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政府办公室 >>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访问次数:发布日期:2024-01-24 16:44 字体:[ ] 信息来源:

2010 年 2 月 2 日在上虞市

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上虞市人民政府市长 丁如兴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一年工作回顾


2009 年,是上虞发展经受重大考验、各项工作取得重要突破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们认真落实上级促进经济发展的一揽子政策,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依靠全市人民,按照“抢抓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实现新发展”的总要求,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转型升级不畏难、苦练内功不浮躁,突出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大力开展“三个年”活动,扎实推进“117”实事计划,有效扭转了经济增长下滑的势头,在转变发展方式、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又迈出了积极步伐。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68 亿元,增长 8.8%;财政总收入 43.96 亿元,增长 10.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22.76 亿元,增长 1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65.91 亿元,增长 14.2%,其中工业生产性投资 92.04 亿元,增长 1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14.3 亿元,增长 14.7%;自营出口 16.32 亿美元,下降 14.7%;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6513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1945 元,分别增长 8.8%和 10%;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4.5%以上,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预计完成削减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3.4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 1.24‰。

回顾过去一年,我们重点抓了六方面工作:

1. 重视企业解困,狠抓项目投入,经济运行企稳回升。针对年初经济快速下滑的严峻形势,牢固树立保企业就是保增长、保民生的理念,大力开展“企业解困年”活动,及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帮助解决融资、用地、用工等难题  321项,兑现政策扶持资金 3.12 亿元,减轻企业负担 4.5 亿元,争取上级产业扶持资金 1.56 亿元,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幅从全年最低点的负 44.8%回升到 5.6%。切实帮助企业保市场、保客户、保订单,积极构建大通关格局,成立中国贸促会上虞支会,组织参加境内外展会 25 个,申报贸易支持项目 12项,组织伞件、新型包装等企业抱团参展,鼓励电子商务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实现外经合作营业额 1.18亿美元,完成境外投资额  3136 万美元,自营出口完成省定控制指标。充分发挥投资拉动作用,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实行重点项目“一把手”领办制和双月例会制,100只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 42.24 亿元,125 只限额以上服务业项目完成投资 24.79 亿元,197 只政府重点投资项目当年投资 38.82 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从全年最低点的负 0.2%回升到 14.2%。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拨付家电下乡等配套补贴资金 1502 万元,促进汽车和住房消费,精心组织首届购物节、金秋森林休闲节、覆卮山生态旅游节和西博会上虞分会场等活动。积极推动企业上市,亚厦通过证监会审核,龙盛、卧龙实现再融资 20.5 亿元,成功发行 8 亿元水务债券,新组建创投公司 2 家,实施企业重组兼并 9 家。加强银企银政对接,市内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新增 103.9亿元,增长 31%,小额贷款公司累计投放资金 25.5 亿元。妥善处置个别企业资金链风险,深化担保类机构专项治理,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2. 加快平台构筑,突出招商引资,发展潜力加速显现。全力抓好重点工程建设,嘉绍跨江通道、杭甬客运专线、绍诸高速三大交通工程征地拆迁基本完成,工程建设快速推进,长海公路、329 国道人民西路至马家桥段开工建设,萧甬铁路 8 个既有道口完成“平改立”,500 千伏观城至绍北线等  10 只重点电网工程如期完成,浙东引水工程、新东进闸工程加快推进,上虞新港总体规划通过评审,新围海涂 1 万亩。编制完成两区整合提升方案,杭州湾工业园区东一区基础配套基本完成,东二区输土工程加快推进,后勤服务区 8万余平方米的职工公寓顺利结顶;经济开发区实施“退二进三”和工业企业搬迁 13 家。大力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实行每月例会制、实绩通报制、“一票否决制”和外来投资者“绿卡”服务制度,举办福布斯县域经济论坛等重要节会,组织赴上海、广州等地开展推介活动。全年实现合同外资 4.1亿美元,实到外资 2.52 亿美元,引进内资 36.15 亿元,分别增长 17.1%、34.2%和 69.4%,实到外资总额跻身全省十强。杭州湾工业园区东一区招商引资主战场地位更加凸现,全年引进项目 16 只、总投资 65 亿元,其中 10 亿元以上项目 2只、5 亿元以上项目 4 只。

