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王莹代表: 您好!非常感谢您对人才工作的关注与支持。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县漂”与当地发展相融合的建议》紧扣我区人才发展实际,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对优化我区人才管理机制、推进青春之城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改变理念观点,培育多维包容感 上虞区公安局积极探求多模式多层级的措施,给予“飘”的年轻人最初的拥抱。一是优化执法方式,注重教育引导。推行柔性执法模式。对于初次违法、情节轻微且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交通违法行为,以教育警告为主,处罚为辅。通过现场口头教育、发放交通安全宣传资料、观看警示教育片等方式,让违法者深刻认识到自身错误,增强交通安全意识,避免“以罚代管”。建立违法预警机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存在轻微交通违法记录但尚未达到处罚标准的车辆和驾驶人,通过短信、APP 推送等方式提前发送预警信息,提醒其遵守交通规则。二是加强沟通互动,增进群众理解。一方面积极拓宽民意反馈渠道。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交通广播等平台,广泛收集群众对交通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如交通信号灯设置不合理、停车位供需矛盾突出等,交通管理部门应迅速组织调研论证,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媒体及时向社会公布处理进展和结果,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执法素养。开展人性化执法培训。将人性化执法理念纳入交警队伍日常培训内容,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形式,提高民辅警沟通协调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使其在执法过程中既能严格依法办事,又能充分考虑当事人感受,做到文明执法、规范执法。 二、突破语言限制,生成城市归属感 近年来,我区坚持政府主导、依法落实、部门联动、以创促建、以城带乡的工作机制,围绕“政府机关、新闻媒体、教育机构、公共服务行业、城市街区、乡镇农村”等六大重点领域,大力普及普通话,有效提升城市语言文字综合管理和普及应用水平。一是构建联动机制。区语委立足上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新上虞人不断增多的实际,确立“以城市为中心,以党政机关为龙头,以教育系统为基础,以新闻媒体为示范,以公共服务行业为窗口”的工作思路,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网络,由语委办统筹协调、多方联动,全方位开展语言文字工作。二是抓好载体深入宣传。将“推普周”活动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学习型城市创建等有机结合,不断扩大“推普周”活动的社会参与面,促进语言文字环境的持续改善。全区各部门单位把“说普通话”作为“推普周”工作的重点内容,营造浓郁的推普氛围。要求区级相关服务性行业、部门,以及直接面向公众的服务人员提出普通话水平等级要求,并组织培训和测试;区商务局、区文广局和区旅游局等部门分别对商场、图书馆、博物馆及全区各旅游景点等免费开放的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多次培训,树立我区公共服务行业系统文明使者形象,起到示范性宣传效应。 上虞方言和普通话差异较大,新上虞人对方言难理解,学习沟通有难度,下一步将结合您的建议实施“方言伙伴计划”和“新居民导师制”,依托街道社区等阵地,开展志愿者语言文化辅导和老居民结对互帮互学等有效方式,多层级开展,给予“飘”的年轻人城市归属感。 三、推动融合生长,构建双赢共生感 县漂人才的融合本质是县域经济“再城市化”的过程,让人才“留得下”更“长得大”,融合生长是关键。一是岗位扩容。依托“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圈”、人才中心、人力资源市场广泛摸排用工岗位,应用大语言模型构建岗位知识图谱,实时对接更新岗位信息。二是创业支持。深入实施创客城市打造“1520”专项计划,调整优化十大创客集聚区,打造15分钟创客服务圈。建立“在绍创客导师库”,实施“以老带新”创客传帮带行动,帮助年轻创客在起步阶段更好融入。三是政策保障。积极构建热带雨林式人才政策体系,在安居乐业、子女教育、医疗服务、公共出行等“生活一件事”上给予政策帮扶。简化补贴申领手续、设立“一站式” 服务平台,为县漂人才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融资对接等全流程服务,吸引更多人才来虞发展。 再次感谢您的宝贵建议!我们将持续推进相关工作,期待您继续监督指导,共同推动人才工作迈上新台阶。
联系人:陈华,联系电话:82193089。
绍兴市上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年5月2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