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索引号: | 002590358/2022-7713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2-08-17 10:51 | |
发布单位: | 绍兴市上虞区统计局 |
2013年上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
2013年是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加快推进“四个上虞”建设的关键之年。在这一年里上虞迎来了大桥通行、高铁通车的重大机遇,开启了撤市设区的崭新历史。上虞区紧紧围绕“发挥比较优势、加大开发开放、全力提质提速”的要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进中求好”的工作基调,大力开展“一号工程”、“三个年”活动,全区经济呈现稳中有进,转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表1 上虞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注:GDP增幅按可比价计算。 一、综 合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据初步核算,2013年上虞地区生产总值达624.9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9.0%,增幅高出绍兴平均0.5个百分点居绍兴第二位。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区人均生产总值80229元,增长8.9%,按年平均汇率(6.1927)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12955美元。从三大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1.71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44.22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39.05亿元,增长8.4%。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由上年的6.9:55.9:37.2演变为6.7:55.1:38.2,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3%、64.5%和33.2%。 二、农 业 农业经济稳步增长。2013年农业各项工作目标明确、措施有力,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现代农业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65.6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3.2%,其中农业41.51亿元,增长3.9%;林业3.70亿元,增长9.8%;牧业9.26亿元,下降3.5%;渔业10.58亿元,增长4.2%;农林牧渔服务业0.61亿元,增长7.3%。 农业生产总体趋降。2013年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122.84万亩,比上年下降2.4%。其中粮食播种面积74.39万亩,下降0.2%;蔬菜播种面积25.29万亩,下降5.8%;棉花2.10万亩,下降20.6%;水果8.70万亩,增长0.7%;水产品总产量3.77万吨,下降2.7%;全年生猪出栏41.72万头,下降0.1%,家禽出栏440.65万只,下降20.7%,肉类总产量3.78万吨,下降7.1%。 现代农业硕果累累。“两区”建设成效明显,2013年全区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2.49万亩,累计建成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1个,主导产业示范区7个和特色农业精品园13个。继成功创建“浙江红心猕猴桃之乡”之后,“舜阳”红心猕猴桃获得“中华名果”称号。积极培育农业经营主体,至年末共拥有农业龙头企业88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9家,省级骨干龙头企业10家。全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6家,累计达430家,覆盖农业各个产业,其中省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16家。农业品牌建设取得新突破,至年末全区共有浙江名牌产品14只,浙江著名商标16只,绍兴名牌产品64只,绍兴著名商标24只。积极推进农产品认证,全区全年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7只、绿色食品3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19.92万亩。 “美丽乡村”加快步伐。围绕“农业更优、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基础更实”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2013年全区财政对农林水事务投入6.23亿元,增长9.6%。全年共实施3条精品线路,9个精品村建设,其中“风雅·白马春晖线”、“山水·生态休闲线”和9个精品村项目已建成。加快中心村建设,至年末全区已培育省级示范中心村6个,绍兴市级精品示范村6个。扎实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五年计划,新增达标乡镇(街道)6个。全年实施村级物业经营项目51只,至年末竣工25只;实施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扶持项目17只,至年末竣工9只。开展农家乐提档升级工作,共创建省级农家乐特色点2个、特色村1个,绍兴市级农家乐特色村(点)15个。开展环境卫生“百日整治”行动,培育提升村民环保意识和文明素质。 绿化水平显著提升。2013年全区围绕“四边三化”工作部署,完成平原绿化6550亩,其中重点沿海防护林国债项目2520亩,平原绿化率达到18.7%。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镇2个,森林村庄7个,绍兴市级森林城镇2个,获全省沿海防护林建设先进县称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企稳回升。扎实推进工业强市“1237”行动计划,加快培育主导产业和重点块状,2013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990.62亿元,增长11.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486.70亿元,增长12.7%。