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市场监督管理局 >>规划计划 >>计划总结
索引号: 002590956/2022-7616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2-07-11 10:24
发布单位: 市场监管局

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思路

2021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扣建党百年和“十四五”开局关键节点,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局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聚力聚焦高质量发展,全力抗击新冠疫情,守好“3+1”安全底线,以“勇当排头兵、争做优等生”姿态,推动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落实。

一、特色亮点工作

——成功争取5个上级试点

1.今年年初,上虞区被省市场监管局列为全省3个专利融入标准试点市、县(区)之一;

2.全力争取上级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先行先试,成功争取并完成省局“浙食链”揭榜挂帅任务;

3.成功争取上虞风机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省级试点;

4.我区伞件制造业成功入选全省“百个特色产业质量提升行动”试点;

5.成功争取并完成全市原料药生产企业“三防三化”试点任务。

——荣获3项市级以上集体荣誉

1.荣获绍兴市“社会治理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

2.荣获浙江省“放心消费在浙江”成绩突出集体。

3.荣获2021年度全省药品监管工作成绩突出集体

——全力保障疫情期间群众用药需求

及时设立33家保供药店,制定出台16条药品保供措施,实行志愿者代购,落实封控区购药赊账,开通24小时急需药品热线,推行“中央药房+热线问诊+流动配送”模式,热线累计接听电话8290个,下单1612单,全部完成配送。协调解决药店工作人员红黄码问题,帮助办理服务证30张,积极对接卫健、人民医院、药企,做好特殊紧缺药品保障。落实专人收集急需紧缺药品需求信息,累计为乡镇街道群众协调解决用药需求572条。33家保供药店累计服务群众70824人次,提供药品283240盒,有力保障了疫情期间群众用药需求。

——多项工作获得上级领导批示。其中:

1.服务中小微企业做法在《浙江政务信息(专报)》刊载,获高兴夫副省长批示肯定;

2.区域示范型民生药事服务站建设工作得到省药监局徐润龙局长、陈魁副局长批示肯定;

3.市场主体情况分析、中介机构整治行动情况获得区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4.“三可平台”建设、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市场主体培育、严打“作弊秤”、“扫黑打流”、食品小作坊5S规范提升等10项工作获得市局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二、主要工作情况

1.深入推进数字化改革。紧密围绕上级关于数字化改革工作的决策部署,成立局数字化改革工作专班,制定出台《2021年度数字化改革工作建设方案》。以省局“比快、比好、比贡献、讲大局”争先创优竞赛为载体,全面推进“浙冷链”“浙食链”“浙江企业在线”“浙江外卖在线”“浙江公平在线”“浙江质量在线”“浙江知识产权在线”“浙江市场在线”“浙江市场监管执法在线”“浙江特种设备在线”“浙江e行在线”等11个应用场景,实现市场监管核心业务数字化监管全覆盖。大力推进省局揭榜挂帅试点任务,“浙食链”揭榜挂帅任务高质量完成。

2.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是行政审批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大力推进“网上办、掌上办、寄递办、预约办”等登记注册服务,企业开办零等待、零见面、零成本。今年新设市场主体网办率达99.6%。出台《促进外资企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注册登记便利化十六条措施》,鼓励支持外资企业来虞投资创业,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二是市场主体培育工作稳步推进,开展小微企业成长指数、活力指数编制工作,组织1013家小微企业1701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今年新增市场主体12928家,新增个转企266家。清理长期停业未经营主体,依法吊销企业29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9家;三是“互联网+监管”工作深入实施,根据信用等级高低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今年全区开展双随机抽查6787次,掌上执法14764次,掌上执法率100%,抽查事项覆盖率100%,应用信用规则率94%,跨部门监管率20.88%。在此基础上,积极协调全区各部门做好投诉举报转执法平台工作,转执法率达177.89%。

3.大力推进质量提升。一是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创新。推进省专利融入标准试点区建设,与中国计量大学开展技术服务合作,引导企业专利向国家、行业、地方、团体和企业标准转化,目前已完成专利融入企业标准10项。建成全区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新增发明专利566件;二是大力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质量月”活动,深化“品字标”建设,全年新增“品字标”企业10家,制订发布“浙江制造”团体标准11项,新增数量全市第一。晶盛机电企业标准获国家企业标准“领跑者”证书,双轮驱动的“晶格”型质量管理模式入选长三角先进质量管理模式50佳;三是牵头开展“标准化+”行动。“人民调解”成功申报国家标准化试点项目,“乡村文明家庭信用管理”获批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初次信访全流程办理”省试点项目高分通过验收;四是做强质量技术服务。扩大国家风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影响力,牵头推进通风制冷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全国风机标委会2021年第一次工作会议暨标准审查会在上虞召开。新增产业质量基础“一站式”服务平台1个,社会公用计量标准2只。

