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哲民委员: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在虞高校毕业生留虞工作,提出到2025年计划引进大学生2.5万人,在虞高校毕业生留虞率25%的目标。在虞高校积极行动,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全方位加强校地合作工作,与上虞区企业单位合作建立了90余个校内外实习基地,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与e游小镇共建e游产业学院、扩大上虞地区招生规模,全面融入上虞经济社会发展。然而在虞高校毕业生留虞率不尽人意,据统计,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近五年毕业生平均留虞率为2.59%,上虞户籍学生留虞率为40.252%,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近两年毕业生平均留虞率为3.81%,上虞户籍学生留虞率也仅为30.715%。建议提高在虞高校毕业生留虞率的基础和底气,校方办学专业对口地方产业保障、地方充足的就业岗位保障、地方良好的宜居交通保障;构建完善的大学生留虞顶层设计、构建多方面多层次宣传体验活动、夯实多元化基础服务措施、合理规划一体化人才培养规模。 区人社局答复: 一、校地合作总体构架 上虞区深入贯彻校地融合发展战略方针,高质量推进校地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合作,使在虞高校大学生能够留在上虞、扎根上虞、圆梦上虞。2023年,上虞区与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开通“虞理共进”机制,由区委副书记和学校书记任组长,区组织部长、副区长和学校院长任副组长,区纪委监委、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杭州湾综管办、教体局、科技局、人社局、团委等单位主要领导任组员,学校纪委书记及副书记和副院长任组员的构架,开启“虞理共进”校地合作模式,开启全面合作,共促校地融合发展。人社局负责的《青春场景共建 共促人才就业创业》、文旅局负责的《尚青春·趣上虞——高校学子游上虞活动》、公安分局负责的《校地共建 共创平安》等10个项目获评“虞理共进”十佳典型案例,教体局负责的《虞理携手,共绘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同心圆”》、文旅局负责的《讲述非遗故事 传播上虞文化》、便民服务中心负责的《便民服务中心“牵手”科艺学院探索校地合作新模式》获评“虞理共进”优秀案例。相关纵深合作,夯实校地合作新模式,促进在虞高校毕业生留虞就业创业。据统计,2021年在虞高校毕业生留虞就业创业107人,2022年175人,而2023年有288人留虞,留虞就业人数大幅度增加。 2024年,为深入开展“虞理共进”党建引领校地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工作,加强与本地高校合作共建,探索合作共育新模式,由区委副书记担任工作组长,组织部长和副区长担任副组长,区纪委监委、区委办、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政法委、党校、杭州湾综管办、发改局、经信局、教体局、科技局、公安分局、民政局、司法局、财政局、人社局、建设局、交通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文广局、卫健局、退役军人事务局、应急局、综合执法局、便民中心、大数据中心、杭州湾经开区、金融发展中心、经控集团、总工会、消防大队、团区委、红十字会、e游小镇、公交公司、移动公司为成员单位,上虞区全面开启“校地融合”工作,以“虞理共进”为成功案例,将经验复制到上虞区与在虞3所高校全面合作,现已开启合作项目近30个,如盖北镇的“萄园有才创客营”、区委统战部的“之江同心 虞侨护雁行动”、区教体局的“中本一体化试点、中高职一体化办学”、人力社保局的“青春场景共建 共促人才就业创业”、住建局的“深化建工巧匠党建文化品牌,推动桥梁健康监测与智能维护技术应用”、区委组织部的“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选派学校年轻干部到政府部门挂职”都已陆续开展。全面加强与学校互动、交流、合作,提升软环境,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促进在虞高校毕业生留虞率再上新台阶。 同时,我区于2024年3月6日颁布了6.0版人才政策《关于加快建设新时代“名士之乡”人才高地的若干政策》,这已是我区第6次迭代人才政策,内容包括见习实习补贴、租赁补贴、安家补贴、房票补贴、创业支持、“零元入住”青春公寓、子女入学等,出台创业无忧“十条政策”,鼓励区内用人单位招录大学生来虞就业创业,营造良好人才生态,促进人才来虞安居乐业。人才政策规定,对来虞工作人才给予安家补贴和房票补贴,全日制博士、正高职称给予15万元安家补贴、70万元房票补贴,全日制硕士、副高职称、高级技师给予10万元安家补贴、35万元房票补贴,“双一流”全日制本科、QS世界大学排名前500本科给予10万元安家补贴、25万元房票补贴,其他全日制本科给予5万元安家补贴、15万元房票补贴,技师给予5万元安家补贴、12万元房票补贴,全日制专科、高职给予1.8万元安家补贴、5万元房票补贴。对接收见习实习学生的见习实习基地,按照专科(高职及以下)、本科(技师)及以上分别为地方最低工资标准的60%、80%,给予接收企业最长12个月的见习实习补贴,用人单位提供食宿的按照每人每月600元标准进行补助。我区的人才政策已经在绍兴市范围内金额最高,同时有人才租赁补贴、子女入学、就医、公积金贷款等相关政策,全方位为引进人才提供服务,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特别是政策专门规定在虞高校毕业生当年留虞工作的,房票在原有基础上增加3万元,工作满2年后再给予一次性安家补贴1万元。专门出台加强在虞高校毕业生留虞就业帮扶政策,导向性的促进在虞高校毕业生留虞。 截至目前,安家补贴、房票补贴两项政策,已兑现资金超8亿元,近4年新增就业大学生超9万人。2023年我区推出首期980套“零元入住”青春公寓,现已入住400套,帮助来虞人才提供过渡性用房。 