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索引号: | K15129988/2024-8430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 号: | 虞政办发〔2024〕80号 | 公开日期: | 2024-12-05 15:37 |
发布单位: | 区政府办公室 | 有效性: |
绍兴市上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2.0版 助力“两个先行”的实施意见 | ||
|
||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有关部门和单位: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的重要指示精神,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2.0版,助力“两个先行”,充分发挥农村公路在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现结合我区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强化政府主体责任,推进新一轮农村公路规划、建设、管养、运营管理及融合发展,为上虞建设“青春之城”,全力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地,全面绘就“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新画卷作出新的贡献。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建成“畅达、平安、智慧、共享”的“四好农村路”2.0版,积极打造更多的“最美农村路”,实现更畅达、更平安、更美丽、更智慧、更富民的“五优”农村交通运输体系,打造上虞特色的公路品牌。 “畅达农村路”。路网通畅水平有效提升,乡镇通三级以上公路率达到92.3%,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率达到88%,次、差等路动态清零,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维持92%以上。 “平安农村路”。危桥病隧当年处治率达到100%,安全精细化管理覆盖率达到100%,临水临崖、急弯陡坡等险要路段警告标志和路侧护栏设置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公路本质安全、道路运输安全水平全面提升。 “智慧农村路”。“路长制”智慧化应用覆盖率达100%、农村交通智慧化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城乡公交数字化服务及监管系统覆盖率达到 100%,智慧化成果应用覆盖“四好农村路”全过程。 “共享农村路”。运输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城乡公交一体化率达到97%,建制村快递物流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区级物流中心覆盖率达100%。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水平全面提升,拉动乡村经济,推动乡村振兴。 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上虞特色的高质量“四好农村路”,满足人民群众对农村交通的美好期望。 二、打造“四好农村路”上虞亮点 (一)打造“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金名片 全面巩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成果,持续打造市级“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着力强化“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成果动态管理长效机制,着力提升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等关键指标,着力巩固我区农村公路亮化工程成效,打造“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金名片。 (二)打造 “一路一特色”的上虞美丽农村路 打造“一路一特色”上虞品牌,将农村公路建设与自然生态、历史人文、产业发展等深度融合,聚焦“覆卮山休闲环线”,围绕“东部千古风情古韵线”“南部山水灵动仙果线”“西部水墨诗画品醉线”“北部科创智造寻踪线”,结合上虞“青春之城”和美乡村示范带,因地制宜打造美丽农村路,实现“因路而美、因路而兴、因路而富”。 (三)智启“路长制”“浙路通”数字化场景新篇章 开展农村公路“路长制”数字化场景应用,实现路长到位率、履职率100%,全面落实路长“巡查、反馈、协调、处置”数字化闭环管理,深化推进“全民路长”,确保农村公路“有人养、有人管”。同步推动“浙路通”公路综合巡查推广应用,重塑体制机制,加快形成综合集成、集约高效的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的综合巡查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四)打造惠民富民“五有交通驿站” 升级打造具有汽车停车位、具有休息场所及公共卫生设施等基础设施、具有公共充电设施、具有公路文化宣传角、具有休闲旅游信息服务的“五有交通驿站”。选址注重农村内部自主经济发展,深耕途经旅客经济,为村民和村特色经济免费打富民广告等,激发路衍经济,为农村经济“输血”,点燃乡村经济发展新引擎。 (五)迭代升级城乡共富公交 持续巩固和优化“村村通公交”发展成果,进一步推进较大自然村公交延伸扩面,鼓励开展预约、定制式等个性化公交服务;建立标准化、可量化的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水平监测体系,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升城乡公交一体化率。 (六)推动农村物流纵深发展 围绕“强基础、优服务、促共享、创品牌”目标,基本形成城乡一体、服务普惠、便捷高效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实现农村服务能力和质量走在全省前列,实现村村有满足需求、便捷常态的农村物流服务。统筹平台,优化资源共享共用,整合农村货运需求、同城快递、公交运力资源,推动智能共融共配,提升农村物流数字化专业化水平,推进产业共域共富,形成“产、供、运、销”一体化全链条服务能力。 