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区农业农村局 >>规划计划 >>计划总结
索引号: 002590112/2022-7524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2-06-23 10:49
发布单位: 区农业农村局

2022年上半年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年初以来,区农业农村局紧扣上级农村工作决策部署,聚焦农业“双强”、乡村建设、农民共富三大跑道,以“10+1”专班为工作抓手,深入开展农业农村“1233”行动,各项重点工作高效落实。荣获2021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单位、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成绩突出集体、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成绩突出集体、2021年度全市粮食安全区、县(市)长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2021年度全市“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突出贡献奖”经济建设领域先进集体。东澄村成功创建首批省级未来乡村,祝温村等4个村列入第二批名单。早稻生产工作、“标准地改革+农业双强”等做法在省级会议上作典型交流。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1.坚持稳产保供,农业基本盘更加稳固。一是抓好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截至目前,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9.03万亩(早稻13.7万亩、单晚7.5万亩、小麦4.5万亩、大豆2.75万亩)、油菜4.37万亩,其中早稻、小麦、油菜完成上级任务。完成湖羊省级产业集聚区建设,能繁母猪存栏达8500头,蔬菜产值4.49亿元(升4.5%),一季度全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速全市第2。二是推动藏粮于地。全面分解1.42万亩粮功区“非粮化”整治任务,结合“三区三线”规划调整,初步形成整治优化底图。扎实推进2021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进度70%,列市第1),完成今年高标准农田和绿色农田项目的立项申报。三是推动藏粮于技。大力开展配方肥替代平衡肥行动,创建“浙样施·上虞”智慧施肥APP,发布主推配方24个,完成配方肥和按方施肥0.4万吨,打造省级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千亩示范片6个。

2.坚持建强平台,产业项目有力推进。一是紧抓“在建”项目进度。“三农”新基建集成试点项目完成3座鸟巢植物工厂(其余6个正安装主体结构)和2座科普馆建设。农创智谷完成一标建设,数字农业中心完成设计方案编制。章镇、杭州湾省级现代园区建设加快推进。截至目前,全区12个省级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77亿元、5个市级“双十大”项目完成投资4650万元。二是开展“新增”项目引建。组建“C4I数控农业”项目工作专班,积极对接中科院长三角资本,推进落实研究院筹建、运营平台公司成立、科创园建设和产业基金设立等事宜。与大北农集团谋划打造上虞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方案已经多轮完善并汇报区委主要领导。

3.坚持“双强”驱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一是建立“双强”工作机制。制定出台上虞区农业“双强”行动实施方案,与省农科院建立常态化交流合作模式,强化“政府+科研院所+主体”科研攻关协作力度。二是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进第二轮“合作院地”12个项目建设。杂交稻精量机插秧项目列入省农业“双强”重点突破试点,争取省级资金1000万元。全面开展“一县三基地”创建主体摸排。协同供销总社谋划打造区农事服务中心。三是加快数字技术赋能。完成四季仙果数字化产业示范项目信息化部分建设,创新开发“一部手机管果园”场景,入围浙江数字乡村金翼奖复评。承接拓展“浙茶香”应用,列入省厅重大改革场景第一批先行先试名单。晋生村、丁宅村初步列入省未来乡村数字建设试点。

4.坚持内外兼修,美丽乡村迭代升级。一是坚持全域打造。安排财政资金3.9亿元,深入开展新时代美丽和共富188专项行动,目前100个“八美”项目中,完成规划设计90个、招投标26个、进场施工24个,投资完成率30%。二是抓好重点创建。突出“微改造+精提升+乡村味”,引入揭榜挂帅机制,重点打造8个乡村振兴先行村和4个省级未来乡村。先后在晋生、大善小坞村召开月度例会,通过现场督促,抓好项目进度,目前先行村59个项目标段中,完成规划设计55个、施工设计41、预算备案16个、工程招标11个、进场施工5个。谋划大学生暑期进乡村—“微改造、精提升”创意大赛,吸引各地大学生走进上虞、参与乡村建设。三是加强环境整治。组织召开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会,部署开展“迎亚运”攻坚、常态化巡查、暗访排查、“所长制”扩面、“红黑榜”晾晒等行动,一季度我区农村人居环境考核位列全市第1。

