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浙江省上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规划计划 >>计划总结
索引号: 00259077X/2024-8126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4-05-20 08:59
发布单位: 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

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2024年度工作计划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浙江“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绍兴“谱写新时代胆剑篇”的再出发之年,是“青春之城”建设从开局起步到加快落地见效的重要一年,也是经开区擦亮先进制造业基地标识品牌,在国家级开发区排名持续晋位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

今年经开区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和考察绍兴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加快推动“青春之城”建设落地见效、走深走实中国式现代化上虞高质量发展之路这一主题主线,深入实施三个“一号工程”,扎实开展“三个年”活动,落细落实“五个十大”主抓手,坚决锚定建设更高质量、更有品质、更具影响力的国家级开发区目标不动摇,坚定不移打造大平台、招引大项目、培育大集群、推动大发展,推动平台能级品质、创新力、竞争力持续跃升。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2024年经开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力争实现经济总量2600亿元,提前两年超额完成区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0%以上;税收收入增长5%以上;全年实到外资完成区定目标任务,在全国、全省开发区平台比拼中保位争先,力争列入省级高能级战略平台名单。

重点抓好“规划引领、链群培育、精准招引、项目竞跑、协同创新、绿色安全、开放融合、营商环境”八方面工作,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着力优化空间规划格局。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进一步优化经开区国土空间规划;谋划化工集聚区调整扩容;研究谋划发展预留用地区块产业规划布局,为经开区留足长期发展空间。加快全域规划环评落地,完善热力管网、电力、供排水、市政综合管网等专项规划。把做优规划与土地要素盘整结合起来,动态调整更新项目用地保障需求库,开展“工业用地提质增效专项研究”,加快厘清、盘活低效工业用地;强化生态修复与土地综合整治,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并将其纳入“农田整备区”,逐步调整工业片区内相对集中的永农,切实解决内部建设空间破碎等问题。

二是聚力培育“5+4”产业链群。对标省“415X”、市“4151”和区“1215”跑道,不断推进高能级战略平台、万亩千亿大平台建设,积极培育打造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半导体装备及材料、新能源装备及零部件等新兴产业和前沿新材料、氢能与储能、合成生物、未来医疗等未来产业。新材料产业重点聚焦高分子材料、新能源材料、半导体材料三大细分赛道,加快延链补链强链,不断开辟改性应用材料等新赛道;高端装备、新能源装备及零部件产业进一步拓展航空航天、新能源电机、核电风机等装备,集聚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加快产业链价值链整体优化提升;生物医药产业重点招引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医疗器械、医药外包服务、创新药、生物药等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加快医药产业园建设招商;半导体装备及材料产业以区里龙头企业进军第三代、第四代半导体材料为契机,顺势延链招引扩大“朋友圈”,重点迭代打造国家级高端电子化学品基地。前沿新材料、氢能与储能、合成生物、未来医疗等未来产业充分发掘现有产业基础优势,强化优质项目、创新资源的谋划导入,全力积蓄未来发展动能。

三是努力招引“高大上+链群配”项目。重点做深“三个两手抓”的精准招商文章。一是坚持“龙头型”“成长型”两手抓,既要主攻产业链鱼骨图中具备引领性的优势项目,紧盯“国外已有成熟技术项目,国内尚在攻坚突破或起步阶段”的技术项目,加速链主型企业项目的招引培育;同时也要瞄准“专精特新”、具备“独角兽”潜质的核心产业项目,重点盯引如德沃等一批高成长、特色强、前景广的“小而美”项目,提升产业链韧性、活力和竞争力。二是坚持“链式招商”“基金招商”两手抓,依托经开区现有企业,特别是“链主型”企业发展需求,梳理产业链衔接点,建立动态目标企业库,重点攻坚产业链项目,鼓励拓展下游应用合作;同时,发挥基金“放大器”“加速器”作用,瞄准在产业链构建中起关键作用的龙头标杆性企业和引擎性项目,打造产业子基金,重点盯引一批优质项目,加快链群发展。三是坚持“外部招商”“二次招商”两手抓,在深化中介招商、乡贤招商、以商引商基础上,梳理研究现有企业的存量未利用土地,引导现有企业依托存量未利用土地与新引进的项目进行合作,综合运用牵线新项目、约谈低效项目企业、限制要素资源配给等手段,推动低效土地二次开发和项目嫁接,倒逼企业“腾笼换鸟”“二次创业”。

