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索引号: | 002590729/2025-0070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5-02-27 15:56 | |
发布单位: | 区发改局 |
绍兴市上虞区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25年绍兴市上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 |||||||||||||||||||||||||||||||||||||||||||||||||||||||||||||||||||||||||||||||||||||||||||||||||||||||||||||||||||||||||||||||||||||||||||||||||
2025年绍兴市上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上虞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部署落实。 2025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也是上虞“青春之城”建设加快落地见效的重要一年。全区上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省市“新春第一会”精神和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青春之城”建设主战略,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开展项目攻坚提速年、科创赋能提质年、全域党建提升年“三个年”活动,全方位走深走实中国式现代化上虞高质量发展之路。 按照上述目标要求,各乡镇(街道)、部门(单位)在今年的计划安排和组织实施过程中,要扎实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1.加快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高质量示范区建设,力争再夺省“科技创新鼎”。突出“科创+产业”,构建杭州湾联合创新中心体系,进一步深化与复旦、浙大、杭电等院校的紧密合作,提升曹娥江实验室、天大浙江绍兴研究院、浙大-上虞半导体材料联合创新中心、复旦曹娥江创新中心等高能级科创平台,实质性运行精准医学概念验证中心等创新平台。更好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激励100家骨干企业联合高校开展技术攻关,力争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家、省科技中小企业150家。 2.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围绕构建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的“4+4”现代化产业体系,纵深推进“产业链‘链长+链主’协同生态提升”省级试点,全力创成省合成生物未来产业先导区,奋力夺取“浙江制造天工鼎(金鼎)”。加快推进数实融合,大力推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数字化改造,深化“腾笼换鸟”攻坚行动,有序推进未来产业社区建设。强化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力争全年新增规上企业65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0家以上。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继续加快推进“一江两岸”总部楼宇建设,推动一批高端品牌酒店、科技创新企业、金融服务机构等入驻,全面提速建设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特色的总部经济集聚区。积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出差异化房地产项目,深化“筑巢助企”政策,供需两端发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进建筑工业化、数字化升级和绿色低碳转型。 3.推动人才引育增量提质。落实“十百千万”创客工程,高质量运行“青春之家”,建成投用杭州湾创新生态园,差异化建设“零创湾”3个以上,集聚各类创客群体5000名以上。加大市场化引才力度,面向全球招揽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先进材料等领域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形成引进一个高端人才、带来一个创新团队、引领一个产业发展的链式效应,引育省级以上领军人才30名以上,招引就业大学生2.5万名、高技能人才2700名。 (二)坚持内生驱动,持续激发有效需求 1.促进消费优化升级。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深入推进新能源汽车、家电、智能家居、手机等领域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争取使用资金2亿元。联动办好“浙东新商都”促消费系列活动,举办购物节、美食节、车博会、音乐节等节会活动,焕新提质城北、老城区、高铁站等重要商圈,创新夜市、夜游、夜展等年轻态消费场景,积极招引一批头部品牌、星级餐厅,建成投用时代广场微街区、青春里商业中心,争创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大力发展首发经济、电商经济、银发经济、低空经济,推动消费提档升级。围绕“一江两岸”持续完善高端商圈、特色街区、社区商业等基础商业设施,推动曹娥里·十三弄、吉象阁文商旅综合体、“虞味”旗舰店等高效运营,促进文商旅深度融合。 2.推动项目落地见效。坚定“项目为王”导向,坚持大项目引育和内生挖潜两手抓,深入推进“引大引强引头部”专项行动,持续开展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以商引商、驻外招商、国际化招商,力争全区招引10亿元以上项目17个,其中百亿级2个,实到外资2亿美元。坚持落实重大项目推进八大机制,创新实施“青春之城”标志性项目“四季比拼、五榜赛马”竞速行动,通过年初“亮承诺”、季度“赛变化”、年底“比成效”,推动项目建设提质增效,确保省重大项目新建项目开工率达100%。 3.强化要素资源保障。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紧盯上级“两重”“两新”等重点跑道赛道,借助擂台赛谋划形成要素争取项目清单,力争省“千项万亿”工程项目19个以上、省重大产业项目3个以上,争取超长期国债、专项债等政策资金50亿元以上,新增土地戴帽指标800亩。加强节能审查及用能替代,挖掘节能潜力,新增能耗指标20万吨标煤以上,实现重大项目要素资源最优配置。 (三)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活力 1.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推动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深化“1+2+X”服务体系建设和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运行。加强政策谋划研究,推动“1+9”等各项惠企政策精准高效落地,加强“政企服务直通车”“益企来”“虞快办”等品牌建设,不断优化企业服务,落实“免申即享”,兑现各类惠企资金15亿元以上。强化改革先行先试,重点推动药械专利转化“严审一体”综合服务改革试点,创新涉外法律服务体系和水库不动产产权融资改革,推进杭州湾经开区产业金融协同发展改革试点,深入实施县域公平竞争政策先行先试改革,力争新增省级以上改革试点20项以上。 2.不断深化开放合作。聚焦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谋划建设上虞接沪创新转化中心,全面对接以上海为龙头的产业、科创、市场,加快建设上海·上虞飞地、精准医学产业园等重点项目,推动更多高端要素、创新成果引入上虞,全年招引长三角地区亿元以上项目10个,开展科研人才合作项目60个。全力推动外贸保稳提质,深化“百团千企拓市场增订单”行动,开展外贸主体培育行动,提升“中小微”外贸企业出口能力。积极推行“丝路领航”计划,大力培育民营跨国公司,创新智能照明、伞具、户外用品等“直播+平台+跨境电商”模式,力争实现跨境电商出口翻一番。 3.