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索引号: | 113306820025905857/2025-0078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5-03-05 08:49 | |
发布单位: | 丰惠镇 |
丰惠镇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 | ||
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我镇的财政工作在上级财税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心帮助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镇人大的监督指导下,认真贯彻执行丰惠镇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通过的2024年度财政预算草案,全力组织各项收入,不断优化收支结构,加强财政资金监管,严控“三公”经费支出,严格遵守各项制度,财政运行平稳有序,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一、预算执行情况 (一)收入完成情况 1-12月全镇财政总收入27252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476万元,其中工商税收14557万元,契耕两税56万元,专项收入863万元。 1-12月实现非税收入3150万元,完成预算的32.47%。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1793万元,完成预算的19.92%,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8万元,完成预算的80.00%,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1131万元,完成预算的290.00%;其他收入218万,完成预算的72.67%。 1-12月实现各项补助收入15981万元,完成预算的54.54%。其中:预算内补助收入6304万元,完成预算的100.06%;财政部门及上级其他部门预算外补助收入9677万元,完成预算的42.07%。 (二)支出执行情况 1-12月实现财政总支出20848万元,完成预算的49.6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和国防支出4780万元,完成预算的65.48%;公共安全支出381万元,完成预算的76.20%;教育支出249万元,完成预算的62.2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270万元,完成预算的54.5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809万元,完成预算的100.50%;医疗卫生健康支出172万元,完成预算的57.33%;节能环保支出846万元,完成预算的141.00%;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853万元,完成预算的38.53%;农林水事务支出5229万元,完成预算的36.06%;工业商业服务业等支出133万元,完成预算的33.25%;应急和消防管理支出126万元,完成预算的63.00%。 综上收支分析,收入方面:按现行“固定+超收”分成的乡镇财政体制计算,年度体制结算拨款为6304万元,其中保障基数2744万元,公共服务奖补1456万元,税收分成974万元,财政管理绩效奖励255万元,共同富裕专项资金875万元;各类上级补助收入为9677万元,非税收入3150万元,上年结余3344万元,全镇可用财力22475万元;支出方面:1-12月财政支出20848万元。 二、2024年财政主要工作 1.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在外部经济压力和“过紧日子”环境下,镇财政积极作为,克服以前困难,尽力确保财政收支平衡。一是财政收入基本稳定。2024年财政总收入2.73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5亿元,基本保障了我镇经济社会基本发展的财力。二是非税收入增长较快。针对丰惠财政实际情况,全力挖掘财税增收潜力,实现非税收入较快增长,当年非税收入3150万元,同比增长800.00%。三是财政收支基本平衡。专项资金争取力度加大,积极采用多种形式向上级争取资金和项目,全年共收到上级各类项目补助资金共计0.97亿元,实现全年收入1.91亿元,全年支出近2亿元,基本做到财政收支平衡。 2.全力保障各项建设。千年古城复兴工程(一期)当年投入资金2543万元,累计投入资金35724万元,其中政府专项债券资金33000万元,全力助推古城全域复兴;投入3853万元用于城乡社区建设,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投入5229万元用于农村农业林业水利建设,支农惠农力度进一步加大,乡村振兴步伐更加坚定有力;总投资3200万元的物业联建摄影器材科创园,已投入847万元,项目即将完工;总投资6287万元的孔庙修复及配套工程,已投入3590万元,项目即将完工;同时,完成了“梁祝花河”、古城导视系统、营镇中心提升等重点项目建设,成功创建并运营老街省级特色商业街项目、绍剧艺术馆省级文化驿站、红色研学和粮仓创客两大聚落等文化建设项目,助力丰惠古城文旅项目出圈出彩。 3.着重投入民生实事。在财政资金总体紧张的形势下,着重做好政府民生工程和各项民生实事的保障,投入249万元投入教育事业,用于奖教奖学、教师慰问、校舍维修和设备更新等,大力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投入846万元用于镇村环境卫生、大气污染防治、垃圾分类,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投入1193多万元开展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实际种粮补贴、公益林补偿资金发放工作,惠及农户12000多户;投入930万元开展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提升农田基本基础设施,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投入1809万元用于农村特困户临时救助、住房特困户救助、五保户集中供养、退役军人安置、残疾人生活补助及康复、失土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城乡居民医保等社会保障项目,不断改善民生福祉;同时,不断加大集体经济增收项目建设,创新拓宽共富路径。