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水利局 >>规划计划 >>计划总结
索引号: 002590200/2023-7375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3-06-12 16:14
发布单位: 区水利局

上虞区水利局2022年亮点工作和2023年度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区水利局对标“两个先行”、聚力“五个率先”,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以大干项目、大干民生为抓手,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强化治水兴水使命担当,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2022年亮点工作

1.争先创优情况

1)下管溪小流域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提升列为国家级试点;

22021年度全省农业水价改革工作绩效评价优秀县(市、区);

32021年度全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优秀等次;

42021年度全市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

2.主要指标完成较好。“三区三线”调整成果突出,完成海塘安澜工程、崧北河综合治理工程、曹娥江中上游标准江堤提标加固、上浦闸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等4个省重点项目用地调整项目总投资63.81亿元,落实省级“带帽”稳定耕地指标1293.3亩。项目资金保障方面,已争取中央资金2383万元,省级补助7750万元,获批专项债12.8亿元。

3.水旱灾害防御取得全面顺利。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优化用水调度,共引水3.99亿方,保障农业灌溉,强化农饮水保供,有效保障3.04万农村人口供水安全。在防御“轩岚诺”“梅花”台风中,超前部署,精细调度,科学防控,成功应对超强台风的挑战。尤其在防御小流域山洪灾害中,借助专家力量通过分析研判,分批提前转移受影响人员3154人,我区“精准研判,分批转移”的小流域山洪防御模式受到省水利厅领导高度肯定。

4.水利民生工程提前完成。以“幸福河湖试点县”创建为契机,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基本创成省市美丽河湖4条、水美乡镇3个、乡村美丽河湖35条。省、市、区三级民生实事目标提前超额实现,完成水库除险加固2座、山塘综合整治20座,章镇镇泰山供水站管网改造6.8公里、农业灌溉泵站机埠、堰坝36座。

5.水利改革实现创新发展。完成“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重塑水行政监管工作机制。打造水利工程项目大数据监督平台,实现水利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纳入监管水利项目达260个。开发小流域山洪预警及应急联动平台,被列为全市“一件事”试点。建成水管理平台,覆盖水资源保障、水灾害防御、水事务监等场景,实现核心业务协同办理。

6.行业强监管能力有效提升。通过省级水利“强监管”试点县验收,完善“综合监管、专业监管、日常监管”三位一体监管体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年度用水总量控制在2.55亿立方米以内。加强水行政监管,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拆除涉水违建972平方米,恢复水域555平方米,完成水土流失治理1.2平方公里。

二、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锚定水利现代化先行示范的总目标,按照全力争先,全面提升,全域创建的总要求,以建设“上虞水网”为抓手,贯穿“一条主线”,咬定“两个目标”,建设“三大体系”,推进“四项工作”,努力在大局大势中找定位、有作为、显担当。

(一)贯穿“一条主线”。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2023年工作的主题主线,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做好传达学习、宣传宣讲、贯彻落实工作,以新思想新精神引领“两个先行”“五个率先”新征程。

(二)咬定“两个目标”。一是投资目标。完成年度水利投资14.097亿元,水利管理业投资增幅保持在10%以上。二是安全度汛。加强水旱灾害防御,落实监测预警、工程调度和抢险技术指导责任,确保重要水利工程安全度汛。

(三)建设“三大体系”

1.突出系统治理,建设高标准防灾减灾体系

一是谋划全域水系重构。分析研究全区水网现状问题,围绕我区水安全保障存在的防洪排涝、水资源配置、水生态环境等问题,深入谋划全域水系重构工作,组织编制《上虞区中小河流系统治理规划》,做足做好“水利+”文章,全面提高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治理能力。

二是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统筹发展和安全,项目引领扩大有效投资,强化水旱灾害防御。2023年计划安排政府投资项目15项,总投资39.04亿元,当年计划投资14.097亿元。一方面,在建工程抓提速,在建工程9项,计划年度投资9.147亿元,其中海塘安澜工程计划投资5亿元,完成总形象进度的25%;曹娥江城区段防洪堤综合提升一期工程计划投资1.6亿元,完成总形象进度的90%;虞北平原崧北河综合治理工程计划投资2亿元,完成总形象进度的85%。管溪“幸福河”一期工程、上浦闸枢纽改造提升工程、盖谢河谢塘段整治工程等6个项目基本完工。另一方面,新建项目抓开工,新建工程6项,计划年度投资4.95亿元,推动曹娥江城区段防洪堤综合提升二期工程、章镇镇青山埂加固工程和面上水利工程等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其中面上水利项目计划投资4.3亿元,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山塘整治、山区小流域治理、农饮水提升等工程。

