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区水利局积极践行“十六字”治水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以构建“上虞水网”为基础,坚持“大干项目、大干民生”,全速推进项目建设、防灾减灾、民生实事、行业监管等重点任务,持续深化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2023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亮点工作 1.2022年度全省水利工作综合绩效考评优秀县(市、区); 2.2022年度全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年度绩效评价优秀县(市、区); 3.上虞区成功申报首批省级全域幸福河湖示范县; 4.上虞区水利局获全省海塘安澜千亿工程成绩突出集体; 5.上浦闸取得全省首例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不动产权证; 6.“上虞区下管溪‘9•13’山洪灾害预警避险案例”列入水利部防御山洪灾害五大典型案例; 7.上虞区台风“梅花”期间小流域山洪灾害预警避险案例被评为全省2022年度水利争先创优优秀案例; 8.曹娥江“一江两岸”工程获全省第二批水工程与文化有机融合典型案例; 9.曹娥江城防水利风景区入选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二)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水网安澜全域提标 一是扩投资。今年,省水利厅下达给我区水利投资任务为9.9亿元,完成10.21亿元,完成率103.1%。绍兴市下达给我区水利管理业有效投资任务为9亿元,完成10.91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62.4%。积极申报各类专项资金,已到位水利专项债9.8亿元,其中防洪减灾综合提升工程3.5亿元,崧北河综合治理工程2.3亿元,海塘安澜工程4亿元。二是强谋划。全域重构上虞水系,完成《上虞水网建设规划》,构建“一江四片、四枢六通道”水网总格局,规划项目37项,总投资349.13亿元。系统编制《上虞区下管溪等中小河流实施方案》《上虞区农田灌溉发展规划》《未来城水系规划》《虞北平原河道整治规划修编》等专项规划,以上浦闸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为抓手,带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将水网建设从源头延伸到田间渠首的“毛细血管”。三是抓建设。海塘安澜工程完成年度投资5.2 亿元,完成率104.2%,总形象进度达28.7%。虞北平原崧北河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年度投资2.05亿元,完成率102.8%,总形象进度达94.3%。曹娥江城区段防洪堤综合提升一期工程完成年度投资1.8亿元,完成率112.5%,总形象进度达74.4%;二期工程完成年度投资1500万元,完成率100%,总形象进度达26.8%;上浦闸枢纽工程改造提升、管溪“幸福河”一期等工程已完工。曹娥江中上游标准江堤提升加固一期工程正在开展可研报批。 (三)坚持防汛减灾守底线,除险保安全面提能 一是压实防御责任。严格实行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明确水库山塘、堤防水闸等水利工程安全管理责任人374人;多次开展水旱灾害防御安全和小流域山洪、山塘水库河网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等行动,检查水利工程319处,发现并整改隐患30处,实现全年安全度汛目标。2023年5月,顺利举办全省水旱灾害防御演练现场会,提升实战能力。二是强化监测预警。持续提升山洪灾害防御能力,修编《上虞区山洪灾害防御应急预案》,建立山洪灾害预报预警工作机制,被列为省级山洪灾害防御改革试点;抓好水文情报预报,被列为流域预报调度一体化试点,提档升级曹娥江洪水预报系统,提高预报精确度。三是科学调度工程。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汛期时水库河网提前预泄预排,共排涝3.7亿方;旱情时精准精细调水,共引水4.28亿方,保障农业灌溉,充分发挥了水利工程防洪减灾兴利作用。四是加强应急保障。充实抢险技术专家组和应急抢险队伍,建立专家调用、现场研判、后方支援的应急抢险技术支撑机制;备足防汛物资,安排1600万元储备拉森钢板(塑钢)桩、砂石料等大批物资,为全区镇街配备排涝泵车。 (四)坚持普及普惠优治理,民生水利共富提质 一是破解群众喝水难题。为解决虞南山区3.04万人供水受限问题,投资2.14亿元启动新一轮农村饮水共富提质三年行动,印发《上虞区农村饮水共富提质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意见》,分类实施联网扩面、改造提升、村村联通、应急保障等四大工程,91座单村水站改造提升项目全部开工,其中完工36座(覆盖替代7座,新建改建29座),惠及群众8893人,总长20公里的章镇-岭南供水总管已完成8.6公里铺设。我区推进农饮水提质行动做法被浙江政务信息录用,入选全省推进单村水站改造提升工作典型案例,并被浙江日报头版刊发。二是打造幸福河湖样板。以创建“幸福河湖试点县”为契机,编制《上虞区全域幸福河湖规划》,实施了管溪“幸福河”一期、盖谢河谢塘段整治、百沥河崧厦段整治等一批中小河流整治项目,创成曹娥江上虞段、下管溪下管段、虞甬运河百官段、盖谢河等4条省市级美丽河湖,致力于打造幸福河湖“上虞样板”。