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 >>议案提案办理 >>政协提案办理
索引号: 002590032/2024-8143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4-05-21 15:10
发布单位: 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
名称 关于对区政协二届二次会议第61号提案的答复
创建时间
正文内容

王建均委员:

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按照“绍兴市网络大城市”的战略要求,加速融杭、联甬、接沪。区委区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规划引领新未来,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战略性提出“一江两岸三城多片区”的空间发展框架,全力绘就上虞朝气蓬勃、近悦远来的“青春之城”时代新画卷。根据区委区政府工作指示要求,我局现已基本完成一江两岸城市设计、未来城城市设计深化、城南-粱湖片控规编制等工作,未来城片区的控规调整工作已经启动,现就相关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现状概况:曹娥江城区段全长12公里,规划面积约60平方公里,经过十年的开拓,一江两岸地区取得了较好的建设成效。目前,沿江企业总部集聚,产业能级不断提升;景观岸线拓展,环境品质不断完善;滨江夜景初显成效,夜间活力显著提升。

2.规划历程:2022年2月,我局启动“一江两岸建设评估”工作,同上海、深圳等多家设计团队进行深入交流后,对标国际、国内高质量、高品质的滨水地区城市建设,对我区一江两岸区域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发展定位及目标、沿江楼宇办公地块拓展空间进行了研究分析,初步完成了“一江两岸”扩容提质研究方案。在此基础上,我局展开一江两岸城市设计研究工作,并于2022年10月、11月、12月,多次向区位区政府汇报一江两岸城市设计工作,在区委区政府战略指引下,最终形成“一江两岸三城多片区”的完整方案成果。

2023年1月初,为深化推进“未来城”发展建设,我局先行启动“未来城城市设计深化”工作,围绕产、城、人、文、景等方面内容,系统考虑“未来城”规划设计,明确功能定位,提出项目建议,谋划未来场景。工作过程中,不断与交通、建设、水利、文广、民政等各部门对接,分别于2月18日、2月28日、3月4日等阶段组织各部门共同听取设计单位方案汇报,4月7日参与组织召开“未来城开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就规划建设的关键问题持续深化跟进研究中。

结合发展需求紧迫性,我局以“一江两岸三城”城市设计为依据,重点对“城南-梁湖”片区控规、未来城片区控规(杭州湾经开区西单元和站前城镇单元)启动规划调整。相关工作已初步完成,后续流程推进中。

二、规划思路

1.目标定位:围绕一江两岸建设,加快城市品质全面提升、产业创新转型升级,打造具有上虞辨识度的青春之城核心区,全面建成更加复合多元、高度开放共享、引领城市发展、功能内涵丰富的城市公共客厅。

2.功能发展:规划进一步强调“加强功能混合多元、提升公服配套能级”;立足国家战略方向,瞄准新兴产业发展、推进总部楼宇经济升级;面向上虞2035打造的“1+4+4”现代产业体系,一江两岸全面承接信息服务、科技服务、金融服务、现代物流和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不断拓展总部经济、品质商贸、文化创意功能,加强完善休闲、娱乐、文旅、商业服务和品质居住功能,打造综合的服务业集聚带,促进滨江地区功能从商务CBD到城市CAZ,既是城市高端活动聚集地,也是市民公共活动中心。

3.空间结构:围绕“做活一江、做优两岸、驱动三城”的思路,构建曹娥江青春活力带,建成“近者悦、远者来”的宜业宜居生态人文廊,着力打造未来城、活力城、文旅城的“一江两岸三城”总体空间格局。





文旅城位于城南片区,整体面积约20平方公里,滨江核心区(RBD-游憩服务核心区)约12.8平方公里,该区域以其优越的山水环境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规划打造成为“引领上虞未来宜居生活、文化内涵发展、休闲消费升级”的主要承载地,构建成为“全域化微旅游、微度假发展带、全龄化休闲大花园”;规划充分聚合孝德文化园、曹娥老城、龙山、梁湖、皂李湖、祝家庄等片区的发展布局,共同构成品质宜居时代的山水花园新城;引领未来生活理念、承担上虞文旅休闲、文化健康与文化创新的城南文旅新区。

活力城位于城市中段,整体面积约27平方公里,滨江核心区(CAZ-中央公共活力区)约9.8平方公里,本区域作为建成度最高的城市核心地段,将进一步提升公共活力和功能多样性,打造上虞的“城市阳台、公共客厅”。着重完善地铁建设与城市功能的融合,结合站点开发重塑城市公共格局;着重突出更新发展,加强片区内产业园区、老旧社区的提质更新和社区微更新建设,不断提升城市温度、社区暖度和居民幸福度。

