利局、e游小镇管委会)

(七)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形成以健身休闲和竞赛表演为龙头、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推进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鼓励体育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促进体育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在健身设施供给、赛事活动组织、健身器材研发制造等领域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大力发展运动项目产业,积极培育户外运动、智能体育等体育产业,催生更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对体育产业的推动作用,依托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品牌系列赛等活动充分释放全民健身消费需求。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打造集运动体验、参赛观赛、运动社交、主题活动等于一体的复合型全民健身消费场景,进一步激发体育消费热情。(责任单位:教体局、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曹娥江旅游度假区管委会、财政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统计局、大数据发展管理中心、e游小镇管委会)

(八)促进全民健身融合发展

深化文化和体育融合。为全民健身注入上虞文化精神,推动体育健身广泛可持续发展。突出体育健身宣传主题,融入上虞孝德文化、青瓷文化、春晖文化、梁祝文化等;营造体育赛事文化氛围,扩大全民健身社会影响力;弘扬上虞传统体育文化,丰富全民健身历史意蕴和文化内涵。深入推进体教融合,完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加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各级各类体校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力度,大力培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继续促进体旅融合,大力发展户外运动休闲项目,拓展体育旅游产品与服务供给,发挥上虞山清水秀优势,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精品项目和运动休闲乡镇。(责任单位:教体局、宣传部、曹娥江旅游度假区管委会、财政局、文广旅游局)

(九)营造全民健身社会氛围

深入开展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市区的创建,普及全民健身文化,大力弘扬体育精神,讲好群众健身故事。加大健身公益广告创作和投放力度,拓宽体育文化宣传渠道,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自媒体等渠道进行体育宣传。推动体育文化进社区、进乡村,开展体育知识普及系列活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鼓励体育社团、体育企业为居民提供免费的体育知识讲解、运动项目体验等服务。加强全民健身国际交流,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城市共同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以2022杭州亚运会为契机,以攀石浪、马拉松、龙舟、赛艇、木球、围棋等体育项目为纽带,增进与国际体育组织的交流与合作。(责任单位:宣传部、曹娥江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教体局、财政局、文广旅游局、融媒体中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新时期党对体育改革和发展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党委全面领导、政府统筹牵头、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加强教体、发改、财政、人力社保、金融、统计、自然资源和规划、水利、交通运输等部门的统筹协调,统筹解决全民健身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推动全民健身与教育、文化、卫生、旅游等事业融合发展。区、乡镇(街道)两级人民政府要把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全民健身重点工作纳入政府民生实事加以推进和考核。

(二)壮大人才队伍

加大对全民健身工作者、社会体育指导员、国民体质监测人员、健身服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培养力度。实施上虞“体育百人计划”,培养体育产业领军人物、社会组织领军人物、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明星运动员、教练员等,加强健身指导、组织管理、科技研发、宣传推广、志愿服务等方面的人才培养供给。创新全民健身人才培养模式,畅通各类培养渠道,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人才培养,形成多元化的全民健身人才培养体系和科学评价机制。积极稳妥推进指导群众健身的教练员职称评定工作。

(三)加大财政投入

持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投入支持,并逐年增加。充分保障计划的顺利实行,创新机制,统筹安排,同时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

(四)强化安全保障

对各类健身设施的安全运行加强监管,鼓励在公共体育场馆配置救生圈、消防栓、AED等急救设备,确保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开放服务达到防疫、应急、疏散、产品质量和消防安全标准。建立覆盖上虞全域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安全防范、应急保障机制、户外运动安全分级管控体系。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全民健身相关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和个人信息保护。坚持防控为先、动态调整,统筹赛事活动举办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五)加强监督考评

实施全民健身绩效评估,完善全民健身统计制度、标准和体系,创新全民健身发展考核方式,强化考核结果应用与指导。科学制定目标任务考核制度,加强对目标任务的管理和监督,逐年逐项分解落实目标任务,跟踪推进。根据《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对实施情况开展年度评估,并在2025年进行全面评估,对在全民健身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政策解读:《绍兴市上虞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docx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