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发展改革局 >>规划计划 >>规划信息
索引号: 002590729/2023-6853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3-02-17 09:51
发布单位: 区发改局

绍兴市上虞区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23年绍兴市上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

   2023年绍兴市上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部署落实。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深入推进之年,也是区委区政府加快融入高水平网络大城市建设,勇当推进“两个先行”奋进“五个率先”排头兵,全面开启“青春之城”建设的重要一年。全区上下将聚力聚焦实施“青春之城”建设主战略,数字经济、营商环境“双一号工程”和项目攻坚提速年、科创赋能提质年、全域党建提升年“三个年”活动,开拓创新、全速奔跑,在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上虞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新征程上开好局起好步。  

   按照上述目标要求,各乡镇(街道)、部门(单位)在今年的计划安排和组织实施过程中,要扎实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坚持内生驱动,激发发展新活力

   (一)持续推动重大平台提档升级。持续发挥大平台带动作用,提升平台体系竞争力。杭州湾经开区紧抓“迭代环杭州湾产业带、构筑高质量平台体系、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三大抓手,全年实现经济总量2500亿元,先进高分子材料“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跻身全省前10。曹娥江旅游度假区围绕“双创”目标,突出“一江一湖一山两镇”主体区块建设,紧盯皂李湖重大文旅综合体项目,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曹娥江经开区深入开展工业有机更新,启动上虞智创青春谷和智能装备生态园两个重点地块开发,不断提升平台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向千亿级制造业大平台进军。进一步推进e游小镇2.0版建设,打造长三角数字文创产业中心;加快伞艺小镇创建步伐。

   (二)持续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聚焦产业链优化提升,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实施“1215”专项行动,打造全省精细化工核心区、集成电路协同区。深入实施化工产业改造提升3.0版,提升绿色化工产业核心竞争力。持续抓好服务业市场主体培育,突出“一江两岸”建设,集聚发展总部经济。围绕“1366”工作体系,以公用品牌创建为引领,着力实现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强化主体培育。多措并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力争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2万家,新增“品字标”企业6家以上。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倍增计划,加强北交所上市后备企业挖掘、培育和报会。持续优化服务解难。扎实推动落实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深化开展“三服务”、政企服务直通车活动。优化多层次普惠金融服务,畅通银企沟通交流渠道。精准承接省“8+4+1”政策体系,加强政策储备及谋划研究,推动政策落地,力争全年完成减负降本25亿元、兑现各类惠企资金20亿元以上。

   (三)持续推动科技创新提标加速。坚持创新驱动首位战略,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进创新平台提升。进一步构筑完善以曹娥江科创走廊为统领,“曹娥江实验室+在虞高校及大学研究院+企业研究院+创新联合体”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推进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平台体系建设,启动高创园总园工程建设。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实施新一轮科技型企业“倍增”计划,推进创新主体扩容提质,构筑形成“链主型企业+专精特新+产业链配套”的发展格局。集聚创新资源要素。紧抓“人才第一资源”,打好专班引才、揭榜引才、以才引才“组合拳”,全年力争引育各类市级以上领军人才120名以上。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探索打造“零元入住”人才公寓,营造惜才爱才良好环境。

   二、突出项目引领,积蓄发展新动能

   (一)全域开展精准招商。坚持全域招商“一盘棋”,重点瞄准“3+2”新产业体系,持续推进产业链精准招商。完善招商工作机制。建立完善“1447”招商工作体系,优化招商考核机制,落实规范招商引资工作流程管理实施意见。创新招商活动形式。拓展多层次招引渠道,实施产业推介、深挖上市资源、加强驻外招商、探索基金招商、深化乡情招引,做大优质项目储备库。力争全年引进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招商项目10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2个,100亿元2个。强化招商工作保障。加强招商专业培训,组织招商干部队伍专题培训班,多形式开展招商产业知识研学,提升招商干部专业能力素养。

