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退出老年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 > 民政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002590681/2023-7416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日期: 2023-06-16 12:03
发布单位: 区民政局

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和上级民政部门的指导下,区民政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两个先行”奋斗目标,聚力打造民政事业“五张金名片”。

一、创新建设“现代社区”金名片

(一)强化社区建设基本单元

1.统筹推进社区规模调整,按照每个社区1500-3000户标准,新建前江、澜海2个社区,合并平阳山、凤山社区,优化分设大通、阳光、跃进桥等3个社区。

2.加快智慧社区省级试点建设,依托“浙里兴村治社”和“我的家园”两大平台,推动社区治理制度重构、流程再造、系统重塑,提升社区智慧治理能力,今年顺利通过中期评估,相关工作获王文序副省长批示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二)强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1.今年新招录专职社区工作者170人,每万城市社区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数达18.5人,全市率先提前完成省定任务,出台《上虞区城市专职社区工作者管理实施办法》,新招录的专职社工3/4以上实现居住地与工作地相匹配。

2.实现社会工作站建设乡镇街道全覆盖,新增持证社工576人,累计达到2611人,每万人持证社工人数36人,居全市第一。

3.新设社区工作者培训基地,开办新入职社区工作者和社区主职干部培训,组织社区书记“治社共富领雁”争先赛,提升社区工作者业务水平。1名社区工作者入选省社区工作领军人才,2名社区工作者入选市社区工作“十佳”领军人才。

(三)强化“五社联动”优质服务

1.实行社区建账制度,印发《社区财务管理制度》,通过明晰社区现有资产、盘活闲置资产、注入国有资产、下发优质资产使用权等方式实现社区集体经济增收。

2.试点开展社会组织体系改革,完成社会组织综合党委换届,加强党建对社会组织的指导。高效使用300万元专项资金,开展微公益创投项目27个,营造争先创优良好氛围,获评市级品牌社会组织1家,品牌项目1个,社会组织领军人物4人。

二、持续擦亮“弱有众扶”金名片

(一)兜牢兜实基本民生保障底

1.截至10月,我区共有低保户6541人,低边1326人,在册特困供养284人,困境儿童和孤儿267人,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6926万元。

2.关心关爱困难群众生活消费,向8313名困难群众发放“绍兴有爱”消费券415.65万元,实际消费率全市第一。

3.主动对接残联,顺利接手残补对象11540人,发放资金两补资金1524万元。

(二)全面实施低保审批权限下放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城乡低保工作的审核确认与监督管理职能有效分离,去年小越、下管开展市级试点以来,审批时间压缩一半以上,今年10月份开始全区实施。

(三)数字化改革助力困难群体探访关爱

1.未来社区(乡村)“邻里救”项目成功争取省厅试点,获评省民政厅第二批最佳案例,其中,“帮什么”、“谁来帮”两个子场景入围全省重大改革“一本账S2”,获全省数字化改革工作会议点名表扬。

2.依托场景建设,在11个试点乡镇成立“娥江先锋”民生服务大队,全域开展弱势群体探访关爱,目前已完成3416户困难家庭和孤寡独居老人的定期探访。

三、聚力迭代“娥江晚晴”金名片

(一)推进康养中心新建项目

2月完成立项,9月22日完成监理招标,9月28日完成施工招标,10月15日完成监理合同、施工合同签订,10月19日完成施工许可证办理,如期进场施工,到年底完成桩基工程,按期完成年度的建设和债券使用任务。

(二)完成省区民生实事。

1.高质量完成4项省民生实事,新建1家智慧养老院,实现20个镇街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无感智能服务全覆盖,新增持证养老护理员371人,每万名老年人持证护理员人数达35人,居全市第一,在曹娥、爱德、江南、崧厦4家养老机构设置认知症照护专区,新增床位150张,提前超量完成省定任务。

2.高标准完成3项区民生实事,在区康养中心按期开工建设和完成探访关爱人数的基础上,新建百官、曹娥、章镇2、驿亭2等6家老年食堂,品质提升小越、谢塘、汤浦、下管、丁宅等5家老年食堂,有力推进全区养老服务提质扩面,目前全省养老服务综合绩效考核全市第一、全省第四。

