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 截至3月底,已经建成零工市场2家。 完成职业技能培训6340人次。加大高技能人才引育政策支持力度,出台《关于打造高素质技能人才集聚示范区 助力“青春之城”建设的实施意见》,实施好重大项目技能人才补贴、高技能人才岗位补助等政策,加大对机构、企业人才培养的政策奖励力度。推动产教一体协同发展,持续开行“金蓝领”引才专列,吸引更多中西部职业院校学生来虞学习、实训、就业。推进职技融通改革和工匠评选,开展“工匠进学堂”等系列活动,切实发挥大师的引领作用。 欠薪动态化解率达到100%。强化源头治理,全面规范用工管理,研究制订“零欠薪”镇街建设标准,组织开展“安薪”镇街创建活动。加强劳动保障队伍建设,落实基层劳动纠纷多元化调解,组织开展开工第一课“安薪在虞”宣传进工地,约谈存在欠薪隐患的在建工程项目。常态化组织开展欠薪隐患排查活动,从事后管理转向事前预防。 劳动争议仲裁结案率72.8%。组建劳动关系协调员三支队伍,构建区、街(镇)、村三级综合治理网格,把劳动纠纷隐患预防、排查、化解放在“关口”最前沿。定期举办劳资员业务提升培训班,进一步规范了企业依法用工行为。快速妥善处理工资争议,实现拖欠农民工工资争议案件“快立、快审、快结”。 二季度: 截至6月底,已完成3家零工市场建设,并且已通过市、省验收,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39万人次,完成率为167%。大力推进企业技能等级工作,由所属乡镇街道指路,为重点企业送政策、送服务上门,加强政策宣讲与企业跟踪服务指导,鼓励企业开展技能等级认定,发挥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前期已经储备12家企业资源,并完成前期人员摸排等准备工作,预计8月份开展培训1200余人次。 截至目前,我区劳动欠薪线索化解率为92.864%。在欠薪违法打击上,对现存的积案旧案已掌握确切证据的,在规定时效内及时作出行政处理处罚,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联合信用惩戒,同时做好与公检法部门的对接沟通工作,提升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立案的成功率。 上半年,累计仲裁立案546件,办结当年受理案件536件,仲裁结案率提升至97.43%,立案案件比去年同期下降13%。累计受理劳资纠纷投诉案件560件,办结527件,涉及劳动者1801人,追讨农民工工资2788.05万元。推进缩短审理限期,普通案件尽量适用简易程序,缩短开庭等待时间,加快案件审理进度,案件立案到开庭已压缩至20日以内,进一步提升结案率。 三季度: 3家零工市场完善线上岗位信息发布、求职者信息登记和达成意向等服务,累计已达成零工求职意向310人次。加强企业用工监测,开展对样本企业问卷调查、电话调查和上门走访活动,做好就业形势分析研判。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56万人次。联合行业主管部门,以重点群体就业意愿为导向,聚焦新兴业态等有紧急需求的工种培训,做出培训特色,提升“培训-就业”转化率。引入线上模式,推进实施“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健全线上培训管理与服务,促进线上培训与线下实训融合开展、相互补充,实现员工增技、企业赋能。 劳动欠薪线索化解率为93.25%。严格按照省厅最新线索件处置规则,实现“能并则并、应并尽并”,并将继续与市局对接省厅将部分同类线索件进行合并,尽可能降低我区欠薪线索发生率。 仲裁结案率提升至99.53%。三季度建立区级劳动人事争议联合调解中心及乡镇街道联合调解中心,改变一个单位、一个办公室单打独斗局面,实现多部门、乡镇(街道)、单位联动,形成共同参与、相互衔接的劳动纠纷多元化调解格局,推进60%以上的劳动争议就近就地化解。
四季度: 依托乡镇街道、社区(村)开展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工作,实现应用全覆盖。累计开展线上就业援助12次,提供岗位5000余个,点对点推送岗位信息和招聘会信息6万余条。零工市场线上发布岗位9822个,求职登记2905人,累计达成意向877人。 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75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9000人,高技能人才5012人,组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竞赛16场,新建绍兴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家,上虞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8家,培育“数字工匠”500人。金蓝领招才引智专列已覆盖江西、贵州、云南、安徽、四川、河南等9个省份、40余所职技院校。 劳动欠薪线索化解率提升为96.507%。年末集中部署欠薪违法行为打击行动,期间做出20起行政处理处罚、4起欠薪涉刑案件移送公安,并针对欠薪问题较为突出的自然人和企业做出了欠薪联合信用惩戒。采取安薪码、信访、窗口、电话等多渠道受理分流下降线索件比率。 仲裁结案率提升至100%,全区各级调解组织化解劳资纠纷累计2490件。全面推行案前调解,通过引导先行调解、委托调解等方式,全年仲裁立案前调解劳动纠纷655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