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索引号: | 002590163/2022-7498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 号: | 虞公〔2022〕45号 | 公开日期: | 2022-06-13 15:43 |
发布单位: | 公安分局 | 有效性: |
绍兴市公安局上虞区分局深化数字化改革推进“公安大脑”建设服务跑道实施方案 | ||
|
||
为全面深化全区公安机关政务服务数字化改革,深化枫桥式政务服务创建,积极推进“公安大脑”服务跑道建设,根据省厅《2022年全省公安机关政务服务数字化改革实施方案》、市局《全市公安机关深化数字化改革推进“公安大脑”建设实施意见》、分局《全区公安机关深化数字化改革推进“公安大脑”建设实施意见》相关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目标 坚持“整体智治、协同高效”理念,不断深化网上网下服务机制改革,重塑全警种业务审批、全要素监测保障、全链条闭环管理的公安政务服务一体化工作体系,奋力打造公安政务服务上虞样板。具体实现“三个提升”目标: (一)群众获得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实现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办件“一网通办”率达90%以上,高频民生事项网办率达到85%以上,群众满意率持续保持在99.5%以上。 (二)改革实绩实效进一步提升。高质量完成“就近办”标准化体系建设全市试点,打造“虞快办﹒就近办”公安政务服务品牌,努力建成公安政务服务15分钟办事圈; (三)服务能力水平进一步提升。基本建立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一窗通办”持证上岗率达到90%以上。推进政务服务党建品牌创建工作,结合“三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发掘一批服务条线“三能”警队、“三能”民(辅)警。 二、重点任务 (一)以深化网办中心建设为抓手,打造政务服务变革型组织。 1.高标准推进网办中心建设。根据《全省公安政务服务网办中心试点建设指导意见》要求,升级打造县级公安机关网办中心2.0版,通过推进人员、事项、数据“三个集中”,深化政务服务2.0平台、公安部“一网通办”一体化平台、公安政务服务“一窗通办”数据分析研判平台等三个平台应用,做强审批服务、分析研判、监督管理、运维保障四大基本功能,把网办中心打造成为业务集中、数据驱动、高效集成的公安政务服务实体化枢纽,确保通过市局验收。 2.织密“就近办”服务网络。优化顶层设计,在分局便民公安分中心(网办分中心)总体框架下,精心构建派出所(警种)服务大厅、警务站(室)延伸点、村级代办点(社会化代办点)、自助服务区(点)等四级“就近办”体系,切实形成各个公安窗口与延伸(代办)点多点覆盖、功能衔接的整体格局。打通与乡镇四个平台便民服务中心双向渠道,进一步加大向村社党群服务中心代办点下放权力事项力度,建立就近办点位、事项动态管理机制,实现便民服务全覆盖;强化数字化手段应用,推广“枫桥警务-越警管家”融合通办一体机应用,不断优化警务自助服务点布局,确保“就近办”点位标准化、常态化、智能化运行。 3.打造政务服务党建品牌。以创建政务服务党建品牌为抓手,成立网办中心联合党支部,推进“党务+业务+勤务”融合管理机制创新,提升队伍凝聚力,实现党建统领、业务统管、队伍统抓。紧密结合“三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积极创建党员先锋岗,发掘一批服务条线的“三能”警队、“三能”民(辅)警,确保7月底前成功创建具有上虞公安辨识度的政务服务党建品牌。 (二)以优化制度供给为重点,构建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 4.建立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管理机制。开展全业务事项梳理,结合“最多跑一次”改革“八统一”事项梳理标准,形成公安政务服务全事项业务谱系;对照事项清单,明确网办中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一网通办”窗口、警务站延伸点、村级(社会化)代办点等标准化办理清单,按照权责清单对于主项和子项进行统一规范,全面细化和梳理办事“材料、流程、指南”,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做到上下同频,内外统一。 5.深化“一网通办”标准化运行机制。全面排查政务服务网、“浙里办”事项上线情况,梳理浙江省公共数据工作平台编目、关联情况,完善政务服务2.0平台事项配置、上线框架,努力提升收件量,确保年底前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办件“一网通办”率达90%以上,省厅明确的20个高频民生事项“网办率”达到65%以上。积极推进省厅公安行政审批系统应用,逐步实现“一个系统办理”,办件数据“一个口子进出”,所有办件数据向省大数据中心归集。 6.建立事前咨询引导机制,培育网办中心“全科型话务员”团队和警种专家团队,提升多警种业务答疑能力,设立专家工作室、多警种会诊、首席代办官(服务官)等专业团队,兜底处理代办过程中的“疑难杂症”,有效减少群众“多次跑、多头跑、无效跑”。 7.建立事中标准化办理机制,进一步强化“统一收件、分流审批、统一出件、全量监管”标准化办理模式,按照自动秒办件、网办件以及窗口办件等不同情形逐项制定标准化处理流程;推行简单事项“智办、秒办”,将首批身份证挂失、免检标志申领等高频民生简单事项纳入快办区,即申请、即受理、即审批、即推送,10分钟内全流程办结。 8.建立事后监督闭环机制。依托民意感知中心进行全量回访,对不满意办件进行逐项整改、分析。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审批抄告制度,形成从受理、审批到监管、处置的全流程、全链条闭环,杜绝安全隐患,规避岗位风险;深化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建立服务评价、实时上报、差评回访、整改反馈的全流程闭环工作机制,每月分析通报,实现精准提醒引导。 9.建立“一件事”改革标准化供给机制。按照省厅统一部署,深入推进车辆检测“一件事”集成改革19项措施,实现车辆检测“一件事”集成改革迭代升级;进一步深化身份信息变更一件事、外国人工作居留许可一件事、交通事故处理一件事、摩托车考试一件事、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治理一件事、易制毒物品管控一件事等市内外“一件事”改革经验,逐项建立配套工作机制,提升改革系统性、协同性。 