未来城位于四环桥西侧,整体面积15.7平方公里,滨江核心区(CTD-中央科创集聚区)约5.5平方公里,本区域作为“青春之城样板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将打造拥江西进先行区和绍兴网络大城市的首发节点。规划通过“一湾、一园、两谷、两区”的核心功能布局,将未来城打造成汇聚科研院所、科创企业、科技人才,创新资源高端集聚、技术人才高度汇集、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产业体系高新现代的科创新城,建成一批具备创新策源能力的科研院所,集聚一批行业技术顶尖的企业总部,培育一批引领未来发展的新兴产业。

4.交通体系:构建“一脉两环,四通八联,环线放射,TOD引导”的道路交通格局;形成“千米绿廊,百米通道”的滨水慢




行交通网络。


一江两岸交通格局呈现:九桥越江,两纵需畅,东西联络有待加密,南北咽喉亟需打通的现状情况,规划首先强调提升江东路扩容工程:结合堤防提升改造工程和彩虹桥危桥拆除新建工程,规划整体扩宽江东路和渡江路,交叉口形式优化,打通城市咽喉节点;规划同时强调增加两岸联通,在现状在建慢行桥的基础上,后续再增加两处慢行桥,一处可在现状彩虹桥旧址上建设;规划进一步强调公共空间体系的网络化完善,让一江两岸引领整体城市开放空间体系构建,在滨江地区整体形成“千米绿廊,百米通道”的滨水垂直开放空间架构;并进一步强调街道环境优化,强化城市与滨江的联系和渗透,打造慢行友好的街道空间。

5.景观风貌:规划描绘“江、山、画、卷”的空间风貌意向,整体构建“一江两岸三城十八节点”的空间形象,描绘“江、山、画、卷”的空间风貌意向;打造“浓墨重彩、山水印染”的12公里城市华章。





强连接:建设水、岸、城一体的城市游览环线,将高速入口、城市门户、跨江桥梁联系在一起,打造城市展示界面,整体塑造门户节点品质形象。


注活动:多元功能汇聚两岸活力,增加“文化群落、商业街区、体育公园”,推动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提升岸线活力;促进城市能级提升,重点补充高能级的城市公共设施,提升滨江标志吸引力。例如结合滨江中心位置布局大剧院、结合E游二期设置综合体验馆、结合科创岛产业发展设置科技体验馆,结合总部舞台建设谋划新的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结合梁湖片区滨江谋划儿童剧场、植物园等。

塑场所:结合现状文化资源,强化文创IP植入和节庆活动组织,推动文化活动与泛娱乐结合,打造时尚魅力。

美环境:结合区段特征,改善景观单一问题,打造“四季观花、季季有景”的景观风貌。用好预留空间,精细化设计节点建筑,塑造连绵起伏、开合有序的滨江轮廓。

6.产城一体:立足国家产业战略方向,瞄准未来产业,倍增上市企业,聚集城市高端活动,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全力推动产城人文景融合,促进滨江地区功能从商务CBD(中央商务集聚区)向城市CAZ(中央活动集聚区)转型。大力布局未来产业,聚焦互联网+、医药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建设,面向第三代半导体、元宇宙智能终端、储能装备等前沿领域,以未来技术突破和数字化改革催生新动能。依托晶盛机电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半导体装备产业,培育形成长三角世界级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e游小镇做强数字文创主导产业,打造为“长三角数字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加快邵逸夫医院绍兴院区及周边片区建设,谋划医药健康产业作为未来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项目谋划

规划建设一批重点项目。“娥江之睛”,一座大剧院点亮一片城,打造未来文化地标;“娥江之星”,一栋250米的超高层引领三江口,打造未来商务地标;“E游PARK”,打造一个面向年青人群集数字街区、美好生活、开放公园于一体的复合型功能片区;“TOD立体开发”,结合绍兴轨交2号线大学路站、东山路站建设,打造一处集商业街区、未来社区、邻里中心于一体的城市服务节点;竺可桢未来学校,以5G数字技术为支撑、打造一座“科、教、人”一体的双语教育新高地。同时,规划推进江西路跨杭甬运河建设、复兴路和署兴路隧道下穿,构建外畅内联、多维便捷的道路交通体系;探索未来街道场景,打造智慧共享的创新街道、低碳示范的生态街道和复合功能的活力街道。





四、规划愿景

通过规划引领,打造一流的创新产业高地,集聚一批独角兽企业和亿元税收楼宇,探索一个“三位一体”的创新模式,设立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未来产业论坛,形成一种令人向往的创业乐居生活方式。今在上虞,遇见未来。我们将砥砺奋进,进一步谱写新篇章、交出好成绩,以青春朝气的发展理念,全面建设新时代的理想之城。

感谢您对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朱佳斌          联系电话:0575-81226979

 

绍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上虞分局

2023年626


附件
信息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