切实提升平台能级。深入推进“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提质扩面三年行动,杭州湾经开区咬定“向全国50强进军”目标,聚焦“3+3+1”产业体系建设,重点打造“材智”新城,谋划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全力打造国家级电子化学品产业基地、“中国新氟都”产业地标。曹娥江旅游度假区聚焦“一江一湖一山三镇”,加快推进华人文化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等重点项目,力争列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培育名单。曹娥江经开区聚焦泛百官“智创青春谷”、泛道墟“智能装备生态园”两大核心区域,加快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园,持续深化乡镇工业功能区整合提升,改造提升低效工业用地1500亩以上,打造全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实践样板。未来城聚焦生命健康、数字经济、智能装备三大产业,加快推进精准医学产业园、绍兴影视数创谷等项目。 (四)注重协调发展,全力推动城乡融合 1.加快城市有机更新。以公园城市理念规划、建设、运营“一江两岸”城市空间,持续优化布局和功能配套,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探索因地制宜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实施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推进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一楼一策”落实危房治理,全年改造老旧小区17个,房屋征收40万平方米以上。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加快推进南北中心大道全线高架、104国道南移等工程,开工建设新彩虹桥等工程,谋划建设适应低空经济发展的低空基础网、航线网和服务网,升级城区路网和城乡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加紧104国道东复线、S307四环东南环线、江东路南延等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全年实现交通投资60亿元以上。 2.提升城市文化魅力。围绕孝德、瓷源、东山、春晖以及大运河等“4+X”地域特色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战略,全力推动相关地标性项目加速落地转化,做大做强曹娥庙会、“上虞窑”开窑、东山大集等标志性品牌活动,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和地域文化标识影响力。加快推进博物馆部落建设,确保青瓷和影像两个民办博物馆完成主体结顶,力争运河文化博物馆开工。持续推进城市书房、文化驿站城乡一体化布局,提升“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文化设施,全年开展“阳光文化”“百戏下乡”等惠民演出400场,送书下乡6万册,文化走亲10场。 3.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强化城乡融合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特色小镇、千年古城焕新增彩,积极打造城乡风貌样板。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深化“千万工程”、农业“双强”行动,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打造“四季仙果”“上虞翠茗”等重点产业链,力争创成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进一步推进虞南绿色高质量发展,打造区内山海协作升级版,统筹建设“共富工坊”“共富市集”,争创省级“浙农智富”品牌。紧盯扩中提低重点人群,确保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投资1亿元推进集体经济增收项目10个,力争全区行政村年均经营性收入达到115万元以上。不断提升“和美虞村”人居环境,推进“安居虞村”行动,争创省级未来乡村3个,力争和美乡村覆盖率达到60%。 (五)突出普惠共享,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1.促进民生保障高水平提升。深化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城镇新增就业1.6万人以上。优化生育支持政策,规划新建幼儿园兼顾2-3岁幼儿入园需求,全面推进托幼一体化试点,探索打造“15分钟托育服务圈”。推进以春晖为龙头的上虞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加强高层次高素质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白马春晖”教育文化品牌。深化“老有康养”集成改革,持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着力打响“孝德晚晴”养老服务品牌。进一步提升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推行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推进惠民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发展。深入推进健康上虞建设,构建落实邵逸夫医院绍兴院区与区内医疗机构协同发展机制,启动人民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曹娥片区医疗资源整合优化项目,健全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县域内就诊率保持在90%以上。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救助帮扶,支持困难家庭解决住房问题,提升社会保障服务水平。 2.推进社会治理高水平安全。深入开展“之江净网”“清朗”等网络生态治理行动,守牢网络舆情网络安全底线。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提高重大风险感知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紧盯重点行业领域重大风险和重大事故隐患,制定实施化工行业3.0安全生产整治提升标准,持续推进“园中园”“厂中厂”等“一件事”改革,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进一步推进基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推动公共法律服务等资源下沉聚合。深入推进疑难信访、集访风险攻坚化解行动,精准破解涉众投资领域、涉房领域、欠薪领域涉稳风险矛盾,实现新增矛盾化解率达到85%以上,涉稳风险管控率达到100%。 3.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深入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国家级试点工作,迭代升级减污降碳数字平台,推进重污染行业清洁生产改造,不断提升减污降碳协同效能。持续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加强科技监管预警溯源,实施涉VOCs精细化治理。不断深化碧水行动,开展水生态治理和河湖缓冲带建设,确保县控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100%,争创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全省全域幸福河湖示范县,力争再夺“五水共治”工作“大禹鼎”银鼎。全力打好净土保卫战,严控危险废物填埋量,确保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2025年上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草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