3. 加快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升级,经济质量日益提升。专题召开工业大会,组织“风云 30 年·影响上虞工业企业家”表彰活动,造浓合力兴工氛围。深入实施“211”企业培育工程,制订工业转型升级产业发展规划,40 只示范项目完成投资 26.94 亿元,五大主导产业完成投资 78.41 亿元。深入开展“引智强企”活动,实施“五个一批创新工程”,新增省级绿色精细化工科创平台会员企业  60 家,新认定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 15 家,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 164.3%,规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 25%,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达到 1.8%。参与制订国家标准 23 项,新申请国际注册商标 9 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 2 件、省级名牌 8 只。着力打响“浙东新商都”、“四季仙果之旅”品牌,成功创建省生态旅游名城,大通购物中心、石狮国际家居博览中心二期建成开业,国际汽车机电广场、大通农批市场项目扎实推进,曹娥景区、东山景区、英台故里祝家庄景区加快建设。引进财通证券、华夏银行分支机构,新增城北金融网点 12 家。全面落实“十项惠农政策”、“六大提升行动”,粮食总产量连续五年实现增长,认定绍兴市级农业龙头企业 9 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 77 家,流转土地 6.4万亩,完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基础设施投资 7600 余万元。巩固建筑业优势,完成建筑安装产值 724.6 亿元,创省级优质工程 32 项,百官广场、财富广场等项目顺利推进。深入开展“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启动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实施重大循环经济项目 32只,完成清洁生产审核企业 26 家,强制淘汰“三高一低”项目 16 只、改造 15 只,淘汰化工特种设备 195 台(套),建成 8 座污水泵站和 37 公里污水管网,绍兴市级生态乡镇创建全面完成。实施“365”节约集约用地行动计划,通过开发整理新增耕地 5226 亩。

4. 提升城市功能,激发基层活力,城乡发展更加协调。认真做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市域总体规划修编,完成滨海新城、滨江新城和客运专线站前区域控制性详规编制。深入开展省示范文明城市、省森林城市、国家人居环境范例奖创建,基本完成城北核心区“数字城管”建设,“96345”服务网络延伸至 4 个乡镇。启动大龙山开发,龙山公园改造加快推进,龙山隧道开工建设,观山路、上源路、百多路等道路建成投用,青春广场二期、半山公园改造、城北亮化工程和 60 只市政类民生项目顺利完工,城防六期、赵家电坝改造和西横河综合整治加快推进。扎实开展城市拆迁,头甲村安置房建设进展顺利。大力开展“基层建设年”活动,完成中心镇、经济强镇以奖代补项目投入 6676 万元,完成乡镇工业功能区基础设施投入 6463 万元,实施村级物业经营项目 86 只,发展家庭工业户 1958 家。实施村庄整治项目 95只,新建改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 65 个,新增信息化示范村12 个,完成 40 个村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和 329 个村配电网改造。永和水厂建成投用,汤浦水厂主体完工,新解决 3.41万农民饮用水安全问题。新建曹娥江上游及其主要支流标准江堤 34.01 公里,完成两年 54.91 公里建设任务。建设清水河道 60.9 公里。新建农村联网公路 43 公里。