四是奋力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按照“科学统筹、缓急有序”总体原则,全面落实项目推进“八大机制”和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赛马晾晒”“实战竞跑”,常态化开展项目开工率、实物量、竣工表、投产数、绩效性“五个对一对”。2024年度计划实施项目共计274个,计划总投资超1868.5亿元。计划实施推进产业项目238个,包括续建项目163个,新建项目75个,计划总投资1739.4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113.75亿元,计划建成投产项目65个,预计项目达产后新增产能600亿元。5个产业项目已纳入省“千项万亿”工程项目。计划实施政府投资项目36个,计划总投资129.1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32.6亿元,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原则,全力统筹资金盘子,科学安排建设进度,加快“急需、必须”项目推进。

五是合力打造协同创新引擎。积极推进科创平台牵动的“科教人”贯通、“校地企”合作。天津大学绍兴研究院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研究生培养+产业转化”一体推进新路径。国科新材料中试基地加快中试转化项目建成达效,助推化工新材料领域前沿技术持续落地转化,形成“中试孵化+成果转化+人才引育”的协同发展模式。高层次人才创业园搭建“新兴产业孵化+人才创业”的产才双向贯通渠道。全面激发企业和人才的创新“主体”作用,支持和鼓励理工大学科艺学院和天津大学绍兴研究院合作办学、资源共享,引导理工大学科艺院校首届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生在区域就业工作。

六是蓄力擦亮绿色安全底色。在三方面提升:一是提升本质安全水平,进一步完善“1+X”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预防式管理,稳步推进化工园区“十有两禁”整改,重点做好劳动密集型非化企业宿舍搬迁,全面启动以“5610”行动为主的化工行业改造提升3.0版。二是提升智慧监管水平,深化危化品“一件事”体制机制改革,加强自动巡查分析和风险辨识,对高风险区域的异常明火(烟雾)实现1分钟智能巡检。强化系统集成和数字孪生、元宇宙、区块链等技术应用,打造省内一流智慧园区。三是提升生态环境水平,谋划启动“清新园区”创建,计划完成企业科学治气任务,确保PM2.5浓度和空气优良率等各项指标持续改善。同时提前谋划准备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迎检工作。

七是全力建设对外开放高地。抓住上海临港新片区、杭州钱塘新区等产业、资本外溢窗口期,依托长三角“双创”发展联盟和浙东经济合作区(宁绍舟台嘉)平台,以精细化工全省核心区建设为支撑,争创杭州湾石化产业集群中的战略支点和链接通道。加强与沪浙自贸区、绍兴联动创新区互动,用好绍兴市“链长+链主”跨区域产业链协同机制,全面接轨区域价值链分工合作。把招引外资项目摆在突出位置,鼓励现有龙头企业与国际巨头开展合作;探索“走出去”新路径,发挥本土“链主型”企业在日本、德国、美国等境外的渠道优势,借梯登高、借船出海,提升经开区国际化知名度。

八是致力优化宜居宜业营商环境。进一步打响“凤凰领航、蓝海红湾”党建品牌和“白浪清沙”廉洁文化品牌,高质量推进“清廉园区”建设,打造一支有正气、有本领、有口碑的经开区干部队伍。在深化增值化服务改革上下功夫,新建企业综合服务分中心,梳理产业“一类事”服务场景,持续开展“益企来·共同体”服务解难活动。在营造产城融合发展生态上下功夫,围绕融入“未来城”、加快北片未来小城布局,以及协同推进崧厦、盖北、谢塘协同片区建设三大重点,进一步丰富金融商务、科创服务、商旅休闲等功能模块,引进新项目新业态。在护企优商上下功夫,充分利用护企优商中心,在防范经济犯罪、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便企服务等方面让企业有更多的获得感,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推动产业链、供需链上下联动、精准匹配,进一步搭建交流平台、畅通信息渠道,维护经开区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