(三)实施老年人自理能力筛查

完成老年自理能力专业筛查20.7万人,转专业评估老人1.79万人。认定失能老人10966人,占全体老人的5.3%,其中,轻度失能7208人,中度失能1592人,重度失能2166人。根据评估结果,精准发放居家养老服务补贴1995万元。

(四)建设智慧养老院

试点开发“智慧养老院”应用场景,获评省厅路演第一批最佳应用案例,平台自7月上线以来,实施精准照护27.3万余次,安全巡防检查165次,消防检查372次,便捷出入院办理247次,整体运行效果良好。

四、加快打造“善行上虞”金名片

(一)开展慈善组织培育工作

1.在百官、曹娥、梁湖等3个街道成立社区发展基金会,还新增3家慈善组织,分别为区乡贤文化发展基金会、区见义勇为基金会、崧厦街道雀嘴公益服务社,另有1家莲花慈善社目前已完成名称预登记。

2.推动慈善组织在实现共同富裕中发挥更大作用,持续做好第四轮冠名基金收缴工作,已有87家企业认捐,共计2725万元,完成慈善救助拨付2400万元。

(二)完成慈善信托本地备案工作

由区慈善总会出资100万委托杭州万向信托公司开展一单慈善信托,取名为“益善暖情”慈善信投,主要用于助困、扶老、助孤、助残等,目前已完成本地备案工作,相关信息在慈善中国等平台公布。

(三)推进东西部协作工作

强化对接对口协作地区金口河区的需求,联合慈善总会、红十字会等部门单位,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东西部协作,完成20家企业与20个金口河农村结对,截至目前已捐赠各类款物逾500万元。

五、全面提升“暖心服务”金名片

(一)做好为民政务服务

1.完成婚姻登记补领补办省级试点工作,补领补办婚姻登记证19723件。完成结婚登记3446对,离婚申请1301对,离婚登记686对,开展家庭婚姻辅导服务2000余人次,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正确理性的婚姻观。

2.宣传上虞地名文化,出版发行《虞你说地名》1000册,完成全区28条道路的命名公示和报批工作。

3.深化“让爱回家”流浪救助品牌,服务流浪乞讨人员323人次,救助金额226.54万元,收治精神性障碍人员42人,其中护送返家24人,落户安置15人,转入公办医疗机构3人。

(二)推进“大综合一体化”改革

1.持续做好地名管理专项整治工作,依法处置不规范地名标识、“网红路牌”共17处。

2.深化“殡葬综合改革”,完成执法事项和案件的移交工作,开展“青山白化”和“活人墓”专项整治,拆除违法坟墓25座、石棺65具,完成修订《上虞区公益性公墓布局规划》,完善全区公墓布局规划。

三是落实巡视巡察和专项审计整改

根据省委巡视、省厅水库移民后扶项目专项稽察、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专项审计等问题反馈,对标开展面上巡查和专项督查,完成问题整改20个,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库移民扶持政策规范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集中供养特困对象救助经费使用管理的通知(暂行)》等政策文件,建章立制补短闭环。

六、2022年考核完成情况

(一)市对区考核(共1项已完成)

(二)市民政局对区民政局考核(共两项未完成)

社管科:《关于促进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若干措施》文件未出;

婚登:4A级婚姻登记中心未建设完成;

(三)区委区政府考核(共10项已全部完成)


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区民政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对标省市区的决策部署,聚焦“青春之城”主题主线,树牢“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核心理念,围绕“1335”工作思路,担好使命为民生,争先创优惠民生,让广大群众更充分享受共同富裕成果,为全区勇当推进“两个先行”奋进“五个率先”排头兵贡献民政力量。

一、围绕一个目标

建设“精准保障、幸福颐养、人人慈善、和谐共治、暖心服务”五个标杆区

二、实施三大行动

(一)养老服务体系增效行动(责任科室: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责任领导:陈文春)

1.建立区级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制度,将场地软硬件条件、服务对象满意度、机构持证护理员占比、床位使用率等内容纳入评定标准,星级评定结果与收费标准、运营补助相挂钩,争创省市级星级养老机构2家。开展未备案、不规范养老机构专项整治。