5. 注重惠民安民,改善公共服务,和谐社会加快构建。千方百计增加民生投入,新增财力的 75%用于民生,预算内用于民生支出达 17.6 亿元,增长 17.9%。新增城镇就业岗位 1 万余个,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4186 人,培训农民5976 人、转移 4716 人。新增养老、工伤、医疗、失业、生育保险 6.48 万人次,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 340 元和 240 元,发放低保金 2391 万元。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 168 元, 医药费补偿支付 7000 余万元。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成经济适用房 500 套,解决城镇廉租房 50 户,实施农村住房改造 2478 户。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步伐,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组织开展建国六十周年系列庆祝活动,新建乡镇文化活动中心 5 家、村(社区)文化活动室 146 家,实现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同兴里、谢晋故居修缮。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提前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债务化解任务,初中、小学的生均公用经费分别提高到 550 元和 370 元,上虞外国语学校建成投用,城北实验小学开工建设。成功举办第十届市运会,上虞籍运动员在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上取得一金一铜的历史最好成绩。推进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体化管理,新建改建中心(站)68 家,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完成市人民医院二期主体工程和妇保院搬迁改造一期工程。加强甲型 H1N1 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疫情和传染病防治。落实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优生检测,检测率分别从上年的 3.7%和 31.3%提高到 54.3%和 82%。建成“农村老年福利服务星光之家”125 家,被评为省老龄工作先进县市。支持发展慈善、红十字事业,对口支援青川县茅坝乡重建工作扎实推进。顺利通过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成功创建国家一级档案馆。完成第二次经济普查。积极创建省双拥模范城市,获得国防部“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工会、妇女、儿童、青年和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进步,统计、气象、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和对台等工作得到切实加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推进“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完成安全隐患整治 10370 处,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 5.1%、12.7%和 24.4%。推进“五五”普法和社区矫正工作,加强乡镇综治中心建设,完成社区启届选举和乡镇(街道)平安协会组建,成立市医疗纠纷调解处置委员会。成立新居民事务管理局,服务管理经验全省推广。扎实开展以治理酒后驾车为重点的交通安全整治,深入实施打黑除恶和反“ 两抢一盗”专项行动,加大打击涉众涉企型经济犯罪力度,110 接警总量下降 11.8%。开展市级领导大接访和“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完成国庆安保工作。应急预案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十小”经营单位整治完成率达 93%,创成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

6. 积极应对危机,提升服务效能,政务环境不断优化。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组织开展“千人调研破难、百人驻点帮扶、十优部门评议”。实施企业社保费临时性下浮和费率调整,取消、减免和暂停征收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 178 项。清理和规范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推进网上审批系统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三分之一以上。实施管理重心下移,下放 21 项权限至中心镇和经济强镇,下放 22和 12 项权限至杭州湾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加强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 161 件、政协委员提案 197 件,满意率 94%。深化行风建设,实施“百个中层岗位评议”,开展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试点,推行行政问责制。拓展政府信息公开的领域和渠道,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规范权力运行,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控一般性支出,机关公用经费压缩 5%,专项经费、会议经费实现零增长。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很不平凡,取得的成绩很不容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中共上虞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辛勤劳动的全市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支持和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在虞直属单位和驻虞部队、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上虞发展的各界人士、海内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持续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还比较困难;二是经济转型升级的任务艰巨,安全生产、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的压力依然较大;三是统筹发展的制约因素还较多,基层基础工作需进一步加强,民生保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望尚有一定差距;四是政府自身建设的任务依然繁重,效率不高、执行不力、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在一些单位和工作人员身上不同程度的存在。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今年的工作目标和总体要求


2010 年,是冲刺“十一五”、谋划“十二五”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战胜金融危机冲击、加快推动科学发展的转型之年,是抢抓战略机遇、增创发展优势的发力之年。

步入新的一年,外部环境十分复杂。宏观经济有望继续好转,但稳定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刺激政策还将持续,但不确定性、不可预测的因素很多;长三角一体化步伐将明显加快,但区域之间的竞争将更趋激烈。

步入新的一年,面临考验依然严峻。企业经营尚未完全走出困境,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尚未充分激活,要素制约瓶颈尚未根本突破,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更加紧迫;群众的利益诉求日趋多元,民生需求日益提高,社会管理难度不断增加,财政保障压力不断加大,建设和谐社会的使命依然艰巨。