   (二)加速推进项目建设。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把大项目、好项目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和助推器。落实项目推进机制。建立健全重大项目推进八大机制,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构建项目开工“123”、项目建设“456”、项目谋划“789”全链条闭环,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达效一批”的良好格局。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大力推进191个总投资超2000亿元的“六个一批”项目,力争产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投资“3个120亿元”,确保重大产业项目投资完成率、项目开工率达95%以上。加强项目督考管理。坚持实行投资项目“赛马”晾晒机制,实施节点化督考,加大督查力度、强化成果应用,营造浓厚“比学赶超”氛围。

   (三)全面强化要素保障。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加强向上对接,着力破解要素瓶颈制约。全力加大要素争取。全力争取政府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用地保障范围、能耗单列清单。全力挖掘要素资源。大力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消化处置“四未一低”;全面落实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抵扣政策,推动节能技改,挖掘节能潜力。全力优化资源配置。综合考虑新增用地产业项目规模、产出效益等因素,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项目集中;实施工业用水置换,投用5万吨工业污水异地扩建项目;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三、强化战略引领,抢抓发展新机遇

   (一)全面落实重大战略决策。以推进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县域试点工作为契机,找准城市发展结合点、着力点。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主动融入高水平网络大城市建设,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持续谋划研究一批有对接基础、合作意向的重大项目。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以更高水平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全面建设“青春之城”。推动“青春产业”“青春社会”“青春文化”“青春环境”“青春人才”和“青春党建”发展,启动建设一批示范性功能载体和项目,搭建形成“青春之城”的“四梁八柱”。加快构建“一江两岸三城多片区”城市空间格局。积极推动“一江做活”“两岸做优”“三城驱动”“多片区提升”。实质性启动“未来城”建设,尽早启动e游PAPK项目,谋划设立竺可桢未来学校。

   (二)全面推进共同富裕建设。坚持“系统观念”,不断提升战略思维,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各项工作。实施区内山海协作“6510”行动。进一步落实村企结对、飞地抱团、片区组团、共富工坊等机制模式,支持虞南乡镇因地制宜壮大产业,引导科技、人才、资金等先进要素“上山下乡”,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坚持试点示范先行。聚焦“扩中提低”“一老一小”“共建共富”等重点领域,打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志性成果,积极争取省市试点和最佳实践。加快共富单元建设。以鸿雁、南丰社区为引领,进一步推动全域未来社区建设。打造一批有生机活力、独特魅力和内生动力的未来乡村,争创省未来乡村5个,创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

   (三)全面畅通经济内外循环。以数字经济为引领,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巩固拓展国际市场。全力释放消费潜力。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精心组织举办浙东新商都购物节等促销活动,开展商圈智慧化改造、夜间经济促进等系列举措,深化培育新型消费业态,加大消费促进力度。全力推动外贸稳定。大力拓市场抢订单引外资,进一步扩大开放型经济发展优势,争创2023年度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照明),完善我区出口品牌培育体系,鼓励引导企业积极开展境内外商标注册,鼓励企业积极参加进博会等展会展销活动。全力促进数字经济。扎实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升级版,发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扎实推进电机产业大脑试点建设,争创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试点示范。

   四、深化城乡统筹,构建发展新格局

   (一)着力优化城市功能布局。聚焦网络大城市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和综合承载能力。畅联通达交通网络。加快推进杭绍甬智慧高速、329国道上虞盖北至道墟段、104国道绍兴东湖至蒿坝段、南北中心大道全线高架等项目建设;持续开发曹娥江黄金水道,分期推进江东路拓宽工程;推动轨道交通2号线上虞段、新章镇大桥及连接线、杭州湾港区液体化工码头等项目开工建设。有机更新城市建设。坚持新发展理念,实施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推进梁湖街道征迁项目,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持续推进危房整治改造,全覆盖推进无物业小区全清零提升工作,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围绕城北核心区、高铁新城区域实施城市精细管理示范区建设,重点开展口袋公园、城市驿站等改造建设项目。全域提升城乡风貌。持续开展“一江两岸扩容提质”城市设计工作,打造我区城市高质量发展标杆核心。聚焦风貌样板区提质升档,力争成功创建至少一个省级风貌样板区。持续抓好丰惠镇千年古城复兴及章镇镇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