三、重点任务 (一)打造畅达农村路 1.全面完善规划。编制完善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结合普通国省道规划调整,加强与国土空间、旅游发展、乡村建设等规划有机衔接,优化完善农村公路网络的规模、结构与布局,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备、覆盖全面、带动共富的普惠型农村公路网络,促进交通设施与经济、文化、旅游、生态等充分融合。(责任单位:区交通运输局、区发改局、资规分局、区建设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文广旅游局、各乡镇(街道)。列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攻坚路网建设。加快推进乡镇通三级公路、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打通农村公路“断头路”工程,不断完善农村公路交通体系,改善群众出行环境。拓宽乡村瓶颈路,畅通微循环,加大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力度,改善农村主要经济节点对外公路交通条件,推进水路运输与农村公路网络相协调。扎实推进农村公路与森林防火巡护道共同建设,实现山区森林防火和交通运输能力共同提升。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72公里。(责任单位:区交通运输局、区发改局、区财政局、资规分局、区交通集团、区文旅集团、各乡镇(街道)) 3.提升路面品质。加大检测覆盖率,推动轻量化自动检测装备应用。在省市级每年农村公路路况自动化检测比例基础上,剩余部分由区级负责开展自动化检测,实现具备条件的农村公路路面自动化检测100%全覆盖。按照“一路一举措”的原则,上年度次差等路须全部纳入次年养护计划,动态消灭差等路、提升次等路。强化精细化养护,加大小修保养力度,提高全区农村公路修补率。年均养护工程实施比例县乡道不低于6%、村道不低于5%,实施农村公路养护工程360公里,消灭现存次、差路136公里。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探索构建农村公路长寿命周期科学养护体系等多种形态、分工合理的农村公路养护生产组织模式。(责任单位:区交通运输局、区财政局、各乡镇(街道)) 4.提升管养水平。压实农村公路管养主体责任,深化三级“路长制”管理体系。将农村公路“路长制”、路况、公路安全保护等关键指标纳入综合考核,建立通报机制。健全乡、村道公路管养机制,高标准、规范化建设乡级农村公路管理站,结合管养规模,承担乡村道管养任务的乡镇(街道)须配备稳定的专职力量,根据需求配备养护设备,完善巡查、内业管理、机构日常运行等机制。加强资金保障,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和管理机构运行经费、人员支出纳入区一般公共财政预算。(责任单位:区交通运输局、区委督考办、区财政局、各乡镇(街道)) 5.改善路域环境。加强农村公路“三化一平”、路域环境常态化治理,加大农村公路超限超载、马路市场、非公路标志设置、违规涉路施工活动的执法力度,开展农村公路电力线、通信线和电视线等“三线”整治,将绿化、美化、洁化、路面平整的要求扩展到重要县道和通景公路,并逐步向乡村道延伸。围绕和美乡村示范带建设,打造一条美丽农村路,进一步营造文明舒适优美的通行环境。(责任单位:区交通运输局、区建设局、区农业农村局、公安分局、资规分局、区综合执法局、各乡镇(街道)) (二)打造平安农村路 1.强化本质安全水平。加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持续推进事故多发点段、严重安全隐患路段整治,推进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深化农村公路平交路口“千灯万带”示范工程。鼓励具备条件的单车道公路按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增设错车道,实现一级、二级危险边坡动态清零。完善标志标线140公里、整治平交路口80处、增设错车道35处,进一步提升综合通行保障水平。(责任单位:区交通运输局、公安分局、区应急管理局、资规分局、各乡镇(街道)) 2.提高农村运输安全水平。强化城乡公交基础数据管理,完善行业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推进公交车辆驾驶区域安全防护设施的配备应用。加强城乡公交运行安全监管,依托数智服务与行业监管平台,卫星定位装置安装率达到100%,区内城乡公交责任事故死亡率低于0.05人/百万车公里。深入推进道路普通货物运输安全专项治理,建章立制,厘清并夯实交通运输、公安、综合执法、商务、属地镇街职责,夯实基础管理,推动全区10辆以上(不含挂车)规模普货企业网格建立100%。落实交通安全教育管理要求。(责任单位:区交通运输局、公安分局、区应急管理局、各乡镇(街道)) 3.提高交通秩序精细化管理水平。健全完善属地镇街、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农村公路公路超限超载治理、违规涉路施工活动报告联络机制,强化源头管理和路面执法管控,加强对重点路段、重点时段、重点车辆的交通技术监控、车辆巡查管控力度,严厉查处客车非法营运、货车超限超载等严重违法行为。加强安全宣传劝导,对高风险群体开展精准宣传教育,普及交通安全知识。(责任单位:区交通运输局、公安分局、各乡镇(街道)) (三)打造智慧农村路 1.提高治理水平。推广农村公路综合一体化平台,强化全过程智慧管理,深化推进路长在线应用场景,确保区、乡、村三级路长到位率、履职率、事件处置率100%,全面落实路长“巡查、反馈、协调、处置”数字化闭环管理。推进“浙路通”公路综合巡查推广应用,强化主动发现问题整改闭环体制机制。(责任单位:区交通运输局、区发改局、公安分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商务局、区文广旅游局、区供销总社、邮政管理局、各乡镇(街道)) 2.提高服务水平。加快实施城乡公交数智监管,做好公交运行监管服务系统维护和升级,城乡公交数字化服务及监管系统覆盖率达到100%;推进城乡公交一卡(码)通行,建制村城乡公交电子支付覆盖率达到100%。开展客货邮融合、农产品冷链物流、快递车辆共享等领域数字化改革,推进智能快递柜等设备应用,不断健全农村物流信息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区交通运输局、区发改局、区农业农村局、邮政管理局、各乡镇(街道)) 3.助力乡村振兴创新提质。