5.坚持创新服务,共富增收增添活力。一是深化宅基地改革。围绕年度改革任务,有序推进各项宅改工作,包括完成基础信息调查工作、拟定宅改政策意见3个、推动宅改项目8个,创新下管农房流转交易一站式服务、崧厦宅基地全流程监管等特色做法。二是打好强村富民组合拳。制定村庄经营项目新管理办法,谋划百官、驿亭等多村“飞地联建”、永和镇八村联建等物业增收项目,引进闲置农房特色激活项目20个,与上虞农商银行合作,授信100亿元助力强村富民增收。全力抓好低收入农户结对帮促,上半年全区低收入农户可支配收入11080元,增长14.6%。三是开展助农惠农行动。修订完善“三农”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通过“越快兑”平台兑付涉农资金1100万元(89%)。全面组织开展“服务一对一、助企开门红”活动。面对农资价格高企,做好农机用油“三优一免”,惠及农户300余户。组织举办二都杨梅节、纪念吴觉农125周年等系列活动,打响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全面实施水稻完全成本保额补充险,增设高粱种植特色险种,增强农户抗风险能力。

6.坚持底线思维,善治环境持续提升。一是强化“三资”管理。全面开展117个村的村级集体经济审计工作,全力推广应用“村采云”村级采购全流程线上管理新模式。上半年,审计村级工程项目307个,审减工程款2405万元(审减率5.3%),全力打造阳光村务。二是打造乡村善治标杆。全面开展清廉村居标杆村评选推荐。三是守好三农安全底线。毫不放松抓好农村疫情防控工作,做好农机、农家乐、沼气、渔船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确保农业、渔业安全“零事故”。

二、存在问题

1.四季仙果等产业链后端开发不足,缺少龙头型农业企业支撑,农产品品牌知名度不高,产品溢价空间有待提升。

2.“三区三线”规划调整中,涉农新增建设规划用地指标和稳定耕地指标分配紧张,与农业农村项目用地存在供求缺口,将影响产业发展。

3.乡村振兴先行村项目总体进度有待加快。基层干部对整体谋划、建设理念上有待提升,较多还停留在基础设施建设层面,业态融合、文化挖掘有待加强。

三、下步计划

1.持续抓好稳粮保供。全力组织“双夏”、秋收冬种生产,确保完成47.68万亩、21.34万吨粮食生产任务。大力推进重要农产品增产保供项目建设,能繁母猪存栏稳定在9400头。在“三区三线”规划调整基础上,全力完成1.42万亩粮功区“非粮化”整治任务。加快推进省级绿色农田试点项目。

2.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建成农创智谷、数字农业中心、“三农”新基建试点项目,扎实推进梁湖、杭州湾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全力完成2.12亿元“双十大”投资任务。着力做好C4I数控农业项目研究院筹建、重点先导项目考察招引工作。深化对接大北农集团对接,进一步完善国家级产业园方案规划,推动项目落地。

3.做好现代农业文章。深入实施“双强”行动,加快“院地合作”项目落地,重点推进省农业“双强”重点突破试点项目,全力争创省综合性农机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加紧研究四季仙果产业政策,培育壮大龙头主体和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农文旅融合。积极推进雾耕数字工厂建设,创新未来乡村数字场景应用。

4.迭代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强化项目督查推进力度,确保完成8个乡村振兴先行村、4个省级未来乡村的创建工作,通过市级验收。组织开展好暑期大学生“微改造、精提升”创意大赛。切实抓好“五·3”示范村、共富示范带创建,做好农村人居环境补短提升工作,确保考核领先。

5.推进农民农村共富。抓紧出台宅基地改革配套政策。进一步细化研究区级集体经济增收项目方案,通过飞地联建物业、闲置农房激活、组建强村公司等做法,消除经营性收入80万元以下村。制订低收入农户增收政策,组织结对帮促行动。

6.提升助农服务水平。积极开展助农纾困攻坚行动,6月前完成三农高质量政策兑现工作。做好各类涉农补贴发放,加强农技指导服务。依托农创智谷孵化平台,加大农创客、乡村实用人才等培养力度。持续推进政策性农险对主粮作物的覆盖面,确保达70%以上。

四、党风廉政建设情况

从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拟定工作要点、明确责任分工,全面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持续强化基层党建,开展先锋指数考评,连续2届荣获十佳机关党建品牌。全力抓好年轻干部队伍建设,举办2022年局青农干部实训班。不断强化执纪监督,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学习。深入开展廉洁风险隐患排查,排查廉洁风险点125个,对应制定防控措施152条,切实扎牢廉洁风险防线。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