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索引号: | 11330682MB184853X6/2023-6881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3-03-06 10:50 | |
发布单位: | 杭州湾综合管理办 |
杭州湾综合管理办公室2022年工作总结与2023年工作计划 | ||
一、2022年度亮点工作 1.以“创成四项全国性荣誉”为标志的争先创优成果丰硕。2022年辖区成功创建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成为国内第二个获此殊荣的涉化类国家级园区,创建的相关做法受到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文光和副省长卢山的肯定批示;持续晋位“全国化工园区三十强”,2022年成功进入“全国化工园区前十强”;成功入选国家第一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积极争创国家级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14个国家级循环化项目已通过国家发改委组织的现场核查和评审,待国家发改委发文;成功入选省第二批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名单、省级标杆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培育名单、省商业秘密保护基地名单。 2.以“两项部级和两项省级试点”为牵引的探索创新扎实推进。“工业互联网+危化品安全生产”、危化品安全培训网络空间建设两项应急管理部试点和“信用+园区治理”应用场景、减污降碳协同试点两项省级试点重点推进,“信用+园区治理”应用场景入选省“2022年度信用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十大优秀案例”(绍兴唯一),《上虞区打造减污降碳新体系开启扩绿增长新篇章》入选省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 3.以“制造业投入和产出”为重点的经济报表比较靓丽。持续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入开展“三服务”,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辖区规上工业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制造业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牢牢占据全区半壁江山,全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134.98亿元,同比增长15.21%,占全区比重的52.26%;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88.18亿,同比增长13.1%,占全区总量的50.36%;完成上报制造业投资63.68亿,同比增长37.5%,占全区比重的71.84%,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投资53.41亿元,同比增长56.3%,占全区比重的71.79%。9人入选国家部委计划人才建议人选名单,10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6个项目列入2023年度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项目名单,新和成特材、利星化工两家企业分别获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和二等奖,中化蓝天三氟乙酸系列产品成功列入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 4.以“安全环保和疫情防控”为重点的平安报表总体平稳。经开区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及直接经济损失实现零增长;PM2.5浓度均值为24.6ug/m3,在绍兴市5个重点园区排名中位列第二位,市控一号桥考核断面水质月均值达到III类水标准;疫情防控总体形势平稳可控。 5.以“迎接、学习党的二十大”为主线的党建统领全面加强。深入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实施“四型”联建,规上企业单建率达到88%,5家企业争创市级“五星双强”,引导22家企业党组织与40个村组建“山海协作”共富联盟,打造“红湾大课堂”产改工作特色品牌。 二、2023年度工作思路 1.贯穿一条主线,强化党建统领。将深入贯穿“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全年主题主线,全面推进“六大”行动,实现辖区企业、职工宣讲全覆盖,深化“凤凰领航 蓝海红湾”党建品牌建设,推进高端新材料和现代医药两大产业链党建联盟,推动“山海共富”党建联盟提质扩面,全年新创“五星双强”两新党组织5家以上,规上企业单建率力争达到90%以上,系统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经开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紧扣一个目标,全力争先率先。紧紧围绕“国家级开发区和全国化工园区三十强”排名持续晋位这一目标,力争成功创建为国家级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园区和省级“清新园区”,坚持“主要经济指标全区领先、全市率先、全省争先”,着力体现大平台的首位担当,确保实现“开门红、季季红、全年红”,其中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以上,税收同比增长8%以上,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0%以上。 3.突出四大抓手,推动改造提升。 一是“3+2”产业体系培育。全面接轨“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跑道,重点培育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3”大主导产业和半导体装备及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2”大未来产业,着力培育壮大一批国内乃至国际具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奋力打造成为先进制造业高地。加强对经济形势和行业趋势的分析研判,会同有关部门探索出台绿色化工、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发展支持措施。 二是深化全域治理。按照“正向激励、反向倒逼、数字引领”的总体思路,分类施策设计“开发盘活一批、兼并重组一批、改造提升一批、规范发展一批、动工建设一批”五条途径,按需细化“一企一策”,有序推进企业“腾笼换鸟”,加快推进全域治理。 三是谋划推进3.0版改造提升。突出“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扎实开展大数据提升、大安全推进、大生态治理、大质效评价、大区域协同、全链条贯通、全方位培育、全力度保障、全身心服务、全球化竞争“十大行动”,逐步形成对标国际、引领国内的新化工高质量发展升级版。 四是打响湾区智谷品牌。着力构建以一个研究院、一个省级以上领军人才、一个研发团队为内容的“一院一领一团队”创新体系,深化“一企一博士”,以高层次人才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全年引育国家级和省级领军人才各5名以上、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1个,培育绍兴“名士之乡”英才计划人才10名以上,新增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企业研究院(研发中心)、院士(博士后)工作站5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力争增长10%以上。 4.坚守四条底线,实现有效治理。 一是守牢安全底线。继续实施以推倒重建为重点的“六新”改造提升,全年完成改造企业15家以上,大力推进“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建设,全年新建(改建)无人车间8个以上,实现微通道反应器、管式反应器等先进工艺技术工业化应用6个以上,启动消防救援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加快危化品“一件事”数字化集成协同系统建设,推进危化品安全风险管控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 二是守牢环保底线。咬定对标国际建成无异味工业园区的目标,以“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为主线,全力推进“首批省级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试点建设,积极推动经开区绿色化、低碳化发展。全年完成“科学治气”企业20家以上,企业涉水清洁化改造15家以上,节水型企业创建5家以上,完成异味评价体系(三期)建设,持续更新《产业链供需关系参考手册》,精准绘制经开区产业链上下游图谱,努力打通经开区产业链“微循环”。 三是守牢疫情防控底线。进一步提升常态化疫情防控能力,在澜海社区设立的基础上持续补强疫情防控力量,加强“平战结合”疫情防控队伍建设,早日启用经开区卫生服务站,深化“经开区人员管理系统”应用,有效提升经开区应急处置和精准防控能力。 四是守牢稳定底线。持续深化“除险保安”攻坚行动,抓好信访事项源头防范“控增量”,化解积案“去存量”,坚决维护社会稳定;建成启用杭州湾矛调中心,打造成为劳动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依托“党员先锋联盟”,强化职工生活小区、楼道等基层网格治理单元;协同推进海塘安澜工程建设,健全防汛防台标准化体系。 备注:本文有删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