步入新的一年,抢抓机遇最为紧要。嘉绍跨江通道、杭甬客运专线、绍诸高速等重大工程加速推进,上虞的发展正迎来大桥经济、高铁经济的黄金时期,实施大接轨、搭建大平台、推进大跨越的时机非常难得,实现加速崛起、建设全面小康的任务时不我待。为此,扎实做好今年工作,将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9%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2%,其中工业生产性投资增长 15%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 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 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4%;自营出口增长 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 7%;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和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均完成“十一五”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0.52‰以内。

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绍兴市有关重要会议精神,围绕“发展、民生、和谐”主题,按照“抢抓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实现新发展”的总要求,以“提质创新、提速创强、提效创优”为基调,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奋勇争先,突出抓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和项目推进年、城市提质年、基层建设年活动,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完成 “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将切实把握好以下四点:

1. 奋力突进,合力突破。始终保持奋发有为、奋勇争先的工作冲劲,大胆破除思想束缚,主动调高工作标杆,积极拼抢发展机遇,全力创造上虞发展新速度;始终保持专注干事、迎难而上的工作韧劲,勇挑发展重担,强化一线攻坚,狠抓工作落实,齐心协力谋求各项工作新突破。

2. 对接从快,开发从速。把抢建平台作为发展突破口,优化发展规划,整合资源优势,拓展开发空间,率先实施与大桥经济、高铁经济的“无缝对接”;把抢抓配套作为工作着力点,不断完善开发建设机制,强势推进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形成有利于项目落户、要素集聚的配套环境。

3. 增量做大,存量做优。突出以增量扩张促转型,千方百计引项目,只争朝夕抓投入,加快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以存量优化促转型,注重培育区域创新动力,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努力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4. 和谐共建,成果共享。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和谐建设的积极性,尊重民情民意,推进民主管理,夯实基层基础,着力营造安定有序、充满活力的社会环境;努力提高发展成果的普惠性,注重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致力打造最具安全感、幸福感的宜居创业之城。


三、今年的主要工作


围绕上述目标和要求,着重抓好七方面工作: 

1.抢抓大桥机遇,打造开放高地

全面实施大桥经济对接工程,大力推进开发开放,加快集聚发展要素,努力为区域发展培育新的增长极。

强势推进招商引资。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 “一把手”抓不松劲、“一票否决”不改变,实现合同外资 5亿美元、实到外资 3 亿美元,确保引进内资 35 亿元、力争 40亿元。强化对外推介,充实招商力量,开展驻点招商,加大对央企国企、世界 500 强和民营大企业的招商力度。强化“以企引企”、“以商引商”,鼓励增资扩股、合作嫁接。充分利用世博会契机,加强与上海相关产业园区的合作对接,全力引进在沪企业。突出杭州湾工业园区东一区主战场,大力引进带动能力强的龙头型项目,力争实现“两年招商、三年建设、五年达产,投资 250 亿元、产出 500 亿元”的目标。

强势推进重点工程。适度超前抓好基础设施投入,全力配合抓好嘉绍跨江通道、杭甬客运专线、绍诸高速公路、浙东引水工程等重点项目,加快长海公路建设。推进 220 千伏东关变、展望变,110 千伏路东变、禄泽变、杭湾变和杭州湾工业园区 20 千伏智能配电网建设。完成新东进闸主体工程,启动杭州湾工业园区临时码头和新围海涂标准堤塘建设,推进世纪丘治江围涂及促淤二期工程,力争新围海涂 2万亩。

强势推进“两区”整合提升。围绕打造低密度、生态型科技新城,启动建设滨海新城,动工建设东西中心大道、滨海大道等主干道路,力争两年内完成“两网一水”配套,启动省农发集团商贸综合体和虞北休闲运动中心建设。完成杭州湾工业园区东一区纬三路延伸段工程,推进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完成东二区输土工程,加快骨干路网建设,力争 2011年具备项目落户条件。调整优化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加快重点区块“退二进三”,完成东三路、人民西路拓宽改造工程,启动 1.3 万亩整合提升区的基础配套。