三是提前完成民生实事。开展山塘水库系统治理,完成水库除险加固10座、山塘整治25座。全力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完成农田水利灌溉工程129座,完成率100.3%,其中省级民生实事机埠49座,完成率140%。 (五)坚持开放融合强创新,改革发展深化提效 一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管理利用,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力度加大,年度用水总量控制在2.6亿立方以内,被列为省级水资源集约利用试点。强化取用水管理,开展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发现并整改计量监控、设施异常等问题15处,取用水实时监控三率达95%以上。二是严格水利工程管理。上浦闸枢纽、总干渠取得不动产权证,均为全省首例,产权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为全省大型水闸办理不动产登记证探索出了一条先行先试之路。通过水利工程项目大数据监督平台强化工程监管,目前,全区已有417个水利项目纳入监管,涉及资金 30.9亿元,触发各类问题预警4992条。扎实推进白蚁等害堤动物防治,挖巢治理40多个,蚁患发现率从2019年的35%下降到2023年的11%,有效控制白蚁繁殖再生,全省水利工程蚁患防治现场会在我区召开。三是深化河湖长制管理。落实河湖长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今年4月发布区级“1号总河长令”,部署“护航亚运”河湖水域岸线保护专项行动;8月发布区级“2号总河长令”,推动全域建设幸福河湖。开展河湖健康评价,已有12条市、区级河湖(共有22条)达“健康”以上标准。持续推进“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整治,拆除涉水违建550平方米。用好数智巡河,今年全区河长累计巡河11.24万人次,发现问题102个,整改率100%。四是优化营商环境。落实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建立水行政许可“多评合一”服务模式,将“多批专家、多次评审”模式转变为“一批专家、一次评审”,完成区域“三合一”承诺制备案项目31个。推动企业降本增效,推行信用承诺替代投标保证金,积极清理各类押金、保障金等,累计超1000万元,企业负担明显下降。 (六)坚持党的建设固根本,队伍精神持续提振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通过集中学习、专题研讨、领导宣讲、现场教学等载体,不断增强感染力和渗透力。认真落实党委书记“第一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高质量完成“七张问题清单”、区委巡察反馈等问题整改。在创先争优、急难险重任务中发现识别选用干部,深入实施年轻干部一线压担、干部轮岗交流、梯度培养,今年累计提拔中层干部3名。定期开展党纪党规、廉政警示教育等学习,组织作风建设三级问题清单大检视和正风肃纪专项检查,开展正风肃纪专项行动7次,教育批评、提醒谈话和诫勉谈话12人次,营造风清气正的水利政治生态。 二、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聚焦全面提升持久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和宜居水环境,努力建设水利现代化上虞样本,打造最具辨识度的安澜水网,在我区建设“青春之城”大局中展现更多水利担当。 (一)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在推动水利图强争先创一流上求突破 围绕争创全省水利工作综合绩效考评优秀市县这一个总目标,着力实施“千项万亿”水网安澜提升工程,奋力扩大水利领域有效投资,力争完成年度水利投资11.51亿元,水利管理业投资增幅保持在10%以上;争创全国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先行先试县。 (二)牢牢把握两大抓手,在推进水利共同富裕示范先行上有作为 1.全域实施幸福河湖建设。把握入选全省2024年全域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契机,开展江河安澜达标提质、河湖生态保护提升、亲水宜居设施提升、滨水产业富民、河湖管理改革攻坚等五大行动,推动形成“一村一溪一风景、一镇一河一风情”的全域幸福河湖新格局。深入挖掘水文化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继续编纂《绍兴市上虞区水利志》,弘扬以曹娥江为代表的上虞水文化。 2.全面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持续开展农村饮水共富提质行动,围绕“三年计划,两年完成”的目标,加快实施剩余34座单村供水站联网扩面,5座单村水站提升改造工程,加快章镇-岭南联网扩面总管建设。力争2024年6月底前完成省定任务,9月底完成全部91座单村水站改造提升工作,实现城乡一体化联网工程覆盖人口比例达98%以上。 (三)积极打造三大品牌,在增强水利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上出成效 1.在推进“虞水建设”上积极稳妥。