   (二)着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聚焦农业双强、乡村建设、农民共富三大跑道,高水平推进乡村振兴。深化农业“双强”行动。与高校院所强化联合攻关,打造农业科创高地,推动舜达种业良种繁育基地面积扩建翻倍。推进省级农业“双强”重点突破试点项目建设和省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培育。力促农村改革富民。持续深化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全力探索“标准地改革”实践,进一步推进农村闲置资源全域激活,带动农民共富。制订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新三年增收行动计划,消除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80万元以下村,村均年经营性收入达100万元以上。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加快曹娥庙历史街区开发建设,争创省市“微改造、精提升”示范点32个,助力乡村休闲旅游高品质发展;立足乡村本真,大力引育乡村休闲、文旅消费集聚区和露营、研学新业态场所。

   (三)着力增强全域文化繁荣。坚定不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加强特色文化传承创新。加强孝德、青瓷、东山、春晖等特色文化和红色文化的传承创新转化,大力弘扬新时代上虞精神,推广城市IP形象,持续打响“虞声嘹亮”宣讲品牌。推动公共文化引领先行。加快启动曹娥江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创新打造“孝德里”社区文化综合体项目,提档升级区级文明实践中心,构建更高水平“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促进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持续打响曹娥江半程马拉松等曹娥江系列赛事品牌和覆卮山攀浪节等乡土特色明显的体育赛事,鼓励开展一镇一品、一镇多品体育赛事。

   五、聚焦民生实事,增进发展新福祉

   (一)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持续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层次性和丰富度,兼顾不同群体保障需求。兜牢兜实基本民生。构建常态化援企稳岗帮扶机制,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兜底保障作用,全年新增就业大学生2万人。完成区级助联体建设,全面提升困难群众救助标准。提质扩面社保医保。进一步落实“社银通”试点工作,持续推进社保扩面提质。健全社保基本公共服务系统,深化医保经办“15分钟服务圈”2.0版建设。办好办细全民慈善。进一步抓好区级慈善基地建设,谋划基层慈善服务平台,发展社区基金会。设立区级慈善褒奖制度,选树一批慈善先进集体和个人。

   (二)提质高标准公共服务。以人民为中心,力求居民获得感更实在、幸福感可持续、安全感有保障。推动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大力营造“教在上虞”氛围,着力打响“学在上虞”品牌,力争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省级评估。推动医疗资源优质均衡。加快邵逸夫医院绍兴院区建设,推进丰惠、上浦分院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工作。推进基层卫生健康综合改革,实现乡镇卫生院提档升级。推进全民应急救护能力提升。推动养老托育优质均衡。深入推进实施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项目,持续提升“娥江晚晴”养老品牌,加快康养中心建设。宣传落实优化生育政策,稳妥有序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三)提升现代化社会建设。坚持智治理念、强化系统观念、深化法治思维,努力建设平安上虞、法治上虞、美丽上虞。持续提升基层治理。全面启动党建统领网格智治标准化试点项目,健全完善“1+12”制度体系,持续做好“枫桥经验”60周年纪念活动。谋划培育全省县乡法治政府建设“最佳实践”,积极争创法治浙江(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做好安全生产、粮食保供、公共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常态化疫情防控等工作,提升自然灾害防灾减灾救灾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深化金融风险整治及其他非法金融活动打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持续打好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攻坚战,全面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强化森林、湿地和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全力争创国家“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 


2023年上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草案)

 

指标

分类

指   标   名   称

单位

绝对值

增长(%)

指标

属性

1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

保7.5,争8.5

预期性

2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

10.0

预期性

3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

12.0以上

预期性

4

规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

10.0以上

预期性

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

10.0

预期性

6

外贸出口

亿元

/

20.0

预期性

7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

生产总值比重

%

3.4

/

预期性

8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与GDP基本同步

约束性

9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与GDP基本同步

约束性

10

新增城镇就业人数

1.5

/

约束性

11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

完成上级

下达任务

约束性

12

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

%

13

主要污染物排放

氨氮排放总量削减率

%

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削减率

%

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削减率

%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削减率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