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索引号: | 002590761/2025-8480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5-08-04 10:12 | |
发布单位: | 区人力社保局 |
2025年绍兴市上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 | ||
一、在构建完善高质量充分就业体系上大抓落实 1. 坚持“小切口、大民生”理念,加强协同、抓住核心、突出重点,扎实推进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工作。完善就业优先协调联动机制,大力宣传贯彻《浙江省就业促进条例》。 2. 加大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 支持力度,用好用足稳岗返还、税收减免、担保贷款、资金补助等政策工具,全力支持经营主体减负稳岗。 3. 推广“浙里就业”综合服务站建设,广泛深入开展各类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加快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推进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提升零工市场服务能力。 4. 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落实“131”就业帮扶工作机制,举办“就业援助月”等就业援助活动,五类重点群体就业帮扶率达到100%,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率达到90%以上,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5. 强化企业用工服务保障,完善就业服务指导员、就业服务专员、企业联络员“三员”机制,主动对接企业用工需求,全流程做好服务保障。对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实行清单式管理,加强余缺调剂,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持续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组织赴外招工、接返活动。 6. 全面推进“创客城市”建设,实施“1520”专项计划,优化提升“零创湾·鸿雁”样板,探索打造科创、农创和医疗产业3个“零创”样板,优化推进“虞创派”品牌和“虞创联盟”、“虞创学院”等子IP建设,探索推出虞创券、虞创保、虞创贷等金融服务产品,造浓创业氛围。深化“1+5+N”创客招引机制,引聚更多高校毕业生来虞创业。构建“15分钟创业服务圈”,探索社银合作2.0版,打造“1+20+N”创业服务体系,实现创客需求“一呼即应”。 7. 规范全区就业见习工作,强化青年就业见习管理,持续推进就业见习岗位开发,提升就业见习质量。 8. 加强就业形势研判和失业预警监测,开展重点企业用工监测和就业形势分析,防范化解就业领域风险。完善失业保险省级统筹运行机制,落实大龄领金人员续发失业保险金和养老保险缴费补贴政策,优化失业保险经办服务,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 二、在深入推进共富型大社保体系建设上大抓落实 9. 落实好渐进式延迟退休改革决定和弹性退休暂行办法等政策措施,加强业务培训,切实做好宣传引导和应急维稳工作,确保延退改革平稳有序推进。 10. 稳妥推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扩面,聚焦新项目、新企业、新业态和灵活就业等重点,强化部门协同,推进数据共享。 11. 深入开展“社保服务进万家”等系列活动,进村入企下基层,普及“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理念,增强群众参保意愿。 12. 加强工伤保险工作管理,探索政保合作机制,扎实推进工伤预防,降低工伤发生率。 13. 按时足额发放社会保险待遇,按要求完成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切实维护参保人员合法待遇。 14. 优化社保经办服务质量,推进社保“24小时不打烊”增值服务,探索数字化便捷服务,保持窗口良好服务态度,提升单位和群众对社保经办的满意度。 15.持续开展社保基金管理巩固提升行动,紧盯养老、工伤、失业保险重点风险领域,筛查比对核查疑点。强化经办内控监督检查评估,全险种、全流程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和第三方审计,严肃落实问题整改,全力追缴基金损失。不断完善社保政策、经办、信息、监督“四位一体”风险防控体系,守住基金安全底线。 三、在加快建设技能型社会上大抓落实 16. 推进“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建设,推进技能型单元建设,加强“共富工坊”和“技能学堂”融合,孵化更多乡村短缺人才。联合企业、乡村做好技能人才培养,挖掘、包装培育过程中特色亮点并开展宣传。 17. 实施靶向育才策略,开展分级职业技能培训,形成“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领军人才”培养梯队。 18. 健全技工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深化工学一体化培养,逐步向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的发展。进一步鼓励企业以扩大定制班、冠名班、设立奖学金等模式搭建校企合作和技能人才培育双选平台。 19. 完善高技能人才绿色服务通道,做好紧缺工种岗位津贴兑现,吸引青年高技能人才的流入。 20. 深入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以案促改工作,查找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中的薄弱环节和风险点,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体系。 四、在助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发展上大抓落实 21. 定期征集人才岗位需求,完善招工引才地图,开行招才引智春秋季专列。深化“虞见青春”大学生见习实习活动品牌打造,搭建社会实践平台,为我区优势产业和项目引入一批高层次人才资源。 22. 深化人力资源服务增值化改革行动,升级人力资源服务业政策,不断提升人力资源质量,以人力资源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23. 在工程领域全面实施职称社会化评价机制,下放工程技术类中、初级职称评审权限,推动建立评价与使用相结合、职称与待遇相挂钩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 24. 重点对未建站的上市公司、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开展专门服务,举办精品博士后对接洽谈活动,畅通博士后引进渠道。 25. 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集中组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提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26. 分行业推进事业单位薪酬制度改革,科学合理核定并动态调整公立医院薪酬水平和总量,加强事业单位工资监督管理,保障义务教师、基层医护人员等重点群体工资。 五、在完善人社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公共服务上大抓落实 27. 强化劳动争议诉源治理,深化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类案同裁”应用建设,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办理更加便捷公正。 28. 深入推进“创客城市”建设、重点群体帮扶综合改革、类案同裁、“社薪保”平台、人力资源服务增值化改革等重点改革任务,推动人工智能在人社领域广泛应用,提升人社现代化治理能力。 29. 加大欠薪整治力度,建立健全预防、发现、化解、协同机制,加大对涉薪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 30. 强化源头治理,探索执法力量下沉乡镇,实现一般欠薪案件乡镇处理,重大欠薪案件劳动执法下沉指导帮办。 31. 深入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劳有所得”专项,持续提升人社公共服务水平,落地落细“高效办成一件事”年度重点清单,进一步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 32. 深化社会保障市民卡服务“一卡通”,推进市民卡标准统一和互通使用,加强应用场景拓展开发,有效推进发行扩面、待遇入卡等工作。 33. 持续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服务企业用工体检450家次以上,开展劳动关系协调员培训450人次以上。联合行业 主管部门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 34. 进一步提高人社领域初信初访办理质效,降低重复信访,确保矛盾风险得到实质性化解。 35.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完善人社领域合法性审查机制,扩大合法性审查覆盖范围,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创新普法方式,深化普法内容,广泛开展人社法治宣传教育。 36. 强化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发挥信息技术保障支撑作用,确保人社网络、系统、数据安全可靠运行。 37. 严格落实人事考试安全措施,推进考务规范化,提高考务组织能力,确保人事考试安全顺利。 |
||
|