2. 加速产业重构,增创竞争优势

按照稳一产、强二产、优三产的思路,狠抓产业投入,推动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充分激发创新活力。积极实施“1528”科技人才创新工程,启动建设科技人才创业服务中心、照明电器质量检测中心,力争引进高职院校 1 家、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 2 个、引领型高新技术产业项目 8 个。举办上虞科技节,深化开展“引智强企”活动。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8 家,开发省级及以上新产品 100 只,申请专利 2200 件、授权 1500 件。争取省级染料、灯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落户,新增省级及以上名牌 6 只。

始终坚持主攻工业。大力实施“转型升级示范工程”、 “211”企业培育工程,引导优势企业兼并重组。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切实帮助解决创业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力争新增企业 1500 家。狠抓工业投入,加快推进 100 只投资 2000万元以上的重点工业项目,其中 10 亿元以上项目 5 只、5 亿元以上项目 10 只,力争完成投入 120 亿元。鼓励企业调整市场结构,完善和落实促进外贸发展政策,鼓励产业集群抱团参展,推动电子商务发展,推进省照明电器产业预警信息平台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设立生产基地和营销窗口。积极推进企业上市,支持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争取新增上市 1 家、报会 2 家。深入实施“百名青年企业家培养工程”,引导企业加强内控机制建设。

不断丰富“浙东新商都”内涵。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鼓励工业企业主辅分离,启动运河物流区、高速物流区和城东仓储物流基地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金融创新力度,鼓励市内金融机构增设网点,力争引进市外金融机构 2 家。整合提升传统商贸业,注重批发性专业市场培育,支持商贸龙头企业向批发配送型和综合服务型拓展,加快国际汽车机电广场二期建设和大通农批市场改建,启动岭光超五星酒店和城北 49 号地块五星级酒店建设。加快发展休闲旅游业,精心组织生态休闲旅游节、金秋购物节等重点节会,实施“四季仙果之旅”三年建设计划,完成曹娥景区一期建设,推进东山景区和英台故里祝家庄景区建设。

着力夯实农业基础。加大强农惠农力度,落实粮食安全责任,确保粮食播种面积 56 万亩,推进中心粮库建设。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休闲观光基地和配套设施建设。实施农产品品质提升工程,推进标准化生产,打造特色化品牌。建立健全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公共服务体系,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扶持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推进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新增流转面积 1.8 万亩。

加快提升建筑业发展水平。支持建筑企业提档升级,鼓励加强装备和技术力量建设,加快建筑产业延伸,培育产值超 50 亿元企业 7 家。鼓励建筑企业返乡投资。

3. 再掀建设热潮,提升城市能级

扎实开展“城市提质年”活动,大力实施新一轮城市建设三年计划,加快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

大力拓展城市空间。强势推进城市征地拆迁,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全力抓好客运专线站前区域、滨江新城、大龙山区块的征迁,确保完成拆迁 40 万平方米以上。加快客运专线站前区域建设,扎实推进站前广场、城北汽车站和称山北路、江东北路等工程。全面推进滨江新城建设,加快建设滨江西路延伸等路网工程,动工建设一号路运河桥。

加快推进区块联动。优化城北基础配套,推进江华路等路网建设,加快河网水系改造,实施北三环等绿化工程。改善城南居住环境,启动大龙山生态公园一期工程,加快三环东路、龙山隧道、多世路、河西路建设,完成城防六期工程。完善城东基础配套,延伸藕舫路,贯通王充路,启动机动车检测中心建设,优化城东、路东工业安置区配套。继续实施老城区、经济开发区改造提升。

着力提升管理水平。以创建省示范文明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为抓手,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建立健全长效联创机制。理顺市、街道、社区三级管理关系,加大城市违法建筑、市容环境等专项整治力度,启用城北核心区“数字城管”系统。加强城区交通组织管理,规范交通秩序。重视社区建设,深化共建长效机制,加强住宅小区服务管理。