一是系统规划水系水网。围绕水安全保障存在的防洪排涝、水资源配置、水生态环境等问题,进一步深化研究未来城水系规划(绿色空间与滨水步道系统)、姚江流域(丰惠、永和片区)防洪排涝专项规划,做足做好“水利+”文章,全面提高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治理能力。二是全力推进项目建设。2024年计划安排政府投资项目13项,当年计划投资11.51亿元。一方面,在建工程抓提速,续建工程8项,计划年度投资8.04亿元,其中海塘安澜工程计划投资6亿元,完成总形象进度的55.5%;曹娥江城区段防洪堤综合提升一期工程计划投资7216万元,二期工程计划投资4100万元,年底均基本完工;崧北河综合治理工程计划投资3523万元,10月底全面完工并全线通水。此外,防汛仓库建设、东进排涝河(谢塘段)整治、盖沥河(广阳路至联海村西)整治、章镇镇青山埂加固4个工程全部完工。另一方面,新建项目抓开工,新建工程5项,计划年度投资3.45亿元,其中曹娥江中上游标准江堤提标加固一期工程计划投资1.2亿元,力争10月份开工。面上水利项目计划投资1.7亿元,实施水库除险加固2座、系统治理20座,山塘整治37座;实施农业灌溉泵站机埠民生实事建设50座。推动曹娥江城区段防洪堤(涉铁路段)综合提升、道墟保江塘维修加固、五甲渡闸站等3个项目尽早开工。三是科学谋划前期项目。谋实谋细上浦闸灌区现代化改造、曹娥江中上游标准江堤提标加固二期、梁湖沙塘提标、城南片区河道整治等4个项目前期,匡算投资100亿元。 2.在保障“虞水安澜”上严防死守。聚焦防汛薄弱环节,抓实汛前隐患排查,落实2023年防台、强降雨复盘结果,进一步完善隐患发现、整改、消除闭环管理机制。持续提升山洪灾害防御能力,动态管理危险区划分,及时调整防御对象和责任人清单,合理分析评估预警指标,落实小流域山洪防治第三方技术支撑和应急抢险队伍。推进水利感知体系建设,2024年计划建设生态流量站9处,水位站点15处。做好防御预案和控制运行计划修订、防汛物资储备等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主要堤防应急抢险。加强与省、市防御部门对接联系,科学调度重要水利工程,强化工程抢险培训演练,提高洪水防御实战水准。 3.在助推“虞水发展”上改革领跑。一是推动投融资改革出成效。申报储备一批优质水利项目,做好特别国债申报工作,2024年力争中央资金和省补资金5000万元,积极争取海塘安澜、曹娥江中上游标准江堤提标加固一期等工程专项债5亿元以上。加快水利集团市场化转型发展,开展东直塘废弃复垦项目建设,盘活存量土地资产。二是推动产权化改革出成效。持续深化水利工程“三化”改革,对小型水利工程主要功能、产权、使用权等进行详细调查,并联合自规部门开展地籍调查,继续推进不动产登记工作,力争完成上浦闸灌区、虞北水闸4座以上水闸不动产登记。三是推进数字化改革出成效。开展曹娥江(上虞段)精细化水文预报项目,谋划实施重要小流域洪水预报,提升流域洪水防御智能预报能力。优化完善水利工程大数据监督平台,主动对接省“透明工程”,及时处置预警。 (四)扎实做好四篇文章,在提升水利行业管理效能上亮实招 1.坚持水资源刚性约束。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和水资源双控指标,积极申报2024年度水资源领域改革试点。持续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开展省级节水标杆单位创建,推进再生水利用落地落实,完成节水教育基地迁建。严格取水许可制度,强化取用水实时监管和运维。建立水域动态调整数据库,通过每月数据调整,半年度上色绘图,探索试行水域占用补偿委托国有企业有偿代建制度。 2.坚持河湖长制管河。组织乡镇编制“一河(湖)一策”方案(2024-2025),梳理问题、目标、任务、责任“四张清单”。开展河湖健康评价,完成水利部水普指定和市、区级任务共28条河湖健康评价。加强涉河涉堤审批事项全监管,探索涉河涉堤受理前咨询机制。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开展涉水违建、河湖环境、采砂及轧、洗砂管理联合执法活动。 3.坚持工程运行监管。全面落实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管理责任,公布各级管理责任人,加强巡查人员监督管理。强化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监管,建立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和事故应急处置全链条工作机制,选取上浦闸、虞北水闸、绍兴市崧北河工程和海塘安澜工程列入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试点单位。强化工程调度运用管理,加强与小舜江水库、西排工程的调度协调,发挥工程综合效益。 4.坚持从严管党治党。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强化“一岗双责”责任,加强党委班子自身建设,提升统揽全局的政治力。做好主题教育“后半篇”文章,优化作风建设,持续开展党风党纪教育,加强干部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全面建设“清廉水利”,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细则精神,突出严管厚爱促进干部清正,紧盯水利工程建设领域廉政风险点,注重对党员干部“八小时外”常态化监管,着力营造清正廉洁、务实高效的干事创业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