从轻重工业看,规模以上轻工业实现产值680.73亿元,增长12.0%,重工业实现产值805.97亿元,增长13.4%;从两大平台看,上虞经济开发区和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继续引领发展,全年上虞经济开发区实现规模以上产值472.34亿元,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规模以上产值700.71亿元,“两区”实现规上产值占全区比重达78.9%,比上年提高6.4个百分点。 创新驱动作用增强。2013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446.80亿元,增长20.5%,新产品产值率达30.1%,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03.65亿元,增长16.2%,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0.6%,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深入实施新兴产业“1331”培育计划,全年实现新兴产业产值500.50亿元,增长15.1%,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33.7%,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分行业看,生物医药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增势强劲,分别增长21.7%和20.6%。 工业效益持续向好。2013年全区工业经受住国际市场疲软和宏观调控的重重考验,破解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工业经济效益持续向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78.11亿元,利税133.37亿元,利润92.24亿元,分别增长11.2%、9.2%和9.1%,比上年提高2.1、4.6和5.0个百分点。 规模企业拉动明显。至年末全区共有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企业558家,其中年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以上企业2家,10-50亿元企业22家,5-10亿元企业21家,1-5亿元企业160家。全区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企业实现产值1313.89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223.88亿元、利润总额89.70亿元,分别增长14.6%、13.2%和10.5%,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分别达88.4%、88.8%和97.2%。全区97家大中型企业完成产值944.03亿元,实现利税97.98亿元,利润69.00亿元,分别增长13.3%、10.1%和11.8%,均高于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 节能降耗从严控制。紧紧围绕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精心部署,狠抓落实,全区规上企业综合能耗107.17万吨标准煤,增长10.7%,低于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幅2.0个百分点;万元产值能耗0.0721吨标准煤,下降1.8%。其中116家重点能耗企业综合能耗90.22万吨标煤,增长5.9%,增幅小于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4.8个百分点,实现产值1014.58亿元,增长12.6%,万元产值能耗0.0889吨标准煤,下降6.0%,为全区节能降耗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全社会用电量41.77亿千瓦时,增长9.5%,其中工业用电量32.29亿千瓦时,增长8.7%。 建筑产业稳步提升。上虞作为全国建筑之乡、浙江建筑强市(县、区),2013年建筑业继续稳步提升。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276.55亿元,其中在外省实现919.62亿元;实现利税78.24亿元,利润总额37.92亿元,分别增长10.5%、9.8%、16.5%、15.3%。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451.68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979.51万平方米,分别增长10.5%和3.1%。评级创优着力推进,2013年新增二级及以上企业4家,新获鲁班奖4项(参建)、詹天佑金奖1项、国优工程银奖4项、全国用户满意工程2项、上海市白玉兰22项(其中参建10项)、钱江杯10项(其中参建8项)、海河杯2项(其中参建1项)、广东省建设工程优质奖2项、金石奖83项、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20项、浙江省优秀建筑装饰工程奖65项。 四、固定资产投资 有效投资着力推进。2013年上虞突出有效投资,重抓项目建设,全年计划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7.51亿元,增长17.2%,其中基础设施投资64.87亿元,增长1.6%;工业生产性投资突破200亿元,实现205.88亿元,增长21.8%,增幅高出绍兴市平均8.4个百分点居五县市区首位;第三产业投资138.59亿元,增长10.9%。高端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全年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101.28亿元,增长46.1%,增幅高出全区工业生产性投资增幅24.3个百分点,高于绍兴平均18.4个百分点居绍兴五县市区第一。两区平台仍是投资的主战场,其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生产性投资占全区的比重分别达53.6%和70.9%;上虞经济开发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56亿元,增长6.2%,其中工业生产性投资24.86亿元,增长5.8%;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9.66亿元,增长22.3%,其中工业生产性投资121.17亿元,增长24.2%。 房产市场平稳发展。2013年全区围绕“市场保稳定,社会促和谐”目标,进一步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科学引导和有效监管,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发展。