二、具体举措 (一)人才招引 一是开展见习实习工作,推动引才端口前移。让学生深入企业、走进车间、体验岗位,以实践明确学习方向,加深职业认同。实践脚印覆盖全区20个乡镇街道、杭州湾经开区和e游小镇,让大学生走进城市规划展览馆、博物馆等场馆,到知名企业进行顶岗实习,2023年组织在虞高校学生开展区内短期认知性实习1000余人次、顶岗实习500余人次,如e游数字产业园与理工科艺学院通过实习实践的方式吸纳24名学生赴弋戈美趣、未蓝文化、依游网络等园区内企业就业。2024年上虞区将继续开展学生赴实践基地实习实践工作,对学生专业和具体岗位进行精准匹配,提高转化率。二是扎实推进人才招引。3月8日,区人社局组织开展2024年在绍高校大学生上虞行暨专场招聘活动,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三所高校共200余名学生参会,初步达成就业意向32人。3月21日,区人社局组织区内15家企业赴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开展“留在上虞”专场招聘活动,初步达成意向17人。5月23日,区人社局联合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举办“就爱在绍兴”招聘活动,区内15家用人单位参会,达成初步意向151人次。 (二)公交线路规划 2023年开通两条“青春专线”,专2208路(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市民中心)、专2668路(浙江理工大学科艺学院→上虞东站)(财政保障专线资金)。但从两条“青春专线”实际运营情况来看,专线运营绩效不高,专2208路每月开行约104班次,月客流10余人次,大部分班次空驶;2668月开行约450班次,月客流1400人次,每班约3人次;根据市交通运输局及市公交集团相关指导意见,公交车辆的空驶率应尽量降低,以提高车辆的利用率和运输效率。目前,两所高校大学生外出实习可在上虞东站或市民中心进行公交换乘。若确有大量集中的需求(实习生数量较多、实习地点较为集中),在落实资金保障情况下,区交通局将会同市公交三公司磋商“实习公交专线”开通事宜,制定相关运营方案。 (三)传统文化宣传 2023年开展了“尚青春・趣上虞”上虞高校学子推广活动,为区内三所高校学子搭建“游上虞、知上虞、爱上虞”的桥梁;9月,联合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开展“高校学子游上虞首发团启动仪式”活动,发布了上虞秋冬游线路产品,并为高校学子首发团代表授旗,建立“尚青春·趣上虞”文旅IP,吹响上虞文旅拓展年轻化客源市场行动的号角;10月和11月,组织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上虞校区,开展第二、三轮活动,全面展示上虞文旅特色,吸引潜在的年轻旅游群体线下种草。 2024年计划开展“尚青春・趣上虞”长三角高校推广活动,赴上海和杭州各开展一场校园活动路演,该项活动将继续邀请在虞高校学子参加。 2024年我区制定《第五届“诗画曹娥江”文化旅游系列活动总体方案》,其中包含第三届皂李湖1314环湖跑、第十八届攀浪活动、上虞户外体育系列赛事等8场文体活动,用一道道诚意满满的节庆大餐,让在虞高校学子畅游上虞山水,体验上虞文化。 (四)空间规划 上虞未来城片区城市设计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方案,涉及上虞区ZX-15CZ单元(未来城西单元)01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上虞区ZX-16CZ单元(未来城东单元)01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上虞区 ZX-01CZ 单元(高铁新城单元)03 街区、04 街区局部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三个方案,目前已完成方案,已获得二上批复,按上级要求落实公示公告和文档保存工作。依据该详细规划,浙建院周围将新增配套地铁综合体、商业服务业设施、商务金融设施等配套,区块周边还将引入e游park项目,后期可结合综合体招商引资吸引各类餐饮、娱乐、休闲业态。 (五)产教融合 上虞职业教育充分发挥集团办学优势,以产教融合创新发展为突破口,聚焦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建设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以上虞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改革创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公共实践中心,开发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培养更多技术技能人才和现场工程师。支持中职学校开展数字经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新兴专业人才培养,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探索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产教紧密融合新型平台,聚焦产教融合共同体、产教联合体、产业学院等新型产教融合平台建设行动,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新生态。贯彻落实国家《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提升实习生规范化管理水平,提升学生实习就业专业对口率和当地服务率。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支持教师向工匠化方向深度发展,双师型教师占比92%以上。搭建平台,鼓励支持教师申报工匠、实用性专利申请、技术发明、技术服务、校企共编教材。
(联系人:李洪志,联系电话:82193089)
绍兴市上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5月2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