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索引号: | 002590163/2025-6226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 号: | - | 公开日期: | 2025-05-08 10:27 |
发布单位: | 公安分局 | 有效性: |
绍兴市公安局上虞区分局关于深化“背包警务”工作实施方案 | ||
|
||
为进一步深化“背包警务”工作,适配警网共同体建设需求,形成更多、更亮、更鲜明的特色品牌。上虞公安以深化“枫桥经验”为目标,迭代“背包警务”为切口,坚持“双月现场会”为抓手,制定多项举措推动工作落地,全力擦亮“背包警务”品牌,助力、助推警网共同体建设走深走实,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半年时间,深化“背包警务”工作,探索更好的做法、路径、载体,并总结提炼形成具有上虞辨识度的工作经验,逐步向全市、全省推介推广,争取得到省厅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形成符合公安工作现代化要求,具有上虞品牌优势的基层治理新“枫景”。 二、工作措施 (一)打造警务三大背包。根据实际业务需要、功能作用和使用频次,设置“警务背包”、“警网背包”和“警民背包”三大背包。 “警务背包”根据应用场景不同,分别设置“社区背包”、“巡防背包”和“接处警背包”(放置后备箱)。①“社区背包”为社区民警、辅警下村社时携带使用,主要用于服务群众,信息采集、纠纷调解、风险排摸、犯罪预防宣传等工作。②“巡防背包”为专职巡逻队员在街路面巡逻防控过程中使用,主要用于突发事件处置、应急救援、交通疏导、可疑人员控制盘查、护学岗等工作。③“接处警背包”为接处警民警、辅警在日常接处警过程、应急处置过程中佩戴使用,按照接处警要求规范配置。 “警网背包”为政法联络员、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专属网格员等网格力量,在下网格开展网格走访工作中携带使用。 “警民背包”为“楼道长”、“安全员”、“志愿者”、“村社巡防队员”等“义警”力量,开展群防群治工作中使用。每类背包因使用对象不同,工作任务性质差异和实际负重能力差异,配置不同背包内容(详见附件2)。 (二)拓展八大应用场景。①证件办理。背包警务队携带必要的设备和资料,主动上门为群众代办身份证、户口本等证件,解决出行不便或居住偏远群众的办证难题。②入户走访和法律宣传。社区民警通过社区警务背包,可以深入社区、企业、学校等,进行法律知识宣传、安全防范教育,提升群众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③矛盾纠纷化解。背包警务队在走访中及时发现和调解矛盾纠纷,通过面对面的沟通,发放《家暴告诫书》、伤害赔偿标准、法律起诉文书等,引导矛盾纠纷走向合理合法途径。④信息采集和安全防范。民警在走访过程中,进行“一标三实”信息采集,确保基础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开展安全防范宣传,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⑤特殊群体服务。对于“一老一小”等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背包警务队提供上门服务,帮助他们办理证件、解决生活困难,真正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⑥应急救援。接处警或街路面巡逻过程中,随时应对恐怖袭击、暴力事件、溺水救援、消防灭火、交通疏导、护学岗等应急处置工作。⑦警网共治。结合警网共同体“1+3+N”网格力量组建背包警网队,择优分发警网背包,开展全方位信息采集、情报收集、风险摸排、普法宣传、安全防范等网格内工作。⑧群防群治。结合辖区实际从“楼道长”、“安全员”、“志愿者”、“村社巡防队员”等群防群治力量中,择优物建一批忠实、可靠义警力量,组建背包“义警”队,开展民意收集、风险排查、宣传防范等群防群治工作。 (三)搭建一个“背包警务”工作室。设置装备区。各所结合辖区实际梳理共性、个性应用场景,进一步采购配置“警务背包”装备和工具,重点配置小型无人机、小型投影仪、小音响等应用广实效性强的装备。按照“个性装备共用原则”,设置装备智能领取柜,专人负责管理,民警按需领取,用完归还,提升工作室实战化效能。打造展示区。各所结合辖区地理、人文特点,细化拓展背包警务内涵外延,探索虞南山区生态背包、虞北护企优商背包、城区小区楼宇背包、虞西防溺水背包等,打造个性化展示区,可以将背包警务理念、历史传承、典型技战法、“五民工程”故事等内容,具象化进行展示,提升背包警务宣传影响力。