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商务局 >>政策文件 >>政策文件
索引号: 002590606/2021-6807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 号: 虞商务提〔2021〕1号 公开日期: 2021-06-22 08:35
发布单位: 区商务局 有效性:

关于推进我区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建议的答复

尊敬的陈炯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我区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26号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热情关注和积极支持,您提出的建议对加快我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很有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会同相关部门积极谋划,稳步推进。

一、当前我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

1、发展态势平稳。据统计,2016-2019年,全区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高于三产增加值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三产增加值的比重基本保持在41%左右,呈平稳增长态势。2019年,我区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183.44亿元,占三产服务业增加值的43.1%。

上虞区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基本情况表(单位:亿元)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指标

数据

指标

数据

指标

数据

指标

数据

第三产业增加值

426.10

第三产业增加值

384.11

第三产业增加值

342.32

第三产业增加值

304.43

批发业

66.21

批发业

56.65

批发业

52.98

批发业

48.1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3.33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1.6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2.18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1.85

信息技术服务业

9.63

信息技术服务业

8.73

信息技术服务业

6.22

信息技术服务业

4.82

金融业

44.90

金融业

41.97

金融业

37.84

金融业

33.60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0.70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7.87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6.4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6.20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8.67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6.40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5.18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5.12

生产性服务业占比

43.1

生产性服务业占比

39.9

生产性服务业占比

41.1

生产性服务业占比

42.6

在生产性服务业中,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附加值、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增长较快。2016-2019年信息服务业年均增长26%,比生产性服务业年均增长高14个百分点。科技服务业年均增长19%,比生产性服务业年均增长高7个百分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最慢,比三产增加值年均增速低3.5个百分点。

2、企业主体偏少。生产性服务业是我区产业结构中的一条短腿,与我们工业强区的发展实际很不匹配。据统计,截至2020年,全区有规上工业企业791家,规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数只占规上工业企业数的四分之一。同时,除批发企业外,现有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突出表现在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和科技服务领域,尤其是科技型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单体规模较小。

3、优势尚未凸现。上虞通江达海,交通便捷,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智能电气、汽车部件、现代医药、新材料、专用设备、高端染料日化、时尚休闲、数字经济等八大产业集群和特色块状经济势头强劲,在国内甚至国外同业内都处于产销量领先地位,这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但这些现实或潜在优势,尚没有充分发挥。

二、下步工作举措

1.建立工作体系。目前我局在4月份已成立生产性服务业工作专班,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科室,正在抓紧编制我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划,研究完善《关于加快发展上虞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上虞区生产性服务业的若干政策》,着手制定统计体系、考核体系。

2.明确发展重点。根据我区实际,以数字赋能、创新赋能为动力,围绕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构建,以产业升级为重点抓强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工业设计、高端咨询、共享实验室等新业态、新模式规模化发展。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在融合发展中拓宽服务业发展领域,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

3.推进重点项目。围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实施靶向精准招商,扎实做好生产性服务业项目的招引、建设工作,努力促成企业研究院、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等一批带动面大、竞争力强的重大项目落户。抓好卧龙中央研究院、闰土研究院、龙盛研究院、华亿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建设。

4.培育发展主体。实施主辅分离,引导区内工业龙头企业,分离设立独立法人的贸易公司或或将贸易业务回归上虞,在我区建设贸易总部,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引导工业龙头企业在我区设立企业研究院,促进生产性服务业扩量提质,提高占比。加强示范带动作用,实施“领跑者计划”,在各个产业集群中优先培育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骨干示范企业。大力度推进省级特色小镇e游小镇建设,加大信息服务业企业招引力度,推进信息服务业集群发展。


再次感谢您对我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任世权   联系电话:82160511)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