10.建立服务企业常态化工作机制。深入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面落实上级关于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工作的统一部署,推动更多涉企经营许可事项采取告知承诺制,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探索开展“极简审批许可”,探索实现公安行政审批“零干预、零材料、零费用、零跑动”。加快推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落实爆破作业单位、禁毒、保安服务业等行业信用评价办法,积极开展易制毒化学品“信用+风险”预警模型建设应用,畅通信用修复渠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格落实规范执法保障企业权益“十项规定”,优化警企服务站建设,组织“为企服务提升月”活动,打响“11087·亲清在浙里”品牌。贯彻落实三部门《关于规范和保障民用爆炸物品储存库设置,护航重大项目建设的通知》要求,助力企业减成本、增效能。 11.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化工作机制。按照省厅、市局统一部署,着力推进户籍业务“全省通办”、“跨省通办”,推动“无犯罪记录证明”等7个事项全国范围内“跨省通办”,拓展身份证电子证照应用场景;推进“电子居住证+互认转换”集成改革,推动流动人员积分落户全省通认、身份码互认等工作;进一步放开放宽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开展无证明公安建设,进一步推广应用“易制毒化学品购买备案、运输备案”等一批智能秒办、智能速办事项;开展“浙里移民服务集成改革”,为外籍人才提供更优质移民出入境服务;加快推进危险物品精准智控平台建设应用;深化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改革,实施“码牌合一”登记,推进备案非标电动自行车淘汰置换。 12.建立政务服务能力常态化提升机制。组建政务服务人才队伍,鼓励和争取让更多政务服务专业人才进入分局兼职教官团队。建立常态化培训制度,即前端推进“背包警务”代办员、实体窗口“一窗通办”人员两支一线队伍标准化建设,后端做强网办中心全业务办理、警种联办专家团队两支支撑力量,每季度组织不少于一次专业培训,在9月底前完成不少于两次的上岗资格考试,确保年底前持证上岗率达到90%以上。 (三)以重大应用创新为突破,提升政务服务数字化水平。 13.深化“枫桥警务-越警管家”服务平台应用。不断加强“枫桥警务-越警管家”服务平台网上服务、警民沟通、基层共治等功能使用,提升用户活跃度;激发基层民警应用活力,不断收集拓宽服务事项,推行省内身份证两年内换领及补领线上收件等便民措施,创新更多特色服务。 14.持续推广“安心码”应用。拓宽“安心码”社会治理、公共服务领域应用场景,不断深化警银协作“安心支付”模式,推动可信身份认证在移动支付和基层治理领域的深度应用,确保11月底前全区个体商户注册率达50%以上; 15.优化疫情防控期间公安政务服务便民举措。根据省厅统一部署,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线上线下便民服务工作,实施全省通办、全程网办、延期办理、特事特办,推动25项政务服务便民举措落地落实,全面推广“在线咨询、网上申请、快递送达”等不接触式办事服务模式,帮助群众和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有效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16.创新推广“云帮办”服务新模式。以远程音视频、可信身份认证、电子签章材料电子化等信息技术为依托,发挥网办中心“云端审批、在线归档”的业务支撑能力,创新推广“云帮办”服务新模式,通过数字赋能提升“无警访民”场景下民警(辅警)的服务群众能力,为警务站(室)、村级代办点等社会化代办点提供在线支撑,努力实现公安政务服务“随时随地办”。 17.深化背包警务、助跑小队等便民举措。打造背包警队,紧密结合“无警访民”工作,实现背包警务在全区派出所、交警中队全覆盖;推广应用警务e背包系统,强化数字赋能,打造政务服务动态窗口;常态化运行“助跑小队”助企模式,不断扩容助跑事项,通过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代办服务、上门服务,实现“就近办”向“上门办”的迭代升级。 18.推行枫桥式“政务服务指数”评价系统。根据市局统一部署,推进政务服务全要素码式管理在分局的落地实行,实时掌握全区线上、线下政务服务资源运行情况,从事窗口服务民(辅)警、协作单位人员以及各延伸代办点工作人员等队伍情况,汇聚治安、出入境、交管等各类政务服务办件数据,从“三能”、“便民”、“数智”等维度全面评价公安政务服务质效。6月底前在崧厦所、章镇所、上浦所完成试点,7月底前全面推广应用。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行专班运作。分局成立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滢滢任组长,便民公安分中心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交警、治安、出入境、网安、禁毒、看守、督察、经侦、法制、科信、警保等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小组,整合原有“跑改办”工作力量,统筹推进“公安大脑”服务跑道相关工作。工作小组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实行定期例会制度,建好专门浙政钉工作群,实行专班化运作。 (二)强化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坚持创新和规范相统一,确保与绍兴市局话语体系、步调方向一致。便民公安分中心要切实承担好牵头职责,相关警种要增强条线统筹和支撑力度,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努力打造上虞公安数字化改革品牌新“枫”景。 (三)聚焦唯实惟先,打造特色亮点。坚持为民导向、需求导向,把“公安大脑”服务跑道建设与“枫桥式政务服务”创建、警务站“四化”建设、“无警访民”等有机融合,创新谋划一批实用、管用、爱用、好用的服务类场景应用,争取在全市、全省推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