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索引号: | K15129988/2023-7416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 号: | 虞政发〔2023〕10号 | 公开日期: | 2023-06-16 12:01 |
发布单位: | 区政府办公室 | 有效性: |
绍兴市上虞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虞区“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的通知 | ||||||||||||||||||||||||||||||||||||||||||||||||||||||||||||||||||||||||||||||||||||||||||||||||||||||||||||||||||||||||||||||||
|
||||||||||||||||||||||||||||||||||||||||||||||||||||||||||||||||||||||||||||||||||||||||||||||||||||||||||||||||||||||||||||||||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各部门和单位: 《上虞区“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已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绍兴市上虞区人民政府 2023年6月9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上虞区“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行动方案(2023-2027年)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加快实施创新强区、人才强区首位战略,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全面落实省、市“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总体部署,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超常规、体系化落实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创+产业”为主抓手,着力构建“雨林式”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充满活力的创新之城、青春之城,奋力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上虞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工作目标。到2027年,在全球有竞争力、在全国有示范性、在长三角有影响力、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的创新高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体系化创新能力和整体效能大幅提升,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3.6%,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3.3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75%以上,建成具有上虞辨识度的产业创新策源地、先进智造引领地和创新生态最优区。 ——高能级科创平台全链覆盖。深化曹娥江科创走廊建设,高标准建设一批标志性科技创新平台,以高端科创园区为突破口,全力推动杭州湾经开区和曹娥江经开区扩容提质。围绕省三大科创高地和“2+5+X”先进制造业集群,高水平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研究院,实现高能级创新平台全链覆盖,省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零的突破。 ——高水平创新能力大幅跃升。加强关键核心和基础共性技术攻关,重点标志性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水平明显提升,在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承担市级以上重大科研攻关项目30项以上,取得一批填补空白、引领未来的重大创新成果5项以上,获评省部级以上科技奖8项。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4件,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达到210人年以上。 ——雨林式创新生态迸发动能。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新工科培养基地和卓越工程师培养基地建设取得新成效,积极争创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和未来产业学院,集聚全球顶尖人才5人以上,市级以上领军人人才600名,高技能人才达到8.6万人,人才资源总量突破30万人。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重大科创平台提能造峰行动 1.完善科创空间布局。推进以曹娥江为主轴的“三区两翼多点”科创空间功能布局。联动推进杭州湾科创园区、未来城科创街区、皂李湖科创湖区“三区”协同式差异化建设,统筹推进泛百官、泛道墟区块“两翼”建设,科学推进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小微企业园、基金产业园、孵化器、众创空间等科创空间“多点”建设,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城市能级。(责任单位:曹娥江经开区、杭州湾经开区、曹娥江旅游度假区、未来城建设办公室、科技局、经信局) 2.推进基础研发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强基领域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以重点实验室、创新中心、技术中心等为主体的高能级研发平台体系,探索重大创新平台科研成果“沿途下蛋、就地转化”机制,加快科研成果应用示范及产业化。到2027年,争取在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建设上取得突破,建成2-3家标杆性大学研究院。(责任单位:科技局、杭州湾经开区、曹娥江经开区、未来城建设办公室) 3.发挥产业平台引领作用。建强用好一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提升发展浙江省高效电机创新中心。围绕高纯分离结晶、营养品、光刻胶等建设一批细分产业中心,提升平台技术育成能力,建立健全创新链、产业链等多方共同治理机制,紧密对接企业、衔接产业,促进重大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产业所需的新产品和新工艺,引领带动重点产业发展。(责任单位:科技局、经信局、发改局) (二)实施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融合发展行动 4. 推进重点产业集群高能级实验室全覆盖。提升“1215”先进制造业集群能级,高水平建设曹娥江实验室,加快新材料、高端装备两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建设。到2027年,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1个,建设重点实验室2个,每个重点产业集群拥有若干个省级以上高能级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或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两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滚动谋划推进10个左右重点标志性项目,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20%以上。(责任单位:科技局、杭州湾经开区、曹娥江经开区) 5. 推进标志性产业链高层次人才团队全覆盖。