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目录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
索引号: 公开方式:
文号: 公开日期: 2025-04-10 16:53
发布单位:

绍兴市上虞区社会治理中心
单位名称绍兴市上虞区社会治理中心法定代表人钱陆军
住所  绍兴市上虞区市民大道987号区行政中心7号楼
开办资金(万元)5.00经费来源全额拨款
年初数(万元)5期末数(万元)4.5
宗旨和业务范围主要承担运行监测、矛盾调处、分析研判、协调流转、应急指挥、督查考核职责。依托基层治理大脑承接党建统领、经济生态、平安法治、公共服务四条跑道任务,提升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专业化水平。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682MB0X03551B举办单位中共绍兴市上虞区委社会工作部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高效完成三级社会治理中心(工作室)规范化建设,分层分类推进“一镇一特色”,新增品牌工作室6个,提升基层治理工作法7项。改造升级区级综合信息指挥中心,实施“日汇总、周调度、月分析”工作机制,累计开展每日情况汇总216期,编发周调度信息23期,发布月分析10期。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1.优化提升区社会治理中心功能。一是完善中心办事大厅功能,提高纠纷调处能力。强化无差别受理服务,全量登记中心事项,法院派驻专人开展诉讼引调服务,区诉讼服务中心整体进驻中心,健全完善民商事诉前分流机制,跟踪督导登记事项分流、调处、分析研讨、协调处置,推进工作闭环,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全链条服务、一揽子解决”;同时新增进驻税务、仲裁、区律师协会、志愿社会工作服务站等单位和社会组织,持续提升多元化解能力与水平。累计受办各类事项7080件,登记接待9157人次,结案率为96.38%。二是迭代升级指挥中心建设,完善指挥调度体系。迭代升级区综合信息指挥中心,夯实平战结合指挥体系,平时常驻网信、政法、信访、公安、综合执法、大数据中心等6个部门,接入24个功能性平台(系统),建立平急转换工作机制,急时与24个专项应急及维稳安保指挥部办公室有效衔接,推动“组织、人员、场地、资源、流程”等五大转换,为急时进驻单位开展指挥调度提供支撑保障。三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提升中心运行实效。制定社会治理中心联席会议制度,以常驻、随驻单位为主,根据联席会议讨论的内容,适时延伸至相关部门、镇街,按照“日、周、月、年”,制定不同的会议形式和内容,提升联席会议会商实效;完善矛盾纠纷分类处置、人民调解委员会兜底调解、调解力量上援下派、调处化解观察员等工作制度,为矛盾纠纷高效化解提供制度保障。2.分类推进镇街社会治理中心建设。一是印发提示,规范建设标准。印发三级社会治理中心(工作室)规范化建设工作提示2期,明确1+6功能定位,要求功能区相对独立、统一内外标识,制定并下发包含组织架构、工作制度、处置流程、分析研判等规范建设运行资料包,全面提升镇街社会治理中心建设管理水平。二是现场指导,因地制宜建设。针对各镇级实际,因地制宜设置相关功能室,按照“应进尽进、不进联动”的原则,对于部分镇街场地、人员不足情况,合理整合相关功能性区域,确保镇街中心各功能区完备,运行顺畅。三是实地督导,保障运行实效。不定期对镇街社会治理中心日常运作、事项分流交办、矛盾纠纷调处、应急力量管理等情况进行督导,完成镇街社会治理中心年度评估。3.建立健全治理数据分析研判机制。一是推进关键数据归集。依托上虞城市大脑基本框架,抓紧开展区级驾驶舱建设,归集基层智治综合应用、民呼我为、智慧城管、矛调协同系统等4个应用,实现信息数据一图呈现。设立高频隐患、事件、问题处置等3个预警事项,实现信息即时推送。二是聚焦贯通应用管理。全面承接13个省级重大应用贯通指标管理,每周发布贯通应用使用覆盖率、任务完成率与事件办结率,督促相关单位做好各项指标达标,相关指标始终每月位居全市前列。三是做实分析研判功能。常态化研判分析重大矛盾纠纷、事件处置及相关核心指标,落实“日汇总、周调度、月分析”工作机制,累计发布日汇总251期、周调度30期、月分析报告12期。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实效运行水平不高。部分镇街社会治理中心综合受理窗口未全量登记汇总对进中心事项、指挥室未实质性运作,三级指挥中心(室)纵向联动不足。二是信息研判能力不足。治理事件数据来源途径较少,挖掘深度较浅,综合性分析研判能力不足。三是资源、场景不够集成。区综合信息指挥中心改造提升以来,仅有大综合一体化执法常态化管理场景,其他实战化应用场景不多,系统资源集成度也不高,仅集成10个部门24个系统资源。
四、下一步打算一、推进两个大厅建设,提升治理能力。一是做优办事大厅解纷机制,按照“全量登记、分类受理、归口办理、协同处理、闭环管理”为原则,全面应用浙江省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应用进行一窗受理、协同交办,分析研判高频纠纷,引导专业性调解力量应进尽进,不断提升中心专业调解水平;二是做强指挥大厅研判功能,迭代升级区指挥中心驾驶舱,全量梳理治理核心指标,推动数据有效贯通,探索建立治理事件分析研判模型,提升精准分析研判能力;三是抓实日常管理和协调,完善入驻单位协调会商、多元参与、平急转换、闭环管控、日常考核等工作机制,有效提升中心实体化运作水平。二、做实镇街力量统筹,提高协同能力。一是完善制度机制,完善综合信息指挥室日常管理运行机制,推动落实综合信息指挥室的指挥权、督导权、考核权三权落地,全面落实办线、站所纳入四平台管理,完善四平台运行处置机制,明确各平台内多跨事件由平台牵头领导统筹协调,跨平台事件由综合信息指挥室统筹协调,平台间协同更加高效;二是提升运行质效,高效运作镇级社会治理中心,对进中心事项全量登记、分级分类处置,持续倡导社会治理中心与便民服务中心一体建设,1+6功能设置更加优化,推动空间集聚、力量集中、功能集成;三是突出差异化建设,深入挖掘镇街历史、文化、人文等特色元素,梳理高频问题、高危风险事项进行综合研判分析,合理设置差异化功能模块,健全体制机制,优化事件、风险、任务处置流程等方面,打造并提升一批特色工作品牌与方法,提高镇街中心辨识度。三、深化各类应用管理,提升智治能力。一是强化基层智治综合应用日常管理。实时监测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内事件、任务及风险信息,重点监测事件、任务超期,处置不规范、不彻底现象,同时对区级部门、镇街上报的四级事件进行协同流转、跟踪闭环管理;二是加强贯通应用指标管理。常态化监测省市贯通应用的相关考核指标,督促相关牵头部门、镇街、网格完成每月指标达标考核,协助区级部门经市级审核准入后,贯通至基层智治综合应用或依托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开发个性化场景应用。发挥区级基层智治观察员队伍,重点监测未经准入强制使用、事项任务过多过滥、数据未有效回流、体验感和获得感较差的应用,推动场景应用持续迭代优化、同质或低效的场景应用清理退出。三是开展督查考评与业务培训。通过定期督查、过程管理、目标考核、绩效评价等方式,对职能部门贯通应用指标、乡镇(街道)四平台建设运行、基层网格事件、任务完成情况的履职质效进行常态化督考评价,持续开展基层智治综合应用的培训和推广,推动区级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各级工作人员全面使用基层智治综合应用。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2024年4月19日对法人和举办单位调整进行了变更登记。
相关资质认可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