4. 加大统筹力度,增强基层实力

积极实施重心下移、财力下倾、职权下放,深化综合改革,改善发展条件,进一步激发基层发展的内生动力。

增强集镇集聚能力。加大政策支持和要素倾斜力度,加快城镇化进程。创新集镇建设投融资机制,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以中心镇和经济强镇为重点,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建配套项目建设,鼓励发展集镇商贸服务业。加大征迁和配套力度,拓展工业功能区发展空间。推进规模企业配套协作本地化,扶持发展现代家庭工业,鼓励块状经济集群发展。加大虞南山区的扶持力度,推进“三联三促奔小康”活动。

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启动新一轮村庄规划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布局规划,开展中心村培育省级试点。推动农村宅基地置换改革,加快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完善村级集体经济管理体制,探索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加快推进村级物业经营项目建设,鼓励异地、联合建物业。深化村庄整治,加快清水河道建设。整治乱建坟墓,推进村级生态公墓建设。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和养护。启动建设曹娥江上浦大桥。实施曹娥江主要支流标准江堤续建工程。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实施标准农田地力培育项目,完成 2 万亩中低产田改造。推进农民饮用水工程,新增受益 8000 人,实施章镇、丁宅供水工程,完成汤浦水厂建设。

5. 加强生态建设,共创绿色空间

加大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力度,注重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着力构建“政府推动、企业主动、社会联动”的格局。

全面履行监管职责。认真落实环境保护、节能降耗责任制,严把新建项目环境评价和用能评估关,严格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加快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积极推广企业合同能源管理。深入推进“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加快重点区域环境整治。实施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抓好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推进污水管网三年建设计划,加快集镇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建设。

积极推动集约发展。探索发展低碳经济,培育新能源和节能产业。深入推进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实施重大循环经济项目 20 只,通过清洁生产审核企业 8 家。推进“三高一低”项目、设备淘汰改造计划,确保淘汰改造项目  10 只、设备 205 台(套)。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盘活土地 1500 亩,完成建设用地复垦 3000 亩。

深入开展绿色系列创建。大力开展全民节能节水行动,积极倡导低碳生活,新创省级生态乡镇 6 个,争取创成省级生态市。加快创建省森林城市,切实加强山水资源保护,进一步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扎实推进植树造林活动,完成 1800亩重点沿海防护林国债项目建设。

6. 深化平安创建,共建和谐家园

以平安系列创建为载体,着力构建大安保、大联防、大调解格局,加快打造“最具安全感的城市”。

切实加强社会综治。健全城乡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五联行动”,完善群防群治网络,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力量建设。始终保持对黑恶势力的严打高压态势,严厉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和涉众涉企型经济犯罪活动。做好上海世博会、绍兴世界合唱比赛安保工作。高度重视信访工作,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及时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

全力保障公共安全。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实施 “365 安全生产行动计划”,强化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工程监管,持续推进“五个强制”,深化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加强重大疫病防控,做好甲型 H1N1 流感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推进“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完成“五五”普法,加强直属司法所建设,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完善第三方调解机制。推进“劳动和谐企业”创建,重视解决劳资纠纷。深化新居民服务和管理,切实维护新居民权益。依法做好老龄、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工作,探索建立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推进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做好优抚安置、民兵、预备役建设和人防工作,提高双拥工作水平。规范中介市场,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深化村(居)务公开。

7. 办好民生实事,共享美好生活

高度关注民生,尽力改善民生,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努力让全市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着力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全面落实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就业促进政策,建立城乡人力资源市场网络,推进农民培训转移,帮助“零就业家庭”、“4050”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群体实现就业。扩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面,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保障水平。推进住房公积金扩面,完善城镇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制度,重视解决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引进人才和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问题。发展慈善和红十字事业,完成福利中心二期建设,抓好对口支援青川县茅坝乡灾后重建工作。