实施院士智力集聚工程,加快引入和培育“院士项目”,进一步完善“院士团队+产业集群+配套基金+平台支撑+生态赋能”的发展模式,在全职引进或自主培养两院院士、省“**计划”、院士有效候选人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到2027年,新设院士(专家)工作站15家,引进集聚海内外院士等高端人才15名以上。(责任单位:科协、组织部(人才办)、科技局) 6. 推进领军企业省级以上高端研发机构全覆盖。深化标志性产业链“链长+链主”企业协同机制,实施规上企业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活动、发明专利、产学研合作“五个全覆盖”计划,推动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企业研发(技术)中心等企业研发机构扩面提升。到2027年,支持领军企业新建设省级以上企业研究院、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高端创新机构100家以上。(责任单位:科技局、经信局) (三)实施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攻关行动 7. 健全“315”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体系。围绕三大科创高地和15大战略领域,聚焦“1215”先进制造业集群,迭代“技术领跑”“进口替代”等清单,加快突破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碳达峰碳中和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一批引领性和标志性的硬核成果。到2027年,部署实施“尖兵”、“领雁”等省级以上重大科技研发项目15项。(责任单位:科技局) 8. 创新科技攻关机制。对接市“战略规划+重大专项+年度榜单”科研项目立项机制,在绍兴“名士之乡”英才计划A类以上项目、市科技计划基础研究类项目和综合绩效评价前20%的共建研究院中试点开展项目经费包干制。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和科研经费管理使用自主权。深度对接国家、省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以科技创新带动企业技术改造,累计实施省重点技术改造示范项目25个以上。(责任单位:组织部(人才办)、科技局、经信局) 9. 提升“1215”先进制造业竞争力。实施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提升“1215”先进制造业集群能级。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升级版、成长型企业创新能力培育工程和科技领军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到2027年,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7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800家;积极培育科技领军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深入实施“雄鹰行动”“凤凰行动”,培育上市企业10家,培育雄鹰企业5家,专精特新企业60家以上。(责任单位:科技局、经信局、金融办) (四)实施全域创新能级超越提升行动 10. 高标准建设曹娥江科创走廊。按照“一廊统筹、双轮驱动、多点支撑”发展格局,进一步推进以科技园、科教园、人力资源产业园、高层次人才创业总园和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公共实训中心为核心的“四园两中心”建设,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加快优势科创资源集聚和创新创业项目引进。到2027年,建设重点项目50项以上,投资200亿元以上,引进创新创业团队100个,集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3000人,“创在上虞”优势品牌进一步打响。(责任单位:科技局、杭州湾经开区、人力社保局、e游小镇管委会) 11. 推进校地深度合作。支持在虞高校围绕上虞主导产业,优化专业设置,强化学科建设,激发活力,实现共赢。继续加强与浙江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大学开展深度合作办学项目,深化在办学管理、教学科研、师资培养等方面的合作绩效。深入开展与浙江理工大学科艺学院校地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同步推进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和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建设,深化校地在“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学科共建等方面开展模式创新,助推在虞高校转型发展。(责任单位:科技局、教体局、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 12. 推动研究院质效提升。强化大学研究院的分类施策,完善考核管理机制,推动差异化发展。推进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绍兴)、杭电产教融合创新园等在新型研发机构、产教融合方面的探索实践。鼓励杭电、天大申报国家级产业学院和未来产业学院,创新一体化人才培养生态链,打造地方产教融合模范样板。推动其他在虞大学研究院依托母校资源和优势,积极争创各级新型研发机构。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推进“一院一园一基金”建设,建立企业、金融与社会资本、高校与科研机构等多元投入机制,增强研究院造血功能。(责任单位:科技局、教体局、发改局、经信局、金融办) (五)实施战略人才力量集聚增量行动 13. 加强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育。坚持顶尖、全职、海外、年轻的标准,加快引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灵魂人物”。实施人才创业项目培育倍增计划,加快构建集人才创业项目引进、落地孵化、成长培育于一体的“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体系,拓展赛事引才、资本引才、以才引才、机构引才渠道。到2027年,力争累计引育人才创业项目50个以上,培育5年内具有上市潜质的人才创业企业5家,全职新引进顶尖人才5名,每年引育市级以上领军人才120名以上,其中青年人才占比达40%以上。(责任单位:组织部(人才办)、科技局、人力社保局) 14. 加大青年人才培养力度。依托在虞高校和大学研究院在新工科专业建设等方面的优势,推进卓越工程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在我区建设,吸引更多高校研究生来虞开展教学、实习,创新地方研究生以上高层次人才培养新模式。积极开展好绍兴招才引智“春秋专列”,深入实施“虞见一夏”、“虞见未来”大学生暑期见习实习系列活动,实施虞籍毕业生“留虞”计划,重点支持虞籍大学生创新创业,新增青年大学生10万名以上,其中博士500名以上。(责任单位:科技局、人力社保局、组织部(人才办)) 15.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鼓励支持领军企业在人才项目自主评审、中级职称权限下放、人才科技项目经费“包干制”等方面申报省市试点。鼓励科研人员领办、创办科技型企业,探索对科研人员实施股权、期权和分红激励。举办绍兴·上虞千名博士和青年人才马拉松、中国·绍兴“万亩千亿”新产业人才全球创业大赛、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论坛、人才发展大会暨人才科技周等人才科创顶尖赛事活动,不断提升人才科创环境。(责任单位:组织部(人才办)、科技局、人力社保局) (六)实施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深化行动 16.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加快建设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的数字经济系统,推进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到2027年,力争上线运行制造业细分行业产业大脑2个以上,电机产业大脑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工业互联网平台。