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3.67亿元,增长22.2%,商品房施工面积416.46万平方米,增长17.9%,商品房竣工面积60.46万平方米,增长0.4%,增幅分别比上年提高13.9、15.1和2.5个百分点。在房地产商的促销措施和刚性需求有效释放的双重作用下,全区房地产保持良好的销售形势。至年末商品房销售面积80.92万平方米,增长80.4%,商品房销售额达68.97亿元,增长81.0%。 五、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精益求精。2013年全区以“精致上虞”建设为目标,以“城建攻坚年”、“城市管理年”为抓手,加快推进上虞新型城市化建设进程。深化“一江两岸”城市设计,17幢总部楼宇成功落户。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杭甬高铁上虞北站建成投用,康居路、称山北路及体育馆、客运北站等基础性、功能性项目启动建设。加快实施“门户靓化”,东大门迎宾大道段、南大门舜耕大道至舜帝岭段完成门户靓化改造。全力推进“人才公寓”建设,全年完成面积14.1万平米,14幢主体结构已全面结顶,场外配套加快推进,至年末已完成154家企业、563套定金收取工作,回笼资金1.57亿元。扎实推进“三改一拆”工作,完成城乡新增房屋征迁签约52万平方米、旧房拆除75万平方米,交付安置房52.62万平方米。纵深推进农村困难性住房救助,围绕“2年内完成418户农村低保户住房困难救助”总目标,共完成救助236户。 六、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稳定增长。2013年上虞深入实施“服务业兴市”战略,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随着“四季仙果之旅”、“沪杭甬都市会客厅”、“浙东新商都”等品牌的日益打响,上虞消费品市场保持稳定增长。全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86亿元,增长17.5%,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按城乡市场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72.49亿元,增长17.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9.37亿元,增长16.5%。从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大行业销售情况来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销售额550.02亿元,增长23.3%,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销售额202.68亿元,增长13.8%;住宿餐饮业实现营业额36.85亿元,增长19.3%,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实现营业额12.30亿元,增长10.9%。 商品市场繁荣活跃。2013年上虞积极拓展市场,进一步推动产品转型提升,市场交易继续保持活跃繁荣的良好局面。全区共有商品交易市场54个,实现成交额112.96亿元,其中消费品市场成交额71.36亿元,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额41.60亿元。大型商品交易市场活力彰显,年末成交额超亿元市场8个,实现成交额79.43亿元,占全区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比重高达70.3%。其中浙江石狮国际商贸城和绍兴大通集团公司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年成交额超20亿元。 七、对外经济 招商选资注重实效。2013年上虞进一步推进招商选资“一号工程”,全年新办外商投资企业41家,新批外商增资项目15只,计划总投资4.19亿美元,下降18.3%,合同外资3.50亿美元,下降0.2%,实到外资2亿美元,下降21.1%。产业招商成效明显,总投资达20亿元人民币的惠普上虞两化融合外包项目及未来城市项目正式奠基,围绕航空航天产业的招商活动正式启动。全年新增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9只,涉及合同外资2.32亿美元,占全区总量的61.6%,其中5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只;实到外资中,当年到资额在4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5只,实到外资1.48亿美元,占全区总量的42.3%。 对外贸易恢复增长。出口企业队伍不断壮大,至年末全区有自营出口实绩的企业已达862家。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7.41亿美元,增长15.8%,其中进口总额6.22亿美元,增长28.9%,出口总额31.19亿美元,增长13.6%。新兴市场开拓成效明显,全区有贸易往来国家(地区)174个,出口超1000万美元的国家(地区)52个,出口总量居前五位的国家(地区)依次为欧盟、美国、东盟、印度、日本;出口超1000万美元的企业66家,比上年增加5家。从出口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28.31亿美元,加工贸易出口2.84亿美元,分别增长13.2%和15.4%。从出口产品结构看,机电产品出口9.86亿美元,增长20.5%;化工产品出口9.25亿美元,增长17.7%;纺织产品出口5.23亿美元,下降0.2%。 外经合作步伐放缓。2013年全区新批境外投资企业7家,境外企业总投资1131.36万美元,投资额超100万美元的5家。全区完成境外承包劳务营业额9801万美元,下降6.4%,其中境外工程营业额2623万美元,下降3.8%。 八、交通和旅游 交通工程顺利推进。积极推进交通重点工程建设,全年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2.69亿元。嘉绍跨江大桥、杭甬客运专线、杭甬运河、绍诸高速等四大省部重点工程集中扫尾工作成效显著。顺利完成城乡公交运营体制改革,完成46条线路217辆车辆的回收,城乡公交实施1元、2元统一票价。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23.26亿吨公里,旅客周转量7.13亿人公里,分别增长9.0%和3.3%。继续加强交通融资和资金运作管理,组建交通集团,新增交通融资6.12亿元。 旅游事业蒸蒸日上。扎实开展旅游标准化工作,顺利通过“绍兴市国家级旅游标准化试点县(市)”验收,并被命名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大力推进曹娥、东山、祝家庄三大文化景区建设。成功创建四季仙果之旅三星级基地6家,二星级基地5家,“四季仙果之旅”荣获绍兴市服务业商业模式创新十佳案例。全区旅游总接待游客725.79万人次,增长27.3%,旅游总收入58.23亿元,增长27.9%,其中接待国内游客719.59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6.81亿元,分别增长27.6%和28.6%;接待入境游客6.