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探索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完善农村教师激励和城乡教师流动政策,抓好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加快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完成城北实验小学建设,加快中心村及城市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规范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成新一轮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完善公交运行机制,优化公交服务。全面推进以计生“六免两补”为主要内容的优生促进工程,开展第六次人口普查。加强民生档案管理,建成数字化档案馆(室)。做好气象、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对台等工作。

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化文明创建,争创“中国孝德文化之乡”。实施“魅力文化十大行动”,举办“虞舜文化节”,规划启动体育会展中心,实施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进越窑古瓷研究基地建设。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积极备战绍兴市七运会,举办第十一届老年运动会。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将坚持在发展中改善民生,集中有限财力,筹资 9.54 亿元,办好十方面民生实事。一是就业方面:新增就业岗位 1 万个,帮助 4000 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完成免费技能培训 5000 人次。二是基本生活保障方面:新增“五大保险”参保 3.5 万人次,提高企业离退休(职)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 150 元,对符合条件的 60 周岁以上城乡居民发放每人每月 70 元、60 元的基础养老金。三是医疗卫生方面:新建和改造  5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增加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财政补贴 2944 万元。四是住房保障方面:实施低保标准 3 倍以下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应保尽保,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覆盖面扩大到低保标准 1.5 倍的家庭,完成农村住房改造 3500 户。五是教育方面:完成城西小学主体工程,完成全市校舍安全工程总量的 60%以上。六是文化方面:完成 4 个乡镇、100 个村文化活动中心(室)建设,培训基层文化骨干 100 名以上,送 1 万册图书、5000场电影、100 场戏曲到农村。七是给排水管网方面:实施城乡供水管网和农村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完成城区至水处理厂第二条排水总管和 9 个乡镇(街道)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建设。八是村庄整治方面:创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 100 个,新增电气化乡镇 6 个、电气化村 86 个,新创农村信息化示范村 11 个,建设清水河道 60 公里。九是市政工程方面:实施城区停车行车、环卫设施等五大类 50 只民生工程,加快西横河、百崧河等河道整治及景观绿化工程。十是公共安全方面:基本完成 11 处铁路规划道口“平改立”,完成 22 处隐患路段治理,完成 5 座水库除险加固和 20 座山塘整治,实施 2 个封闭式小区改造,新增动态视频监控点 280个。


四、不断提升政府工作满意度


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引导政府工作人员争当学习型、创新型、实干型、服务型、廉洁型干部,切实增强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坚持不懈地推进人民满意政府建设。

1. 以民主公开的作风优化决策。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与工作监督,认真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切实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注重吸纳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调研成果。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深化政府信息公开。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及各人民团体的建议和意见,进一步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切实加强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精心编制“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

2. 以改革创新的办法完善机制。加强政府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注重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增强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重视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加快向乡镇、两区放权,实施土地指标、政府财力向基层倾斜。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建设,调整乡镇财政体制,加大专项资金整合力度,强化国资管理,加强政府性资金绩效评估。完善企业解困长效机制,落实各项扶持减负措施,帮助化解企业经营风险,维护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加快网上审批系统建设,推进以减少审批部门、事项、环节和时间为主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3. 以高效务实的行动狠抓落实。深入推进效能建设,坚持开短会、行短文,讲实话、干实事,立说立行,勇于担责,切实增强工作的执行力。整合政府资源,充实一线力量,做到协同配合、步调一致,确保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征地拆迁等重点工作顺利推进。强化目标管理,定时定责下任务,到点到底抓督查,有奖有罚强考核,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加大行政问责力度,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影响行政效率、贻误工作时机、损害发展环境的行为。

4. 以公正廉洁的形象取信于民。始终坚持依法行政,着力规范权力运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扎实推进行风建设,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深化节约型机关建设,严控行政成本,确保机关公用经费压缩 5%。加强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强化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进一步提高政府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


各位代表,发展的机遇令人鼓舞,美好的前景催人奋进。让我们在中共上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克难攻坚、奋勇争先,为更好地抢抓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实现新发展而努力奋斗!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