探索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改革试点,在科教融合、产教融汇发展、政产学研合作等领域探索形成上虞改革路径,打造一批具有上虞辨识度的示范场景,争创省级试点样板。(责任单位:经信局、科技局、教体局、组织部(人才办)) 17. 创新科技攻关机制。聚焦创新链技术瓶颈和产业链断链断供风险点,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需求提出机制,凝练形成技术攻关课题清单。支持由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或顶尖人才团队牵头,组建任务型、体系化的协同创新联合体,定向委托联合体凝练产业重大攻关榜单,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责任单位:科技局) 18. 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推动高校院所有更多科技成果在上虞孵化转化。持续发挥国科中试平台在新材料领域打通产研瓶颈、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优势,探索制定中试管理标准体系,破解中试“死亡之谷”共性痛点,打造集研发、孵化、成果转化、产业化为一体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创新链。(责任单位:科技局、杭州湾经开区) (七)实施科技开放合作全面加深行动 19. 深化国际科技精准合作。支持企业重点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和 RCEP 成员国市场,利用好商会和侨联资源,深化与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加强与重点“创新大国”、创新型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合作,鼓励企业建立海外孵化中心、海外研发机构、国际联合实验室、国际合作基地。做优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咨询、受理等服务工作,积极申报省、市两级海外工程师、外国专家工作站、国外引智项目。(责任单位:商务局、科技局) 20. 参与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大力推进“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2.0版,扩大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朋友圈”联盟,加强与上海金桥开发区、张江高科技园区、杭州钱塘新区、宁波前湾新区、G60科创大走廊、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宁波甬江大走廊在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方面的产学研交流合作,推动区域平台高效互动,资源开放共享,打造开放协作高地。(责任单位:科技局、发改局) 21. 积极推进精准招商。聚焦重点产业集群,突出全链条布局,发挥各大招商组作用,大力开展“科技招商”,每年招引高科技含量重大项目5个以上。探索建设产业合作园,打造高能级对接合作平台,开展跨区域开发区托管、根据“3+2”主导产业情况谋划“园中园”等多种合作模式。加快推动浙澳合作产业园、中德合作产业园等项目落地,积极引进境外优质资本及项目,做好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各项工作。发挥龙盛、晶盛、闰土、卧龙、新和成等现有龙头企业“二次创业”积极性,形成互促并进的良好局面。(责任单位:科技局、投资促进中心、杭州湾经开区、曹娥江经开区) (八)实施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优化行动 22. 加强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加快打通科技、产业、金融融通通道,建立健全包括贷款、保险、担保、投融资、上市、招引等“六位一体”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完善科技创新基金体系,建立“一院一园一基金”、“青科创”人才科创基金,积极发挥国有平台产业基金、转型升级产业基金的撬动作用,争取在投资支持人才创新类项目上取得突破。优化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人才创业险等支持工具增量扩面,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多方位的风险保障。(责任单位:组织部(人才办)、科技局、财政局、金融办、市场监管局、杭州湾经开区) 23.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实施知识产权强企工程,聚焦重点领域打造一批标准必要专利、基础研发专利和高价值专利组合,力争规上企业每百亿元销售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突破195个,每万人高价值专利数超过34个。积极打造先进制造业优质优品锻造体系,新增“品字标”企业20家以上,“浙江制造”标准20项以上,力争省级及以上政府质量奖再突破。(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 24. 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积极打造“创业最便利、创新最友好”营商环境,全力推进一站式的创业服务、雨林式的创新生态、高品质生活环境建设,完善“政企服务直通车”、助企指导员和营商环境观察员等制度,开展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政府与创新创业主体的交流互动,提升科技精准服务水平。弘扬科学家精神,探索建立激励创新宽容失败机制,健全“两个担当”良性互动机制,逐步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责任单位:改革办、科协、科技局、工商联、统战部、纪委监委、宣传部)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统筹协调。在区委科技创新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下,以超常规力度一体化推进创新强区、人才强区建设,建立健全多部门协同的管理机制,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二)强化经费保障。加大科技多元化投入,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15%以上,着力提升科技投入效能。完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强化项目、基地、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的一体化配置。 (三)强化考核督查。建立健全“315”行动发展成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工作体系,把各项重点工作列入区级相关部门考核任务,加强对重大平台、项目、改革、政策的督促指导、考核评估、跟踪服务。 (四)强化宣传引导。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总结推广各部门好经验好做法,深入挖掘在重大项目和重点任务推进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多方式、多角度宣传报道,营造干事创业、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 附件:1.上虞区扎实推进“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主要指标进度表 2.上虞区科技创新强基领域重大项目实施表 附件1 上虞区扎实推进“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 主要指标进度表
附件2 上虞区科技创新强基领域重大项目实施表
备注:标★为绍兴市科技创新强基领域重大项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