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303.36万美元,分别增长5.1%和6.5%。年末共有涉外饭店、宾馆9家,其中五星级3家,三星级 4 家,二星级2家。全区共有旅行社15家,其中四星级2家,三星级2家。 九、财政和金融 财政实力稳步加强。2013年全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组织财政收入,优化支出结构,稳步推进财税改革。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78.38亿元,增长7.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3.11亿元,增长10.0%。在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四大主体税种增长8.7%,其中增值税增长13.4%,营业税增长9.2%,企业所得税增长0.6%,个人所得税增长18.5%。财政支出坚持民生福祉为先,全年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5.21亿元,增长13.3%,其中民生领域共计支出33.60亿元,增长13.2%,占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4.3%。 金融运行平稳有序。2013年上虞金融业积极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至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842.49亿元,增长5.1%,本年新增40.80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414.85亿元,增长9.4%,新增35.47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734.32亿元,增长7.5%,新增50.8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565.25亿元,增长7.0%,新增36.59亿元,中长期贷款167.13亿元,增长10.1%,新增15.35亿元。 资本市场融资活跃。2013年我区资本市场运作活跃,直接融资态势良好。9家境内上市公司总市值746.6亿元,增长54.5%。全区企业资本市场及银行间市场直接融资71.7亿元,增长26.5%。新组建小额贷款公司1家(大通小贷),全区共有小额贷款公司5家,注册资本达15亿元;银行业机构16家、证券营业部5家、期货营业部2家。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再结硕果。2013年上虞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完成“八倍增、两提高”年度目标,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和全省首批创新型县市。新认定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13家,累计达到91家。新认定省级企业研究院2家、省级企业研究中心9家、科技型企业52家。新列入省级以上项目45项,新认定国家重点新产品5只,306只产品列入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科技双百对接工程成效显著,科技指导员共接洽企业400多家,签约产学研合作项目21项、达成技术转移合同金额838万元。全区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为4431件和267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为538件和205件,同比增长65.5%和61.4%。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13年上虞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发展, 成为首批义务教育均衡县市。新居民子女就读人数达13874人,入学率达100%,其中11795人在公办学校就读,占85%。大力普及义务教育,年末全区共有小学53所,在校学生44956人;普通中学33所,在校学生37726人;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8687人,九年制义务教育对象入学率100%。深化农村教育体制改革,获2013全国“美丽乡村教育奖”。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普通高校录取率达92.85%,高于全省平均7个百分点。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2013年全区紧紧围绕“崇孝守信、务实创新”的新上虞精神,加大文化投资力度,总计投入6057万元,促进文化工作繁荣发展。精心打造“虞舜文化节”品牌,举办全区性活动10项。开展“阳光文化惠民”行动,实施阳光文化演出228场,投入20万元发放阳光爱心卡1000户。组织开展文化“三下乡”,累计送戏下乡120场次,送电影下乡5450场,送书下乡5.76万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深入推进,至年末全区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省级11项,绍兴市级35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家,文物藏品20099件。全区公共图书馆总藏量40.84万册,电视台1座,广播电台1座,剧场1个,电影院3个。有序开展有线电视用户数字化整体转换,年末数字电视用户23.2万户。 卫生服务能力提升。2013年全区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强化基层机构功能,开展区级医院分院建设,人民医院丰惠分院、中医院章镇分院挂牌运行。完善“20分钟医疗服务圈”,对124家村卫生室开展标准化建设和一体化管理,建成投用8个责任医生驻村工作室。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建成投用丰惠、章镇、盖北3个120急救分站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决策系统,20个乡镇(街道)创建为绍兴市卫生应急工作示范乡镇(街道)。整合优质医疗资源,区级医院与上海、杭州大医院合作成常态化,建成投用区病理、放射诊断中心,全面实施健康卡“一卡通”。圆满通过省卫生强市验收,2个乡镇(街道)创建为绍兴市卫生强乡镇(街道),百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3年末,全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235家,床位2678张,卫生技术人员377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555人,注册护士1421人。