注重与当地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有效结合,利用社交媒体,宣传一批“四好农村路”,助力提升沿线民宿、特产售卖、吃饭休闲等乡村经济。推进电子商务平台与农村物流经营主体合作,提供日用消费品、农资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网上下单、一键送达”服务。(责任单位:区交通运输局、区发改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商务局、区文广旅游局、区供销总社、邮政管理局、区交通集团、区文旅集团、各乡镇(街道)) (四)打造共享农村路 1.提高城乡公交一体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城乡公交政府购买服务或运营补贴机制,建立健全城乡公交发展长效机制,规范公交企业的收入和成本核算,以强化考核促进公交运营服务质量,扩大城乡公交一体化覆盖范围。到2025年,城乡公交一体化率达到97%,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保持5A级。全区公交新能源车辆比例达到90%,新建公交充电站3座,配套充电桩28个,配套充电工位56个,新增跨区毗邻公交线路2条,新改建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1个,累计新改建农村公交候车亭站点40个。培育新型城乡公交综合小枢纽,推进建制村城乡公交站点建设,依托村级综合服务设施,设置村级公交候车站亭。(责任单位:区交通运输局、区财政局) 2.提高农村物流服务水平。加快区级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推进客运、货运、邮政快递等主体合作,至2025年,建设改造区级共同配送中心1个,开通客货邮合作线路2条,提升改造“多站合一”乡镇客货邮融合综合服务站不少于1个和“一点多能”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不少于10个。实现主要快递品牌建制村全覆盖,形成城乡衔接、服务普惠、便捷高效的区内农村物流服务体系。(责任单位:邮政管理局、区交通运输局、区财政局、区发改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商务局、区供销总社、区文广旅游局) 3.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加快冷链物流园区谋划,优化农产品冷链物流骨干基地布局,探索“骨干基地—物流园区—分拨中心—配送网点”功能布局体系,实现主要冷链农产品即产即冷,形成农村3小时送达的冷链配送网络,满足农村居民30公里以内冷链商品采购需求。至2025年,建设提升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集配中心不少于1个。(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交通运输局) 4.推进“四好农村路”与旅游融合发展。聚焦数字出游、旅游交通、配套设施、业态服务“四网”建设,提升旅游交通配套设施品质。推广出行即旅游模式,鼓励自驾车及慢行旅游发展,因地制宜设置滨水型、山地型、田园型绿道。加快完善观景平台、服务驿站、自驾营地等设施布局,增加停车、充电、休息、数字化旅游导览平台等服务设施,具备条件的农村公路沿线实现充电基础设施有效覆盖。建设高质量通景公路体系,4A级以上景区通二级以上公路占比达到67%,4A级以上景区生态停车场覆盖率达到100%,打造“五有驿站”4个。丰富农村公路文化内涵,积极打造农村公路与文化、旅游等相融合的精品线路。(责任单位:区文广旅游局、资规分局、区建设局、区交通运输局、区文旅集团、区供电局、各乡镇(街道)) 5.挖掘路衍经济潜能。丰富“四好农村路+”内涵,结合未来乡村建设和乡村产业布局,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健康养生、休闲体育、户外运动等加快发展。充分利用农村公路服务站、客货场站等促销农旅产品,形成农村产业经济交通走廊。建立健全促进农民就业长效机制,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帮助农民创收增收。(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交通运输局、区教体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商务局、邮政管理局、各乡镇(街道)) 6.靓化彩化提颜值。统筹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和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改善,加强路域环境综合整治,通过林相改造等途径,结合各地本土风貌、自然山水和民俗风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一路一品,打造岭南水杉公路、长塘竹海公路、章镇樱花公路等一批网红路、景观路,实现“融景于路,融路于景”。(责任单位:区交通运输局、区财政局、区文广旅游局、区农业农村局、各乡镇(街道))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充分发挥交通强区建设领导小组作用,加强统筹谋划、协调推动,确保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区级有关单位结合实际完善机制、明确责任、全面落实,形成工作合力,统筹推进上虞“四好农村路”2.0版建设工作。深化交通运输领域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二)加强要素保障。完善和落实以区级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投入为辅的资金筹措机制,积极争取部省市资金,探索农村公路建设和一定时期的养护进行捆绑招标、农村公路片区化养护总承包等模式,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保障力度。注重节约集约发展,与“三区三线”做好衔接,统筹保障农村公路用地。 (三)营造浓厚氛围。推广农村公路灾毁保险,巩固全国示范县创建成果。培育打造一批“四好农村路+”乡村休闲、特色经济等主题的美丽农村路。进一步创新载体和形式,加大宣传力度。 绍兴市上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12月3日 (此件公开发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