三是严格工程运行管理。全面落实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管理责任,汛前完成山塘、水库、水闸控制运用计划,公布各级管理责任人,加强巡查人员监督管理。持续深化水利工程“三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化、物业化有效覆盖面,力争产权化发证率达45%以上。强化水利工程安全规范运行监管,进一步健全运行管理长效机制,推行“综合查一次”改革,强化工程调度运用管理,加强与小舜江水库、西排工程的调度协调,发挥工程综合效益。

2.突出共富共享,建设高品质幸福河湖生态体系

一是建设全域幸福河湖。深入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力争列入第一批省级“全域幸福河湖”创建县。编制《上虞区全域幸福河湖建设县方案》,按照“集小美为大美”理念,创建省市美丽河湖3条,乡村美丽河湖30条以上,以乡镇幸福河湖创建推动全域幸福河湖的打造,致力于打造普惠共享、群众有感的全域幸福河湖上虞样板。加强水文化研究,成立区水文化研究会,编纂《上虞区水利志》《上虞水利遗产曹娥江篇》等水利文史,弘扬以曹娥江为代表的上虞水文化。

二是深化河湖长制管理。河湖长制是接下来水利部门承担牵头抓总职能的重要平台,要做好河长办机构回归衔接工作,理清与治水办的职责边界,做到平稳过渡。进一步健全涉河问题发现机制,扎实做好河湖管理基础工作,开展河湖健康评价工作,加强涉河涉堤审批事项全过程监管,持续推进“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整治,坚决遏增量、清存量,维护河湖健康生命。

三是提升农饮水保障。持续巩固农饮水建设成果,实施农饮水优化提升三年行动,对全区91座单村供水站分类梯次推进,联网扩面58座、改造提升25座、村村联通8座,努力探索农饮水提质保障新路径,以高质量均质化的水利公共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3.突出数字赋能,建设高效率水利监管体系

一是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和水资源双控指标,加强流域水资源调度,持续开展国家节水行动,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档升级。严格取水许可制度,优化水资源强监管专题场景,强化取用水实时监管和运维,实现取用水审批、监管、缴费全流程数字化办理。

二是创新推进数字变革。深入推进水利数字化改革,对隐潭溪小流域山洪预报预警“一件事”、下管溪小流域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提升国家级试点、曹娥江洪水预报系统等项目进行优化提升,强化水利“智治”能力。

三是着力提升监管效能。积极探索“大综合一体化”改革后,水利监管的新途径、新模式。建立水行政许可“多评合一”服务模式,将“多批专家、多次评审”模式转变为“一批专家、一次评审”,真正为项目前期提速增效。提高“互联网+监管”督查效能,充分运用水利工程项目大数据监督平台,切实抓好水利工程建设全过程监管;依托卫星图斑、天地一体化、无人机航拍等技术监管手段,破解水利工程工作体量大、监管人员少的难题,进一步提升监管实效。

(四)推进“四项工作”

1.严防水旱灾害风险。始终把防汛抗旱作为水利部门的天职,聚焦防汛薄弱环节,抓实汛前隐患排查,完善隐患发现、整改、消除闭环管理机制,落实今年防台复盘意见,加快水毁工程修复,完善防御预案、储备防汛物资等各项汛前准备工作。进一步提升山洪灾害防御能力,动态管理山洪灾害危险区划分,调整防御对象和责任人清单,落实小流域山洪防治和应急抢险第三方技术支撑。加强与省、市防御部门对接联系,科学调度重要水利工程,强化工程抢险培训演练,提高洪水防御实战水准。

2.积极扩宽融资渠道。通过结合资源开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打捆等方式,积极申报储备一批优质水利项目,2023年力争中央资金1000万元,省级补助7500万元,申报专项债5亿元以上,全年获批国有企业债券10亿元,充分利用积极财政政策效能带动扩大水利有效投资。

3.用心办好民生实事。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消除水库山塘安全隐患,全年实施水库除险加固18座、整治病险山塘39座、新(改)建电排站2座,扎实开展“美丽山塘”创建。持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以“农业灌溉工程更新升级行动”为抓手,完成80 座农业灌溉泵站机埠、堰坝水闸提升改造。

4.抓好前期项目谋划,谋细谋实曹娥江中上游标准江堤提标加固一期工程、曹娥江城区段防洪堤(涉铁路段)综合提升工程、上浦闸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道墟保江塘等维修加固工程、梁湖沙塘提标工程等5个项目前期,匡算投资22.9亿元。其中,曹娥江中上游标准江堤提标加固一期工程力争2023年底提前开工建设。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