全年60岁以上老年人体检率81.1%,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累计建档73.9万份,建档率94.9%。全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3.42‰,婴儿死亡率为2.41‰。 体育事业精彩纷呈。全民健身如火如荼,成功举行区第十一届全民运动会,组织上虞区第十七个全民健身节启动仪式暨千人登龙山活动,开展庆“五一”、迎“五四”系列全民健身活动,庆祝第五个“全民健身日”群体展演暨上虞民间体育吉尼斯创评活动。体育创强扎实推进,国家体育总局授予我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荣誉,省体育强市接受省级验收。 十二、生态环境 生态建设统筹推进。2013年上虞积极统筹生态建设,新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乡镇(街道)2个,绍兴市级生态村23个,省级绿色社区3个,绍兴市级绿色社区1个,绍兴市级绿色学校3所。 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大力实施蓝天行动,对11家废气重点企业和11家VOCs重点企业开展限期整治,完成率达100%。加快大气复合污染监测体系建设,完成2个特殊污染因子自动监测站验收,建成投运PM2.5自动监测站,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1.7%。扎实推进清水工程,地表水断面总体达标率为85.7%,汤浦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城区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0.9分贝,符合功能区要求。 十三、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控制有效。据公安局人口年报统计,2013年全区总户数29.14万户,比上年减少0.27万户,户籍总人口77.95万人,比上年增加982人,全区户籍人口中非农业人口29.97万人,农业人口47.98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38.4%和61.6%;男性人口38.57万人,女性人口39.38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9.5%和50.5%。全年出生5606人,人口出生率为7.20‰;死亡5539人,人口死亡率为7.1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9‰(按公安口径计算)。2013年全区暂住人口17.74万人。计划生育工作开展顺利,2013年全区计划生育率为95.82%。 居民收入稳步攀升。根据抽样调查,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627元,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608元,增长10.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5209元,增长4.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406元,增长6.4%。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1.7%和42.0%,比上年下降0.1和0.5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2013年上虞从建设完善人才政策体系,不断优化创业创新环境入手,突出推进人才重点工程。开展“引智强企”活动2次,共引进各类人才8624名,其中硕士及副高以上人员264名。开展各类招聘会20场次,其中大型招聘会3场次,登记招聘单位数654家次,岗位数68363人次,为4462人成功求职搭建平台,有效帮助解决“两难”问题。新增就业岗位21668个,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275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99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全区共完成各类培训17582人,鉴定各类人员职业工种11613人,核发职业资格证书10789本。完成高技能人才培养2883人,其中新技师391人。 社会保障扩面提质。统筹实施城乡居民医疗、养老保险制度,全年累计新增五大保险参保7.40万人次。至年末全区共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5.73万人,新增3.98万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27.40万人,新增1.87万人;参加工伤保险21.23万人,减少0.60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6.11万人,新增1.15万人;参加企业生育保险15.85万人,新增0.99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总参保21.50万人,有1.15万人向更高统筹层次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移。城乡居民和未成年人医疗保障总参保49.21万人,参保率达98.23%。 民政事业健康发展。2013年全区切实保障特殊群体、优抚群体、困难群体的各项权益,促进民政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全区共有最低生活保障家庭5615户8850人,其中城镇1038户1636人,农村4577户7214人,全年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支出4477.78万元,其中城镇940.83万元,农村3536.95万元。全年优待优抚对象5258人,优待总金额2653.21万元。不断巩固集中供养水平,年末全区共有集中供养对象439人,其中农村五保362人,城镇“三无”77人,全区集中供养率达100%。全年共下拨五保、“三无”对象补助资金301.65万元。扎实推动老龄工作“三项创建”,创建全国敬老文明号1家,省级3家,绍兴市级6家,创建老年宜居社区24个。老龄事业成效显著,全区已创立涉老基金30个,总额达1.3亿元,受益老年人达3万余人。销售各类福利彩票1.48亿元,增长15.6%。全区31家福利企业安置残疾职工920人。
说明: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全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是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4、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