2.完善镇、村两级居家养老中心考核激励机制,采取“线上+线下”综合评价,迭代升级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将两级中心的运营、流量、安全生产情况纳入数字监控系统;组织人员力量常态化开展城乡社区照料中心专项治理行动,对人员落实情况、运营情况、资金使用情况进行长效监管。

3.健全完善全区养老服务体系,将全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划分为百官、曹娥、章镇、丰惠、崧厦(小越)5个片区,每个片区以1家示范性镇街居家养老中心为引领,实现片区内连锁化专业化运营。

(二)社会组织发展体系提质行动(责任科室:社管科;责任领导:徐元德)

1.加强党建对社会组织的指导,实体化运行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培育社会组织党支部,将党建内容纳入社会组织年检、评估的重要考量。

2.新建区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1家,增强区内外联动效能,引入区外优秀社会组织,支持培育本土特色社会组织,新增慈善组织3家以上。

3.健全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机制,逐步扩大购买服务的范围和规模,确保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比例不低于30%,提升社会组织参与社区一老一小、帮扶救助等公益服务的参与度。

4.用好300万元社会组织发展专项资金,提高“微公益”创投项目效率,推进以乡镇街道为主体开展的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实施区级品牌社会组织褒奖制度,激发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和社区服务动能。

5.成立青春社会组织发展基金,助力“青春之城”建设,评选区级优秀社会组织和领军人物,打造具有上虞辨识度的“青春群落”。

(三)婚姻登记链式服务提标行动(责任科室:婚姻登记处;责任领导:俞振林)

1.打造“缘定上虞”婚登服务品牌,异地新建5A级婚登中心,按照省内一流、青春网红、链接产业的预期定位,投资4000万元,位于一江两岸三期(江东路靠五甲渡大桥处),占地约15亩,创设“青春之城”婚姻服务场景。

2.打造“一厅四馆三基地”婚登场景。

“一厅”即婚姻登记大厅;

“四馆”即婚姻辅导馆、婚登颁证馆、婚俗文化馆、婚庆展陈馆;

“三基地”即在三期江堤、丰惠祝家庄、孝德公园创设“依江之约”、“蝶舞天青”、“恋上孝德”三大主题户外颁证场所,七夕节、“520”等日期举办集体婚礼,开展区领导颁证日、集体颁证等活动;

3.落实优化生育激励政策。对每对登记成功的夫妇给予1000元大礼包。

三、创新三项试点

(一)打造“孝善邻里”居家养老关爱品牌(责任科室: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责任领导:陈文春)

1.在原有弱势群体探访关爱基础上,扩面到全区10000多居家失能老人,突出老年人需求导向,总结推广丁宅民生服务经验,以“孝善邻里”品牌为引领,建立全区居家养老关爱服务架构,争创居家养老探访关爱的全国全省试点。

2.探索“123456”探访关爱运行模式。

“1”即依托未来社区(乡村)“邻里救”省级试点应用场景,获评省民政厅最佳案例,已在“浙里办”上线运行,注册困难群众8500多人;

“2”即搭建镇街级民生服务综合体和村社日间照料中心2大服务阵地,目前已实现布点全覆盖,明年要把镇街级居家养老中心提档为民生服务综合体5家以上;

“3”即用好“娥江先锋”民生服务大队(网格员)、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队伍、“大通养老”等专业机构3支服务队伍;

“4”即形成“邻里帮”、“结对帮”、“兜底帮”“探访帮”四大帮扶模式;

“5”即聚焦低保低边、散居特困、孤寡独居、失能失智、重病重残等5类群体;

“6”即开展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六大类服务。

(二)打造“智慧殡葬”后事智办品牌(责任科室:殡葬管理所;责任领导:俞振林)

1.“身后事”涉财事项联办11月列入省级试点,明年同步向全省推广应用,及时总结提炼好我区的经验做法。

2.加强部门联动,整合法院、不动产、车管所、公积金、各大银行等多部门信息,集结十大公共法律服务,实现“身后事”办理从“多件事”到“一件事”、从“多头办”到“集成办”转变,形成全流程、一体化、闭环式办理。

(三)打造“智治共享”社区治理品牌(责任科室:基政科;责任领导:徐元德)