建立指挥会商区。由一名专职民警负责日常运作,具体开展工作布置、代办预约、问题会商、装备管理,协调对接公安“助跑小队”定期开展入企、上门服务等工作。 (四)引入一套AI助手警务赋能。通过“AI虞小娥·警网通”实现“警网背包”功能,配置AI智能地图、工作表单、AI工作建议、培训实操视频、标签碰撞模型、报告小结等六大应用功能,通过掌上操作,可以便捷完成辖区信息查询、要素采集、业务培训、防范宣传等一系列基层基础工作。有条件的派出所,可以为50周岁以上社区民警配置警务ipad,提高智能化装备使用效率,也方便为群众服务、宣传、办事。 (五)深化一批指尖警务服务精准。将“背包警务”的服务范围进一步拓展,服务对象由山区老年群众为主,扩展至全域的村社居民活动中心、企业商户聚集区、新居民集中点等,使辖区百姓均能享受“背包警务”带来的快捷与便利。以警务通为载体,嫁接“云帮办”模式延伸服务触角,将105项事项下放至社区民警“警务背包”,实现对社区民警、辅警政务服务能力云端赋能。 三、推进机制 (一)“双月现场会”机制。围绕“一所一品牌一工作法”建设目标,各所按照“背包警务”推进计划打造升级各具特色的“背包警务”,由分管局领导带队验收,择优选取2到3个承办派出所形成参观路线。每两个月举行一次现场会,开展“背包警务”互学互比活动。承办派出所以“实地参观+PPT演讲”形式进行展示,同批次验收的其他派出所,以“PPT演讲”形式进行汇报。现场会邀请分局主要领导、相关警种、派出所负责人实地参观和交流点评,全面形成“比、学、赶、超”良好氛围。 (二)背包启用机制。派出所民辅警要树立“钢枪就是士兵第二生命”的理念,要求在接处警、巡防防控、社区走访过程中,务必佩戴对应警务背包,提高警务背包在工作中的应用率和实战实效。结合警网共同体建设,加强培训引导,将“背包警务”衍生拓展至网格员队伍和群防群治力量。组建“背包警务”队,分发“警民背包”发动群防群治力量,开展全方位宣传教育,分发“警网背包”,为网格员下村开展工作提供工作清单、宣传资料和宣传工具等,进一步发挥最小作战单元作用。治安、督察部门要综合应用视频回访、实地抽查、群众回访等手段,抓好工作落实,防止“为有而有、建而不用”的情况,检查结果每月通报形式进行提醒和整改。 (三)保障奖罚机制。从评优评先和宣传推介角度上提供支持保障,背包警务工作开展过程中,民警开展基础工作实绩突出,得到领导批示肯定的,群众评价高的,将作为社区民警年终评优评先重要依据;平时注重素材积累,对发生在群众身边背包警务中的感人事迹,治安大队要做好同政工室的对接和包装,争取在高等级媒体上刊登,提高背包警队的荣誉感、自豪感。 四、推进计划 (一)深化试点阶段(2024年12月—2025年2月)。明确崧厦派出所、章镇派出所为“背包警务”工作深化试点派出所,在2月底前完成现场会工作。 (二)深入推广阶段(2025年3月—2025年4月)。对标试点所优秀经验做法深入推广,明确百官派出所、曹娥派出所、东关派出所、道墟派出所、丰惠派出所、上浦派出所、汤浦派出所、下管派出所为“背包警务”第二批验收单位。4月底前由分管副局长召集相关警种、派出所负责人完成验收,根据验收情况择优选取2、3个派出所召开现场会。 (三)全域推广阶段(2025年5月—2025年6月)。比学现场会优秀所经验做法全域推广,明确小越派出所、盖北派出所、新区派出所、驿亭派出所、梁湖派出所、谢塘派出所、永和派出所为“背包警务”第三批验收单位。6月底前由分管副局长召集相关警种、派出所负责人完成验收,根据验收情况择优选取2、3个派出所召开现场会。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全区公安机关要把推进“背包警务”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摆上日程。分局将抽调精干力量,成立工作专班,全力做好深化“背包警务”指导工作,切实形成新时代枫桥警务实践成果。 (二)压实职责任务。各派出所要在背包警务共性项目建设清单基础上,梳理确定一批符合本地实际的工作法,明确责任人、制定时间表、画出路线图,统筹整合资源力量重点推进。相关警种部门要根据职责任务切实担起牵头、帮扶责任,紧盯难点堵点问题,深化内部挖潜、外部拓展,协同发力推进这项工作。 (三)注重总结提炼。各派出所要结合专项行动及“百所示范、千所提升”工程等活动,认真做好总结、提炼和宣传。要注重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强化品牌塑造意识,争取推出更多具有上虞公安辨识度的警务品牌。工作中,要做好背包警务典型案例收集,相关工作经验、典型案例及时报送,由治安定期汇编推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