一年来,落地了摄影器材科创园、西郊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推进了梁祝婚纱摄影基地等省“一事一议”共富试点项目,培育了“乐业丰城·共富工坊”4家,启用了古城粮食加工中心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整村流转后半篇文章。 4.从严规范财政管理。进一步完善镇级内部控制手册,梳理完善预算、收入、采购、资产、项目、合同等六大经济管理制度;切实加强财政资金监管,资金信息通达顺畅,台账登记完整,内容公开公示到位,巡查检查落到实处;坚决贯彻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实行公务招待制度化管理,精减压缩会议支出;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严格工程招投标程序,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加强政府采购监管;开展重大项目财务决算审计,完善项目财务管理,确保各类项目账目清楚,财务完整;严把支出票据审核关,确保各类财政支出票据入账程序到位、手续完备。 总体上,2024年我镇预算执行在外部经济形势复杂,在“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总体要求的情况下,财政收支出基本做到收支平衡,财政运行稳定有效,但也存在不少困难:一是财政总收入总量不大,与中心乡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所需的财力保障不相匹配;二是财政收入来源单一,可产生收益的国有资产质量不高,数量不多,镇级财政收入总量偏少;三是支撑千年古镇全域复兴的刚性支出增多,文旅开发、城镇建设、乡村振兴等建设资金需求急剧上升,乡镇财政配套资金捉襟见肘。为此,我们将高度重视,深入分析原因,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切实增加财政收入,为古镇全域复兴保驾护航。
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 按照镇党代会精神和我镇经济财力形势及工作总体部署,2025年财政预算安排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青春之城”建设主战略,持续走好“故城图新、青春共生”复兴之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锻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统筹安全和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确保“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全面塑造新时代丰惠新图景,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区县实践上虞新篇章贡献更多丰惠力量。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建议2025年的财政收支预算作如下安排: 2025年财政预期目标是:财政总收入增长8%以上,其中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 一、收入安排情况 2025年财政税收收入2950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750万元,按照区对我镇年度体制结算拨款为6300万元,其中保障基数3800万元,公共服务奖补1400万元,税收收入分成600万元,其他奖补500万元。非税收入3400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1900万元,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50万元,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1200万元,其他收入250万元;上级各项补助收入16300万元,其中:财政部门预算内补助收入6300万元,预算外财政部门及上级其他部门补助收入10000万元;上年存款余额1600万元,合计全镇可用财力计划21300万元。 二、支出安排情况 2025年预计支出21300万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和国防支出4700万元,公共安全支出380万元,教育支出250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4000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800万元,医疗卫生健康支出200万元,节能环保支出900万元,城乡社区支出3800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5000万元,工业商业服务业支出140万元,应急和消防管理支出130万。 三、2025年主要工作举措 1.聚焦实体经济,高质量释放发展动能。一是全面推进项目招引。聚焦“4+4”现代化产业体系,力争全年新引进5亿元以上项目1个、亿元以上项目4个,实现制造业投资1.7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4亿元以上。重点推进机器人机电执行器、制氢设备制造、机器视觉系统、永磁电机等亿元以上在谈项目,运营“低空经济”(无人机零部件)小微产业园。二是全力强化要素保障。