完成智慧社区省级试点终期评估验收,完善智慧社区两大应用场景,争创国家级城乡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试点。

四、聚焦五个民政

(一)聚焦“暖心民政”强社会救助

1.深化社会救助市级试点工作(责任科室:社救科;责任领导:徐元德)

(1)指导乡镇街道全域开展救助审批权限下放工作,提高对低保、特困、残疾人、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众主动发现、及时救助效率。

(2)建成1家区级助联体,实现“区、镇、村”三级助联体覆盖网络,精准化、规范化使用救助资金,实现临时救助的提质扩面。

2.推进低保转散居特困平稳进行(责任科室:社救科;责任领导:徐元德)

(1)召集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进行专题研究,借鉴好周边县市区成熟做法,形成我区的工作方案。

(2)开展培训,梳理摸排符合条件人员底数,实现政策入户告知全覆盖,根据低保对象意愿签订转入承诺书。

(3)防范化解转入过程中的风险矛盾,通过临时救助资金渠道解决医疗资金保障问题,稳步落实低保转特困工作。

3.推进慈善事业壮大发展(责任科室:社管科;责任领导:陈文春)

(1)新建区级慈善基地1家,完善基层慈善服务平台,健全“区、镇、村”三级平台运营机制。

(2)开展“凤凰领航”、“山海守望”、“童心筑梦”等慈善项目5个,助力共同富裕、山海协作、一老一小场景建设。

(3)设立区级慈善褒奖制度,评选首届区级慈善先进集体和个人。

(二)聚焦“幸福民政”强养老服务

1.加快康养中心项目建设(责任科室:康养中心;责任领导:陈文春)

(1)完成康养中心项目(一期)地下工程和地上主体结构的80%,投资额度9000万元。

(2)根据梁湖街道整体拆迁情况,及时启动二期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2025年3月实现一期二期工程同步建成投用。

2.完善养老服务阵地(责任科室: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责任领导:陈文春)

(1)将曹娥、崧厦、道墟、章镇、丰惠5家镇街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从养老机构中有效剥离,提高服务居家社会老年人的数量和质量。

(2)在城乡社区照料中心推广无感智能服务终端的应用(省民生实事,具体任务指标未定),增配健康监测、康复治疗等设施设备。

(3)根据城市社区的差异情况,拟定并实施养老设施三年提升计划,按照新建小区人均用地0.1㎡、建成小区每百户20㎡的标准,分批分类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医养、康养、乐养场所,逐步形成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

3.增强养老服务能力(责任科室: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责任领导:陈文春)

(1)探索差异化养老服务。推广乡村“网格化+养老”模式,发挥“娥江先锋”民生服务大队作用,集成网格力量,构建“一核引领+多元参与”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广城市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通过改造补建、政府回购、租赁、置换等方式丰富点位,支持社区、物业、社会组织、养老服务企业等共同参与,打造“一老一小”邻里互助式关爱服务场景。

(2)创新助餐配送餐服务。新增区域性老年食堂(中央厨房)10家,实现全区每个乡镇街道1家及以上,同时扩大困难群体配送助餐服务覆盖面。

(3)深化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申报门槛从80周岁以上降低到60周岁以上,以8000元/户的标准,完成改造100户。

(4)推广“医疗+医养”模式。设立丰惠卫生院康复医院,收纳失能半失能老人入住,完成镇街级康养联合体5家以上,到2025年实现全覆盖。

(5)实施数字安全守护行动。迭代升级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应用场景,增配“一键应急呼叫”设备500套,为乡村孤寡老人应急救援服务提供保障。

4.加强养老队伍建设(责任科室: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责任领导:陈文春)

(1)关心关爱养老护理员人群。按照《绍兴市上虞区关于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任务清单》,发放养老护理员补贴,畅通职级晋升渠道,用好“娥江晚晴”养老服务基金,建立褒奖制度,选树养老服务十佳团队和个人。

(2)加强专业培训。设立养老服务实训基地3家,组织好养老护理员应急救护、失能老人家属、养老从业人员技能、两级中心服务人员的四大培训。实现每万名老年人拥有持证护理员40人以上、养老机构护理员持证率40%以上、中高级持证护理员10%以上、两级中心每家持证服务人员1人以上。

