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索引号: | 002590681/2024-0013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4-01-03 17:34 | |
发布单位: | 区民政局 |
2023年7-12月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 ||
(一)坚持底线思维,打造精准高效“虞你众扶”救助品牌 一是紧盯弱有众扶关键指标。加强省市部门对接,牵头应急、医保、残联等多方联动,及时掌握考核规则变动,顺利通过区级助联体验收,完成善居工程改造35户,新增慈善组织8家,助联体运维项目被列为省级试点,全省排名从二季度50位跃升到三季度的全省第12,相关经验在全省“弱有众扶”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 二是健全动态调整帮扶机制。全域实行社会救助审批权限下放镇街,简化审批流程,平均缩短审批时限约8个工作日,截至目前,乡镇已累计审批救助申请577件。下发《关于城乡低保、低保边缘户调查复核及动态管理工作的通知》,完善定期复核机制,指导镇街按季复核,杜绝“人情保”、“关系保”等现象的发生。今年7月起,低保标准提高到1134元/人·月,按低保标准的10%发放低边补助114元/人·月,截至10月底,全区共有低保6340人,低边1176人,特困267人,累计发放各类救助、慈善资金1.3亿元。 三是创新孝善邻里关爱行动。出台《关于开展“孝善邻里”乡村居家养老探访关爱的通知》,在原有弱势群体探访关爱基础上,扩面到全区10000多居家失能老人,现已完成入户探访7018户9362人,结对帮扶1197对,化解各类需求3123个,丁宅、岭南等乡镇通过“智慧守护”开展探访关爱的形式作为特色亮点在新华每日电讯报道。 (二)坚持管服并重,打造优质全面“孝德晚晴”养老品牌 一是高质量完成民生实事。坚持“迅速对接,精准摸底”的工作要求,通过下沉镇街开展一对一实地调研和督促指导,现已完成3项省级民生实事,新增持证护理员541人、认知症障碍照护床位160张,完成20家村社居家照料中心智能无感配备。 二是高效率推进项目建设。加快康养中心建设项目,现已完成地下工程和地上主体结构,提前完成年度任务。统筹推进“孝德乐龄系列”建设,制定下发《关于党建引领建设“乐龄系列”实现家门口“孝德晚晴”颐养幸福图景的实施意见》,迭代“1+5+20+2N”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提高建设、运营补助标准,制定考核办法。截至目前,百官南丰、百官文化、永和镇、丁宅乡4家“乐龄中心”已完成验收,崧厦、小越、梁湖、汤浦、长塘等镇街正在建设中。 三是高标准提升养老品质。重点把握“老有康养”全省晾晒排名,每万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连续2个季度位列全省前列。按照“区域性食堂+助餐点+配送”模式,科学布局晚晴食堂助餐网络,新增百官、东关、丁宅、丰惠、崧厦等10家晚晴食堂,全年累计助餐63万人次。重点突出养老服务提质增效,编制《城市社区嵌入式养老场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分层分类完善社区养老设施,标准化、规范化运营养老机构,鼓励指导曹娥、崧厦、丰惠、道墟4家养老院开展星级评定,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两级中心清单化绩效管理,提升镇村两级中心运行效能。相关工作获王文序副省长批示肯定。 (三)坚持善为善治,打造共建共享“活力虞社”治理品牌 一是强化现代社区建设。发挥智慧社区牵引作用,打造全省首个智慧社区服务综合体,顺利通过省级试点验收。壮大社工队伍,组织2548人参加社工考试,新增持证社工847人,招录专职社区工作者50名,及时调整社区工作者薪酬体系。关心关爱社工队伍,成立首个社工关爱基金,举办首届“社区工作者领军人才”“社会工作督导人才”选拔,提高社区工作者职业能力,2人获评市级社会工作拔尖人才。探索三方协同路径,建立区街社三级“微治办”,健全社区、业委会和物业三方协同共治机制,梳理社区职责事项221项,摘除机制牌子598块,相关做法获易书记批示肯定。 二是推动社会组织提质。完善《上虞区社会组织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启动2023年微公益项目26个,探索推进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改革,全面落实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机制,56家社会组织纳入推荐性目录名单。开展“僵尸型”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商会专项整治行动,查处僵尸型社会组织29家,完成行业协会商会问题整改31个,推进清廉社会组织建设。加强社会组织品牌建设,引入区外优秀社会组织2家,支持培育本土特色社会组织,获评省级品牌社会组织2家,领军人物2名;市级品牌社会组织2家、品牌项目1个、领军人物2名。 三是推进慈善事业发展。完善区、镇街和村社三级慈善网络建设,实现基层慈善服务平台村社全覆盖,组织开展慈善总会成立20周年风采展、“慈善一日捐”等活动,造浓“善行上虞”慈善氛围,完成“康养服务支持”和“善居虞城”2单信托项目,累计备案230万元。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东西部写作和共同富裕计划,捐赠各类款物逾550余万元,对接帮扶仙居县慈善项目2个,帮扶资金50余万元。 (四)坚持用心用情,打造贴心便民“大爱民政”服务品牌 一是规范地名管理服务。扎实开展第五轮界线联检工作,完成宁绍线及柯、上、嵊三交点所涉及的界桩联查。加大地名监管力度,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22个,召集编办、综合执法、建设等部门,厘清路名牌安装管理职责。突出保护传承,弘扬地名文化,承接地名文化服务和建设省级试点,结合上虞吉象城市IP,拍摄动漫视频传播地名文化。 二是深化殡葬综合改革。开展迎亚运“两路两侧‘青山白化’”专项整治行动,截至目前已拆拆毁私建坟墓397座,搬迁老坟54座,生态化改造裸露老坟431座。“身后事”涉财事项查询试点和“数智殡”均已完成完成数据归集并落地应用。 三是优化婚姻登记服务。落实优化生育激励政策,按照1000元标准发放婚姻登记礼包2078份。举办高层次人才集体婚礼活动,树立文明节俭婚俗新风。启动5A级婚姻登记场所建设,按照“一厅四馆N基地”的设想,打造“蝶舞青春 情定上虞”婚姻服务品牌,截至目前已完成设计招标,争取在11月底前完成立项,12月底前开工建设。 四是创新流浪救助模式。出台《关于开展“五横三纵”联动救助管理工作的通知》,完善民政、公安、综合执法、卫生健康、交通运输等部门共同参与的横向救助联动和区、乡镇(街道)、村(社)三级配合的纵向救助联动,今年以来,已主动发现、救助81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