4.全力抗击新冠疫情。一是强化战时指挥协调。担任区指挥部市场整治稳定组、物资调配组、民生保障组组长单位,牵头做好市场整治稳定、生活物资调配、药品应急保障等工作。第一时间完善战时内部疫情防控指挥体系,建立工作指挥群,及时学习传达上级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决策部署。二是不折不扣落实上级交办任务。严格办理指挥部交办单6件、命令1条,迅速摸排梅林镇、禹悦饭堂、煌中煌、老白酒4家餐饮单位用餐人数并落实场所消杀,转运隔离密接、次密接人员183人。三是全力保障疫情期间食品安全。加强配送生活物资食品安全监管,累计派出检查人员109人次,检查配送点位43个次,落实快检帮扶人员12人次,帮扶快检55批次,定量检测13批次,全部合格。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对6家隔离点供餐单位(其中1家集体用餐配送单位)进行检查,对供餐单位负责人进行约谈指导,加强食品安全风险防范。四是加快推进复工复产。制定出台《上虞区防范区农贸市场复市指引》《关于做好农贸市场疫情常态化防控管理工作的通知》《上虞区农贸市场核酸检测工作方案》等文件,帮助打通物流阻碍,解决市场货源缺乏问题。落实专人驻场监管,加强农贸市场、药店“守小门”和入口管理,落实“一米线”“三天一检”等防控措施,严防人员扎堆、聚集。累计编发督查通报6期,发现问题53个,整改53个,累计检测市场人员8940人次、环境样本1760份。上传四大类药品实名登记信息11100条,整改问题19个,停业整顿3家。

5.牢牢守住安全底线。是高质量完成食药民生实事。以绍兴市创建第三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契机,推进省食品安全区跟踪评价暗访问题整改工作。新增浙食链企业110家、食品生产企业“阳光工厂”63家、农村(社区)家宴集聚点35家、农村家宴“阳光厨房”63家、学校食堂“阳光厨房”197家、民生药事服务站5家(其中五星级1家);二是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加大巡查和整改力度,对涉氟气等毒性气体企业、重大危险源化工企业、烟花爆竹批发企业开展联合检查,共巡查企业898家次,检查各类特种设备1475台(套)次,排查并整改安全隐患472处,发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124份,立案查处24起;三是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力推进电动自行车综合集成改革,全区204家电动自行车及电池销售、维修单位全部注册“浙江e行在线”,同时对存量电动自行车及其电池进行赋码,其中电动自行车赋码1256辆,电池赋码1865个;四是加大执法打击力度。全年查处各类违法行为988起,其中大要案113起,取缔非法加油点94处,联合公安成功捣毁区内最大“黑油”销售团伙,刑拘3人。

6.深入推进队伍建设。一是强化党建引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建成启用“党建会客厅”,开展微型党课宣讲比赛,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创新理论、参观红色基地,顺利通过市、区巡回指导组检查;二是全力争先创优。树立“没有走在前列也是一种风险”的忧患意识,以“五争、五强、五力”竞赛活动为载体,由班子成员带头,强化责任传导,坚持结果导向,发动科室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试点、荣誉;三是加强作风建设。深入推进清廉机关、模范机关“双建”工作,层层签订党风(行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承诺书,落实领导班子“八项承诺”、中层以上干部“八个必须”和全体工作人员“五个决不允许”,持续开展“党员先锋岗”“先锋标兵”评选,激发干事创业激情。

三、存在问题

对照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主要体现在:食品安全基础还不够扎实,风险隐患苗头仍然存在;队伍攻坚克难、主动塑造变革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2022年工作思路

2022年,我局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市场监管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引,紧密围绕区委区政府和省市局决策部署,坚持党建统领全局,聚力聚焦服务高质量发展,推动数字化改革落地见效,全面提升市场监管治理能力,争当率先探索建设具有上虞辨识度的共同富裕美好社会排头兵。

一、聚焦服务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重点抓好五项工作  

——突出抓好市场主体培育。坚持“放水养鱼”理念,多措并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落实落细各项改革任务。力争2022年我区在册市场主体数同比增长7.5%以上,新增市场主体12000家,新增“个转企”230家,企业开办一日办结率达到100%。

——推进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全面推行企业开办、注销“两环节、一日办、零费用”。市场主体登记网办率达到90%以上,营业执照办理时间基本压减2小时内;牵头开展全区“证照分离”改革2.0版的实施和测评,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施全覆盖清单管理。

——深化准入准营“一件事”改革。出台区级配套政策,依托省局准入准营“一件事”平台,6月底前实现27个准入准营“一件事”全面应用,实现企业办事“一网申报、一键直达、一键办证、一次不用跑”。