(三)聚焦“善治民政”强社区治理

1.加强现代社区建设(责任科室:基政科牵头,社管科、地名科、社救科、康养中心、养老服务指导中心配合;责任领导:徐元德)

(1)发挥百官、曹娥、梁湖3家社区发展基金会示范作用,确保公益支出占原有资金的8%以上,探索完善运行方式,提高支持社区治理的绩效。

(2)根据各街道实际情况和需求,完成大通、半山、卧龙等社区的规模调整。

(3)丰富为老服务场景,创建示范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家、新增百官、崧厦、小越、东关、道墟等地区域性社区老年食堂5家。

(4)鼓励街道及社区“一老一小”服务特色化,聚合政府、社会、市场、家庭各方力量,建立人身照护、医疗保健、社会探访、兜底保障等养老服务多元场景,推行“娥江晚晴爱心卡”,集成一老一小“幸福颐养”图景。

2.配齐建强社区专职社工力量(责任科室:基政科;责任领导:徐元德)

(1)根据社区需求,新招录专职社区工作者50名左右,设置一定数量的应届生岗位,提高青年比例,助力青春社区建设。

(2)完善专职社工考核机制,按照省市政策及时提高薪酬待遇,提高队伍稳定性。

(3)持续开展社区主职干部“领雁争先”晒比行动、实施“青蓝工程”导师传帮带计划,组织首届区级社会工作领军人物评选,提升社区干部专业能力。

(4)畅通优秀社区主职干部和专职社工进入公务员、事业的渠道。

(四)聚焦“有为民政”强公共服务

1.深化殡葬综合改革(责任科室:殡葬管理所;责任领导:俞振林)

(1)争创“浙里逝安”省级贯通试点,有效归集全区公墓数据,启动区南山园综合服务楼新建项目。

(2)巩固“活人墓”等突出问题整治规范工作。

(3)创建第三批省级节地生态安葬示范点,加大节地生态安葬宣传力度。

(4)加大惠民殡葬力度,在原有接运、遗体安放、火化、骨灰盒4项基本免费服务的基础上,新增告别(守灵)、生态安葬2项基本免费服务。

2.优化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责任科室:救助中心;责任领导:俞振林)

(1)开展“夏季送清凉”、“寒冬送温暖”活动,强化区镇两级救助联动,加强街面巡查力度,落实主动发现、主动救助机制。

(2)开展“619”救助管理开放日专题活动,普及相关救助政策,形成各方协调、全民参与的救助氛围。

(3)开展“让爱回家”寻亲行动,减少滞留人员存量。

3.强化地名管理(责任科室:地名科;责任领导:徐元德)

(1)完成“平安边界”省级创建,做好宁绍线省级界线联检及其他3条界线、沿线界桩的巡查和日常维护。

(2)建设“数字门牌”应用,实现民生服务信息互联

共享。

(3)完成老旧小区楼幢牌更新7个以上。

(五)聚焦“大爱民政”强党建引领(责任科室:办公室牵头,各科室、下属单位配合;责任领导:俞振林)

1.紧抓党建党风再突破

(1)深化“大爱民政”党建品牌建设,以争创“清廉机关、模范机关”和“党建十佳品牌”为目标,优化“娥江晚情、活力五社、让爱回家、绿色殡葬”4个子品牌。

(2)做优民政领域基层治理、社会救助、养老服务、殡葬改革等群众关切的服务项目,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双线飘红。

2.紧抓干部队伍再提升

(1)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开展警示教育、节前监督检查和行风专项督查,深化开展全区民政系统“六比六争先 勇当排头兵”系列活动。

(2)造浓争荣誉、争资源、争试点、争排名的争先创优氛围,持续抓好基层民政服务力量配备,确保民政经办服务人员专职专用锻造一支强作风、优服务、敢担当的“民政铁军”。

3.紧抓除险保安再落实

(1)紧绷民政领域安全防范之弦,筑牢救助中心、养老机构、殡仪馆、南山园等民政重点领域安全防线。严格落实养老机构疫情防控措施,及时根据上级要求动态调整养老机构管理模式。

(2)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销号整改,实行领导班子、中层干部挂联机制,加强重点领域日常巡查,守牢民政领域安全底线。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