积极争取古城开发专项债资金,谋划城北工业地块、城西商住地块等土地出让工作,加快完成[2020]1号、[2021]G1、[2024]J1号等地块供地。推动“四未一低”土地消化利用,全年整治低效用地200亩以上。三是全域优化营商环境。完善企业综合服务驿站“软硬件”设施,实现各类涉企业务审批提速30%以上,不断提升“三服务”工作质效。依托丰惠商会、“薪火红盟”等平台,实现项目立项、开工、竣工、投产全过程服务。持续深化新时代企业家培养、优秀青年人才引进等工作,力争申报省高新技术企业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家,引进青年博士5名。 2.聚焦塑性铸魂,大力度打造复兴实景。一是优化空间布局。推进城北、城南单元控规编制,完成通明、祝家庄等单元控规,切实提升城乡空间和形态布局的科学性。主动对接区“十五五”规划重大生产力布局,依托城西未来产业社区,持续导入新材料应用、智能装备等新兴主导产业。二是精细集镇管理。持续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重塑模块化管理方式、强化力量整合。健全三方协同机制,实施物业专业化管理,做好小区公共收益归集监督,增设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点位。优化垃圾分类设施布局配置,加大垃圾房智能化投入,争创省级高标准示范村。三是加速文旅破圈。完成孔庙配套提升项目建设,统筹学宫运营,启动古建筑酒店建设,优化“梁祝花河”沉浸式体验项目。持续提升营镇中心,常态化组织老街创客集市活动,全年新增业态30家以上,打造“夜惠美”虞南不夜城,争创省级夜间消费集聚区,力争年游客量突破百万大关。 3.聚焦创富增收,高标准扮靓城乡风貌。一是激发现代农业新活力。完成3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上浦闸续建改造项目,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提升。围绕农业产业体系化发展,建设青梅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区域青梅公用品牌。持续推进“非粮化”整治,保持全年种粮面积和总产量全区第一、全市领先,巩固“虞南粮仓”优势。二是培育增收致富新动能。建成运营联建仓储用房、果酒加工项目,培育青梅、糕点、大米“3+X”土特产全产业链,新增集体增收扶持项目5个,经营性收入百万以上的行政村数量持续增加。加大低收入农户分类帮扶力度, 确保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全区平均水平。三是推动绿色低碳新发展。扎实开展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工作,压实蓝天碧水净土守护责任,常态化做好大气污染防治,一体推进秸秆禁烧、扬尘管控、废气治理等工作,全力完成PM2.5年度目标任务。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强化“河湖长制”工作,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确保市级以上水质考核断面达标率100%,争创市级高品质水美乡村。 4.聚焦普惠暖心,实举措增进民生福祉。一是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做深做实“全链式”医养结合模式,构建“孝德乐龄”居家养老体系,提升专业化养老运营保障机制,筹建镇级“乐龄”中心,争创三星级“乐龄之家”6家以上。做好残疾人之家星级提升工作,完成无障碍改造任务。二是织密社会保障网络。持续稳定和增加就业岗位,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扩大重点群体参保覆盖面。加强社会救助的审查复核,发挥社工站、助联体、慈善会等社会组织力量,加大帮扶救助力度。三是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持续推进“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提升初信初访办理质效,实现信访重复率、不满意率“双降”,加强金融、房地产、企业债务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全力抓好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防灾减灾等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5.聚焦规范管理,严要求提升监管水平。一是全面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细化预算编制,强化预算执行,加强预算监督,全面接受镇人大的监督。二是严格执行财经制度。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执行财经制度,定期不定期开展财政资金监督检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三是坚决贯彻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坚持统筹兼顾,保障重点,大力开展增收节支,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四是切实加强审计监督。对政府投资项目及时开展内部审计,定期报告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自觉接受审计监督,加强与金融、审计部门的业务对接,严防债务风险,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规范高效。 各位代表,做好2025年的财政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意义重大而深远。我们将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镇人大的监督,认真贯彻落实本次大会精神,坚持优化配置、科学理财、坚定信心、攻坚克难、负重拼搏,圆满完成全年预算任务,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