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规划计划 >>计划总结
索引号: 11330682MB18498745/2025-0047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5-01-26 16:48
发布单位: 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绍兴市上虞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关于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2024年,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相关工作部署,按照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的工作要求,结合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实际,强化责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切实履行退役军人事务各项职能,取得较好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举措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法治责任。局主要领导切实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退役军人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引导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旗帜鲜明讲政治,凝心聚力抓法治”价值追求和“越往后执纪越严”监督导向。以周一夜学、“支部书记讲党课”等活动为契机,组织干部职工逐章逐条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退役军人安置条例》《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烈士褒扬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所学所悟所想开展集中研讨和交流发言。

(二)强化普法宣传,营造法治氛围。以习近平法治思想、退役军人保障法等为重点,组织学法用法考试,开展多样化的法治宣传活动,利用线上线下平台,结合走访慰问、接待等契机,向退役军人进行释法增强退役军人的法治意识。在“八一”建军节、9·30烈士纪念日和国家宪法日等重要法治宣传节点,面向服务对象和社会大众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工作,让尊崇军人和法治观念深入人心。组织开展红色宣讲进校园、“普法进军营”等活动,累计受众1000余人次。建强崇军文化网络传播队伍,宣传退役军人先进典型事迹,讲好退役军人故事,引领广大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持续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组织工作人员参加法治培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鼓励在编人员参加执法证考试,目前行政人员执法持证率85.7%。开展跨部门联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完成事项的全覆盖充分发挥法律顾问积极作用,对重大行政决策、合同、信息公开答复内容、信访事项答复意见、内部管理制度等重要文件资料均按要求开展合法性审查。主动做好政务公开,完善公开方式,保障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2024年通过上虞区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向社会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4条。规范依申请公开流程,严把依申请公开的受理、审查、办理、答复程序,2024年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1件,发生行政复议1件、行政诉讼0件,均依法依规按时答复,过程记录完整、档案规范留存。

二、成效亮点

(一)健全内部管理审核把关机制。制定和修订《绍兴市上虞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财务管理制度》《绍兴市上虞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新媒体信息发布“三审三校”工作办法》等内部管理制度。健全行政规范性文件动态清理机制,常态化开展存量文件清理,及时更新并在官网发布现行有效部门规范性文件目录清单,持续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改善。

(二)完善职业体系提升服务质效。认真落实关于提升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服务保障能力机制的相关要求,稳妥推进退役军人事务员职业体系建设,鼓励工作人员“学法取证”“持证上岗”,着力构建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高质量打通服务退役军人“最后一公里”。2024年,区311名退役军人事务员培训评价一次性通过率100%,双科90分及以上占比28.62%,一次性通过率和优秀率均为全市第一。

三、存在问题

对标先行示范更高要求,我局法治政府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一定薄弱环节。一是法治思维和方式的运用仍需提升,在一些复杂问题的处理上,合法性审核和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还有进步空间。二是普法宣传形式和内容有待进一步创新,以提高普法效果的持续性和深入性。

四、2025年主要工作思路

针对2024年存在的问题,2025年我局将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努力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

(一)进一步强化法治意识。学习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及关于退役军人工作重要论述,引导全体干部职工深刻领会其内涵,牢固树立依法履职观念,将其全面融入法治政府建设的各个环节,持续深入做好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

(二)持续加强普法创新。收集退役军人法律需求,针对性开展形式内容更丰富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使普法内容更接地气、更入人心。引导退役军人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积极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三)完善退役军人工作制度体系。围绕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退役军人安置条例》《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制定完善政策配套细则,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以法治保障退役军人的各项权益,增强退役军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荣誉感。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