——实施知识产权强区战略。深化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改革,完善知识产权运营和保护机制,提升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效能。继续推进省专利融入标准试点区建设,新增专利融入团体标准2项。加快品牌指导站建设,全力培育高价值发明专利,每万人拥有量达12件以上。聚焦特色产业,探索建立行业知识产权联盟。探索开展专利项目导航,精准组织数据分析和分级导航,推动专利成果导航应用。

——推进质量强区建设。坚持“推品牌、强标准、提质量、建体系”,开展“新能源公共交通数字化能效管理”市级标准化试点,探索共同富裕、碳中和碳达峰相关标准研制。推进小微企业质量提升行动,建设新增伞件产业质量基础“一站式”服务平台,加强重点产业、产业集群标准体系建设。2022年新增“品字标”企业6家以上、“浙江制造”标准9项,力争新增国际互认证书1张、“浙江服务”品牌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二、聚焦数字化改革落地见效,深化11个应用场景建设,全面提升市场监管效能,重点破解四件难事

——深化“浙江外卖在线”应用,破解网络餐饮监管难题。提升入网经营单位阳光厨房覆盖率、在线率和商户端激活使用率,打造网络餐饮从后厨到餐桌、加工到配送、线上到线下、商家到骑手的多跨协同、全链条闭环管理,全面提升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效能。

——深化“浙江e行在线”应用,破解电动自行车监管难题。牵头深化电动自行车综合集成改革,到2022年底,基本建立整体智治、高效协同、多方共治的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长效机制,我区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和重大安全事故均明显下降,全面提升电动自行车安全监管效能。

——深化“浙江公平在线”应用,破解平台企业监管难题。

积极协调我区“迅虎”及拟新建平台企业及时更新接入数据,扩大平台监测覆盖面,加强平台企业公平竞争审查力度。探索将我区平台企业纳入“虞信宝”app信用测评体系,对接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强资金扶持力度,全面提升平台企业监管效能。

——深化“浙食链”应用,破解食品安全溯源难题。督促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持续做好赋码扫码工作,引导农贸市场、专业市场应用“浙食链”系统,推动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进货查验记录全程电子化、食品追溯链条清晰化,实现食品从“农田到餐桌”全程数字化监管,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溯源监管效能。

三、聚焦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建设,努力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守好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安全底线,重点落实四项工程

——落实食药安全工程。组织开展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创建,建设食品安全“抽、检、研、处”一体化工作体系试点,新增农村(社区)家宴集聚点20家。推进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提升,创建放心市场7家、提星升级5家。探索推行“网订店送、无人售药、民生药事”联动便民服务,巩固送药上山进岛便民服务点建设成果,守好食药安全底线。

——落实特种设备安全工程。提升我区电梯维保安全质量,开展改进电梯维护保养模式和调整电梯检验检测方式试点,2022年对全区100台老旧小区电梯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加强城镇燃气管线安全监察,启动上虞区绿色锅炉房建设项目,守好特种设备安全底线。

——落实民生安全工程。积极参与绍兴市“同线同标同质”行动试点,落实电子计时计费装置、数字心电图机、压力表3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和提升。强化医疗、殡葬、校外培训、房地产等行业价格监督执法。加强儿童玩具、学生用品、老年用品、节水器具、油品等重点消费品产品质量监管,守好产品质量安全底线。

——落实冷链物防工程。加强进口冷链食品“全受控、无遗漏”闭环管理,深化进口冷链“三道防线”建设,强化一般食品的监督抽检,重点加强进口水果等冷链食品的全受控监管。守好“农贸市场、零售药店”小门,充分发挥药店“哨点”作用,加强防疫物资质量监管,守好疫情防控安全底线。

四、聚焦党建统领全局,全方位重塑系统新形象干部好状态,

不断推进变革型组织建设,重点抓好队伍“五力”提升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党建会客厅”引领作用,打造“红盾先锋”党建品牌,进一步增强队伍担当力。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以数字化认知、数字化思维、数字化手段不断提升工作质量,进一步增强队伍塑造变革能力。

——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发扬勇于自我革新、敢于逆风前行的光荣传统,保持蓬勃朝气,积极争先创优进一步增强队伍战斗力。

——提升“青年文明号”、“1+N”组团机制、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中心等服务水平,在服务产业中体现敬业担当,在监管安全中体现专业能力,进一步增强队伍服务力

——加强办案能力培训,聚焦民生热点和产业发展,深化“简案快办”执法机制,开展知识产权“铁拳”、“扫黑打流”等专项执法,坚持打击网络平台和直播电商违法行为,进一步增强队伍执行力。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