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浙江省上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规划计划 >>计划总结
索引号: 00259077X/2023-7399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3-06-15 10:37
发布单位: 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

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2023年度工作计划

    2023年,经开区将坚持“全球先进绿色智造大平台、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数字化改革标杆地”的发展定位,顺应党中央提出的建设高质量共同富裕示范区目标,落实“一条主线、一个重心、三大抓手、九项工作”“1139”工作举措,主要包括:

一条主线:既紧紧围绕“扛起锻造高质量发展金名片首位担当”这一主线,持之以恒推进稳进提质、除险保安、塑造变革各项举措落地落实,努力为全区发展挑好重担、多做贡献,争取全年实现经济总量2400亿元,规上工业产值17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440亿元,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5%以上,保持工业产值、销售收入增长10%以上,利税增幅10%以上,民间及高新投资指标增长达20%以上;确保列入省级高能级战略平台,先进高分子材料“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跻身全省前10。

一个重心:牢牢抓住“项目”这一工作重心,坚持“项目为王、大抓落实”理念,坚定不移招引大产业、培育大集群,推进大项目、构筑大平台,做深做实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新局面,以项目大突破实现发展大提升。

三大抓手、九项工作:抓牢“迭代环杭州湾产业带、构筑高质量平台体系、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三大抓手,开展“招大引强、集群增效、企业培育、规划引领、配套跃升、创新驱动、助企纾困、要素保障、党建引领”九方面工作,从而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拔节起势。 

(一)扛起首位担当,迭代环杭州湾产业带。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上虞“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嘱托,聚焦竞争力提升、大项目招引,锻造高能级产业集群。

1.招大引强链式集群。对标全省“415X”产业集群和制造业强市“4151”计划,围绕主导产业发展方向,按照建链、延链、强链、补链的原则,精准发力、聚焦突破,全面做强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和半导体装备及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3+2”产业链群,以产业攻坚小组为主力,主攻产业链的鱼骨图中所明确的部分优质企业,吸引产业链链主型企业入驻,做好项目、外资双推进、双储备,实现集群发展,力争全年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含100亿元项目1个,50亿元项目1个。

2.项目提速产业增效。把项目建设作为支撑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千斤顶”“牛鼻子”,作为推进经济行稳致远的重要支撑,持续推进重点项目“赛马晾晒”挂图作战机制和一线服务机制,确保涉经开区“五个一批”产业项目投资完成率实现100%,“市县长”项目建设入库率实现100%,计划59个新增产业项目(总投资230.33亿元)如期动工,118个在建产业项目(总投资1137.50亿元)快建设、快投产,预计形成投资实物量180.23亿元,投产54个项目,释放产能76.24亿元,加快跨域集聚提升项目全面开工。

3.培育雁行企业梯队。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这一总要求,优化企业梯队结构,加快培育出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大力实施“雄鹰计划”、“雏鹰行动”、“凤凰行动”,重点加大“创新成长型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鼓励支持小微企业规范升级,选择确定一批符合产业导向、成长性好、创新性好、发展前景广阔的小微企业和科技型、高技术服务型的小微企业,建立重点培育库,力争全年新增规上企业65家、新增亿元以上企业1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家以上,区级隐形冠军企业5家以上。

(二)勇立发展潮头,构筑高质量平台体系。

对标“建设高水平网络大城市、锻造高质量发展金名片”的要求,积极把高质量发展理念融入到城市规划、配套升级、创新引擎等方面。

4.高标准规划引领。为充分应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以优越的门户区位,抱团发展、联甬接沪,坚持拥江而立、向湾而兴,提前谋划未来可能的发展空间,对潜在的重点发展片区开展规划研究工作,积极探索规划创新,全面推进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在生态空间、水系湿地、综合交通、能源市政等特定功能方面做出专门安排,突出曹娥江新型总部园区和万亩千亿大平台形象,谋划集生产制造、研发中试、产品展示及商务功能于一体的产业综合智慧高地和城市地标。

5.高能级配套跃升。建立完善与园区企业相配套的能源设施网络,高标准建设现代交通物流设施网、能源设施网、水利设施网、市政设施网,助力绍兴融杭联甬打造网络大城市,同时在管理上加强数字化、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坚持“系统设计、分批实施”,推动园区全域数字化转型,加快争取省部级重点应用建设试点。计划推进政府投资项目40个,总投资123.2亿元,其中计划总投资109.5亿元,涵盖6个新建重大平台项目,10个在建项目和7个前期项目的谋划工作,重点推进绍兴市上虞区健康产业园、油气化工码头、热电联产、智慧园区、拓展扩容区交通综合配套等基础设施谋划建设,力争2023年计划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1%。

6.高水平创新驱动。挖潜扩能创新平台。深入实施新一轮“腾笼换鸟、凤凰涅”攻坚行动,坚持科技创新、产业提升“双联动”,在拉长产业链、补强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优化生态链上持续用力,依托国科控股中试基地、天大研究院、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半导体装备和材料联合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优势,全面建强“研发设计-小试-中试-放大生产”全链条创新链,打造政产学研用一体创新样板;依托曹娥江科创走廊建设,加快电子信息新兴产业集群培育,拓展氢能源汽车装备产业。建立健全人才“引、培、留、用”机制。加快出台人才政策4.0版,大力实施人才引进战略,加强与长三角地区高校合作,引导高素质人才向经开区流动,在引进国家级、省级人才和就业大学生上实现新突破,促进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三)做精服务保障,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

紧盯经济高质量发展奋斗目标,努力打造企业信心强、项目保障好、干事动力足的一流营商环境。

7.全力推进助企纾困。以亲清要求再塑服务形象,建立健全问题闭环处置机制,常态化开展“三服务”活动,重点关注新建项目开工、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利用好调度机制,积极落实国家、省和我市出台的一系列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的政策措施,加大督查力度,积极反映相关政策措施、工作成效、存在问题及意见建议,促进减负工作的有力开展,使企业真正享受到减负“福利”。

8.积极破解要素瓶颈。通过向上争取和内部挖潜,争取要素供给,全力保障产业项目招引落地和政府投资项目要素需求,积极申报省级重大产业项目和重点工程,最大限度争取上级预留的用地指标,做好指标争取“加法”,同时建立健全“标准地”准入、亩均效益监管,做好“四未一低”土地“减法”,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缓解用地矛盾。结合低效土地治理,整理一批管理差、贡献低的企业,通过政府倒逼和牵线引导,大力推进存量企业嫁接好的项目和企业,进行二次开发和发展。

9.完善党建引领格局。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置于中心工作部署的首要位置,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力推进,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着力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配强配齐各级党组织班子,持续抓好基层党建,强化周一夜学、每月一学、蓝海大讲堂、学习强国等多种学习教育;统筹除险保安和行风廉政建设,持续抓好机关效能、三驻三服务、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等专项督查。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